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风浪作用下太湖梅梁湾水体磷负荷变化及与水体氧化还原特征关系
被引量:
16
1
作者
张路
朱广伟
+4 位作者
罗潋葱
高光
张运林
秦伯强
范成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38-144,共7页
现场观测了一次风浪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及水体中磷酸盐,溶解性铁等多种物化参数的变化过程。结合室内分析及模拟实验,分析了风浪作用下水体中磷酸盐的变化规律。溶解态铁磷比的变化规律显示:随着风浪的增强和水体氧化性的升高,水体中溶...
现场观测了一次风浪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及水体中磷酸盐,溶解性铁等多种物化参数的变化过程。结合室内分析及模拟实验,分析了风浪作用下水体中磷酸盐的变化规律。溶解态铁磷比的变化规律显示:随着风浪的增强和水体氧化性的升高,水体中溶解态磷与铁形成共沉淀从水体中去除的趋势得到增强。间隙水中铁磷比小于2,溶解态磷酸盐能够在动力条件下释放进入水体,但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受动力条件的制约。沉积物中磷酸盐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分子扩散仅是水体磷负荷的部分来源,而间隙水直接释放导致的磷释放也只是水体中磷负荷的一部分,悬浮物的矿化分解和生物过程可能是梅梁湾内源性磷负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
内源负荷
氧化还原条件
铁
磷
比
太湖
原文传递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及空间差异性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在水文状况、水质状况、生态类型均显著不同的三个太湖典型湖区,利用210Pb定年测定了近百年来沉积物及磷的沉积通量。结果发现,三个湖区磷的沉积通量及其变化规律相差很大。发生蓝藻水华暴发的梅梁湾近百年来沉积物和磷的沉积通量都比较...
在水文状况、水质状况、生态类型均显著不同的三个太湖典型湖区,利用210Pb定年测定了近百年来沉积物及磷的沉积通量。结果发现,三个湖区磷的沉积通量及其变化规律相差很大。发生蓝藻水华暴发的梅梁湾近百年来沉积物和磷的沉积通量都比较小,只是在近十几年来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太湖上游的夹浦沉积物沉积速率近百年来持续增加,只有表层有所下降,但表层12cm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却显著下降;处于太湖下游草型化的胥口湾湖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沉积物沉积通量呈增加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磷的沉积通量则呈振荡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磷的累积通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通量
磷
空间异质性
铁
磷
比
太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磷比对厌氧消化系统中蓝铁矿生成的影响
3
作者
裴立影
朱红霞
+3 位作者
袁思腾
陈正涛
马宏瑞
郭昌梓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用血清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进行20天的厌氧消化反应,通过向厌氧消化系统中投加不同量的氯化铁(FeCl_(3)),形成Fe/P=0.34∶1的空白组和Fe/P=0.67∶1、1∶1、1.5∶1、2∶1、2.5∶1的各实验组,考察不同Fe/P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中铁...
用血清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进行20天的厌氧消化反应,通过向厌氧消化系统中投加不同量的氯化铁(FeCl_(3)),形成Fe/P=0.34∶1的空白组和Fe/P=0.67∶1、1∶1、1.5∶1、2∶1、2.5∶1的各实验组,考察不同Fe/P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中铁和磷酸盐的变化过程、蓝铁矿的生成情况、磷赋存形态的变化、氧化还原性和酸碱环境的变化等.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大部分三价铁被还原,可提取亚铁浓度分别为103.72mg/L、200.50mg/L、298.43mg/L、425.28mg/L、602.37 mg/L和758.66 mg/L,相应的液相中PO_(4)^(3-)去除率分别为19.55%、45.94%、68.83%、92.52%、99.52%和99.53%,即亚铁浓度的增加与磷酸盐的去除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XRD和SEM检测发现各实验组中均存在蓝铁矿,利用七级磷提取法对干污泥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P的增加,不稳定结合磷从51.27%下降至10.11%,铁结合磷从10.91%增加到81.27%.通过对各实验组数据的对比分析,Fe/P=2∶1为蓝铁矿形成的最适铁磷比.同时,FeCl_(3)的投加会对系统中氧化还原环境和酸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厌氧消化系统中氨氮(NH^(+)4)的产生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转化率随Fe/P增加而增大.在蓝铁矿回收过程中,适宜的铁磷比能够以最小的铁投加量获得最大的磷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铁
磷
比
磷
回收
蓝
铁
矿
七级
磷
提取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磷酸铁中硫酸钠盐的去除方法
4
作者
李贺
丁庆华
+2 位作者
苑梦兰
亓蒙
张千峰
《分析化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在当前阶段,磷酸铁锂材料对新能源电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成本低、性能稳定、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且可控性高,使其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而磷酸铁是合成磷酸铁锂的重要原料,磷酸铁锂的制备离不开磷酸铁这一前驱体,因此,去除磷酸铁...
