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钨对热锻模具钢一次碳化物形貌及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金欣
周健
+1 位作者
迟宏宵
马党参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在传统Cr-Mo-V系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基础上,研究了不同W含量对热锻模具钢的一次碳化物形貌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含量的上升,钢中一次碳化物数量增多,一次碳化物类型逐渐由M_2C型转变为M_6C型,形貌由圆度较大、带有尖角的...
在传统Cr-Mo-V系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基础上,研究了不同W含量对热锻模具钢的一次碳化物形貌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含量的上升,钢中一次碳化物数量增多,一次碳化物类型逐渐由M_2C型转变为M_6C型,形貌由圆度较大、带有尖角的不规则形状逐渐转变为球状;不同W含量的试验钢回火二次硬化峰温度都为510℃,峰值硬度相差不大,均在58 HRC左右,比通用型H13高5 HRC;随着W含量的升高,试验钢冲击吸收能量先上升后下降,W含量在2%附近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锻模具钢
钨
合金化
一次碳化物
二次硬化
冲击性能
原文传递
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及贝氏体形态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广平
贾树盛
+2 位作者
周宏
苏玉林
赵新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4-16,共3页
在普通亚共晶灰口铸铁的基础上,加入W、Mo、Cu合金元素,获得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这种铸铁的抗拉强度可达到450~550MPa,硬度为280~350HBS。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贝氏体组织形态进行分析,证...
在普通亚共晶灰口铸铁的基础上,加入W、Mo、Cu合金元素,获得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这种铸铁的抗拉强度可达到450~550MPa,硬度为280~350HBS。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贝氏体组织形态进行分析,证实了这种铸态贝氏体是由大量板条状无碳化物贝氏体和少量针状贝氏体组成,在针状贝氏体中有平行分布的极细小杆状碳化物条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口铸铁
贝氏体形态
钨
合金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哲轩
周再峰
+3 位作者
山泉
李祖来
蒋业华
张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62-365,共4页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V-EPC)制备了高铬铸铁表面钨合金化材料,研究了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基体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体区域的洛氏硬度约为35~40HRC,而表面合金化区域的洛氏硬度达到55~60HRC。其原因在于通过表面...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V-EPC)制备了高铬铸铁表面钨合金化材料,研究了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基体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体区域的洛氏硬度约为35~40HRC,而表面合金化区域的洛氏硬度达到55~60HRC。其原因在于通过表面钨合金化可以形成硬脆相Fe3W3C,对提高基体材料的硬度有显著作用。同时,表面合金化区域内硬度较高的硬脆相Fe3W3C与硬度较低的物相Fe-Cr-C相互夹杂,Fe-Cr-C能够有效吸收载荷,防止Fe3W3C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消失模铸造
高铬铸铁
表面
钨
合金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钨铝合金化的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1150℃条件下的模拟渗碳行为研究
4
作者
吴志刚
陈涛
+1 位作者
刘春娇
连晓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0,共11页
为探究钨铝合金化的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27Cr44Ni5W3Al+MA在1150℃条件下的渗碳损伤情况,采用粒径1.5~3 mm的固体渗碳剂,针对27Cr44Ni5W3Al+MA炉管开展1150℃条件下50,100,150,200 h的固体渗碳试验。采用C-S分析仪和OM,SEM,EDS,XRD及维...
为探究钨铝合金化的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27Cr44Ni5W3Al+MA在1150℃条件下的渗碳损伤情况,采用粒径1.5~3 mm的固体渗碳剂,针对27Cr44Ni5W3Al+MA炉管开展1150℃条件下50,100,150,200 h的固体渗碳试验。采用C-S分析仪和OM,SEM,EDS,XRD及维氏硬度计等对渗碳前后炉管进行成分、组织及性能分析,研究炉管渗碳行为。结果表明:从铸态至渗碳200 h时,炉管内壁1 mm范围内平均碳浓度由约0.5%增长至饱和碳浓度2.2%左右;渗碳时间由50 h增至200 h,炉管内壁渗碳层厚度由800μm增至2860μm,渗碳层由内向外依次为严重渗碳区、中度渗碳区及轻微渗碳区,其宽度分别由400μm增至1920μm、100μm增至140μm、300μm增至800μm。从铸态至渗碳200 h,碳化物平均宽度由2.0μm增至3.5~13.0μm,面积分数由5.6%增至13.6%~34.9%;原始铸态复相碳化物外部的小块状M_(23) C_(6)逐渐粗化呈链块状,然后转变为岛块状M_(7)C_(3)及岛块中间的颗粒状WC,内部片层状M_(7)C_(3)部分转变为小块状M_(23) C_(6),并与外部M_(23) C_(6)聚集连接后转变为M_(7)C_(3),剩余部分片层状M_(7)C_(3)逐渐粗化聚集成块状M_(7)C_(3)。原始铸态炉管硬度值约为304.0HV10,渗碳200 h后,由距内壁4 mm处至1 mm处,硬度值由386.7HV10增至504.0HV10。本文还就27Cr44Ni5W3Al+MA合金炉管的渗碳行为和渗碳过程中碳化物演变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
铝
合金化
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
27Cr44Ni5W3Al+MA
合金
渗碳
碳化物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钨对热锻模具钢一次碳化物形貌及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金欣
周健
迟宏宵
马党参
机构
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
