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钾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4 位作者 佟丽莉 刘晓宇 闫存兴 杨宝凯 吴宏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45-2356,共12页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 卡拉麦里钾质火山岩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下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内。这些火山岩以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SiO2含量稳定(46.29%~51.56%),具有较高的碱含量(K2O+Na2O=5.39%~6.96%)以及高K2O/Na2O比值(K2O/Na2O=0.5~1.4),TiO2含量相对稳定(0.94%~1.21%),显示钾玄质岩石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表明,钾玄岩强烈富集LILE(如K、Rb和Sr)和LREE((La/Yb)N=4.39~6.25),Eu正异常明显(δEu=1.3~1.7),相对亏损HFSE(如Zr、Hf),Ta、Nb和Ti呈明显的"TNT"负异常,及较高Ba/Nb和Ba/Ta比值(分别为38~93,574~1470),显示典型岛弧岩浆特征,而Nd-Sr同位素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不相容元素(Nb/La)N和Ba/La比值(分别为0.33~0.41,11.07~18.82)以及高Nb含量(4.45×10-6~7.76×10-6),表明这些岩石来自一个交代作用富集的地幔源区。通过钾质火山岩环境的梯次判别图研究,发现巴塔玛依内山组钾玄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显示岛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后碰撞期,由于陆内调整和均衡作用,东准噶尔东北缘的岩石圈伸展减薄,随着岩石圈地幔的减薄,前期交代富集的下部地幔楔(金云母和/或钾质角闪石-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发生低度部分熔融形成钾玄质母岩浆,诱发了后碰撞型钾玄质岩浆活动(具有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了卡拉麦里巴塔玛依内山组钾质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石地球化学 巴塔玛依内山组 后碰撞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下载PDF
大洋与大陆板内典型EM1型玄武岩的成因联系和区别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均 陈立辉 刘建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前人基于大洋玄武岩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定义了DMM、HIMU、EM1和EM2等地幔端元组分。然而,自"EM1"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有关其成因的激烈争论持续不断,EM1因此被认为是最"神秘莫测"的地幔组分。对比研究大洋和大陆... 前人基于大洋玄武岩的放射成因同位素组成定义了DMM、HIMU、EM1和EM2等地幔端元组分。然而,自"EM1"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有关其成因的激烈争论持续不断,EM1因此被认为是最"神秘莫测"的地幔组分。对比研究大洋和大陆板内的EM1型玄武岩可为探讨EM1组分的属性和成因提供新的制约。本文总结了笔者最近针对典型EM1型玄武岩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南太平洋EM1型洋岛玄武岩(Pitcairn)和中国东北EM1型钾质玄武岩的元素和Mg-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阐述了这两类EM1型玄武岩在成因上的联系和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1 洋岛玄武岩:Pitcairn 玄武岩 镁同位素 含碳酸盐沉积物
下载PDF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流体组成及其地幔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汤庆艳 张铭杰 +3 位作者 李晓亚 李立武 何佩佩 林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51-1260,共10页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是认识大陆碰撞俯冲体制下地幔流体组成及深部动力学的岩石探针。本文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了西秦岭高钾质玄武岩中斑晶及基质的流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流体组分在200~400℃、400~800℃和800... 西秦岭新生代高钾质玄武岩是认识大陆碰撞俯冲体制下地幔流体组成及深部动力学的岩石探针。本文采用分步加热质谱法测定了西秦岭高钾质玄武岩中斑晶及基质的流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流体组分在200~400℃、400~800℃和800~1200℃阶段性释出,以H2O为主,其次为CO2和SO2,并含有相对较高的He含量。从橄榄石斑晶到斜长石斑晶和基质H2O和CO2逐步升高。橄榄石斑晶流体挥发份主要释气峰温度(900~1200℃)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地幔捕虏体及其它地区超镁铁质岩体中的橄榄石,流体组份以SO2和CO2等氧化性组份为主,其CO2的δ13C值(-26.21‰~-20.85‰,平均-23.32‰)和CH4的δ13C值(-42.35‰~-38.17‰,平均-40.03‰)低于基质的δ13CCO2值(-16.43‰~-11.67‰,平均-13.22‰)和δ13CCH4值(-44.22‰~-34.03‰,平均-39.70‰)。