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熔瓷熔附于纯钛的结合界面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莫安春 岑远坤 +2 位作者 廖运茂 王建华 石旭旭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1-443,478,共4页
目的 研究纯钛的表面烤瓷与钛 -瓷界面的关系及低熔瓷熔附于纯钛界面的形态学特征和锡、硅元素扩散情况。方法 在纯钛表面上烧烤 L a- porcelain低熔遮色瓷及 Vita Titankeramik遮色瓷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电子探针检测 ,观察... 目的 研究纯钛的表面烤瓷与钛 -瓷界面的关系及低熔瓷熔附于纯钛界面的形态学特征和锡、硅元素扩散情况。方法 在纯钛表面上烧烤 L a- porcelain低熔遮色瓷及 Vita Titankeramik遮色瓷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电子探针检测 ,观察纯钛和瓷界面区域材料组织结构 ,分析界面性质和元素扩散情况。结果  L a- porcelain低熔遮色瓷在纯钛表面有良好的浸润性和扩散作用 ,对纯钛附着紧密。 L a- porcelain 低熔遮色瓷与 VitaTitankeramik遮色瓷相比 ,瓷与基体间具有组织致密 ,结合强度较高等优点。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界面区有锡、硅元素扩散现象。结论  L a- porcelain低熔遮色瓷能改善钛 -瓷界面的结合状况 ,在瓷烧烤温度下钛 -瓷界面存在锡元素的扩散 ,锡元素在钛 -瓷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界面
下载PDF
不同纳米材料对钛-瓷结合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练方明 沙焱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6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涂附不同纳米材料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用钛(TA2)为原料,表明涂附纳米SiO2、纳米金介质、纳米钯介质,以对照组作为参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检测界面形貌及元素扩散情况,并采用... 目的探讨表面涂附不同纳米材料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用钛(TA2)为原料,表明涂附纳米SiO2、纳米金介质、纳米钯介质,以对照组作为参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检测界面形貌及元素扩散情况,并采用电子万能测试机检测其结合强度变化。结果在TA2表面涂附纳米SiO2可以显著提高上瓷后的钛-瓷结合强度,涂附纳米金介质也可以提高其结合强度,但涂附纳米钯介质无作用。结论在制作钛瓷合件前,表面涂附纳米SiO2能提高钛瓷结合强度,可以作为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界面 强度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钛瓷结合界面的研究
3
作者 刘洋 巢永烈 +3 位作者 陈小冬 李德鹏 付敏杰 丛镭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钛瓷界面的形态学特征及钛、硅氧等元素的扩散情况。方法在纯钛表面用8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烧结Ti-Bond瓷粉,其中预氧化按不同温度分为:300℃、400℃、500℃、600℃4组,自然氧化按不同时间分为:5min、15min、2...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钛瓷界面的形态学特征及钛、硅氧等元素的扩散情况。方法在纯钛表面用8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烧结Ti-Bond瓷粉,其中预氧化按不同温度分为:300℃、400℃、500℃、600℃4组,自然氧化按不同时间分为:5min、15min、2h、24h4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检测界面形貌及元素扩散情况。结果500℃预氧化组、600℃预氧化组扫描电镜图片观察到钛瓷结合处钛基体表面的裂缝及剥离面,电子探针检测发现界面处各元素呈梯度分布,硅、氧元素分布的梯度与钛元素相反。结论裂缝及剥离面的出现说明了钛瓷分离的部位及钛氧层的脆性。不同表面处理各组元素扩散宽度不同,但难于准确测量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界面 结合力
下载PDF
钛铸件与三种钛瓷粉结合强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晓洁 郭天文 +3 位作者 张玉梅 邓在喜 张艺权 王宝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7期401-403,共3页
目的 :观察钛铸件与VitaTitankeramik、TiBond和NoritakeTi2 2三种钛专用瓷粉的结合强度 ,分析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ISO 9693标准 ,运用三点弯曲方法对钛 /瓷和Ni -Cr/瓷的结合强度进行测试 ,并对钛 /瓷结合界面进行SEM ... 目的 :观察钛铸件与VitaTitankeramik、TiBond和NoritakeTi2 2三种钛专用瓷粉的结合强度 ,分析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ISO 9693标准 ,运用三点弯曲方法对钛 /瓷和Ni -Cr/瓷的结合强度进行测试 ,并对钛 /瓷结合界面进行SEM /EDS观察与分析。结果 :钛 /TiBond结合强度 ( 3 0 .96± 3 .0 6)MPa、钛 /VitaTi tankeramik结合强度 ( 3 5 .18± 3 .0 6)MPa ,钛 /NoritakeTi2 2结合强度 ( 3 8.5 4± 3 .0 6)MPa ,均大于ISO所要求的基本值 2 5MPa ,但仍明显小于Ni-Cr/瓷的结合强度 ( 4 8.3 5± 3 .0 6)MPa(P <0 .0 1)。钛 /VitaTitankeramik界面存在大量的孔隙 ,瓷对钛的浸润性较差。钛 /NoritakeTi2 2界面瓷与钛基体相互交错 ,结合紧密。结论 :钛 /瓷结合强度可满足临床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强度 /瓷界面 三点弯曲测试
