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西嶋定生先生商榷 被引量:35
1
作者 卫斯 《中国农史》 1988年第4期22-30,共9页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 我国何时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碨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并把“城市的发展”、“庄园经营的发展”作为唐代小麦种植与碾碨经营之间经济结构的两个显著特点。西嶋先生的“碾碨经营论”是指“水磨经营”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与其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广使用为标志。其次是与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精耕细作的水平以及防旱保墒技术的提高有关。与社会经济相联系,则反映在人口的增长,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诸多方面。有关石磨在汉代的普遍推广使用情况,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汉代的水利工程规模都很大,考古学在此方面的主要发现有:陕西西汉白渠渠首遗址和安徽安丰东汉塘(芍坡)灌溉工程水堰遗址。此外,水井模型在西汉中期以后的墓葬中是习见之物。汉代耕作技术上的进步,从考古学角度来看,主要反映在铁犁铧的大量出土和牛耕、耧播资料以及大量的小型铁农具的发现等方面。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为人口的增殖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的地主庄园已经初具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经济 水利灌溉 日本学者 西汉中期 社会经济 农具 耕作技术 地主 牛耕 水磨
下载PDF
广西汉代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廷瑜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61-68,共8页
广西北靠五岭山脉,西倚云贵高原,东南面临南海,纬度低,气候炎热湿润,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从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石制和蚌制工具得知,这里很早就有了原始的锄耕农业。但是,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是很缓慢的。奴隶社会时期广西的经济状况如... 广西北靠五岭山脉,西倚云贵高原,东南面临南海,纬度低,气候炎热湿润,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从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石制和蚌制工具得知,这里很早就有了原始的锄耕农业。但是,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是很缓慢的。奴隶社会时期广西的经济状况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到战国时代,广西一些地区已使用铁制农具,农业生产当有很大的发展。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广西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也设立了郡县,确立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这就为进入汉代以后广西地区经济得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汉代 西汉墓 农业生产 出土 农作物 地区经济 农具 合浦 东汉墓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具史上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文华 《考古学报》 1981年第4期407-426,共20页
马克思说:"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的身体组织,必须研究遗骨的构造;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对研究农史来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古代劳动人民种植哪些农作物,还要探讨他们是怎样种植,用... 马克思说:"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的身体组织,必须研究遗骨的构造;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对研究农史来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古代劳动人民种植哪些农作物,还要探讨他们是怎样种植,用什么劳动手段去种植,因此对古代农具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农书,只有到元代王祯的《农书》才开始绘有"农器图谱"。在此之前的农书著作,大都限于简略的文字记载。历代学者为了考证这些文献,常常是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古代农具的真实面貌。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考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出土 甲骨文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古代农具 考古学 青铜 河姆渡遗址 生产工具 农业生产
原文传递
试论秦汉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际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69-77,共9页
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显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应用相当普遍。青 铜农具已较少见,石器、蚌器、骨器农具更少见。就起土农具而言,铁器农具已经取代 了骨器、石器起土农具;除云南、贵州外,也已取代了青铜起土农具。铁器农具虽已成 ... 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显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应用相当普遍。青 铜农具已较少见,石器、蚌器、骨器农具更少见。就起土农具而言,铁器农具已经取代 了骨器、石器起土农具;除云南、贵州外,也已取代了青铜起土农具。铁器农具虽已成 为农民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但它仍未完全取代木器农具。两汉铁器官营专卖政策,在 财政上是很成功的。在提高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也是成功的。但在推广使用铁器 农具方面,则既有利又有弊。其弊就是价格昂贵、质量较差、购买不便,从而影响铁农 具的推广使用。秦汉时期,铁农具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因而木制农具尚 未完全退出生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土农具 农具 农具 推广程序 秦汉时期
下载PDF
战国铁农具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雷从云 《考古》 1980年第3期259-265,共7页
战国铁农具,在出土的战国铁器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学术界对战国铁农具给予极大注意。一些搞冶金史的同志,对其中的某些器件作过仔细的金相考查;一些考古工作者则对其起源、类型、年代分期和农具复原等问题,进行不少研究。本文根据战... 战国铁农具,在出土的战国铁器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学术界对战国铁农具给予极大注意。一些搞冶金史的同志,对其中的某些器件作过仔细的金相考查;一些考古工作者则对其起源、类型、年代分期和农具复原等问题,进行不少研究。本文根据战国铁农具的考古发现,对这个时期铁农具在我国古代农具发展史上的地位、当时的使用情况及其在封建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一些分析与探讨。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在我国河南、河北(包括天津)、山西、陕西、辽宁、山东、安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战国时期 考古发现 生产工具 出土 我国古代 农业生产 古代农具 凹形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东北农业的分布与变迁 被引量:15
