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炉底电磁搅拌对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滕立东 LJUNGQVIST Par +1 位作者 钟云涛 ANDERSSON Joakim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安装在电炉炉底下方的电磁搅拌器(ArcSave~)能使整个熔池的钢液产生有效的混合,从而加速熔炼过程中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均匀化。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瑞典Outokumpu不锈钢厂的90t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热测试结果显示,ArcSave能加... 安装在电炉炉底下方的电磁搅拌器(ArcSave~)能使整个熔池的钢液产生有效的混合,从而加速熔炼过程中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均匀化。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瑞典Outokumpu不锈钢厂的90t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热测试结果显示,ArcSave能加速废钢和铬铁合金的熔化,精确控制出钢量;熔池的温度也更加均匀,出钢温度能得到准确的控制;稳定的电炉出钢质量和出钢温度的控制有利于后续AOD的顺利操作。通过对钢液的搅拌能减少熔池液面的过热度并提高熔池内的热传导,使得炉壁和炉盖的热损失减少,因此降低了耗电量和电极消耗量,总能耗能降低3%~4%。同时,搅拌也能强化钢-渣间的界面反应,降低渣中Cr_2O_3的含量,提高合金收得率和降低FeSi的消耗量。还能缩短冶炼周期,并且连续稳定的冶炼操作能提高电炉冶炼的产量约6%~8%。电磁搅拌技术是提高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水平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 电磁搅拌 铬铁熔化 /反应 不锈 能效
原文传递
中高锰钢液与精炼渣的反应行为研究
2
作者 朱晓雷 彭春霖 +3 位作者 李泊 廖相巍 孔令种 艾新港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于某钢厂中高锰钢现行精炼渣组分,设计了碱度为2~10的6组实验渣系,在1600℃下采用高温电阻炉将不同Mn含量(0.80%、5.50%、10.81%、19.82%)的中高锰钢与实验渣系进行渣-钢平衡实验。采用FactSage计算了熔渣碱度对SiO_(2)活度的影响,不... 基于某钢厂中高锰钢现行精炼渣组分,设计了碱度为2~10的6组实验渣系,在1600℃下采用高温电阻炉将不同Mn含量(0.80%、5.50%、10.81%、19.82%)的中高锰钢与实验渣系进行渣-钢平衡实验。采用FactSage计算了熔渣碱度对SiO_(2)活度的影响,不同MnO含量下渣中MgO溶解度及CaO-SiO_(2)-Al_(2)O_(3)液相区。结果表明,中高锰钢中的Mn会被精炼渣中的SiO_(2)氧化生成MnO;渣碱度提高会抑制MnO的生成,但当碱度达到4之后,MnO的生成量基本稳定;钢液中Mn含量会明显促进MnO生成;随着渣中MnO含量的增加,熔渣中MgO的溶解度降低,渣系的液相区逐渐扩大,使熔渣的熔化性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锰 精炼 -反应 碱度 MN含量
下载PDF
高钛钢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反应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朴占龙 王杏娟 +3 位作者 张彩军 朱立光 李少英 王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高钛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钢-渣界面反应,利用电磁感应炉对w([Ti])为0.05%~1.91%的3个级别高钛钢和传统的CaO-SiO_(2)系保护渣进行钢-渣界面反应试验,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Ti含量对钢-渣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双膜理论... 为了更好地控制高钛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钢-渣界面反应,利用电磁感应炉对w([Ti])为0.05%~1.91%的3个级别高钛钢和传统的CaO-SiO_(2)系保护渣进行钢-渣界面反应试验,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Ti含量对钢-渣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双膜理论,考虑组元的质量传输,进而判断钢-渣界面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方程构建钢-渣界面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钢-渣界面反应机理,对钢-渣界面反应程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钢中w([Ti])为0.05%时,钢-渣界面反应较为微弱。w([Ti])为0.20%、反应达到平衡时,钢中w([Ti])从0.20%降低到0.01%,保护渣中w((SiO_(2)))从31.8%降低到29.1%,且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600 s;当w([Ti])增加到1.91%、反应达到平衡时,钢中w([Ti])从1.91%降低到0.05%,保护渣中w((SiO_(2)))从31.77%降低到16.98%,且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900 s。这说明钢中w([Ti])的增加明显加剧钢-渣界面反应程度,且延长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钢中Ti、Si以及保护渣中TiO_(2)、SiO_(2)的质量传输均对公式lnw([Ti])_(i)/w([Ti])_(0)与t的斜率有一定影响,说明4者的质量传输均为钢-渣界面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且Ti的质量传输对钢-渣界面反应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将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测定值对比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钢-渣界面反应程度,进而为高钛钢和保护渣的钢-渣界面反应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 保护 -界面反应 动力学模型 双膜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