基质中CO2和CH4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机质热裂解特征。原始岩浆的流体挥发份主要为SO2、N2和CO2,可能起源于较深的混杂地幔源区、演化于高fO2的环境。流体挥发份化学和同位素组成表明高钾质玄武岩浆挥发份中存在地幔和地壳来源组分,幔源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可能加入了大量的H2O和CO2等,可能存在碳酸岩岩浆的混合或岩浆穿透区域碳酸盐地层的混染;其中的再循环壳源组分可能为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或其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相关的再循环壳源沉积物脱出的流体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动力学 碳同位素 化学组成 流体挥发份 玄武岩 西秦岭
下载PDF
五大连池钾质碱性玄武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先政 《黑龙江地质》 1997年第4期40-50,共11页
五大连池钾质碱性玄武岩产出的构造环境为板块内部大陆裂谷,地慢上隆区。自中生代中,晚期以来,五大连池地区就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构造环境中。其显著特征是四周为深断裂所围限,并且北东,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
关键词 五大连池 碱性玄武岩 玄武岩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岩浆演化与喷发机制探讨 被引量:50
5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2 位作者 王团华 李霓 孙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7~2.12Ma)。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属于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从早更新世(~2Ma)持续到全新世。图们江火山岩为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望天鹅火山、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母岩浆都是钾质粗面玄武岩,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天池火山和望天鹅火山都经历了钾质粗面玄武岩造盾、粗面岩造锥和晚期碱性酸性岩浆(碱流岩和碱性流纹岩)的喷发;龙岗火山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则未经演化和混染直接喷出地表。图们江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等。天池火山造盾之后,地壳岩浆房和地幔岩浆房具互动式喷发特点,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一方面在天池火山锥体内外形成诸多小火山渣锥,另一方面持续补给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混合作用,分别导致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和触发千年大喷发。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长白山东(图们江火山、望天鹅火山和天池火山)、西(龙岗火山)两区显示地幔非均一性,东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特征,西区岩浆源区具有相对亏损的较原始地幔特征。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北亚大陆弧后引张是长白山火山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历史 浆演化 喷发机制 粗面玄武岩 长白山火山
下载PDF
西秦岭甘加地区OIB型钾质拉斑玄武岩的发现:对西秦岭晚中生代大陆裂谷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黄雄飞 喻学惠 +5 位作者 莫宣学 李小伟 丁一 韦萍 和文言 于峻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16,共13页
西秦岭晚中生代火山岩出露于青海省泽库县多福屯地区、甘肃省夏河县红墙和甘加地区。初步研究表明,甘加火山岩属于一套钾质拉斑玄武岩。该玄武岩富集REE、LILE及HFSE,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及不相容元素含量均略低于典型OIB和西秦岭... 西秦岭晚中生代火山岩出露于青海省泽库县多福屯地区、甘肃省夏河县红墙和甘加地区。初步研究表明,甘加火山岩属于一套钾质拉斑玄武岩。该玄武岩富集REE、LILE及HFSE,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及不相容元素含量均略低于典型OIB和西秦岭晚中生代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起源于软流圈释放的小体积富挥发份硅酸盐熔体交代形成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并在上升中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具有典型的陆内OIB成因特点,既不同于前人提出的甘加海山玄武岩,也不属于"二叠纪隆务峡—甘加蛇绿岩"组成部分,而与西秦岭晚中生代钠质碱性玄武岩均为大陆裂谷系OIB型岩浆作用的产物。甘加玄武岩可能具有比较复杂的岩石组合,跨越了晚古生代到晚中生代的一个较长时间范围。西秦岭晚中生代的大陆裂谷作用夭折于岩石圈拉张的早期阶段,它的出现及研究区广泛发育的近SN向或NW向断裂,可能是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与大型走滑断裂系复杂叠加并相互影响与改造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甘加拉斑玄武岩 晚中生代 OIB 大陆裂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