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埃洛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达 刘静 +4 位作者 邓泽斌 赖升晖 黄金灼 王瑛赫 袁光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8-393,共6页
利用单一方式去除甲醛效果差,采用物理吸附与催化相结合的方式,可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以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纳米埃洛石(HNTs)为载体,MnO_(2)、CuO和CeO_(2)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种用于去除室内甲醛的埃洛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结果... 利用单一方式去除甲醛效果差,采用物理吸附与催化相结合的方式,可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以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纳米埃洛石(HNTs)为载体,MnO_(2)、CuO和CeO_(2)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种用于去除室内甲醛的埃洛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u-Mn-Ce已负载至纳米埃洛石中;且纳米埃洛石的大孔径和Cu-Mn-Ce的高比表面积为复合材料提供了更利于吸附甲醛的孔结构;此外,Cu-Mn-Ce的负载为复合材料提供了可将甲醛催化转化成CO_(2)和H_(2)O的活性氧,经过24h后,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甲醛去除率为57.4%。因此,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在室内除醛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埃洛石 金属氧化物 室内除醛
下载PDF
用于NH_3-SCR的锰铈基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文杰 周德智 +1 位作者 林赫 黄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了拓宽锰铈基催化剂的中高温段活性窗口,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锰铈基催化剂(MnCe3Ox)及一系列掺杂不同过渡金属M的改性催化剂(MnCe3MOx,其中M可以是W,Fe,Cu),分别对它们进行了SCR活性及选择性测试,发现通过掺杂W可以拓宽锰铈基催化剂的... 为了拓宽锰铈基催化剂的中高温段活性窗口,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锰铈基催化剂(MnCe3Ox)及一系列掺杂不同过渡金属M的改性催化剂(MnCe3MOx,其中M可以是W,Fe,Cu),分别对它们进行了SCR活性及选择性测试,发现通过掺杂W可以拓宽锰铈基催化剂的高温段活性窗口,提高其N2的选择性;对优选出的MnCe3WOx催化剂进行了抗硫性测试,发现其在中高温段具有优良的抗硫性,而在低温段抗硫性有待提高;分别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晶型进行表征;使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技术(insitu DRIFTS)进行反应机理研究,发现W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表面Lewis酸的酸量,同时促进催化剂表面在吸附NO和O2时生成更多的单齿硝酸盐,从而拓宽了催化剂高温段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共沉淀法 金属氧化物 催化剂 温度窗口 活性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铁基氧化物对土壤砷的稳定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费杨 阎秀兰 +1 位作者 廖晓勇 林龙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52-3260,共9页
应用等温吸附试验及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Fe2O3、Nano-Fe2O3和铁锰双金属氧化物(FMBO)等铁基氧化物对砷的吸附特性和对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应.从等温吸附试验结果来看,3种铁基氧化物对As(V)和As(Ⅲ)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 应用等温吸附试验及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Fe2O3、Nano-Fe2O3和铁锰双金属氧化物(FMBO)等铁基氧化物对砷的吸附特性和对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应.从等温吸附试验结果来看,3种铁基氧化物对As(V)和As(Ⅲ)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12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FMBO对As(V)和As(Ⅲ)的吸附容量显著大于Fe2O3和Nano-Fe2O3,且对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大于As(V),能够起到氧化和吸附的双重作用.从对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果来看,Nano-Fe2O3和FMBO在风干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均能达到90%以上的稳定化效率,显著高于Fe2O3;在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FMBO的稳定化效率仍保持在93.5%以上,且能够将土壤中As(Ⅲ)氧化成As(V),而Fe2O3和Nano-Fe2O3分别仅为29.4%、81.4%.3种铁基氧化物的添加会使土壤中砷的结合态发生变化,Fe2O3、NanoFe2O3主要使砷由F1非专性吸附态和F2专性吸附态向F4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转变,添加FMBO主要向F3无定形或弱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转变.总体看来,在非饱和状态的土壤,Nano-Fe2O3和FMBO均为良好的稳定化材料,而对于长期淹水的稻田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者由于降雨造成土壤滞水等情况,FMBO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稳定化材料用于土壤砷污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金属氧化物 稳定化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介孔铁锰双金属氧化物对Pb^(2+)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雪刚 吕文英 +5 位作者 王雅兰 王枫亮 舒冉君 陆一达 陈玉萍 刘国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2-992,共11页
