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炉底电磁搅拌对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滕立东
LJUNGQVIST Par
+1 位作者
钟云涛
ANDERSSON Joakim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安装在电炉炉底下方的电磁搅拌器(ArcSave~)能使整个熔池的钢液产生有效的混合,从而加速熔炼过程中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均匀化。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瑞典Outokumpu不锈钢厂的90t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热测试结果显示,ArcSave能加...
安装在电炉炉底下方的电磁搅拌器(ArcSave~)能使整个熔池的钢液产生有效的混合,从而加速熔炼过程中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均匀化。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瑞典Outokumpu不锈钢厂的90t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热测试结果显示,ArcSave能加速废钢和铬铁合金的熔化,精确控制出钢量;熔池的温度也更加均匀,出钢温度能得到准确的控制;稳定的电炉出钢质量和出钢温度的控制有利于后续AOD的顺利操作。通过对钢液的搅拌能减少熔池液面的过热度并提高熔池内的热传导,使得炉壁和炉盖的热损失减少,因此降低了耗电量和电极消耗量,总能耗能降低3%~4%。同时,搅拌也能强化钢-渣间的界面反应,降低渣中Cr_2O_3的含量,提高合金收得率和降低FeSi的消耗量。还能缩短冶炼周期,并且连续稳定的冶炼操作能提高电炉冶炼的产量约6%~8%。电磁搅拌技术是提高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水平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
电磁搅拌
铬铁熔化
钢
/
渣
反应
不锈
钢
能效
原文传递
中高锰钢液与精炼渣的反应行为研究
2
作者
朱晓雷
彭春霖
+3 位作者
李泊
廖相巍
孔令种
艾新港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于某钢厂中高锰钢现行精炼渣组分,设计了碱度为2~10的6组实验渣系,在1600℃下采用高温电阻炉将不同Mn含量(0.80%、5.50%、10.81%、19.82%)的中高锰钢与实验渣系进行渣-钢平衡实验。采用FactSage计算了熔渣碱度对SiO_(2)活度的影响,不...
基于某钢厂中高锰钢现行精炼渣组分,设计了碱度为2~10的6组实验渣系,在1600℃下采用高温电阻炉将不同Mn含量(0.80%、5.50%、10.81%、19.82%)的中高锰钢与实验渣系进行渣-钢平衡实验。采用FactSage计算了熔渣碱度对SiO_(2)活度的影响,不同MnO含量下渣中MgO溶解度及CaO-SiO_(2)-Al_(2)O_(3)液相区。结果表明,中高锰钢中的Mn会被精炼渣中的SiO_(2)氧化生成MnO;渣碱度提高会抑制MnO的生成,但当碱度达到4之后,MnO的生成量基本稳定;钢液中Mn含量会明显促进MnO生成;随着渣中MnO含量的增加,熔渣中MgO的溶解度降低,渣系的液相区逐渐扩大,使熔渣的熔化性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锰
钢
精炼
渣
钢
-
渣
反应
碱度
MN含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钛钢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反应行为
被引量:
6
3
作者
朴占龙
王杏娟
+3 位作者
张彩军
朱立光
李少英
王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高钛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钢-渣界面反应,利用电磁感应炉对w([Ti])为0.05%~1.91%的3个级别高钛钢和传统的CaO-SiO_(2)系保护渣进行钢-渣界面反应试验,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Ti含量对钢-渣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双膜理论...
为了更好地控制高钛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钢-渣界面反应,利用电磁感应炉对w([Ti])为0.05%~1.91%的3个级别高钛钢和传统的CaO-SiO_(2)系保护渣进行钢-渣界面反应试验,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Ti含量对钢-渣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双膜理论,考虑组元的质量传输,进而判断钢-渣界面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方程构建钢-渣界面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钢-渣界面反应机理,对钢-渣界面反应程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钢中w([Ti])为0.05%时,钢-渣界面反应较为微弱。w([Ti])为0.20%、反应达到平衡时,钢中w([Ti])从0.20%降低到0.01%,保护渣中w((SiO_(2)))从31.8%降低到29.1%,且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600 s;当w([Ti])增加到1.91%、反应达到平衡时,钢中w([Ti])从1.91%降低到0.05%,保护渣中w((SiO_(2)))从31.77%降低到16.98%,且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900 s。这说明钢中w([Ti])的增加明显加剧钢-渣界面反应程度,且延长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钢中Ti、Si以及保护渣中TiO_(2)、SiO_(2)的质量传输均对公式lnw([Ti])_(i)/w([Ti])_(0)与t的斜率有一定影响,说明4者的质量传输均为钢-渣界面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且Ti的质量传输对钢-渣界面反应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将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测定值对比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钢-渣界面反应程度,进而为高钛钢和保护渣的钢-渣界面反应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
钢
保护
渣
钢
-
渣
界面
反应
动力学模型
双膜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炉底电磁搅拌对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滕立东
LJUNGQVIST Par
钟云涛
ANDERSSON Joakim
机构
ABB Metallurgy
Outokumpu Stainless AB
ABB(中国)有限公司
出处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摘
