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7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76
1
作者 陈国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5,共5页
对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回顾,特别对我国的发展情况做了评述。提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成果要从新材料发展和金属材料学科新发展两方面来评估,并简述了这两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我国的研究成果很大,但... 对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回顾,特别对我国的发展情况做了评述。提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成果要从新材料发展和金属材料学科新发展两方面来评估,并简述了这两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我国的研究成果很大,但对国内外研究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不多。在新世纪中,从提高国家国力的战略上看,加强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选择重点,强化设计—材料—应用一体化研究,要优先源头创新项目,以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结构材料 发展现状 高温合金
下载PDF
钛合金在飞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74
2
作者 杨健 《航空制造技术》 2006年第11期41-43,共3页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对综合性能优良材料的需求,高温钛合金、阻燃钛合金、TiAl金属间化合物以及高强、高韧。
关键词 高温钛合金 钛基复合材料 应用 飞机 金属化合物 阻燃钛合金 综合性能 航空工业
下载PDF
提高TiAl基合金室温塑性的方法 被引量:60
3
作者 孔凡涛 陈子勇 +1 位作者 田竞 陈玉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6,共6页
TiAl基合金具有密度低、高温性能好等优点,但室温塑性低一直是阻碍TiAl基合金应用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TiAl基合金的室温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添加合金化元素、改善加工工艺等方法来控制显微组织、提高TiAl基合金的室温塑性的... TiAl基合金具有密度低、高温性能好等优点,但室温塑性低一直是阻碍TiAl基合金应用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TiAl基合金的室温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添加合金化元素、改善加工工艺等方法来控制显微组织、提高TiAl基合金的室温塑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室温塑性 金属化合物 钛合金
下载PDF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0
4
作者 张士勇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文中介绍了磁悬浮原理、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的研究和应用 ,指出了磁悬浮研究的方向。由于有机体同时具有磁性和超导性、金属间化合物MgB2 新超导转变温度的发现 。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轴承 磁性 超导性 金属化合物 超导转变温度
下载PDF
铝/镀锌钢板CMT熔钎焊界面区组织与接头性能 被引量:62
5
作者 石常亮 何鹏 +1 位作者 冯吉才 张洪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1-64,共4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CMT)对铝和镀锌钢板异种材料进行了熔钎焊连接。使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和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界面区显微组织及接头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铝和镀锌钢能得到成形良好的搭接接头。在CMT熔钎焊的方法... 采用冷金属过渡方法(CMT)对铝和镀锌钢板异种材料进行了熔钎焊连接。使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和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界面区显微组织及接头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铝和镀锌钢能得到成形良好的搭接接头。在CMT熔钎焊的方法下,形成了中间厚两边薄的界面区,并且在熔化区一侧边缘形成了富锌区,界面区组织成分也由致密的FeAl3金属间化合物层变为α固溶体和FeAl3化合物混合层,而富锌区是由富铝的α固溶体和残留的铝组成。在进行拉伸试验时,断裂发生在铝母材的热影响区,接头强度为72.0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钎焊 金属过渡 金属化合物 界面区 富锌区
下载PDF
扩散连接接头金属间化合物新相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5
6
作者 何鹏 冯吉才 +1 位作者 钱乙余 张九海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扩散连接接头中界面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接头性能的恶化 ,因此研究并建立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扩散连接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 ,指出界面处生成相的... 扩散连接接头中界面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出现往往会造成接头性能的恶化 ,因此研究并建立接头界面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和成长行为的数学模型对扩散连接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根据扩散理论 ,指出界面处生成相的动力学驱动力取决于扩散偶中组元自身的特性 ,生成相的组元及比例应按原子扩散通量比优先生成。本文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出发 ,提出了多组元扩散偶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相原则 :通量 -能量原则 ;并以钛 镍 钢扩散连接接头为例 ,证明钛 镍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成规律为Ni TiNi3 TiNi Ti2 Ni Ti。提出 ,通量 -能量能力相当的两种或多种金属间化合物有可能同时形核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金属化合物 焊接接头 原子扩散通量
下载PDF
颗粒增韧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郝春成 崔作林 +1 位作者 尹衍升 龚红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8-30,共3页
综述了几种主要的颗粒增韧陶瓷的增韧机理,并从晶界应力设计、纳米颗粒增韧、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增韧陶瓷等几方面对颗粒增韧陶瓷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颗粒增韧陶瓷 纳米粒子 金属化合物 增韧机理 应力设计 金属 韧性
下载PDF
Ni-Al系、Fe-Al系和Ti_3Al金属间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彭超群 黄伯云 贺跃辉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29,共3页
简要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熔炼与铸造工艺。论述了Ni Al系 (包括NiAl和Ni3 Al)、Fe Al系 (包括Fe3 Al和FeAl)及Ti3 Al基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分析了上述合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介绍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潜... 简要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熔炼与铸造工艺。论述了Ni Al系 (包括NiAl和Ni3 Al)、Fe Al系 (包括Fe3 Al和FeAl)及Ti3 Al基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分析了上述合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介绍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系合金 Fe-Al系合金 TI3AL基合金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Ti_2AlNb基合金微观组织调制及热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9
