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钯团簇形成和增长机理的Monte Carlo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向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利用MonteCarlo(MC)方法和Lennard-Jones加Axilord-Teller(LJ+AT)势能函数,研究了气相中钯团簇的形成过程和增长机理.发现具有二十面体结构的Pd13团簇可以在气相中自发形成,较大的团簇通过在Pd13二十面体结构的表面添加原子组成四面体... 利用MonteCarlo(MC)方法和Lennard-Jones加Axilord-Teller(LJ+AT)势能函数,研究了气相中钯团簇的形成过程和增长机理.发现具有二十面体结构的Pd13团簇可以在气相中自发形成,较大的团簇通过在Pd13二十面体结构的表面添加原子组成四面体的方式形成.通过分析团簇结构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除了Pd13和Pd55以外,Pd19和Pd39团簇也具有五次对称性,都是比较稳定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方法 Axilord-Teller势函数 二十面体
下载PDF
吸附氢气后的钯团簇在氧化亚铜表面上的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李志斌 王红涛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9-1394,共6页
为了探究吸附H_(2)后的Pdn团簇在Cu_(2)O(111)完整表面和铜缺陷表面上的稳定性,计算了负载在Cu_(2)O(111)完整表面和铜缺陷表面上的Pdn(n=1~4)对H_(2)分子的最稳定吸附结构;利用在给定H_(2)压力和温度下Pdn/Cu_(2)O表面吸附H_(2)的相图... 为了探究吸附H_(2)后的Pdn团簇在Cu_(2)O(111)完整表面和铜缺陷表面上的稳定性,计算了负载在Cu_(2)O(111)完整表面和铜缺陷表面上的Pdn(n=1~4)对H_(2)分子的最稳定吸附结构;利用在给定H_(2)压力和温度下Pdn/Cu_(2)O表面吸附H_(2)的相图揭示了Pdn团簇在Cu_(2)O(111)两种表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吸附了H_(2)分子以后,Pdn团簇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结构,且随着Pd团簇的增大,吸附H_(2)的数量也逐渐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氢气吸附 热力学 氧化亚铜表面
原文传递
Pd_(n)B(n=11-19)催化剂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3
作者 郝文姝 耿宏伟 +2 位作者 陈燕 谢艳亭 刘俊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69-71,共3页
为研究在工业化应用的新型、高效、环保、绿色催化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BPd_(n)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显示Pd_(n)B(n=11-19),当B原子掺杂在Pd_(n)团簇中,n在11-19的基态几何结构,可通过在Pd_(n)团簇的基础上添加B原子... 为研究在工业化应用的新型、高效、环保、绿色催化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BPd_(n)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显示Pd_(n)B(n=11-19),当B原子掺杂在Pd_(n)团簇中,n在11-19的基态几何结构,可通过在Pd_(n)团簇的基础上添加B原子得到,并且随着团簇尺寸n从11到12的增加,下环被逐个填充在n=13处形成十二面体结构。当掺杂B原子后,团簇的稳定结构是B原子位于五元环内部,并且与五元环在一个准平面,而它的次稳定结构B原子位于五元环的外部,并且外缀在三元环上。最终从Pd_(n)B(n=11-19)的EB、Δ2E和ET分析得出BPd15,BPd18是幻数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硼掺杂 稳定性 结构
下载PDF
钯和铂金属在石墨烯表面不同生长机理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峰 肖传云 +2 位作者 阚二军 陆瑞锋 邓开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24-229,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计算方法,研究了钯和铂金属在石墨烯表面不同的生长机理.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分析表明,钯金属的d2z轨道电子通过石墨烯的π电子为中介,转移电子至钯金属的dxz+dyz轨道,并保持石墨烯的π电子不变.该电荷转移机理增强了钯...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计算方法,研究了钯和铂金属在石墨烯表面不同的生长机理.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分析表明,钯金属的d2z轨道电子通过石墨烯的π电子为中介,转移电子至钯金属的dxz+dyz轨道,并保持石墨烯的π电子不变.该电荷转移机理增强了钯金属与石墨烯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钯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的主要原因.反之,铂金属不存在该生长机理,而铂原子的自发团聚是铂金属无法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的另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密度泛函
原文传递
乙二醛在Pd_4团簇吸附、解离以及选择氧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华青 祝远帅 +1 位作者 杨华丰 高建荣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我们研究了乙二醛在具有四面体结构的Pd4团簇上吸附、解离以及氧化反应历程.研究表明:乙二醛中C-H键是最容易断裂的,断裂后形成的HCOOC基团分别和O或OH反应形成乙醛酸,也就是说乙二醛经过脱氢,选择氧化形成...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我们研究了乙二醛在具有四面体结构的Pd4团簇上吸附、解离以及氧化反应历程.研究表明:乙二醛中C-H键是最容易断裂的,断裂后形成的HCOOC基团分别和O或OH反应形成乙醛酸,也就是说乙二醛经过脱氢,选择氧化形成产物乙醛酸.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垒均小于11.53 Kcal/mol.我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乙二醛氧化的反应机理,而且对于今后设计更好的乙二醛选择氧化催化剂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 密度泛函理论 选择氧化 乙醛酸
