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MOCVD法制备铜纳米棒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颖 林粱旭 +1 位作者 阎子峰 胡喜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309-2314,共6页
选用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前驱物,氢气为反应气,采用低温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介孔基质SBA-15中合成出了铜纳米棒.该反应过程中,氢气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氢将金属有机物的配位还原,从而使其更容易扩散进入SBA-15孔内部,同... 选用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前驱物,氢气为反应气,采用低温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介孔基质SBA-15中合成出了铜纳米棒.该反应过程中,氢气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氢将金属有机物的配位还原,从而使其更容易扩散进入SBA-15孔内部,同时氢也将二价铜离子还原为金属铜,从而得到铜棒.这种铜纳米结构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磁学及电学特性,因而在半导体研究领域中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另外,研究还发现基质SBA-15的表面特性对于合成该铜纳米结构有重要影响,将一层碳覆盖于基质表面后,SBA-15由亲水表面变为憎水表面,更加有利于有机铜的吸附和铜离子在其内表面的沉积.该合成方法简单,反应只需较低的反应温度(400℃)和真空度(2kPa),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制备铜纳米棒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化学气相沉积法 低温有机金属分解法
原文传递
Sn-Co-Zn纳米棒阵列合金电极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常玉清 王楠 +1 位作者 李肖肖 黄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28,共3页
采用液相法制备铜纳米棒阵列,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通过电沉积制备Sn-Co-Zn纳米棒阵列合金电极。合金电极主要是由Co Sn、Co Sn2和单质Zn组成的混晶。以1 C在0.02~1.50 V循环,合金电极首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813.8 m Ah/g,库仑... 采用液相法制备铜纳米棒阵列,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通过电沉积制备Sn-Co-Zn纳米棒阵列合金电极。合金电极主要是由Co Sn、Co Sn2和单质Zn组成的混晶。以1 C在0.02~1.50 V循环,合金电极首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813.8 m Ah/g,库仑效率为87.5%,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467.0 m Ah/g。电极活性材料多相结构及纳米阵列间隙,可缓解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沉积 纳米 负极 集流体
下载PDF
烷基胺为媒介的铜纳米棒的合成及其生长机制研究
3
作者 高琪 朱小芹 翟良君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3-1097,1057,共6页
以氯化铜为前躯体、葡萄糖为还原剂、烷基胺(十六胺和十八胺的混合物)为络合剂和表面包覆剂,经过络合反应和溶剂热两步反应首先得到形貌均一、直径约为100nm的铜纳米颗粒,随后自发生长为五重孪晶铜纳米棒(仍含有部分颗粒)。实验过程中... 以氯化铜为前躯体、葡萄糖为还原剂、烷基胺(十六胺和十八胺的混合物)为络合剂和表面包覆剂,经过络合反应和溶剂热两步反应首先得到形貌均一、直径约为100nm的铜纳米颗粒,随后自发生长为五重孪晶铜纳米棒(仍含有部分颗粒)。实验过程中分别对溶剂热反应1、3和5h后的还原产物的形貌特征加以表征,可以推断被还原的铜原子首先均匀成核形成初级铜纳米颗粒,经过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生长为五重孪晶的次级铜纳米颗粒,由于孪晶结构具有很高的生长活性,在烷基胺的表面包覆作用下生长为各项异性的铜纳米棒。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铜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并且降低了一维铜纳米材料的合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液相还原法 五重孪晶 生长机制
原文传递
钒酸铜纳米棒的合成及其光催化特性
4
作者 方燕 程燕丽 +4 位作者 林楠 王蒙蒙 吴其辉 刘鑫 裴立宅 《铜业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31-36,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过程制备出了钒酸铜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钒酸铜纳米棒由单斜Cu5V2O10晶相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纳米棒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50~300nm和3μm。PVP浓度、水热温...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过程制备出了钒酸铜纳米棒。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钒酸铜纳米棒由单斜Cu5V2O10晶相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纳米棒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50~300nm和3μm。PVP浓度、水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于钒酸铜纳米棒的形成及尺寸具有重要作用,采用PVP辅助的水热核化与晶体生长过程解释了钒酸铜纳米棒的形成与生长。采用龙胆紫(GV)评估了太阳光照射下钒酸铜纳米棒的光催化活性。随着光照时间、钒酸铜纳米棒含量的增加,GV溶液的浓度明显降低。采用10mg钒酸铜纳米棒作为光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4h后,龙胆紫溶液可以完全脱色降解。在太阳光照射下,钒酸铜纳米棒对于龙胆紫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纳米 水热合成 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催化 龙胆紫
下载PDF
含铜硅酸钙纳米棒复合水凝胶用于肿瘤治疗和皮肤伤口愈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爱军 朱敏 朱钰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3-1216,共14页
为了清除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的残余肿瘤细胞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开发一种具有肿瘤治疗和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功能的水凝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合硅酸钙纳米线为基体材料,以NaCl和KCl为熔盐介质,CuSO_(4)·5H_(2)O为铜源,采用熔盐... 为了清除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的残余肿瘤细胞并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开发一种具有肿瘤治疗和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功能的水凝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合硅酸钙纳米线为基体材料,以NaCl和KCl为熔盐介质,CuSO_(4)·5H_(2)O为铜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含铜硅酸钙(Cu-CS)纳米棒,并将其复合到海藻酸钠水凝胶得到Cu-CS纳米棒复合水凝胶(Cu-CS/SA)。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盐添加量增大和熔盐处理温度升高,Cu-CS纳米棒的Cu含量逐渐上升,但其催化过氧化氢(H_(2)O_(2))生成羟基自由基(·OH)的性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3%铜盐添加量和熔盐处理温度700℃条件下所制备的3Cu-CS纳米棒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Cu元素均匀地分布在纳米棒表面,其价态为+2价,且Cu元素的含量极低,仅为0.61%。细胞实验发现Cu-CS纳米棒含量不超过20%的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Cu-CS/SA水凝胶在模拟肿瘤微环境条件下能催化H_(2)O_(2)生成高细胞毒性的·OH,进而实现化学动力学治疗肿瘤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Cu-CS纳米棒复合水凝胶有望用于皮肤肿瘤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硅酸钙纳米 水凝胶 化学动力学治疗 皮肤伤口愈合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ported CulnSe2 Nanorod Arrays on Rigid Substrates
6
作者 张中伟 李纪 +1 位作者 刘纪磊 朱长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5-120,I0004,共7页
Copper indium diselenide nanorod arrays were electrodeposited on tungsten/silicon rigid substrates using porous anodic alumina as growth template. The porous anodic alumina templates were prepared by anodizing aluminu... Copper indium diselenide nanorod arrays were electrodeposited on tungsten/silicon rigid substrates using porous anodic alumina as growth template. The porous anodic alumina templates were prepared by anodizing aluminum films which were sputtered onto the tungsten/silicon substrates. A selective chemical etching was used to penetrate the barrier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alumina channels before electrodeposition, which enables direct electrical and chemical contact with the underside substrate electrode. The as-deposited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450 ℃ in vacuu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nanorods were dense and compact with diameter of about 100 nm, length of approximate 1 um, and the aspect ratio of 10. X-ray diffraction,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nd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chalcopyrite poly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high purity CuInSe2 nanorods were obtained. The grain size was large in the rod axial direction.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showed the composition was nearly stoichiometric. The energy band gap of this nanorod arrays was analyzed by fundamental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was evaluated to be 0.96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e2 nanorod ELECTRODEPOSITION Porous alumina templ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