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九瑞矿集区东雷湾矿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铁镁质包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与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堂礼 蒋少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02-2020,共19页
九瑞矿集区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关系密切,但对该区东雷湾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还相对较少,对东雷湾矿区中酸性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其铁镁质包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 九瑞矿集区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关系密切,但对该区东雷湾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还相对较少,对东雷湾矿区中酸性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其铁镁质包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东雷湾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年龄为144.3~148.7 Ma,铁镁质包体的年龄为146.4~147.1 Ma,与寄主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年龄一致,东雷湾侵入岩属准铝质范围,岩石的Mg~#较高(42.5~68.0,平均56.0),并具有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富集轻稀土,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暗色铁镁质包体呈细粒结构,常见针状磷灰石和钾长石斑晶.东雷湾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初始~87Sr/~86Sr比值位于0.706 4~0.7079,ε_(Nd)(t)值变化于-5.80^-3.31,t_(2DM)(Nd)为1.2~1.4 Ga,锆石ε_(Hf)(t)值为-15.9^-3.6.样品的^(206)Pb/^(204)Pb(t)、^(207)Pb/^(204)Pb(t)、^(208)Pb/^(204)Pb(t)值分别变化于17.333 3~18.260 0、15.513 5~15.6210、37.404 1~38.395 4之间,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雷湾铁镁质包体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与花岗质岩浆混合过冷结晶形成的.该区侵入岩的形成很可能是因为加厚下地壳拆沉入软流圈地幔后发生部分熔融,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后在上侵的过程分别形成了铁镁质岩石和花岗质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镁质包体 岩石成因 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东雷湾 九瑞矿集区
原文传递
湖南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艳丽 祝新友 +3 位作者 彭齐鸣 傅其斌 李顺庭 程细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湖南瑶岗仙钨矿区与成矿有关的碱长花岗岩内除含有云英岩包体和早期花岗岩包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暗色包体。该暗色包体矿物组成复杂,包括钠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电气石、绿泥石、白铁矿、磁黄铁矿以及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 湖南瑶岗仙钨矿区与成矿有关的碱长花岗岩内除含有云英岩包体和早期花岗岩包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暗色包体。该暗色包体矿物组成复杂,包括钠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电气石、绿泥石、白铁矿、磁黄铁矿以及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通过对比暗色包体、寄主碱长花岗岩以及铁镁质包体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暗色包体可能是由铁镁质包体蚀变而来,其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寄主花岗岩强烈影响。暗色包体中产出大量白铁矿和绿泥石,由此说明,瑶岗仙岩体岩浆演化晚期属于一个温度较低并呈弱酸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镁质包体 地球化学 瑶岗仙钨矿
下载PDF
扬子西缘祥云响水花岗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桂春 陈光艳 +5 位作者 李静 陈棵 孙柏东 马进华 钱鑫 赵天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6-2440,共15页
滇西至滇中一带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类、花岗岩类等岩浆岩有广泛分布,前人利用不同岩石组合指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祥云一带调查研究,新确定了南华纪花岗岩体,花岗岩体中含有大量的超镁铁质岩(橄榄辉长岩)、闪长岩... 滇西至滇中一带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类、花岗岩类等岩浆岩有广泛分布,前人利用不同岩石组合指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祥云一带调查研究,新确定了南华纪花岗岩体,花岗岩体中含有大量的超镁铁质岩(橄榄辉长岩)、闪长岩类包体,包体与花岗岩不规则边界呈成分渐变,混合形成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类岩石.对花岗岩和铁镁质包体进行锆石U-Pb LA-ICP-MS同位素测年,获得了相近的206Pb/238U平均年龄:761.9±4.1 Ma、761.7±4.2 Ma、761.3±3.7 Ma和757.5±5.9 Ma.