采用高温热解金属草酸盐的方法制备了介孔铁锰双金属氧化物(MFMBO),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HRTEM)和比表面测定仪等表征,证实合成的材料为类蠕虫状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18.68 m^2·g^(-1).MFMBO对Pb^(2+)... 采用高温热解金属草酸盐的方法制备了介孔铁锰双金属氧化物(MFMBO),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HRTEM)和比表面测定仪等表征,证实合成的材料为类蠕虫状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18.68 m^2·g^(-1).MFMBO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对Pb^(2+)的吸附过程是非自发和吸热的.实验条件下最大吸附量为250mg·g^(-1),吸附性能优于大多无机吸附剂.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结果表明MFMBO对Pb^(2+)的吸附机理主要为Pb^(2+)对MFMBO表面羟基中H^+的替换,从而形成内层表面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铁金属氧化物 吸附 PB2+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铁锰铈-PA6基静电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铅和铬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洛红 刘彩琴 +4 位作者 赵鑫 刘建宇 杨巧巧 王乐力 李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3,219,共8页
将铁锰铈(Fe-Mn-Ce)负载于PA6静电纺丝上制备抗团聚性强、吸附效果好且易分离回收的新型吸附剂Fe-Mn-Ce-PA6。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均显示Fe-Mn-Ce颗粒已成功负载到PA6静电纺丝上。吸附... 将铁锰铈(Fe-Mn-Ce)负载于PA6静电纺丝上制备抗团聚性强、吸附效果好且易分离回收的新型吸附剂Fe-Mn-Ce-PA6。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均显示Fe-Mn-Ce颗粒已成功负载到PA6静电纺丝上。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e-Mn-Ce含量为25%时制备的吸附剂对水中Pb(Ⅱ)和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且其在Pb(Ⅱ)初始浓度为10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g/L,pH为6的条件下对Pb(Ⅱ)的去除率为98%;在Cr(Ⅵ)初始浓度为20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g/L,pH为6的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率为98.5%。该吸附剂对Pb(Ⅱ)和Cr(Ⅵ)的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吸附动力学行为分别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循环再生实验表明,该吸附剂经五次循环后对Pb(Ⅱ)和Cr(Ⅵ)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静电纺丝 吸附剂 金属
下载PDF
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同时去除室内甲醛和低浓度臭氧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猛 李一倬 +4 位作者 范泽云 施建伟 陈铭夏 刘震炎 上官文峰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552,共8页
采用原位浸渍法将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Co-Mn Ox负载于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该催化剂在室内环境下同时去除甲醛和低浓度臭氧的性能.结果显示,钴锰摩尔比为1∶1,煅烧温度为773 K时,制备的样品催化活性最高,并且其甲醛去... 采用原位浸渍法将钴锰复合金属氧化物Co-Mn Ox负载于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该催化剂在室内环境下同时去除甲醛和低浓度臭氧的性能.结果显示,钴锰摩尔比为1∶1,煅烧温度为773 K时,制备的样品催化活性最高,并且其甲醛去除率受环境湿度的影响不明显.XRD、BET、TEM、EDS、XPS、ICP等表征手段表明,这种较高的催化活性可能来自于形成的钙钛矿Co Mn O3晶相结构以及Co、Mn在催化剂中表现出的混合价态.我们同时利用原位红外技术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甲酸是甲醛臭氧催化氧化反应的主要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臭氧 催化 复合金属氧化物
原文传递
Fe/Mn-PA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活性艳蓝KN-R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鑫明 安浩 +3 位作者 赵俊宇 欧子旋 郝粱山 李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获得高效去除活性艳蓝的方法,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Fe/Mn-PAC催化剂,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KN-R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Fe/Mn-PAC催化剂表面粗糙,具有较多的微孔结构... 为获得高效去除活性艳蓝的方法,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Fe/Mn-PAC催化剂,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KN-R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Fe/Mn-PAC催化剂表面粗糙,具有较多的微孔结构,催化剂表面的金属氧化物为致密的地衣状结构,有利于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催化剂投加量为400 mg/L,初始pH为7.5,Fe/Mn进料比为1∶1及负载量为4%时,Fe/Mn-PAC表现出最佳的催化KN-R降解的反应活性,45 min内KN-R去除率高达90%以上;经过5次回收利用,去除率仍可达到84.7%。研究结果证明了Fe/Mn-PA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能力和出色的结构稳定性,为实现印染废水中活性艳蓝KN-R的有效去除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活性炭 活性艳蓝 降解性能 臭氧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纳米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染料废水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全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3-1268,1273,共7页