作者 沈军 冯艾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6-1294,共9页
以有序O相为基的Ti_2AlNb基金属间化合物(简称Ti_2AlNb基合金),以其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优良的抗蠕变性能以及较低的密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航空应用材料.本文总结了Ti_2AlNb基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 以有序O相为基的Ti_2AlNb基金属间化合物(简称Ti_2AlNb基合金),以其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优良的抗蠕变性能以及较低的密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航空应用材料.本文总结了Ti_2AlNb基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晶体结构、相变、微观组织及热成形等方面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NB基合金 金属化合物 微观组织 热成形 超塑性
原文传递
TiAl基合金的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关系 被引量:36
10
作者 彭超群 黄伯云 贺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7-540,共14页
因密度、比刚度、高温比强度和阻燃性等方面的优势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结构材料。室温脆性以及延性、蠕变性能和其它性能的平衡是阻碍TiAl基合金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在分析合金化对组织... 因密度、比刚度、高温比强度和阻燃性等方面的优势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被认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结构材料。室温脆性以及延性、蠕变性能和其它性能的平衡是阻碍TiAl基合金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在分析合金化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加工 /热处理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变形和断裂机制、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关系、抗氧化性及改善、蠕变性能与蠕变机制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钛合金激光熔覆硬质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耐磨性 被引量:54
11
作者 冯淑容 张述泉 王华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5,共6页
以54.51Ti-37.68Ni-7.81B4C(元素前数字为质量分数值)粉末混合物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A15钛合金基材表面制得了以外加未熔B4C颗粒及快速凝固"原位"生成硼化钛和碳化钛为增强相,以金属间化合物TiNi、Ti2Ni为基体的复合... 以54.51Ti-37.68Ni-7.81B4C(元素前数字为质量分数值)粉末混合物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A15钛合金基材表面制得了以外加未熔B4C颗粒及快速凝固"原位"生成硼化钛和碳化钛为增强相,以金属间化合物TiNi、Ti2Ni为基体的复合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手段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并测试了涂层的二体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覆硬质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硬度高、组织均匀并表现出优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高硬度、高耐磨的B4C、硼化钛和碳化钛陶瓷增强相与高韧性TiNi/Ti2Ni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的强韧结合是激光熔覆涂层优异耐磨性的主要原因,其磨损机理为轻微的显微切削和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涂层 复合材料 激光熔覆 金属化合物 磨损
原文传递
搅拌摩擦加工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53
12
作者 黄春平 柯黎明 +1 位作者 邢丽 刘鸽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对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加工对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制备复合材料及合金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指出搅拌摩擦加工研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对非正常晶粒长大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对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加工对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制备复合材料及合金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指出搅拌摩擦加工研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对非正常晶粒长大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熔化焊结合搅拌摩擦加工能满足钛合金等高强材料焊接的需要。用搅拌摩擦加工制备纳米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解决材料微观结构不均匀现象,基于搅拌摩擦加工基本思想,开发新的适合材料制备的新工艺将是该技术从实验室成功走向实际应用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微观结构改性 纳米增强复合材料 金属化合物
原文传递
无铅易切削铜合金 被引量:47
13
作者 黄劲松 彭超群 +1 位作者 章四琪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86-1493,共8页
根据金属材料的切削机理和铜合金的基本性质,阐述无铅易切削铜合金成分选择的基本思路,提出以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代替易切削铅黄铜中的铅或无铅铋黄铜中的铋,从而实现易切削黄铜的无铅化。详细介绍国外无铅易切削铋黄铜研究开发的... 根据金属材料的切削机理和铜合金的基本性质,阐述无铅易切削铜合金成分选择的基本思路,提出以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代替易切削铅黄铜中的铅或无铅铋黄铜中的铋,从而实现易切削黄铜的无铅化。详细介绍国外无铅易切削铋黄铜研究开发的一些成果和石墨/铜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总结国内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的研究情况,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指出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的研究方向是采用适当的元素形成脆而不硬的金属间化合物,并采用一定的加工手段使其呈弥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 易切削 铜合金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定向凝固和晶向控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傅恒志 郭景杰 +3 位作者 苏彦庆 刘林 徐达鸣 李金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7-810,共14页