原文传递
Pd_6簇与H_2分子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
作者 王延金 张敬来 +1 位作者 曹泽星 张乾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775-1779,共5页
通过相对论有效核势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优化了Pd6(H) 2 和Pd6(H) 4 等簇的平衡几何结构 ,预测了氢分子在Pd6簇表面上的吸附行为与活化解离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单态的Pd6簇可以活化两个氢分子 ;第一个H2 和第二个H2 吸附解离过程速率决... 通过相对论有效核势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优化了Pd6(H) 2 和Pd6(H) 4 等簇的平衡几何结构 ,预测了氢分子在Pd6簇表面上的吸附行为与活化解离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单态的Pd6簇可以活化两个氢分子 ;第一个H2 和第二个H2 吸附解离过程速率决定步骤的能垒分别是 66 4和 2 4 5kJ/mol.在形成的分子氢配合物Pd6(H2 )和Pd6(H) 2 H2 中 ,H2 主要作为给电子配体 .在最稳定的二氢簇合物Pd6(H) 2 中 ,H倾向与 3个Pd相互作用 ,形成面位氢的多核成键吸附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原子 氢气分子 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 吸附 解离
下载PDF
甲醇在Pd_n(n=1-9)团簇上吸附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梁艺迈 隋晶晶 赵景祥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0-73,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来研究单个甲醇在钯团簇Pdn(n=1-9)上的吸附,进而得到最稳定化合物.首先,计算Pdn(n=1-9)的最稳构型及能量,与文献对比得到一致结果.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化合物Pdn(n=1-9)-CH3OH的最稳定构型及吸附能,总结出吸附能随n值的...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来研究单个甲醇在钯团簇Pdn(n=1-9)上的吸附,进而得到最稳定化合物.首先,计算Pdn(n=1-9)的最稳构型及能量,与文献对比得到一致结果.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化合物Pdn(n=1-9)-CH3OH的最稳定构型及吸附能,总结出吸附能随n值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研究计算了各个最稳定吸附构型中的甲醇羟基氢劈裂后,形成的能垒的大小及能垒随n值的变化图像,得出结论是Pd2—CH3O—H(羟基氢劈裂后的化合物)的吸附能最低,具有最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过渡态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Au5~25 Pd团簇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8
作者 伍建君 汪严 +3 位作者 唐小琴 夏星 孙国峰 唐典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5-1231,共7页
用basin-hopping算法结合密度泛函PBE方法系统搜索了Au5-25 Pd团簇的全局稳定结构,并对团簇几何结构,稳定性,Fermi能级,化学硬度和前线轨道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u5 Pd,Au7 Pd和Au11 Pd团簇为平面结构,其他团簇均为立体结构,与相... 用basin-hopping算法结合密度泛函PBE方法系统搜索了Au5-25 Pd团簇的全局稳定结构,并对团簇几何结构,稳定性,Fermi能级,化学硬度和前线轨道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u5 Pd,Au7 Pd和Au11 Pd团簇为平面结构,其他团簇均为立体结构,与相同原子数纯金团簇结构类似。所有团簇中,Pd原子均位于配位数较高位置。团簇平均结合能随金原子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并有收敛到某点的趋势。偶数金原子团簇较相邻的奇数金原子团簇稳定。团簇的Fermi能级随团簇增大呈奇偶振荡,偶数金原子团簇的Fermi能级较相邻奇数金原子团簇的低,与金团簇Fermi能级变化类似。 Au7 Pd,Au12 Pd,Au16 Pd和Au18 Pd团簇化学活性较高。 Au5-19 Pd团簇中Pd原子优先与CO,烯烃,炔烃等分子形成配位键。 CO等小分子仍然吸附到Au20-25 Pd团簇的顶点或面中心的金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hopping算法 相对论效应 Fermi能级 前线轨道
下载PDF
疏水性钯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杰 朱文仙 +2 位作者 张小会 唐华东 黄荣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48-5056,共9页