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纳米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MnFe-MMO)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氧化染料废水中的活性黑5(RB5)。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MnFe-MMO的晶体结构及形貌特征。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 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纳米铁锰混合金属氧化物(MnFe-MMO)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氧化染料废水中的活性黑5(RB5)。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MnFe-MMO的晶体结构及形貌特征。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投加量、pH以及无机阴离子和天然有机物对RB5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Fe-MMO投加量为0.3 g/L、PMS投加量为0.3 g/L、pH=7的条件下,RB5(10 mg/L)在60 min时的降解率达到88%。HCO-3和腐殖酸抑制了RB5的降解,而Cl-轻微促进RB5的降解。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MnFe-MMO/PMS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主要为SO_(4)^(-)·和·OH,并且SO_(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协同效应实验证明铁锰的协同作用提升了MnFe-MMO对PMS的催化能力。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nFe-MMO/PMS体系产生的·OH和SO_(4)^(-)·可破坏RB5大分子,使其最终降解为小分子聚羧酸类腐殖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金属氧化物 过一硫酸盐 有机染料 高级氧化
下载PDF
镁铈双金属氧化物改性活性炭脱除烟气二氧化硫
9
作者 张锟 张艳娟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60-1864,共5页
采用适合工业应用的煤基柱状成型商品活性炭为改性对象,采用浸渍煅烧法对活性炭进行负载镁铈金属氧化物(Mg O、Ce O_(2))改性。采用XRD、SEM及N_(2)吸附脱附等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物相、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表征,并... 采用适合工业应用的煤基柱状成型商品活性炭为改性对象,采用浸渍煅烧法对活性炭进行负载镁铈金属氧化物(Mg O、Ce O_(2))改性。采用XRD、SEM及N_(2)吸附脱附等对改性前后活性炭的物相、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浸渍煅烧法能实现在活性炭内表面均匀负载镁铈金属氧化物;镁铈金属氧化物的负载,降低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导致活性炭物理吸附性能降低,但显著提升了其化学吸附性能,其中采用质量分数6%Mg、质量分数4%Ce浸渍煅烧获得的双金属氧化物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最佳,最大脱硫容量达63.9 mg·g^(-1),是改性前的5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活性炭 改性 烟气脱硫
下载PDF
阳离子树脂基铁锰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铅、铬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洛红 刘建宇 +2 位作者 刘彩琴 杨巧巧 李庆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3-5140,共8页
为了获得去除重金属离子Pb^(2+)和Cr^(6+)的特异性强、易回收的高性能吸附剂,通过将铁锰铈金属氧化物(Fe-Mn-Ce)负载到强酸性阳离子树脂(D001)上,成功制备了树脂基铁锰铈吸附剂(Fe-Mn-Ce@D001)。研究了吸附剂对水中Pb^(2+)、Cr^(6+)的... 为了获得去除重金属离子Pb^(2+)和Cr^(6+)的特异性强、易回收的高性能吸附剂,通过将铁锰铈金属氧化物(Fe-Mn-Ce)负载到强酸性阳离子树脂(D001)上,成功制备了树脂基铁锰铈吸附剂(Fe-Mn-Ce@D001)。研究了吸附剂对水中Pb^(2+)、Cr^(6+)的去除性能,考察了不同因素对Pb^(2+)、Cr^(6+)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其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K、pH=5、投加量为0.01g时,Fe-Mn-Ce@D001对Pb^(2+)和Cr^(6+)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28.06mg/g和218.33mg/g,优于原树脂D001。Fe-Mn-Ce@D001树脂比D001对Pb^(2+)和Cr^(6+)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在高浓度Ca^(2+)、Mg^(2+)、NO_(3)^(-)、SO_(4)^(2-)等离子共存的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去除率;在Pb^(2+)和Cr^(6+)混合溶液中比D001具有更好的同步吸附性能;相对于D001具备更好地重复利用性。Fe-Mn-Ce@D001对Pb^(2+)和Cr^(6+)的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行为与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均能很好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阳离子交换树脂 金属氧化物 去除
下载PDF
Cu-FeO_(x)@AC活化PMS体系除藻效能与机制
11
作者 陈昊天 向平 +3 位作者 姜文超 李玉平 周元 王凯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3,共12页
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新型治理技术,通过水热法和高温煅烧法,使颗粒活性炭(AC)表层上负载铜铁双金属氧化物Cu-FeO_(x),制得可回收的Cu-FeO_(x)@AC复合催化剂。以XRD、SEM、FTIR和XPS对Cu-FeO_(x)@AC的表征为基础,研究Cu-FeO_(x)... 为探究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新型治理技术,通过水热法和高温煅烧法,使颗粒活性炭(AC)表层上负载铜铁双金属氧化物Cu-FeO_(x),制得可回收的Cu-FeO_(x)@AC复合催化剂。以XRD、SEM、FTIR和XPS对Cu-FeO_(x)@AC的表征为基础,研究Cu-FeO_(x)占AC的负载比、过一硫酸盐(PMS)使用量、初始pH及不同反应体系对除藻的影响,探究Cu-FeO_(x)@AC活化过一硫酸盐体系的除藻效能。Cu-FeO_(x)@AC活化过一硫酸盐体系反应机理,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XPS表征进行探究。结果可知,初始pH为6,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4×10^(9)个/L,使用催化剂0.5 g/L,PMS 0.2 g/L时,反应90 min,该体系对藻的降解率有97.25%。在该体系中,藻细胞能被吸附在Cu-FeO_(x)@AC复合催化剂表面,在铜、铁不同价态离子的转换及AC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空穴、·O^(-)2、·OH、SO^(-)_(4)·,单线态氧等多种氧化基团而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双金属氧化物 活性炭 过一硫酸盐 藻类 绿微囊藻
下载PDF
铁锰铈-海藻酸钠吸附剂的制备及铅吸附去除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鑫 张洛红 +3 位作者 王瑜 周梦圆 程雪荣 杨浩然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了获得去除重金属铅离子(Pb^(2+))的高性能吸附剂,以海藻酸钠为骨架结构,采用共沉淀法和凝胶法制备一种新型颗粒状吸附剂(Fe-Mn-Ce-SA凝胶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吸附剂的形貌特征,并研究Fe-Mn-Ce-SA凝胶球对水中Pb^(2+)的吸附,... 为了获得去除重金属铅离子(Pb^(2+))的高性能吸附剂,以海藻酸钠为骨架结构,采用共沉淀法和凝胶法制备一种新型颗粒状吸附剂(Fe-Mn-Ce-SA凝胶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吸附剂的形貌特征,并研究Fe-Mn-Ce-SA凝胶球对水中Pb^(2+)的吸附,考察pH、离子浓度、温度对Pb^(2+)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等温实验,探讨其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15 K、pH=5、离子浓度为0.1 mol/L、吸附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凝胶球对Pb^(2+)最大吸附量达到182.071 mg/g,凝胶球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Fe-Mn-Ce-SA凝胶球对Pb^(2+)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金属氧化物 金属吸附 Pb^(2+) 吸附剂