花岗岩主量元素显示具有高碱(alk)、中等Mg#(38~57,平均值为50)、低TiO2、P和亏损Ta、Nb、Sr特点,展现了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等特点,并且其εNd(t)为负值(-2.73^-4.90),表明花岗岩浆的物质应为早期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橄榄辉长岩包体地球化学特征为:低K2O,低稀土总量,LREEs和LILEs略富集或不富集,具明显P负异常,Nb-Ta和Zr-Hf无亏损,具有非常高的Mg#(71~83)等特点,这些特征都指示这些橄榄辉长岩来源于幔源,应为地幔边缘岩浆熔融的产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具有略富集LREE和LILE、亏损HREE,其Mg#(45~71)较高,P亏损、负εNd(t)值等特征,Ta、Nb、Ti、Sr、P略亏损或不亏损,组分介于花岗岩和橄榄辉长岩之间,显示了幔源和古老地壳部分熔融混合特点.这些岩石都展示陆源弧岩浆岩的构造背景,大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幔源物质重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镁质包体 锆石年代学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扬子西缘
原文传递
宁镇地区成矿斑岩与铁镁质包体铜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力钰 刘盛遨 +1 位作者 赵盼捞 汪方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08-1916,共9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斑岩的成因及铜矿中铜的来源一直受到争议。寻找斑岩铜矿中铜的来源归根结底是限定其寄主岩的成因。本文拟通过测定宁镇地区一系列中生代岩体的成矿斑岩及其铁镁质包体的Cu同位素组成,来探究成矿斑岩中Cu的来源。测...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斑岩的成因及铜矿中铜的来源一直受到争议。寻找斑岩铜矿中铜的来源归根结底是限定其寄主岩的成因。本文拟通过测定宁镇地区一系列中生代岩体的成矿斑岩及其铁镁质包体的Cu同位素组成,来探究成矿斑岩中Cu的来源。测定结果显示,安基山闪长斑岩δ65Cu值为-0.13‰^+0.36‰;其辉长岩包体δ65Cu的值为+0.14‰^+0.19‰。铜山成矿斑岩δ65Cu值为+0.03‰^+0.36‰;其辉长岩包体δ65Cu的值为+0.10‰^+0.20‰。象山花岗闪长岩δ65Cu为+0.20‰±0.06‰;其辉长岩包体δ65Cu为+0.16‰±0.06‰。三个岩体成矿斑岩δ65Cu值为-0.13‰^+0.36‰,变化范围较大;而辉长岩包体δ65Cu值均在+0.1‰^+0.2‰之间,平均δ65Cu为+0.15‰±0.05‰,与地幔δ65Cu值(+0.07‰±0.10‰)吻合。结合前人对研究区成矿斑岩高Mg O、Mg#值,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以及古老下地壳来源的岩石具有较大的Cu同位素组成变化的认识,我们认为宁镇地区成矿斑岩及成矿物质主要为幔源岩浆和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斑岩 镁质包体 Cu同位素 岩浆来源 宁镇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类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4
5
作者 江万 莫宣学 +2 位作者 赵崇贺 郭铁鹰 张双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7,共9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冈底斯花岗岩带岩石类型是钙碱性、中铝质的。10对花岗岩及包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iO2与Al2O3、CaO、MgO、FeOT都是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二元...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冈底斯花岗岩带岩石类型是钙碱性、中铝质的。10对花岗岩及包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iO2与Al2O3、CaO、MgO、FeOT都是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二元素散点图及共分母图(如La-Ce,Sm-Nd,Th-La,La-Ba,Th/Yb-Ta/Yb,Zr/Y-Zr,Cs-Rb,SiO2-Zr/T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而花岗岩及包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中含有大量幔源组分,说明与岩浆混合作用及(或)成分分异有关。花岗岩及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镁质微粒包体 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树文 张进江 +1 位作者 舒桂明 李秋根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0-820,共11页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麻粒岩包体 石榴石和单斜辉石成分 变质作用P-T条件 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三阶段折返藏南定结地区 高压麻粒岩 PTT轨迹 藏南拆离系 矿物化学 折返过程
原文传递
中酸性侵入岩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江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18,共6页
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铁镁质微粒包体(MME)这一当今世界花岗岩研究焦点课题的研究现状。指出铁镁质微粒包体及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模式对壳—幔物质及能量交换作用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对包体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壳-幔深部作用 中酸性侵入岩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