在当前阶段,磷酸铁锂材料对新能源电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成本低、性能稳定、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且可控性高,使其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而磷酸铁是合成磷酸铁锂的重要原料,磷酸铁锂的制备离不开磷酸铁这一前驱体,因此,去除磷酸铁中杂质的工作显得必不可少,本文就提出了一种除去磷酸铁中硫酸钠的方法,该工艺利用磷酸铁和硫酸钠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整个过程清洁环保,操作简单,效率较高,且最终得到的磷酸铁有较好的铁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
酸
铁
硫酸钠
铁
磷
比
溶解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5
作者
陈婷
梁启斌
+2 位作者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7-1945,共9页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FeP、沉积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有效铁和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0.22和0.02~3.35 mg/L,淡水高于海水;有效铁浓度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有效磷浓度呈相反趋势.②RFeP和IF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132.38和0.56~903.67 ng/(cm^(2)·d);RFeP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平原高于高原;IF则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高原高于平原.③RFeP与IF成反比,沉积物磷的高污染负荷或水生动植物生理活动会影响判别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潜力阈值(RFeP=2)的准确性.④对于不同的水域类型,沉积物中Fe^(2+)氧化沉淀或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均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关键过程,扰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沉积特征间接影响磷的再移动.为加深对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机制的认识,未来研究可关注磷再移动过程的多驱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磷的吸附沉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
有效
铁
磷
摩尔浓度
比
(RFeP)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
磷
扩散通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浪作用下太湖梅梁湾水体磷负荷变化及与水体氧化还原特征关系
被引量:
16
1
作者
张路
朱广伟
罗潋葱
高光
张运林
秦伯强
范成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38-144,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编号:KZCX1-SW-12)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AA60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1104)共同资助
文摘
现场观测了一次风浪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及水体中磷酸盐,溶解性铁等多种物化参数的变化过程。结合室内分析及模拟实验,分析了风浪作用下水体中磷酸盐的变化规律。溶解态铁磷比的变化规律显示:随着风浪的增强和水体氧化性的升高,水体中溶解态磷与铁形成共沉淀从水体中去除的趋势得到增强。间隙水中铁磷比小于2,溶解态磷酸盐能够在动力条件下释放进入水体,但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受动力条件的制约。沉积物中磷酸盐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分子扩散仅是水体磷负荷的部分来源,而间隙水直接释放导致的磷释放也只是水体中磷负荷的一部分,悬浮物的矿化分解和生物过程可能是梅梁湾内源性磷负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磷
内源负荷
氧化还原条件
铁
磷
比
太湖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及空间差异性
被引量:
12
2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73078号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ZCX2-YW-419号资助
文摘
在水文状况、水质状况、生态类型均显著不同的三个太湖典型湖区,利用210Pb定年测定了近百年来沉积物及磷的沉积通量。结果发现,三个湖区磷的沉积通量及其变化规律相差很大。发生蓝藻水华暴发的梅梁湾近百年来沉积物和磷的沉积通量都比较小,只是在近十几年来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太湖上游的夹浦沉积物沉积速率近百年来持续增加,只有表层有所下降,但表层12cm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却显著下降;处于太湖下游草型化的胥口湾湖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沉积物沉积通量呈增加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磷的沉积通量则呈振荡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磷的累积通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关键词
沉积通量
磷
空间异质性
铁
磷
比
太湖
Keywords
Sedimentation flux, Phosphorus, Spatial heterogeneity, Iron:phosphorus ratio, Taihu Lake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磷比对厌氧消化系统中蓝铁矿生成的影响
3
作者
裴立影
朱红霞
袁思腾
陈正涛
马宏瑞
郭昌梓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净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76113)。
文摘
