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万个为什么
1
作者 宗燕燕 米米儿插(图) 《儿童故事画报》 2019年第2期22-23,共2页
小鸟睡觉时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鸟的脚爪有着特殊的结构。它们在栖息时,身体重量会给脚踝关节施压,迫使脚爪上的关节收紧,形成弯钩状,牢牢地抓住树干,即使睡着了,也不会松开。中国象棋中为什么有5个“兵”(卒)?
关键词 关节 脚爪 重量 脚踝 钩状 中国象棋
原文传递
腔静脉后输尿管变异4例报告
2
作者 卢秦川 《现代医药卫生》 1994年第4期31-32,共2页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我们曾遇到4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27岁。因右侧腰部胀痛2年,加重3月入院。检查:右肾区叩痛。尿常规正常。IVU显示右肾中度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呈鱼钩状,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输...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我们曾遇到4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27岁。因右侧腰部胀痛2年,加重3月入院。检查:右肾区叩痛。尿常规正常。IVU显示右肾中度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呈鱼钩状,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显示输尿管在L<sub>3</sub>水平向中线移位,并形成3cm长的狭窄段。右输尿管插管和腔静脉插管造影:L<sub>3</sub>、L<sub>4</sub>水平输尿管位于腔静脉后。术中见右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迂曲,在L<sub>3</sub>水平输尿管由腔静脉后绕至其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插管 腔静脉后输尿管 输尿管吻合术 狭窄段 肾积水 变异 肾盂输尿管造影 侧腰部 水平向 钩状
下载PDF
经皮穿刺弧形钩状电极的心腔内紧急起搏
3
作者 孙开平 《中国临床医学》 1997年第4期224-229,共2页
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挽救更多的生命。本文详细介绍床边紧急起搏的技术和经作者改进后的细钢丝弧形钩状电极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由于方法简便特别适用于技术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医院应用和推广。具体介绍如下。1 资... 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挽救更多的生命。本文详细介绍床边紧急起搏的技术和经作者改进后的细钢丝弧形钩状电极的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由于方法简便特别适用于技术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医院应用和推广。具体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例1 为75岁男性Ⅲ°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入院后25min内三次室颤发作,第三次发作后心跳骤停。 例2 为27岁男性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二次阿斯综合症发作入院。为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运至放射科后突然心跳骤停。 例3 为 78岁女性因窦性心动过缓 36次/分偶有交界性逸搏入院。入院后经股静脉安装临时起搏10 h余后,因大便而使电极脱位出现心跳骤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心跳骤停 临时起搏器 穿刺针 Ⅲ°房室传导阻滞 体外起搏器 心腔 心脏起搏 钩状 病毒性心
下载PDF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被引量:89
4
作者 单桂秋 李秋生 肖韶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EAG HBCAB 一步法试剂 钩状效应
原文传递
一次强飑线内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66
5
作者 潘玉洁 赵坤 潘益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1-636,共16页
文中利用位于福建建阳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年4月12日07—09时发生在建阳附近的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显示,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北侧、低层高湿、中等对流不稳定(1601J/kg)和... 文中利用位于福建建阳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对2003年4月12日07—09时发生在建阳附近的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显示,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北侧、低层高湿、中等对流不稳定(1601J/kg)和强风切变(0—5km,22m/s)环境,总理查逊数为16,同典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生成环境相当接近。雷达回波分析揭示,风暴发生在一强飑线系统的前沿,初期为一普通单体,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弓状并发生分裂,分裂后风暴移动方向左侧单体逐渐减弱,而右侧的单体发展成为超级单体,持续时间约为1h。在强降水超级单体成熟期,其移动前侧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出现明显的钩状回波,中层反射率则显示在宽广的反射率高值区(>60dBz)内存在有界弱回波区,强度大于40dBz。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也呈现典型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场显示在钩状回波附近的强降水区中存在一个强烈的中气旋,其起源于中层3.5—5km,随后向上、下发展,最大旋转速度达到24m/s,持续时间达1h。由GBVTD方法分析,中气旋成熟时(08:33UTC)轴对称环流结构显示,轴对称切向风分布在中层接近兰金涡旋模型,最大轴对称切线风位于高度4—5km,离气旋中心约3km,强度约20m/s。4km高度以下为气旋式辐合,气旋中心为上升运动。至4—7km以旋转为主,在最大切向风半径以内为外流,以外为内流,相应的在最大风速半径处伴随较强的辐合和上升运动,7km以上则为辐散对应的出流。此结构同经典超级单体内的中气旋结构相当一致。此外,风暴结构同Moller(1994)提出的中纬度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非常相似,但演变过程却明显不同,是由普通单体形成弓状回波,弓状回波分裂后沿移动方向右侧的单体发展成为强降水超级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超级单体 钩状回波 中气旋
