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钝体稳燃器空气动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公钢 池作和 +2 位作者 斯东波 阮涛 岑可法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0,共3页
结合某电厂燃用高灰分(50%~55%)、低热值(11.7~13.4 MJ/kg)煤燃烧器改造项目,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稳燃器,以增加燃烧器出口的烟气回流量。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为平台,对该稳燃器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稳... 结合某电厂燃用高灰分(50%~55%)、低热值(11.7~13.4 MJ/kg)煤燃烧器改造项目,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稳燃器,以增加燃烧器出口的烟气回流量。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为平台,对该稳燃器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稳燃器比同尺寸单方向布置稳燃器具有更合理的回流区和更大回流量,可避免因回流区过大而产生的结渣问题。数值试验结果为燃烧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区 空气动力场 数值模
下载PDF
气液两相绕流钝体稳燃器的冷态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欢 李志强 +2 位作者 董鹤 杨青 邵兴晨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93-2401,共9页
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的多尺度两相湍流模型,通过算例验证,证实了所推导的气液两相多尺度数学模型、所标定的模化参数及描述气液两相作用机理的合理性,及其计算的时间平均阻力系数、脉动升力系数误差、斯特劳哈尔数和... 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的多尺度两相湍流模型,通过算例验证,证实了所推导的气液两相多尺度数学模型、所标定的模化参数及描述气液两相作用机理的合理性,及其计算的时间平均阻力系数、脉动升力系数误差、斯特劳哈尔数和回流区大小误差分别为1.45%,0.323%,2.17%,2.33%,计算结果明显优于标准k-ε和重整化群(RNG)k-ε模型.用多尺度湍流模型对气液两相绕流6个不同的钝体稳燃器进行数值计算表明:船形与锥形是综合性能较优的两个钝体稳燃器结构.其中,船形钝体比锥形钝体稳燃器回流区大10.53%,其时间平均阻力系数比锥形稳燃器大4.776%,方均根脉动升力系数比锥形稳燃器小44.73%,通过全方面综合比较,船形是综合性能最优的钝体稳燃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多尺度 湍流模型 冷态
原文传递
锅炉钝体稳燃器运行方案的选取
3
作者 米建春 《现代节能》 1989年第4期65-68,51,共5页
本文在模型实验炉和实际电站锅炉的试验基础上,对钝体稳燃器的切圆燃烧方式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最佳运行参数范围,对装有钝体稳燃器锅炉的运行具有指导或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站锅炉 运行方案
原文传递
马毓义教授成功的秘诀
4
作者 梅世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89年第4期24-25,共2页
华中理工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导师马毓义教授,今年已经71岁了。由他挂帅的劣质煤钝体稳燃器科研,1979年开始起步,1982年通过工业试验,以后3年又在全国13个省市30多个电厂50多台锅炉上推广使用,直接年经济效益达4800多... 华中理工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生导师马毓义教授,今年已经71岁了。由他挂帅的劣质煤钝体稳燃器科研,1979年开始起步,1982年通过工业试验,以后3年又在全国13个省市30多个电厂50多台锅炉上推广使用,直接年经济效益达4800多万元,1985年底通过国家鉴定,受到了专家们高度的评价。他所领导的集体获得了国家级“六五”科技攻关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劣质煤 热能动力 电厂用煤 华中理工大学 锅炉用煤 模化实验 工业试验 推广使用
下载PDF
钝体稳燃器在BG—130/39—M锅炉上的应用
5
作者 李树林 郝柏林 《黑龙江电力》 CAS 1986年第4期63-66,共4页
一、锅炉设备规范及运行情况我厂安装两台BG—130/39—M煤粉炉,系北京锅炉厂1979年产品。锅炉的主要参数见表1。锅炉机组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DTM250/390型球磨机两台,CF—6型叶轮给粉机八台。燃烧器为四角布置空口直流式,三次风... 一、锅炉设备规范及运行情况我厂安装两台BG—130/39—M煤粉炉,系北京锅炉厂1979年产品。锅炉的主要参数见表1。锅炉机组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DTM250/390型球磨机两台,CF—6型叶轮给粉机八台。燃烧器为四角布置空口直流式,三次风在一二次风之上,且一、二次风交错排列。一次风喷口为矩形,高275毫米,宽300毫米。炉膛截面积为6336×6336毫米~2的正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定负荷 锅炉机组 BG
下载PDF
钝体稳燃器回流区的湍流结构与粒子动态特性
6
作者 李万平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29,共4页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进行钝体稳燃器回流区湍流结构和粒子动态特性的测量。试验提供了不同粒径粒子在流场中的分布及其与速度场的关联特性,以及三维稳燃流场的湍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湍流度、流动方向急剧变化和有粒子掺混情况下...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进行钝体稳燃器回流区湍流结构和粒子动态特性的测量。试验提供了不同粒径粒子在流场中的分布及其与速度场的关联特性,以及三维稳燃流场的湍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湍流度、流动方向急剧变化和有粒子掺混情况下,粒子动态分析仪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有热线风速仪或其它传统的湍流测量仪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粒子动态分析 回流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