原文传递
遮色瓷中结晶相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莫安春 王建华 +2 位作者 廖运茂 岑远坤 石旭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7-359,362,共4页
目的 :初步确定自行研制的镧系钛烤瓷专用遮色瓷的适宜组分 ,探讨组分及钛—瓷界面微观结构、离子扩散机制与结合强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纯钛金属、Vita钛瓷及镧系钛烤瓷遮色瓷粉制作棒盘试件 ,测试钛—瓷间的剪切结合强度 ,运用扫描电... 目的 :初步确定自行研制的镧系钛烤瓷专用遮色瓷的适宜组分 ,探讨组分及钛—瓷界面微观结构、离子扩散机制与结合强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纯钛金属、Vita钛瓷及镧系钛烤瓷遮色瓷粉制作棒盘试件 ,测试钛—瓷间的剪切结合强度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 ,从微观水平及相关元素性质方面分析界面性质。结果 :不同结晶相比例的镧系瓷与钛的结合强度值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La2 2 58瓷的钛瓷结合强度最高 ,为 37 76MPa;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La2 2 58瓷的钛瓷界面结合紧密无缝隙 ,电子探针显示钛—瓷界面出现Si、Sn元素积聚及向钛基体的不同程度扩散。结论 :化学组成相同的瓷粉 ,各成分的配比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瓷界面 结合强度 结晶相
下载PDF
钛/铝爆炸焊接界面扩散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岩 刘琪 +2 位作者 李聚才 刘翠荣 吴志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7-2023,共7页
为揭示钛/铝爆炸焊接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原子尺度分析了钛/铝爆炸焊接界面原子的微观扩散机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建立了钛/铝爆炸焊接焊点处的分子动力学模型,结合爆炸焊接的物理过程,将爆炸焊接过程分为加载... 为揭示钛/铝爆炸焊接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原子尺度分析了钛/铝爆炸焊接界面原子的微观扩散机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建立了钛/铝爆炸焊接焊点处的分子动力学模型,结合爆炸焊接的物理过程,将爆炸焊接过程分为加载和卸载2个阶段,通过LAMMPS程序计算了爆炸焊接钛、铝原子的均方位移、径向分布函数、扩散层厚度等,利用OVITO软件再现了不同阶段界面原子的扩散行为。在爆炸焊接加载阶段,钛、铝原子不发生扩散,只在平衡位置做振动,铝原子振动要比钛原子振动强。爆炸焊接卸载开始时,钛、铝原子发生互扩散。钛/钛原子键能高,不易破坏,铝/铝原子键能低,容易破坏产生空位、间隙等缺陷,有利于钛原子深入扩散到铝晶格内部,但铝原子难以进入钛的晶格内部。采用扫描电镜和EDS能谱表征了钛/铝爆炸焊接复合材料界面元素分布,与模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铝界面 扩散
原文传递
粘结瓷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洁 郭天文 张玉梅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粘结瓷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9693标准,运用三点弯曲方法对Super Porcelain TI-22钛瓷系统的粘结瓷组和无粘结瓷组的钛/瓷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进行SEM/EDS观察与分析。结果:粘结瓷组的钛/瓷结合... 目的:研究粘结瓷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9693标准,运用三点弯曲方法对Super Porcelain TI-22钛瓷系统的粘结瓷组和无粘结瓷组的钛/瓷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进行SEM/EDS观察与分析。结果:粘结瓷组的钛/瓷结合强度(39.41±0.86MPa)明显大于无粘结瓷组的钛/瓷的结合强度(24.27±2.99MPa)(P<0.01)。粘结瓷组断裂发生在钛/瓷反应层,断裂模式为沿晶与穿晶的混合形态,晶粒中有层状亚结构组成。无粘结瓷组断口平直,有大量锡球析出,钛/瓷界面有大量的孔隙存在。结论:粘结瓷可有效地增加了钛/瓷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瓷器 结合强度 /瓷界面
原文传递
钢/铜/钛扩散复合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昕 刘德义 +1 位作者 陈汝淑 刘世程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30-34,共5页
采用碳钢管作为基层、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利用拉拔-内压热扩散复合法,制备碳钢、铜、钛三金属管复合管.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分析仪(EDS)测定了界面附近的元素分布.通过剪切和硬度试... 采用碳钢管作为基层、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利用拉拔-内压热扩散复合法,制备碳钢、铜、钛三金属管复合管.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分析仪(EDS)测定了界面附近的元素分布.通过剪切和硬度试验测定了界面剪切强度及其附近的显微硬度.研究扩散温度和时间工艺因素对界面附近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退火后,界面结合紧密,无明显缝隙;钛/铜界面的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而有所提高,铜/钢界面强度有所降低;铜、钛原子互扩散至对方基体中,使基体组织、硬度发生改变,并在铜、钛界面上形成了TiCu、TiCu2、βTiCu4化合物;扩散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有一限度,扩散时间超过限度时,剪切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复合 钢/铜界面 /铜界面