下载PDF
高活性类Fenton铜钴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强 沈健 +2 位作者 姜成春 李锦卫 董紫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纳米铜钴双金属氧化物(NCCO),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等方法对其进...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纳米铜钴双金属氧化物(NCCO),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制备条件,研究了NCCO在不同的前驱物用量配比、水热时间、水热温度以及有无超声预处理、有无丙醛添加等条件下的合成情况,并以硝基苯(NB)的降解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NCCO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前驱物用量配比Cu∶Co为1∶1、水热时间为48 h、水热温度为200℃、超声预处理、添加丙醛的条件下,制得的NCCO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此外,NCCO即使在连续使用4次后,45 min内对NB的降解率依然为100%,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双金属氧化物 纳米催化剂 非均相Fenton体系 硝基苯
原文传递
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对Sb(V)的吸附去除研究
14
作者 夏揆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8期181-182,共2页
利用扫描电镜、分布分析仪等设备对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V)的吸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获取静态吸附实验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参数数据,研究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的特征,以... 利用扫描电镜、分布分析仪等设备对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V)的吸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获取静态吸附实验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参数数据,研究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的特征,以便更好的完成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对Sb(V)的吸附去除研究。最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铜铁双金属氧化物对Sb(V)的吸附去除效果相对于传统方法有明显的改善,该方法可以更好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结果比传统方法优化了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双金属氧化物 Sb(V) 吸附去除 电化学法
下载PDF
铜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晓鑫 眭国荣 +2 位作者 刘小峰 祝社民 沈树宝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61,共5页
以蜂窝陶瓷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铜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n(Cu):n(Ce)、活性组分负载量、焙烧温度及O_2气氛对催化剂分解N_2O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O_2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CuO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当n(Cu):... 以蜂窝陶瓷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铜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n(Cu):n(Ce)、活性组分负载量、焙烧温度及O_2气氛对催化剂分解N_2O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O_2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CuO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当n(Cu):n(Ce)=1:1时,N_2O分解率最高,反应温度为500℃时,N_2O分解率达85.8%;对于n(Cu):n(Ce)=1:1的催化剂,最佳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8%,最佳焙烧温度为500℃;当反应气氛中有O_2存在时,会抑制催化分解N_2O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二氮 催化分解 复合金属氧化物 负载量 浸渍法 废气处理
下载PDF
钯/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华 邬茂 +2 位作者 王维华 杜治平 吴元欣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制备了一种用于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DPC)所需催化剂的载体(Ce_(1-x)Mn_xO_2),并采用沉淀法制备Pd负载质量分数为0.5%的Pd/Ce_(1-x)Mn_xO_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 制备了一种用于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DPC)所需催化剂的载体(Ce_(1-x)Mn_xO_2),并采用沉淀法制备Pd负载质量分数为0.5%的Pd/Ce_(1-x)Mn_xO_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载体制备方法、载体焙烧温度、Mn和CuO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载体Ce_(0.5)Mn_(0.5)O_2在600℃下焙烧6 h时,得到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DPC收率可达9.32%。载体中添加CuO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当CuO添加量质量分数为9.0%,活性组分Pd的负载量为0.5%,CO与O_2压力比为97:3时, DPC收率可达1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苯酯 复合金属氧化物 氧化羰基化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元素替位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舒伟平 赵淑宁 +1 位作者 汪丽莉 刘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87,共4页