下载PDF
2015年10月4日佛山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兆慧 王东海 +8 位作者 麦雪湖 吴凯露 刘英 王红艳 朱建军 炎利军 李彩玲 陈慧娴 龙妍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8-313,共26页
受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影响,2015年10月4日15时28分—16时(北京时)广东佛山出现了EF3级强龙卷并造成严重灾害。为了综合分析龙卷发生的多尺度环境背景场和龙卷的结构及强度变化等特点,进行了灾情调研,航拍龙卷灾情路径,走访龙卷... 受1522号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影响,2015年10月4日15时28分—16时(北京时)广东佛山出现了EF3级强龙卷并造成严重灾害。为了综合分析龙卷发生的多尺度环境背景场和龙卷的结构及强度变化等特点,进行了灾情调研,航拍龙卷灾情路径,走访龙卷目击者,确认龙卷路径及灾情级别,再结合多渠道获取的龙卷视频照片等资料以及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产生此次龙卷的超级单体存在于台风彩虹外围螺旋云带内;龙卷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触地时长为32 min,受灾路径长度为31.7 km,最大受灾直径为577 m,平均速度约为60 km/h,具有"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的特点,其移动速度快慢似与超级单体强度和地面的粗糙度有关。(2)佛山地区中高层受偏南气流控制,水汽充足,地面有弱冷空气;珠三角喇叭口地形有利于气流的辐合与局地涡旋的产生;抬升凝结高度低,风垂直切变大,有利于龙卷的生成。(3)地面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表现出受龙卷环流影响的特征。3 s极大风速的大值带和3 s最低气压的低值带以及1 h累计降水大值中心呈现出与龙卷走向一致的东南—西北向带状分布;龙卷到来时其周围自动气象站气温和气压明显降低,风速明显增大,风向明显改变;降水在龙卷靠近前5—10分钟就开始明显增大,其大值中心位于龙卷路径的西侧。龙卷离开后气压比龙卷来临前有所升高,但气温较前降低。(4)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前进方向的右后侧;降水大值区与雷达组合反射率大值区基本一致。地面风场的辐合中心与龙卷触地的位置基本一致,并且钩状回波的入流区与地面偏东风区相对应。龙卷风暴单体发展高度在4 km左右,具有低重心对流的特点。其前部存在回波悬垂,一条很窄的向西北倾斜的回波大值带可能与龙卷漏斗云墙有关。对应径向速度剖面图上为一条向西北倾斜的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龙卷风 灾情调研 钩状回波 佛山
下载PDF
东北冷涡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环境条件与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桂莲 常欣 +3 位作者 黄晓璐 訾耀海 李瑞青 梁凤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4-1374,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16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由于超级单体风暴诱发的强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超级单体风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以及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8月16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由于超级单体风暴诱发的强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高空东北冷涡和低层暖式切变线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低层丰富的水汽、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和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两种对流系统耦合并加强是对流风暴的触发机制;雷达回波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WER (Weak Echo Region)、回波悬垂、回波墙、中气旋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其中弱回波区,回波悬垂由反射率因子从低到高向低层入流一侧倾斜且回波强度梯度大;风暴内中层维持较深厚的气旋性辐合,风暴顶则表现出明显的气旋性辐散特征,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Three-Body Scatter Spike)特征回波,50 dBZ以上的反射率因子核心的高度伸展到-20℃以上,为典型的产生冰雹的回波结构;垂直液态水含量VIL(Vertical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与风暴顶高之比即VIL密度达到5 g·m^(-3),这也是大冰雹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中气旋 TBSS 钩状回波 强冰雹
下载PDF
一次龙卷风天气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改琴 许庆娥 +2 位作者 吴丽敏 董建设 钟天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8-636,共9页
利用河南濮阳CINRDA/SB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6日发生在河南濮阳的龙卷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北侧、低空急流左前方的暖切变线附... 利用河南濮阳CINRDA/SB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6日发生在河南濮阳的龙卷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北侧、低空急流左前方的暖切变线附近;龙卷发生前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存在大的风垂直切变和丰富的水汽;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表现为移动的弓形回波北段强烈发展形成钩状回波,龙卷生成于钩状回波弱回波区附近。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在大范围入流风场中出现伴有辐合的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涡旋进一步发展加强导致其中央龙卷涡旋的产生,产生龙卷风天气。另外,强回波、低回波顶高、低层强垂直风切变都是这次龙卷过程中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暖切变线 钩状回波 龙卷涡旋特征 强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湖南省永州市2006年4月10日龙卷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唐小新 廖玉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28,130,共7页
