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炭土改良铅锌矿渣下植物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彬 陈永华 +2 位作者 汤春芳 龚紫薇 何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针对铅锌矿渣物理结构差、毒性高、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湖南郴州资兴铅锌矿渣在泥炭土改良下的植物修复效果。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苎麻Boehmeria nivea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浓度(梯度为:CK:0、A1:10... 针对铅锌矿渣物理结构差、毒性高、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湖南郴州资兴铅锌矿渣在泥炭土改良下的植物修复效果。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苎麻Boehmeria nivea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浓度(梯度为:CK:0、A1:10%、A2:20%、A3:30%)改良铅锌渣下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植物与矿渣铅锌含量、矿渣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OM)。研究结果如下:1)随改良剂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总生物量增量均呈现改良A3> A2> A1> CK的增长趋势,但各部位生物量增长有差异。2)3种植物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都随改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显著(P <0.05),但根系构型有差异。3)3种植物体内Pb、Zn含量总体上都呈现侧根>主根>茎>叶的分布规律,其中0 <d <1mm径级区间苎麻细根数量最多,对应苎麻侧根Pb、Zn含量最高。随改良处理浓度增加,矿渣Pb、Zn含量降低显著(P <0.05),种植植物后矿渣Pb、Zn含量降低显著(P <0.05),但不同植物根际Pb、Zn含量的降低有差异,Pb减少量排序泡桐>夹竹桃>苎麻,Zn减少量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4)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土壤有机质(OM)增加显著, pH降低显著(P <0.05),种植植物后OM含量和pH值增加显著(P <0.05),OM含量增加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pH值增加排序:夹竹桃>泡桐>苎麻。5)从细根生长和土壤性质相关性来看,泡桐细根根长、体积、表面积、苎麻细根表面积都和根际OM相关性显著,泡桐细根体积、表面积、夹竹桃体积及根尖数和根际pH负相关显著,其他相关性强但不显著。6)3种植物Pb、Zn总累积量基本随着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植物转移量系数有差异,泡桐和苎麻转移量系数总体上随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夹竹桃转移量最优的处理为10%泥炭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 铅锌 土壤改良效果 植物修复效果 泥炭土 湖南郴州资兴
下载PDF
选冶联合工艺回收云南某铅锌尾渣中Pb和Zn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军辉 王进明 +2 位作者 傅开彬 王振 徐龙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2-196,共5页
云南个旧某铅锌尾渣含铅9.87%、含锌6.25%,铅、锌多与脉石相互包裹,导致铅、锌分离较为困难。为回收该尾渣中铅、锌,进行了硫酸浸锌—浸渣重选选铅试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70℃、硫酸用量为15%、氢氟酸用量为3%、给料粒度为-0.5 mm... 云南个旧某铅锌尾渣含铅9.87%、含锌6.25%,铅、锌多与脉石相互包裹,导致铅、锌分离较为困难。为回收该尾渣中铅、锌,进行了硫酸浸锌—浸渣重选选铅试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70℃、硫酸用量为15%、氢氟酸用量为3%、给料粒度为-0.5 mm、液固比为1.5、浸出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可以获得锌浸出率为97.02%、浸渣铅品位为15.37%的指标,浸渣磨细至-0.045 mm占90%,经摇床1粗1精重选,获得的铅精矿铅品位为45.68%、含锌0.24%、铅作业回收率为89.98%,铅锌分离指标较好。铅锌尾渣浸出反应后所得浸渣结晶状态比较致密,有新物相生成;浸出过程铅转变为难溶硫酸铅,锌转变为易溶硫酸锌,从而可通过固液分离实现分离铅、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 浸出 铅锌分离 摇床重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