为提高钠离子电池锰基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相变的发生,采用过渡金属位替代(M′-M)、碱金属位Li替代(Li-A)、过渡金属位以及碱金属位Li双取代(Li-M、A)的锰基TMO制备过程,利用较低线性有序性对... 为提高钠离子电池锰基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不可逆相变的发生,采用过渡金属位替代(M′-M)、碱金属位Li替代(Li-A)、过渡金属位以及碱金属位Li双取代(Li-M、A)的锰基TMO制备过程,利用较低线性有序性对锰基TMO材料进行结构稳定改性。综合分析表明,锰基TMO材料经过不同元素过渡金属位替代、碱金属位替代、过渡金属位以及碱金属位Li双取代均不同程度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改性后的锰基TMO中过渡金属层间距和Na+扩散速率增大,容量保持率和结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其中经碱金属Li元素掺杂后的锰基TMO容量保持率最高升至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替位掺杂 基过渡金属氧化物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锰基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改性与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淑宁 刘烨 +1 位作者 汪丽莉 李兴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4-1748,共5页
综述了锰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现状,聚焦其结构特性、掺杂改性及优化策略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锰基材料因成本低廉、资源丰富而备受关注,但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仍需提升。研究揭示,通过精细调控材料结构、引入掺杂元素及优... 综述了锰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现状,聚焦其结构特性、掺杂改性及优化策略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锰基材料因成本低廉、资源丰富而备受关注,但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仍需提升。研究揭示,通过精细调控材料结构、引入掺杂元素及优化制备工艺,可显著增强材料导电性、结构稳定性及钠离子扩散动力学,从而提升电池性能。总结了当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推动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与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基层状金属氧化物 改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水体中Sb(Ⅴ)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勇超 吴继鑫 +1 位作者 任伯帜 耿兵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1-816,共6页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对其化学组成及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废水中Sb(Ⅴ)的吸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与反应机...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氮吸附脱附实验对其化学组成及表面积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吸附与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废水中Sb(Ⅴ)的吸附去除能力,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与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制得的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并不仅是铜氧化物与铁氧化物的简单混合,其比表面积远大于铁氧化物和铜氧化物;静态吸附实验显示,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溶液的吸附去除率明显高于铁氧化物和铜氧化物,当Sb(Ⅴ)溶液初始pH为6.0,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溶液体积100mL,振荡速度100r/min,吸附时间为24h,0.03g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5.6%,吸附数据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表明,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床层耗竭时间缩短;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Ⅴ)去除以化学吸附为主,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生成铁置换的黝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Sb(V)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固定床
下载PDF
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Sb(Ⅲ)的吸附再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飞 李勇超 +2 位作者 郑师梅 吴继鑫 任伯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将铁盐与铜盐在碱性条件下共沉淀后,经低温干燥制备了铁铜双金属氧化物。考察投加量、初始浓度、共存阴离子对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吸附Sb(Ⅲ)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征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在24 h后达... 将铁盐与铜盐在碱性条件下共沉淀后,经低温干燥制备了铁铜双金属氧化物。考察投加量、初始浓度、共存阴离子对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吸附Sb(Ⅲ)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征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在24 h后达到平衡,在p H为5.0,温度为25℃,0.03 g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对40 mg/L Sb(Ⅲ)的去除率为81.30%,去除能力达到108.41 mg/g。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为自发反应。机理分析表明铁铜双金属氧化物去除溶液中Sb(Ⅲ)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剂经过4次吸附、解析再生后,对Sb(Ⅲ)去除效果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Sb(Ⅲ) 吸附 再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