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儿童的时间观念与儿童教育时间的“取法自然” |
侯海凤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2
|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 |
刘立辉
王江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3
|
时间的四重形态及其教育异化 |
张国玲
|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4
|
课堂时间教学观 |
封安东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5
|
从钟表时间到主体化时间:儿童时间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
安超
欧群慧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海德格尔论四重时间——基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时间问题解析 |
邓定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儿童游戏中的“体验时间”考察 |
陈世纪
|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时间和意识的重要意义 |
李为民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 |
户晓辉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1
|
|
10
|
5~6岁儿童对时间的体验 |
孟少清
边霞
|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2022 |
0 |
|
11
|
“悲伤的时辰似乎如此漫长”——《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钟表时间” |
尹兰曦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关注“内在时间”:历史课程意识的建构路径 |
谢良梅
|
《师道(人文)》
|
2020 |
0 |
|
13
|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时空观的经典之作 |
宋秀葵
|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4
|
时—5引信靶场335°组平均作用时间偏长的分析 |
李宗文
|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
1990 |
0 |
|
15
|
媒介时间的拐点:迎接时间突破空间的革命 |
邵培仁
|
《现代视听》
|
2020 |
3
|
|
16
|
“钟表时间”与“事件时间”,两种日程规划风格的研究 |
杨帆
|
《青年与社会》
|
2018 |
0 |
|
17
|
人到中年莫怕老 |
苏宝
|
《化工管理》
|
1998 |
0 |
|
18
|
时间的力量 |
|
《中国国家旅游》
|
2021 |
0 |
|
19
|
南极的奇趣 |
|
《河北农业》
|
1996 |
0 |
|
20
|
多时区钟表时间显示装置 |
|
《技术与市场》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