下载PDF
糖尿病条件下钛-骨界面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奕兆 冯亚非 +3 位作者 胡晓帆 王林 相庚 雷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条件下过度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对钛-骨界面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保持内植物稳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种植于钛片培养,建立体外模型,比较正常血清组(N...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条件下过度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对钛-骨界面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保持内植物稳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种植于钛片培养,建立体外模型,比较正常血清组(NS组),糖尿病血清组(DS组),DS+NAC(ROS抑制剂,20 mmol/L)组,NS+H_2O_2(300μmol/L)组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培养后第1、4、7天,DS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NS组,DS+NAC组中细胞增殖活力较DS组显著提高但仍低于NS组,NS+H_2O_2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组MDA含量明显高于NS组,Mn SOD酶活性更低,早期细胞凋亡率更高,TNF-α含量更高。DS加入NAC之后,DS+NAC组MDA含量下降明显,Mn SOD酶活性升高,早期细胞凋亡率较显著下降,TNF-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组中加入H_2O_2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环境造成钛-骨界面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过度产生ROS,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造成明显损伤,而抗氧化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管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界面 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钛/活细胞界面原位EIS研究
10
作者 胡仁 林理文 +1 位作者 张帆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8-1252,共5页
设计了原位电解池用于生物材料/活细胞界面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测量,原位观测了钛/MG63细胞界面EIS行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原位电解池中引入Ag/AgCl作为参比电极,解决了EIS测量过程中高频部分信号失真的问题.钛/MG63细胞界面EIS研究... 设计了原位电解池用于生物材料/活细胞界面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测量,原位观测了钛/MG63细胞界面EIS行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原位电解池中引入Ag/AgCl作为参比电极,解决了EIS测量过程中高频部分信号失真的问题.钛/MG63细胞界面EIS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活细胞在钛电极表面附着,可改变界面双电层结构和电极的表面状态,进而影响界面的电化学性质.实验发现,由于钛电极表面氧化层的阻抗信号处于中低频段,而细胞膜层自身的电化学阻抗响应位于高频范围,由此,可分别分析不同的电极过程,解析其相互关系,研究活细胞在生物材料表面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界面 原位EIS Ag/AgCl参比电极
下载PDF
退火对钛/铜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界面的影响
11
作者 陈艳宇 王平怀 +2 位作者 王英敏 谌继明 吴继红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钛/铜(Ti/Cu)作为ITER第一壁Be/CuCrZr热等静压连接中间过渡层,形成了多层中间金属相结构,容易在Ti/Cu金属相之间产生裂纹等缺陷。采用CuCrZr代替Be,经过与Be/CuCrZr相同的热等静压工艺,制作了多个CuCrZr/Ti/Cu/CuCrZr连接件,对Ti/Cu连... 钛/铜(Ti/Cu)作为ITER第一壁Be/CuCrZr热等静压连接中间过渡层,形成了多层中间金属相结构,容易在Ti/Cu金属相之间产生裂纹等缺陷。采用CuCrZr代替Be,经过与Be/CuCrZr相同的热等静压工艺,制作了多个CuCrZr/Ti/Cu/CuCrZr连接件,对Ti/Cu连接接头进行深入分析。对连接件分别进行未退火、400℃和500℃退火处理,去应力退火后对接头强度和缺陷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间钛层的两侧都形成了三层Ti/Cu扩散层,分别为Cu4Ti、Cu Ti和Cu Ti2。纯铜侧的Cu4Ti厚度比CuCrZr侧的厚,使得裂纹几乎全部分布于铜侧的Cu4Ti与Cu Ti交界处,拉伸样品极易在此处发生脆性断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第一壁 铍铜热等静压 铜扩散界面 退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