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铈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扑热息痛和咖啡因 被引量:8
1
作者 卢先春 黄克靖 +2 位作者 吴志伟 黄素芳 许春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2-456,共5页
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铈(CeFe(CN)6)纳米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扫描电镜对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CeFe(CN)6纳米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 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铁氰化铈(CeFe(CN)6)纳米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扫描电镜对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CeFe(CN)6纳米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 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pH5.0)中,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在此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行为,扑热息痛和咖啡因分别在1.0×10-7~6.0×10-5mol/L和1.0×10-6~1.3×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化学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992;信噪比为3时,扑热息痛和咖啡因检出限分别为5.0×10-8mol/L和5.2×10-7mol/L。将本方法用于人尿样品分析,回收率为96.1%~1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脉冲伏安法 氧化石墨烯 氰化 扑热息痛 咖啡因
下载PDF
铁氰化物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艳 林生岭 +1 位作者 程小芳 郑海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98-1502,共5页
以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在三电极系统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得聚苯胺薄膜,聚苯胺/铁氰化铜(CuHCF),聚苯胺/铁氰化钴(CoHCF),聚苯胺/铁氰化铈(CeHCF)复合材料。通过利用C-V、SEM、EDS、XRD、FT-IR等方法对导电复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 以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在三电极系统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得聚苯胺薄膜,聚苯胺/铁氰化铜(CuHCF),聚苯胺/铁氰化钴(CoHCF),聚苯胺/铁氰化铈(CeHCF)复合材料。通过利用C-V、SEM、EDS、XRD、FT-IR等方法对导电复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复合物的最佳电解液浓度为0.02mol/L苯胺+0.002mol/L金属离子+0.01mol/L铁氰化钾+0.5mol/L H2SO4;聚苯胺与铁氰化物很好地键合在一起,聚苯胺/铁氰化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有进一步的提高,具有纳米粒子特性和独特的片状粒子结构;而聚苯胺/铁氰化铜和聚苯胺/铁氰化铈的电化学性能高于聚苯胺本体,粒子间有较大的空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氰化 氰化 氰化 电化学合成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铁氰化铈/Nafion复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对多巴胺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慧娟 金明才 赵彦贵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3-1276,共4页
采用电沉积法沉积铁氰化铈(CeHCF)纳米颗粒,在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致密的、分散性良好的铁氰化铈纳米粒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铁氰化铈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多巴胺在铁氰化铈/... 采用电沉积法沉积铁氰化铈(CeHCF)纳米颗粒,在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致密的、分散性良好的铁氰化铈纳米粒子。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铁氰化铈纳米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多巴胺在铁氰化铈/Nafion修饰玻碳电极(CeHCF/NF/GCE)表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CeHCF/NF/GCE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该传感器对多巴胺在一定浓度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是1.0×10^(-7)~3.4×10^(-4)mol/L。检测限为0.2×10^(-7)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 NAFION 电催化氧化 多巴胺传感器
原文传递
铁氰化铈/还原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合肼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2,共4页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上沉积铁氰化铈/石墨烯(Ce HCF/RGO)纳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其粒径大小均一。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水合肼在不同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RGO修饰电极(RGO/GCE...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上沉积铁氰化铈/石墨烯(Ce HCF/RGO)纳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其粒径大小均一。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水合肼在不同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RGO修饰电极(RGO/GCE)和铁氰化铈修饰电极(Ce HCF/GCE)相比,铁氰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水合肼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它对水合肼响应的线性范围为2.87×10^(-7)~8.56×10^(-4)mol/L,检出限为8.5×10^(-8)mol/L。可用于水合肼的电化学传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 还原石墨烯 水合肼 电催化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铈纳米膜的对苯二酚传感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海 钟翔 +1 位作者 崔鹏辉 许春萱 《上海化工》 CAS 2014年第11期4-7,共4页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用扫描电镜(SEM)对修饰膜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HQ在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流有明显增...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用扫描电镜(SEM)对修饰膜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HQ在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流有明显增高.用示差脉冲伏安(DPV)法在优化条件下检测出HQ在1.0×10^-5~6.0 ×10^-4 mol/L浓度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8.信噪比为3时,HQ的检出限为1.0×10^-6 mol/L.用该方法对环境水样中的HQ进行了分析,回收率为95.2%~1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 对苯二酚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多巴胺的测定
6
作者 赵梦溪 李超 杨性坤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4期95-96,共2页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铁氰化铈[CeFe(CN)6]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于DA的氧化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相对于裸电极,DA在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铁氰化铈[CeFe(CN)6]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于DA的氧化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相对于裸电极,DA在铁氰化铈纳米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显著提高.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DA,在0.0~1000.0 mol&#183;L-1浓度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信噪比为3时,DA检出限为6.0&#215; 10-8 mol&#183;L-1.将该方法用于盐酸多巴胺针剂分析,回收率为95.8 %~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铁氰化铈薄膜固载血红蛋白修饰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郝瑶 刘晓芹 +1 位作者 蔡志芳 郭满栋 《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387-393,共7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铁氰化铈(CeHCF)薄膜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得到铁氰化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该修饰电极表面,成功制得了Hb/CeHCF/GCE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考察了铁氰化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机理和制备...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铁氰化铈(CeHCF)薄膜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得到铁氰化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该修饰电极表面,成功制得了Hb/CeHCF/GCE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考察了铁氰化铈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的氧化还原机理和制备条件,并对血红蛋白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铁氰化铈薄膜为血红蛋白提供了温和的固载环境,可实现血红蛋白与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提高了血红蛋白的电化学活性;所制得的传感器对过氧化氢具有较高的催化响应和较强的稳定性.相关研究结果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薄膜 血红蛋白 玻碳电极 过氧化氢 生物传感器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