在航空航天及能源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的TiAl基合金,由于其γ+α2片层结构的特点,采用定向凝固技术控制片层方向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潜能。从相与组织选择及晶体择优生长特性角度,讨论了具有包晶反应的高温γ TiAl合金的定向凝固与晶向控制... 在航空航天及能源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的TiAl基合金,由于其γ+α2片层结构的特点,采用定向凝固技术控制片层方向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潜能。从相与组织选择及晶体择优生长特性角度,讨论了具有包晶反应的高温γ TiAl合金的定向凝固与晶向控制,分析了晶向控制中引晶、合金化、调节成分与凝固参量及它们的综合作用所得到的结果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此领域今后应注意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I合金 金属化合物 定向凝固 晶向控制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原位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江 彭晓东 +1 位作者 刘相果 权燕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共5页
简介了目前反应合成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常见复合工艺:固-液、气-液和固-固反应等。指出它们的优点是反应合成的强化相尺寸细小,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缺点是强化相种类较少,反应过程难以精确控制。其次,概述了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常见陶瓷强... 简介了目前反应合成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常见复合工艺:固-液、气-液和固-固反应等。指出它们的优点是反应合成的强化相尺寸细小,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缺点是强化相种类较少,反应过程难以精确控制。其次,概述了原位铝基复合材料的常见陶瓷强化相和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相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高温性能,以及反应合成时与基体亲和力大的特点。指出反应合成的铝基复合材料的有常温力学性能高、高温性能好和耐磨性突出的优点,而存在的主要研究难题则是整个材料均质化方法不理想、生长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反应伴生的化合物难以控制等。作者还讨论了铝基原位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合成 铝基原位复合材料 陶瓷强化相 金属化合物 亲和力 生长机制
下载PDF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40
16
作者 范润华 孙康宁 +1 位作者 尹衍升 包志臣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5-58,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计(DSC)以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Fe-Al元素混合粉末球磨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结合Fe3Al各种相衍射规律的分析,阐述了合成的B2-Fe3Al在XRD中未出现超点阵衍射峰的原因。球磨中,加工硬化和回复这一相互... 利用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计(DSC)以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Fe-Al元素混合粉末球磨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结合Fe3Al各种相衍射规律的分析,阐述了合成的B2-Fe3Al在XRD中未出现超点阵衍射峰的原因。球磨中,加工硬化和回复这一相互矛盾的过程,决定球磨粉末具有极限晶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固溶体 机械合金化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Cu/Al异种金属连接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夏春智 李亚江 王娟 《焊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异种金属接头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异种金属连接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铜铝焊接时脆性相的生成,使得铜铝接头的性能很难保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铜铝异种金属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钎焊和摩擦焊... 异种金属接头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异种金属连接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铜铝焊接时脆性相的生成,使得铜铝接头的性能很难保证。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铜铝异种金属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钎焊和摩擦焊技术做了重点介绍,分析了当前铜铝连接存在的主要困难,对于推动Cu/Al异种金属接头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异种金属 摩擦焊 钎焊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加压烧结制备Fe_3Al金属间化合物 被引量:38
18
作者 尹衍升 李嘉 +1 位作者 谭训彦 张金升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加压烧结在 12 5 0℃制备相对密度为 99%、晶粒尺寸为 30 0~ 70 0nm的Fe3 Al烧结体材料。研究了球磨过程中Fe Al粉末的结构转变及烧结体Fe3 Al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Fe3 Al材料的室温压缩屈服强度和压缩应变分别为 19... 采用机械合金化—加压烧结在 12 5 0℃制备相对密度为 99%、晶粒尺寸为 30 0~ 70 0nm的Fe3 Al烧结体材料。研究了球磨过程中Fe Al粉末的结构转变及烧结体Fe3 Al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Fe3 Al材料的室温压缩屈服强度和压缩应变分别为 190 0MPa和 14 % ,硬度 6 1HRC ,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KIc分别高达130 0MPa和 4 9MPa·m1/ 2 。Fe3 Al材料优异的室温力学性能来源于晶粒细化、组织均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加压烧结 金属化合物 力学性能 FE3AL 粉末冶金
下载PDF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 被引量:29
19
作者 秦高梧 郝士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共7页
简要介绍了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背景,着重阐述了目前α2-Ti3Al基、γ-TiAl基及δ-TiAl3基合金的发展状况、总结了近年来为了获得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良好综合机械性能尤其是室温塑性,国内外研究者所采用的一... 简要介绍了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背景,着重阐述了目前α2-Ti3Al基、γ-TiAl基及δ-TiAl3基合金的发展状况、总结了近年来为了获得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良好综合机械性能尤其是室温塑性,国内外研究者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TI3AL TIAL 力学性质
下载PDF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孙扬善 余新泉 +3 位作者 薛烽 梅建平 黄海波 王仕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6-67,30,共3页
本项目在Fe_3Al的加工工艺和用合金化改善Fe_3Al的性能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Fe_3Al基合金的成分配方系列,以及可以制备各种Fe_3Al型材(棒、板、管等)和大型铸锭(件)和锻坯(件)的工艺路线及完整的工艺参数。运... 本项目在Fe_3Al的加工工艺和用合金化改善Fe_3Al的性能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Fe_3Al基合金的成分配方系列,以及可以制备各种Fe_3Al型材(棒、板、管等)和大型铸锭(件)和锻坯(件)的工艺路线及完整的工艺参数。运用本项目的技术制备的Fe_3Al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耐热腐蚀和冲蚀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几个典型零件的应用研究,展示出Fe_3Al作为可用于苛刻环境下工作的抗高温冲蚀零部件材料和电加热材料的应用前景、为实现Fe_3Al材料的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 金属化合物 力学性能 氧化 腐蚀 冲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