安装在电炉炉底下方的电磁搅拌器(ArcSave~)能使整个熔池的钢液产生有效的混合,从而加速熔炼过程中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均匀化。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瑞典Outokumpu不锈钢厂的90t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热测试结果显示,ArcSave能加速废钢和铬铁合金的熔化,精确控制出钢量;熔池的温度也更加均匀,出钢温度能得到准确的控制;稳定的电炉出钢质量和出钢温度的控制有利于后续AOD的顺利操作。通过对钢液的搅拌能减少熔池液面的过热度并提高熔池内的热传导,使得炉壁和炉盖的热损失减少,因此降低了耗电量和电极消耗量,总能耗能降低3%~4%。同时,搅拌也能强化钢-渣间的界面反应,降低渣中Cr_2O_3的含量,提高合金收得率和降低FeSi的消耗量。还能缩短冶炼周期,并且连续稳定的冶炼操作能提高电炉冶炼的产量约6%~8%。电磁搅拌技术是提高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水平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炉
电磁搅拌
铬铁熔化
钢
/
渣
反应
不锈
钢
能效
Keywords
electric arc furnace (EAF)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MS)
ferrochromium melting
steel/slag reaction
stainless steel
energy efficiency
分类号
TF741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原文传递
题名
中高锰钢液与精炼渣的反应行为研究
2
作者
朱晓雷
彭春霖
李泊
廖相巍
孔令种
艾新港
机构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制造部
辽宁科技大学
出处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炼钢复杂使役条件下耐火材料高温性能评价技术及应用(2023JH6/100100046)。
文摘
基于某钢厂中高锰钢现行精炼渣组分,设计了碱度为2~10的6组实验渣系,在1600℃下采用高温电阻炉将不同Mn含量(0.80%、5.50%、10.81%、19.82%)的中高锰钢与实验渣系进行渣-钢平衡实验。采用FactSage计算了熔渣碱度对SiO_(2)活度的影响,不同MnO含量下渣中MgO溶解度及CaO-SiO_(2)-Al_(2)O_(3)液相区。结果表明,中高锰钢中的Mn会被精炼渣中的SiO_(2)氧化生成MnO;渣碱度提高会抑制MnO的生成,但当碱度达到4之后,MnO的生成量基本稳定;钢液中Mn含量会明显促进MnO生成;随着渣中MnO含量的增加,熔渣中MgO的溶解度降低,渣系的液相区逐渐扩大,使熔渣的熔化性质得到改善。
关键词
中高锰
钢
精炼
渣
钢
-
渣
反应
碱度
MN含量
Keywords
medium-high manganese steel
refining slag
steel-slag reaction
alkalinity
Mn content
分类号
TF713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钛钢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反应行为
被引量:
6
3
作者
朴占龙
王杏娟
张彩军
朱立光
李少英
王博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高品质钢连铸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出处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7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4141,519741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2004093)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9209543)。
文摘
为了更好地控制高钛钢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的钢-渣界面反应,利用电磁感应炉对w([Ti])为0.05%~1.91%的3个级别高钛钢和传统的CaO-SiO_(2)系保护渣进行钢-渣界面反应试验,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不同Ti含量对钢-渣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基于双膜理论,考虑组元的质量传输,进而判断钢-渣界面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方程构建钢-渣界面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钢-渣界面反应机理,对钢-渣界面反应程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钢中w([Ti])为0.05%时,钢-渣界面反应较为微弱。w([Ti])为0.20%、反应达到平衡时,钢中w([Ti])从0.20%降低到0.01%,保护渣中w((SiO_(2)))从31.8%降低到29.1%,且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600 s;当w([Ti])增加到1.91%、反应达到平衡时,钢中w([Ti])从1.91%降低到0.05%,保护渣中w((SiO_(2)))从31.77%降低到16.98%,且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900 s。这说明钢中w([Ti])的增加明显加剧钢-渣界面反应程度,且延长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钢中Ti、Si以及保护渣中TiO_(2)、SiO_(2)的质量传输均对公式lnw([Ti])_(i)/w([Ti])_(0)与t的斜率有一定影响,说明4者的质量传输均为钢-渣界面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且Ti的质量传输对钢-渣界面反应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将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测定值对比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钢-渣界面反应程度,进而为高钛钢和保护渣的钢-渣界面反应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高钛
钢
保护
渣
钢
-
渣
界面
反应
动力学模型
双膜理论
Keywords
high titanium steel
mold flux
steel-slag interface reaction
kinetic model
two-film theory
分类号
TF777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炉底电磁搅拌对电炉冶炼不锈钢工艺的影响
滕立东
LJUNGQVIST Par
钟云涛
ANDERSSON Joakim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2
中高锰钢液与精炼渣的反应行为研究
朱晓雷
彭春霖
李泊
廖相巍
孔令种
艾新港
《鞍钢技术》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钛钢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反应行为
朴占龙
王杏娟
张彩军
朱立光
李少英
王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