利用灾后调查资料、常规天气图及永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6年4月10日凌晨发生在湖南省双牌县理家坪乡出现的严重风灾。结果表明:这是永州市自有气象记载以来首次确认的龙卷灾害;该龙卷为超级单体龙卷,具有非常经典的钩状回波特征;强... 利用灾后调查资料、常规天气图及永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6年4月10日凌晨发生在湖南省双牌县理家坪乡出现的严重风灾。结果表明:这是永州市自有气象记载以来首次确认的龙卷灾害;该龙卷为超级单体龙卷,具有非常经典的钩状回波特征;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热力不稳定环境促使了超级单体中的中气旋的产生,中低层的辐合最终在中气旋中形成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超级单体 钩状回波 涡度
下载PDF
钩状效应与免疫学检验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杨振修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钩状效应与免疫学检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0052)杨振修《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年第6期同时发表了题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后带现象的观察”和“酶联免疫一步法检测HBsAg前带现象的初步探讨”二文。... 钩状效应与免疫学检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0052)杨振修《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年第6期同时发表了题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后带现象的观察”和“酶联免疫一步法检测HBsAg前带现象的初步探讨”二文。同是抗原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何以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状效应 免疫学检验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中气旋结构特征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坤 周仲岛 +1 位作者 潘玉洁 葛文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7-651,共15页
2004年9月10日傍晚,在台湾北部海面大范围中尺度对流雨带中有一钩状回波并伴随中气旋。受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面两个热带低压系统的环流影响,海峡北部海面有一大尺度的风切辐合带,为中气旋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中利用台湾地区北部民... 2004年9月10日傍晚,在台湾北部海面大范围中尺度对流雨带中有一钩状回波并伴随中气旋。受台湾东北部和西南部海面两个热带低压系统的环流影响,海峡北部海面有一大尺度的风切辐合带,为中气旋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中利用台湾地区北部民用航空局中正机场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中气旋特征,结果显示此中气旋由低层形成随后向上发展,最高可达8km以上,内核直径先是低层大中层小,随后中层扩大与低层接近成圆柱状,之后快速减弱,整个过程约2h。进一步用地基雷达风速轨迹显示法(GBVTD)反演中气旋成熟期间的环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分析期间,最大风半径维持在5—6km,且随时间在高度分布由向内倾斜转化为无明显倾斜再到向外倾斜。轴对称径向风先在低层最大风速半径以内有外流,以外有内流,在最大风速半径处为上升运动区并伴随强回波,而在气旋中心附近为下沉运动区。随后气旋中心回波和下沉运动均逐渐增强,同时低层外流增强并扩散至最大风速半径外,相应的上升运动和强回波也移至最大风速半径外。切向风先呈现波数1的非对称结构,最大风速区位于气旋移动的左侧,且随高度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现象,随后显著增强,分布趋于对称,最大轴对称切向风达20m/s位于约1km高度。此后切向风速逐渐减弱,同时波数1非对称结构又有加强的趋势,最大风速区位于移动方向左前侧。中气旋发展过程和结构同其他地区观测的非超级单体微气旋非常相似,其成熟期环流特征同台风结构也非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心下沉运动及低层外流为降水所造成,且尺度和生命期均远小于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钩状回波 中气旋 地基雷达 风速轨迹 显示法
下载PDF
锚定用户需求痛点的学科服务钩状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丽娟 袁曦临 杨明芳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60-67,共8页
[目的/意义]国内学科服务多以馆员主动服务、用户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存在用户参与不高,馆员成就感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科服务不能形成积极的长效机制。本研究从用户行为习惯角度出发,通过培养用户积极主动触发需求痛点行为,养成依赖学科服... [目的/意义]国内学科服务多以馆员主动服务、用户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存在用户参与不高,馆员成就感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科服务不能形成积极的长效机制。本研究从用户行为习惯角度出发,通过培养用户积极主动触发需求痛点行为,养成依赖学科服务习惯,增强用户黏度和忠诚度,为大学图书馆开展持续有效的学科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依据钩状模型理论和信息交互模型,设计了学科服务用户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行为习惯及需求调查问卷,通过调研不同用户群在获取和利用学术资源时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发现和定位用户的真实需求,由此构建三阶锚定学科服务策略架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三阶服务策略遵循钩状模型理论,循环作用,互为融通,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馆员的特长和团队合作的优势,提升学科服务价值和用户忠诚度,由外部激发用户痛点,痛点由低到高,用户主动触发和完成痛点,由此馆员精准定位用户的需求痛点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奖励,诱导用户重复投资或升级痛点,从而形成学科服务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状模型 信息交互模型 学科服务 需求痛点
原文传递