6
作者 景爱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7年第2期95-119,共25页
东北地处北温带,雨量比较充沛;适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属于森林草原地区。由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冲积而成的东北大平原,土壤肥沃,宜于农耕。因此,在很早的古代,至迟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已出现原始农业。
关键词 原始农业 东北地区 历史时期 农具 哲里木盟 汉族人 古代农业 屯田 西拉木伦河流域 黑龙江地区
原文传递
山东省莱芜县西汉农具铁范 被引量:17
7
《文物》 1977年第7期68-73,共6页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是产铁的地方。近年在临淄齐国故城勘探中,发现战国时期齐国冶铁遗址的面积已达四、五万平方米的规模。据《汉书·地理志》注,西汉武帝实行"笼盐铁"(即盐铁官营)以后,在全国设立四十多处铁官,而山东地区...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是产铁的地方。近年在临淄齐国故城勘探中,发现战国时期齐国冶铁遗址的面积已达四、五万平方米的规模。据《汉书·地理志》注,西汉武帝实行"笼盐铁"(即盐铁官营)以后,在全国设立四十多处铁官,而山东地区就占有十二处:济南郡的东平陵、历城,齐郡的临淄,东莱郡的东牟,千乘郡的千乘,泰山郡的嬴,胶东国的郁秩,成阳国的莒,鲁国的鲁,以及山阳(新莽时改为鉅野)郡、琅琊郡、东平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标志 山东地区 西汉中期 西汉前期 莱芜 战国时期 官营 农具
原文传递
我国历史上铁农具的改革及其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宽 《历史研究》 1980年第5期89-9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对于什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问题确是十分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在理论上作深入的探讨,更需要通过对具体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近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对于什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问题确是十分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在理论上作深入的探讨,更需要通过对具体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韧性铸 推广使用 冶炼技术 铸造 生产力 制造农具 历史上 重大改革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相比,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工具似乎显得非常古老、简单和落后,以致有的文人学士在一些作品中竟把牛耕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加以讥讽。多少年来人们也一直把农业机械化当作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倾全力以促使...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相比,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工具似乎显得非常古老、简单和落后,以致有的文人学士在一些作品中竟把牛耕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加以讥讽。多少年来人们也一直把农业机械化当作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倾全力以促使它实现。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机事业有着很大发展,取得不小成绩。然而,现实也告诉我们,尽管铁牛(拖拉机)凭借着强大的钢铁和石油韵优势,备受人们的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位 农业机械化 农业工具 农具 农业生产力 精耕细作 传统农业技术 传统农具 农业现代化 发明
下载PDF
商周青铜农具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学书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171-194,共24页
目录前言一、商周青铜农具的种类和型式(一)商周青铜农具资料简介(二)商周青铜农具的型式及特征(三)各型式青铜农具的演变关系及其流行的时代和区域二、商周青铜农具的使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两个阶段(二)商周青... 目录前言一、商周青铜农具的种类和型式(一)商周青铜农具资料简介(二)商周青铜农具的型式及特征(三)各型式青铜农具的演变关系及其流行的时代和区域二、商周青铜农具的使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两个阶段(二)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原因(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农具 商周 考古发现 战国前期 春秋 战国晚期 早中期 型式 生产工具
下载PDF
简论农业考古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是陈文华同志在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的讲稿,现加以发表,作为本刊创办四周年的纪念。
关键词 农业考古 出土 考古学 农业工具 河姆渡遗址 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资料 农业科技 农具
下载PDF
两汉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推广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振红 《农业考古》 1988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耕 两汉时期 社会生产力 社会经济 推广 大发展 战国时期 技术结合 内蒙古 农具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农具史分期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荆三林 李趁有 《中国农史》 1985年第1期40-44,共5页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农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同志对古农具的起源、种类和型制作了较深的探讨。但对我国古代农具的特点、规律和阶段的划分却很少有人深究。人们仍然习惯于旧的分期法,即从横的方面把古农具分为若干大...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农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同志对古农具的起源、种类和型制作了较深的探讨。但对我国古代农具的特点、规律和阶段的划分却很少有人深究。人们仍然习惯于旧的分期法,即从横的方面把古农具分为若干大类,如刘仙洲先生的《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和周昕的《农具史话》;或从纵的方面以朝代的更替作为农具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如犁播的《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简编》等属于这一类。