用血清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进行20天的厌氧消化反应,通过向厌氧消化系统中投加不同量的氯化铁(FeCl_(3)),形成Fe/P=0.34∶1的空白组和Fe/P=0.67∶1、1∶1、1.5∶1、2∶1、2.5∶1的各实验组,考察不同Fe/P条件下厌氧消化系统中铁和磷酸盐的变化过程、蓝铁矿的生成情况、磷赋存形态的变化、氧化还原性和酸碱环境的变化等.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大部分三价铁被还原,可提取亚铁浓度分别为103.72mg/L、200.50mg/L、298.43mg/L、425.28mg/L、602.37 mg/L和758.66 mg/L,相应的液相中PO_(4)^(3-)去除率分别为19.55%、45.94%、68.83%、92.52%、99.52%和99.53%,即亚铁浓度的增加与磷酸盐的去除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XRD和SEM检测发现各实验组中均存在蓝铁矿,利用七级磷提取法对干污泥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e/P的增加,不稳定结合磷从51.27%下降至10.11%,铁结合磷从10.91%增加到81.27%.通过对各实验组数据的对比分析,Fe/P=2∶1为蓝铁矿形成的最适铁磷比.同时,FeCl_(3)的投加会对系统中氧化还原环境和酸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厌氧消化系统中氨氮(NH^(+)4)的产生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转化率随Fe/P增加而增大.在蓝铁矿回收过程中,适宜的铁磷比能够以最小的铁投加量获得最大的磷回收率.
关键词
活性污泥
铁
磷
比
磷
回收
蓝
铁
矿
七级
磷
提取法
Keywords
activated sludge
iron phosphorus ratio
phosphorus recovery
vivianite
seven-stage phosphorus extraction method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磷酸铁中硫酸钠盐的去除方法
4
作者
李贺
丁庆华
苑梦兰
亓蒙
张千峰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研究所
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出处
《分析化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文摘
在当前阶段,磷酸铁锂材料对新能源电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成本低、性能稳定、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且可控性高,使其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而磷酸铁是合成磷酸铁锂的重要原料,磷酸铁锂的制备离不开磷酸铁这一前驱体,因此,去除磷酸铁中杂质的工作显得必不可少,本文就提出了一种除去磷酸铁中硫酸钠的方法,该工艺利用磷酸铁和硫酸钠溶解性的差异实现分离,整个过程清洁环保,操作简单,效率较高,且最终得到的磷酸铁有较好的铁磷比。
关键词
磷
酸
铁
硫酸钠
铁
磷
比
溶解度
分类号
O65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5
作者
陈婷
梁启斌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7-194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2066023,41663016)。
文摘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FeP、沉积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有效铁和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0.22和0.02~3.35 mg/L,淡水高于海水;有效铁浓度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有效磷浓度呈相反趋势.②RFeP和IF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132.38和0.56~903.67 ng/(cm^(2)·d);RFeP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平原高于高原;IF则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高原高于平原.③RFeP与IF成反比,沉积物磷的高污染负荷或水生动植物生理活动会影响判别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潜力阈值(RFeP=2)的准确性.④对于不同的水域类型,沉积物中Fe^(2+)氧化沉淀或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均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关键过程,扰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沉积特征间接影响磷的再移动.为加深对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机制的认识,未来研究可关注磷再移动过程的多驱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磷的吸附沉积速率.
关键词
沉积物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
有效
铁
磷
摩尔浓度
比
(RFeP)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
磷
扩散通量
Keywords
sediment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DGT)technology
the molar concentration ratio of DGT-labile Fe and DGT-labile P(RFeP)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P diffusion flux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风浪作用下太湖梅梁湾水体磷负荷变化及与水体氧化还原特征关系
张路
朱广伟
罗潋葱
高光
张运林
秦伯强
范成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6
原文传递
2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磷的沉积通量及空间差异性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铁磷比对厌氧消化系统中蓝铁矿生成的影响
裴立影
朱红霞
袁思腾
陈正涛
马宏瑞
郭昌梓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种磷酸铁中硫酸钠盐的去除方法
李贺
丁庆华
苑梦兰
亓蒙
张千峰
《分析化学进展》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陈婷
梁启斌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