前倾槽背景下河套地区一次强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桂莲 刘林春 +3 位作者 赵斐 于碧馨 马素艳 荀学义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EC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9月22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强冰雹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倾槽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中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上形成了对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EC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9月22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强冰雹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倾槽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中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上形成了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假相当位温θse高能区、0~6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冰雹的形成。反射率因子有“钩状回波”、前侧入流缺口、后侧入流缺口;前侧入流缺口表明有上升气流,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空中大冰雹的增长,后侧入流缺口表明有下沉气流,有可能引起破坏性大风。基本径向速度剖面有明显的中气旋特征,强烈的辐合有利于对流风暴上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对流风暴后侧有辐散下沉气流降落到地面,辐散风出流促使对流风暴前沿的暖湿气流强迫抬升,从而使上升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反射率因子剖面有弱回波区、回波悬垂且55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超过-20℃层等温线高度以上;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强度高达55~60dBZ且已经接地,表明有大冰雹降落到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中气旋 钩状回波” 入流缺口 回波悬垂
下载PDF
6061-T6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小刚 王联凤 +1 位作者 乔凤斌 郭立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4,117,共6页
对6061-T6铝合金点焊接头进行单点疲劳试验,确定6061-T6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的疲劳断裂原因,得出6061-T6铝合金的S-N曲线以及条件疲劳极限.通过对载荷水平为1.5 kN的6061-T6 RFSSW疲劳试样进行金相分析以及断口扫描分析,得到了6061... 对6061-T6铝合金点焊接头进行单点疲劳试验,确定6061-T6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的疲劳断裂原因,得出6061-T6铝合金的S-N曲线以及条件疲劳极限.通过对载荷水平为1.5 kN的6061-T6 RFSSW疲劳试样进行金相分析以及断口扫描分析,得到了6061-T6铝合金疲劳断裂原因以及疲劳断口特征.结果表明,6061-T6点焊接头中的钩状缺陷和上下板结合处缺口尖端的应力集中是造成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疲劳裂纹始于上下板搭接处焊点的钩状缺陷外边缘,即缺口尖端处;在焊接过程中,应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尽量减小钩状缺陷的尺寸以及降低缺口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焊点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 疲劳性能 条件疲劳极限 钩状缺陷
下载PDF
2004年4月29日常德超级单体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廖玉芳 俞小鼎 唐小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9-589,共11页
利用常德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4月29日发生在湖南安乡且产生了10 cm直径降雹和广泛8级大风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西南高空急流和西南南低空急流的交汇区域,加强的热力不稳定趋势... 利用常德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4月29日发生在湖南安乡且产生了10 cm直径降雹和广泛8级大风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西南高空急流和西南南低空急流的交汇区域,加强的热力不稳定趋势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条件非常有利于超级单体的产生。超级单体风暴呈现出典型的钩状回波,钩状回波位于该超级单体风暴移动方向的右后侧,从低层一直扩展到将近6 km高度;同时出现了指示存在大冰雹的三体散射回波。此次超级单体风暴成熟阶段中气旋的最大旋转速度为24 m.s-1,属于强中气旋,相应的垂直涡度为1.6×10-2s-1。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显示该超级单体风暴具有一个宽大的有界弱回波区(穹窿),其水平尺度超过10 km,垂直扩展超过4 km。在有界弱回波区之上,是一个强度超过70dBZ的反射率因子核区,其中心高度为9 km,展现出典型的强烈超级单体雹暴结构。超级单体风暴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3次分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钩状回波 有界弱回波区 风暴分裂
下载PDF
核桃炭疽病生物防治菌株YB-4-15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8
16
作者 韩长志 霍超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9,共7页