出处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文摘
在传统Cr-Mo-V系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基础上,研究了不同W含量对热锻模具钢的一次碳化物形貌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含量的上升,钢中一次碳化物数量增多,一次碳化物类型逐渐由M_2C型转变为M_6C型,形貌由圆度较大、带有尖角的不规则形状逐渐转变为球状;不同W含量的试验钢回火二次硬化峰温度都为510℃,峰值硬度相差不大,均在58 HRC左右,比通用型H13高5 HRC;随着W含量的升高,试验钢冲击吸收能量先上升后下降,W含量在2%附近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大。
关键词
热锻模具钢
钨
合金化
一次碳化物
二次硬化
冲击性能
Keywords
hot-working die steel
tungsten alloying
eutectic carbides
secondary hardening
impact property
分类号
TG142.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及贝氏体形态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广平
贾树盛
周宏
苏玉林
赵新清
机构
吉林工业大学
出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4-16,共3页
文摘
在普通亚共晶灰口铸铁的基础上,加入W、Mo、Cu合金元素,获得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这种铸铁的抗拉强度可达到450~550MPa,硬度为280~350HBS。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贝氏体组织形态进行分析,证实了这种铸态贝氏体是由大量板条状无碳化物贝氏体和少量针状贝氏体组成,在针状贝氏体中有平行分布的极细小杆状碳化物条束。
关键词
灰口铸铁
贝氏体形态
钨
合金化
分类号
TG14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哲轩
周再峰
山泉
李祖来
蒋业华
张飞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62-36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1116
51561018
51501079)~~
文摘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V-EPC)制备了高铬铸铁表面钨合金化材料,研究了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基体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体区域的洛氏硬度约为35~40HRC,而表面合金化区域的洛氏硬度达到55~60HRC。其原因在于通过表面钨合金化可以形成硬脆相Fe3W3C,对提高基体材料的硬度有显著作用。同时,表面合金化区域内硬度较高的硬脆相Fe3W3C与硬度较低的物相Fe-Cr-C相互夹杂,Fe-Cr-C能够有效吸收载荷,防止Fe3W3C发生断裂,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
真空消失模铸造
高铬铸铁
表面
钨
合金化
Keywords
vacuum expendable pattern casting ( V-EPC)
high chromium cast iron
surface tungsten alloying
分类号
TG156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钨铝合金化的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1150℃条件下的模拟渗碳行为研究
4
作者
吴志刚
陈涛
刘春娇
连晓明
机构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化炉管质量检测检验与评估中心
出处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F0210402)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20011727)。
文摘
为探究钨铝合金化的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27Cr44Ni5W3Al+MA在1150℃条件下的渗碳损伤情况,采用粒径1.5~3 mm的固体渗碳剂,针对27Cr44Ni5W3Al+MA炉管开展1150℃条件下50,100,150,200 h的固体渗碳试验。采用C-S分析仪和OM,SEM,EDS,XRD及维氏硬度计等对渗碳前后炉管进行成分、组织及性能分析,研究炉管渗碳行为。结果表明:从铸态至渗碳200 h时,炉管内壁1 mm范围内平均碳浓度由约0.5%增长至饱和碳浓度2.2%左右;渗碳时间由50 h增至200 h,炉管内壁渗碳层厚度由800μm增至2860μm,渗碳层由内向外依次为严重渗碳区、中度渗碳区及轻微渗碳区,其宽度分别由400μm增至1920μm、100μm增至140μm、300μm增至800μm。从铸态至渗碳200 h,碳化物平均宽度由2.0μm增至3.5~13.0μm,面积分数由5.6%增至13.6%~34.9%;原始铸态复相碳化物外部的小块状M_(23) C_(6)逐渐粗化呈链块状,然后转变为岛块状M_(7)C_(3)及岛块中间的颗粒状WC,内部片层状M_(7)C_(3)部分转变为小块状M_(23) C_(6),并与外部M_(23) C_(6)聚集连接后转变为M_(7)C_(3),剩余部分片层状M_(7)C_(3)逐渐粗化聚集成块状M_(7)C_(3)。原始铸态炉管硬度值约为304.0HV10,渗碳200 h后,由距内壁4 mm处至1 mm处,硬度值由386.7HV10增至504.0HV10。本文还就27Cr44Ni5W3Al+MA合金炉管的渗碳行为和渗碳过程中碳化物演变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钨
铝
合金化
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
27Cr44Ni5W3Al+MA
合金
渗碳
碳化物演变
Keywords
tungsten and aluminum alloyed
modified ethylene cracking furnace tube
27Cr44Ni5W3Al+MA alloy
carburization
carbide evolution
分类号
TH49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Q055.8 [化学工程]
TQ113.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钨对热锻模具钢一次碳化物形貌及冲击性能的影响
金欣
周健
迟宏宵
马党参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2
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及贝氏体形态
孙广平
贾树盛
周宏
苏玉林
赵新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表面钨合金化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张哲轩
周再峰
山泉
李祖来
蒋业华
张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钨铝合金化的改进型乙烯裂解炉管1150℃条件下的模拟渗碳行为研究
吴志刚
陈涛
刘春娇
连晓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