以醋酸钯为前体、有机氢硅烷为还原剂开发了一种简单温和的疏水性钯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通过调节前体、保护剂和还原剂的配比,在氯仿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合成了疏水性的钯纳米团簇和钯纳米球。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光... 以醋酸钯为前体、有机氢硅烷为还原剂开发了一种简单温和的疏水性钯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通过调节前体、保护剂和还原剂的配比,在氯仿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合成了疏水性的钯纳米团簇和钯纳米球。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光学接触角测试仪、循环伏安法(CV)、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这两种钯纳米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TEM观察表明这两种钯纳米材料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接触角测试表明钯纳米团簇与钯纳米球均具有疏水性。CV测定结果显示这两种钯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稳定性,钯纳米团簇比钯纳米球对乙醇氧化具有更突出的电催化性能,表明钯纳米团簇结构稳定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SERS测试表明钯纳米团簇是一种优良的疏水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利用这种基底对疏水性致癌物3,4-苯并芘和联苯胺进行了SERS快速检测,检测限为0.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纳米球 合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基底
下载PDF
Simple synthesis of sub-nanometer Pd clusters:High catalytic activity of Pd/PEG-PNIPAM in Suzuki reac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Zhe Chen Yu Liang +2 位作者 Da‐Shuang Jia Zhi‐Min Cui Wei‐Guo So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1-657,共7页
Ultra‐small metal nanoclusters have high surface energy and abundant active sites,and therefore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are usu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arger nanoparticles.A temperature‐responsive ... Ultra‐small metal nanoclusters have high surface energy and abundant active sites,and therefore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are usu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arger nanoparticles.A temperature‐responsive copolymer,namely poly(ethylene glycol)‐co‐poly(N‐isopropylacrylamide)(PEG‐PNIPAM)was synthesized as the first step,and then ultra‐small Pd clusters stabilized withinPEG‐PNIPAM copolymer micelles were formed by direct reduction.Pd nanoclusters of size less than2nm showed outstanding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The reaction betweeniodobenzene and phenylboronic acid was completed in as little as10s(turnover frequency=4.3×104h?1).A yield of64%was achieved in5min in the reaction between chlorobenzene and phenylboronicacid.The catalyst showed significant deactivation during three consecutive runs.However,this composite catalyst consisting of Pd/PEG‐PNIPAM can be easily recycled based on the reversiblephase transition of temperature‐responsive PEG‐PNIPAM.This catalyst therefore has good potential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responsive Hydrophilic polymer Pd nanoclusters Suzuki reaction
下载PDF
金钯二元小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典勇 黄雪娜 +3 位作者 邹婷 金诚 胡建平 伏秦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3-460,共8页
在UBP86/LANL2DZ和UB3LYP/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Pd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阐明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除单取代混合团簇(AunPd和AuPdn,n=5或6)外,五和... 在UBP86/LANL2DZ和UB3LYP/def2-TZVP水平下详细研究了AumPd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阐明了团簇的结构特征、平均结合能、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电荷转移以及成键特征.除单取代混合团簇(AunPd和AuPdn,n=5或6)外,五和六原子混合团簇中钯原子趋于聚集到一起形成Pdcore,金原子分布在Pdcore周围形成PdcoreAushell结构.含一个和两个钯原子团簇的电子性质与纯金团簇类似,呈现一定奇偶振荡.混合团簇的电子性质,如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和能,Fermi能级和化学硬度等均与团簇空间结构和金、钯原子数之比直接相关.混合团簇中存在钯原子到金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表明团簇中存在明显金钯间成键作用.分析团簇的电荷分布、前线轨道和化学硬度表明,金钯混合团簇对小分子如O2、H2和CO等的反应活性要强于纯金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二元 垂直电离势 垂直电子亲和能 Fermi能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