核桃炭疽病给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给核桃炭疽病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以核桃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及对峙培养法,对生防菌株进行了分离与筛选,结果表明:菌株YB-4-15、YB-8-11-1、YB-7-9-1... 核桃炭疽病给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给核桃炭疽病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以核桃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及对峙培养法,对生防菌株进行了分离与筛选,结果表明:菌株YB-4-15、YB-8-11-1、YB-7-9-1对核桃炭疽病菌均有80%以上的抑菌活性,其中,抑菌作用最稳定、抑菌效果最佳的菌株为YB-4-15。然后对YB-4-15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IT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B-4-15菌株为钩状木霉菌。最后,对该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温度为28℃,其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不敏感,适合在p H为4~8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其无菌滤液的热稳定性较差,仅在45℃及以下温度条件下才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炭疽病 生物防治 钩状木霉 YB-4-15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一次致灾冰雹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俊荣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利用石河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脉与平原交界区151团的冰雹等强对流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强风暴前进方向的右侧出... 利用石河子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下午发生在石河子垦区南部山脉与平原交界区151团的冰雹等强对流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强风暴前进方向的右侧出现钩状回波,西北侧呈现出"V"型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超过65 dB z,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超过70 kg/m2;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中气旋。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30,°属于右移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钩状回波 “V”型缺口 中气旋 多普勒雷达回波
下载PDF
锢囚气旋钩状云区暴雪过程的水汽源地及输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熊秋芬 张玉婷 +1 位作者 姜晓飞 张雅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7-1274,共8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场,分析了2013年11月25日发生在中国东北东部的暴雪天气过程,并用HYSPLIT模式模拟了暴雪区上空气块的轨迹。结果表明:卫星云图显示暴雪发生在锢囚气旋的钩状云区中,且具有中尺度...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场,分析了2013年11月25日发生在中国东北东部的暴雪天气过程,并用HYSPLIT模式模拟了暴雪区上空气块的轨迹。结果表明:卫星云图显示暴雪发生在锢囚气旋的钩状云区中,且具有中尺度特征。钩状云区不同代表点、不同层次25日08时120 h气块的后向轨迹计算结果表明,在每个代表点的6条轨迹中,只有1条轨迹来自新疆以西地区的对流层上层,其他5条轨迹均来自蒙古国或我国北方地区的对流层中低层。几乎每条轨迹对应的气块在东移或南移时先以水平运动为主,伴有弱的下沉;中低层气块在72~24 h经过渤海湾和日本海;而中上层气块则主要经过黄海或东海,到达降雪区前几小时气块移速快并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对钩状云区不同代表点1500和3000 m上空120 h后向轨迹中气块湿度分析表明,来自东亚大陆的气块水汽含量并不大、相对湿度也小于60%,但在经过渤海湾和日本海时,海气交换使得气块的含水量和相对湿度均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气块途径日本海的时间和距离越长,水汽含量越多。因此暴雪区的水汽主要来自日本海,其次是渤海湾。在降雪发生前几小时,气块随偏南风或东南风快速北移,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并伴有上升运动,从而引起降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锢囚气旋 钩状云区 暴雪 水汽 轨迹
下载PDF
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动态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兴丽 陶刚 +1 位作者 娄璇 顾金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三者互作体系,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钩状木霉菌株灌根接种辣椒植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及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茎和叶等组织中和辣椒根际土壤中均能够定殖。在辣椒根际土壤中,钩状木霉菌呈动态变化的定殖过程。灌根接种1~25 d,钩状木霉菌定殖量呈缓慢增长,在第33 d,达到最高值(7.00×10^7 conidia·g^-1),然后逐渐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过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的定殖过程中,对辣椒疫病具有生物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53.33%。综上,钩状木霉菌能够成为辣椒根际微生态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预防辣椒疫病的发生,研究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状木霉 辣椒疫霉 生物防治 定殖 根际土壤
下载PDF
冷轧薄板线状缺陷的工艺控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邓小旋 季晨曦 +2 位作者 王胜东 关顺宽 李林平 《中国冶金》 CAS 2017年第4期55-60,共6页
针对某钢厂结晶器液面翻腾导致卷渣严重与中间包过热度控制缺乏依据为背景,对结晶器内流态和过热度对表面质量影响开展研究。文献调研与大量线状缺陷电镜分析发现,导致线状缺陷的夹杂物主要是氧化铝和保护渣,且引起线状缺陷的大尺寸夹... 针对某钢厂结晶器液面翻腾导致卷渣严重与中间包过热度控制缺乏依据为背景,对结晶器内流态和过热度对表面质量影响开展研究。文献调研与大量线状缺陷电镜分析发现,导致线状缺陷的夹杂物主要是氧化铝和保护渣,且引起线状缺陷的大尺寸夹杂物主要分布在铸坯表层5mm内。减少吹氩量与增大浸入深度可提高双股流比例,基于水模型和工业试验,提出控制临界吹气量得到双股流。应用该结果后,消除了结晶器液面翻腾现象,提高中间包过热度可减少钩状坯壳深度与铸坯表层夹杂物数量。综合考虑钢水洁净度提出冷轧薄板钢过热度控制在25~40℃。基于以上措施,该厂炼钢缺陷导致降级率由1.1%降至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薄板 线状缺陷 双股流 过热度 钩状坯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