诚然,从横的方面可以研究中国古代农具自身的特点,从纵的方面可以研究它的发展规律以及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把中国古代农具分为若干大类作横的研究是可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 农业考古 黄河流域 我国古代 发展史 古代农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 长江下游 农具 起源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农具的传播与分布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万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战国秦汉时期 ,西南地区区域性强 ,北部对南部影响甚大。据考古发掘资料 ,西南铁农具战国早期出现 ,可分为、锸、锄、铲、镰、铧、斧七类。铁农具主要由北部的巴蜀向南部的云贵传播 ,在分布上呈现集中在冶铁区、移民通道区。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农具 分布特征 传播使用 西南地区
下载PDF
河南古代铁农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京华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83-89,共7页
前言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地区,早在夏商之际便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军事的中心,使这一地区的金属工业和农业,得到优先的发展,给封建社会时期的河南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从东周到南北朝期间,冶金手工... 前言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地区,早在夏商之际便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军事的中心,使这一地区的金属工业和农业,得到优先的发展,给封建社会时期的河南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从东周到南北朝期间,冶金手工业和农业有许多著名的发明创造,给中国经济史谱写了重要的篇章。早在商周(西周)之际、河南已能利用陨铁制造兵器、人们必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河南地区 白心可锻铸 战国 南北朝时期 生产技术 汉代 黄河中游 材质
下载PDF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被引量:9
16
作者 沈作霖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故都 青铜 农业工具 生产工具 绍兴 出土 农具 冶炼工艺 农耕 冶炼业
下载PDF
铁农具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宝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3-86,93,共5页
铁农具在我国古代社会里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铁农具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即秦汉之际的铸铁农具、唐宋之际的钢刃熟铁农具和明清之际的擦生铁农具。铁农具的普及推广应用 ,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封建帝国的强盛产生了巨... 铁农具在我国古代社会里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铁农具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即秦汉之际的铸铁农具、唐宋之际的钢刃熟铁农具和明清之际的擦生铁农具。铁农具的普及推广应用 ,对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和封建帝国的强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为我国古代社会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 ,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 ,也为封建帝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农业生产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汉代粮仓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锴生 《中原文物》 1986年第1期93-101,共9页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集权制国家初步巩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由于两汉前期统治阶级实行休生养息政策,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另一方面,也由于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兴修等原因,在广大农民...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集权制国家初步巩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由于两汉前期统治阶级实行休生养息政策,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另一方面,也由于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兴修等原因,在广大农民的辛苦劳动下,汉代农业生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农业发展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封建集权 农具 统治阶级 封建国家 豪强地主 中原地区 牛耕 后汉书 大司农
原文传递
战国农家源流试探 被引量:7
19
作者 萧正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考察了战国农家发展的基本过程。农家产生于楚,是战国时期楚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早期道家学说的影响。流传到黄河中游地区后,农家逐渐融合于法家的农战思想,最终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农家注重总结和... 本文考察了战国农家发展的基本过程。农家产生于楚,是战国时期楚国农业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早期道家学说的影响。流传到黄河中游地区后,农家逐渐融合于法家的农战思想,最终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农家注重总结和推广农业技术经验的传统,则对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深远影响 吕氏春秋 农具 战国时期 楚国 战国时代 源流 孟子 政治主张
下载PDF
论商周青铜农具及其制作使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觉明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本文依据对大量出土实物及古文献的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农具发展的铜石并用时期,部分地区已构成了独立的青铜农具发展阶段,与从石农具直接过渡到铁农具的西方发展模式有别。这一特点对铸铁农具在中国的早期出现与迅速推广,起... 本文依据对大量出土实物及古文献的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一个农具发展的铜石并用时期,部分地区已构成了独立的青铜农具发展阶段,与从石农具直接过渡到铁农具的西方发展模式有别。这一特点对铸铁农具在中国的早期出现与迅速推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 农具 铜石并用时期 农具 农具 制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