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微合金化钢中硫化夹杂物的态别定量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翔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共3页
为探讨加钛引起的微合金化钢硫化物的变态作用,研究了钢中硫化物的态别定量。我们改进了冶金部分析情报网推荐法,提高了MS相的分析精度。对含有Fe_3C,Ti_4C_2C_2,MS,TiC,TiN,TiCN的多相体系提出了... 为探讨加钛引起的微合金化钢硫化物的变态作用,研究了钢中硫化物的态别定量。我们改进了冶金部分析情报网推荐法,提高了MS相的分析精度。对含有Fe_3C,Ti_4C_2C_2,MS,TiC,TiN,TiCN的多相体系提出了一个硫化夹杂物的态别定量法并研究了有关的氮化物、硫化物和碳化物的析出现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析 合金化 硫化夹杂物 态别定量
下载PDF
600MPa级钛微合金化钢带生产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汪云辉 董继亮 +1 位作者 王海龙 梅淑文 《山西冶金》 CAS 2016年第3期16-18,共3页
采用钛微合金化生产高强钢,在生产过程中钛的析出贯穿于连铸到热轧卷取的各个工艺阶段;通过Hall-Petch关系式定量分析钛对细晶强化、沉淀强化等的作用。工业试制结果显示:钢带物理性能与定量分析结果一致。
关键词 合金化 沉淀强化 细晶强化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钛微合金化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许 康永林 李俊洪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通过将钛微合金化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至850~1 250℃保温30 min,观察其奥氏体晶粒组织及Ti的析出粒子分布情况,研究钛微合金化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及Ti的固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存在两个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分... 通过将钛微合金化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至850~1 250℃保温30 min,观察其奥氏体晶粒组织及Ti的析出粒子分布情况,研究钛微合金化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及Ti的固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存在两个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分别为1 050℃和1 250℃,与Ti两种析出粒子的固溶温度相对应,但数值比固溶温度低。分析奥氏体晶粒两个阶段的长大过程发现,随着TiC析出粒子的溶解,晶粒长大激活能从265.6 k J/mol降低至239.8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 加热温度 奥氏体 晶粒 析出
原文传递
回火工艺对铌钛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德发 王世森 +3 位作者 熊玉彰 邢淑清 熊涛 余宏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2-36,共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检验,研究了回火温度对TMCP型铌钛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微观组织结构、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后力学性能非单调变化,归因于铌钛微合金化钢在回火过程中,贝氏体内位错亚结构回复...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检验,研究了回火温度对TMCP型铌钛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微观组织结构、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后力学性能非单调变化,归因于铌钛微合金化钢在回火过程中,贝氏体内位错亚结构回复软化与第二相析出强化及碳的脱溶机制综合作用。400~500℃回火,Nb、Ti第二相持续析出强化,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贝氏体回复作用逐渐加强并逐渐达到回复稳定状态。回火温度≥500℃时,M/A岛组织发生分解,贝氏体板条合并、组织粗化,析出相聚集长大,固溶元素脱溶,组织演变为贝氏体和铁素体,强度持续降低,但韧塑性得到改善。550℃回火后钢板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790 MPa,屈服强度为740 MPa,伸长率为16.5%,-20℃冲击吸收能量为25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 回火工艺 贝氏体 析出强化 M A岛
原文传递
铌-钛微合金化高强钢连续冷却的相变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惠亚军 于洋 +3 位作者 王畅 王林 陈斌 陈瑾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2-46,共5页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试验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50℃/s的较大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量下降,板条贝氏体的...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试验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50℃/s的较大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量下降,板条贝氏体的量增加;同时变形促进相变,有利于奥氏体中新相的形成。用热膨胀法建立了试验钢静态与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化 高强 连续冷却相变 CCT曲线
原文传递
钛含量对铌钛微合金化钢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袁向前 马立强 +2 位作者 刘振宇 焦四海 王国栋 《轧钢》 2006年第6期12-14,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钛含量变化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铌钛微合金化钢中的贝氏休体积分数对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而Hall-Petch关系斜率减小。同时,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的强度计算模... 通过试验,研究了钛含量变化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铌钛微合金化钢中的贝氏休体积分数对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而Hall-Petch关系斜率减小。同时,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的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 屈服强度 模型 铁素体体积分数
下载PDF
硼钛微合金化结构钢的物理化学相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玲霞 孙曼丽 马翔 《冶金分析》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研究了硼钛微合金化结构钢析出相的电解萃取方法;通过测定电解残渣的溶解曲线,确定了碳硼化物与氮化硼相定量分离的条件;测定了不同试验钢中各析出相的结构和含量,以及含硼结构钢中的固溶体、碳硼化物和氮化硼中的硼含量。结果表明:文... 研究了硼钛微合金化结构钢析出相的电解萃取方法;通过测定电解残渣的溶解曲线,确定了碳硼化物与氮化硼相定量分离的条件;测定了不同试验钢中各析出相的结构和含量,以及含硼结构钢中的固溶体、碳硼化物和氮化硼中的硼含量。结果表明:文献中所推荐的用氯化钾和柠檬酸水溶液作电解液的电解条件并不适合本合金,确定了以四甲基氯化铵和乙酰丙酮的甲醇溶液为电解液的新的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将碳硼化物和氮化硼相定量分离;不同样品的碳硼化物的溶解时间不同,可以通过电解残渣的溶解曲线来确定。本文所确定的电解萃取方法已用于硼钛微合金化结构钢的相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 硼化物 相分析
下载PDF
铌钛微合金化高屈服强度IF钢的开发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科强 刘仁东 +2 位作者 孙建伦 孟贝 严玲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和冶炼、热轧及冷轧工艺的控制,研制出铌钛微合金化高屈服强度IF钢。测定了该钢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极限图(FLD),分析了不同轧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研制开发出的铌钛微合金化IF钢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优良的成形性能。
关键词 合金化IF 屈服强度 成形极限图 组织
下载PDF
轧后冷却工艺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袁勤攀 李宗强 赵贤平 《广西节能》 2022年第4期38-40,共3页
文章以600MPa级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应用LINSEIS L78 RITA相变仪、显微组织观察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后卷曲温度的降低,钢的组织从“铁素体+珠... 文章以600MPa级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应用LINSEIS L78 RITA相变仪、显微组织观察和室温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后卷曲温度的降低,钢的组织从“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逐步向“铁素体+贝氏体组织”转变,铁素体晶粒也越来越细。但卷曲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会减少均匀细小的Ti C析出,并影响钢的强韧性。通过综合分析不同轧后冷却工艺试样的力学性能,确定610℃卷曲为最佳冷却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高强 轧后冷却 组织 析出物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氮含量与终轧温度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CGLC700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
10
作者 陈玉凤 张俊粉 +3 位作者 薛启河 白君 杨树峰 李京社 《特殊钢》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针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CGLC700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通过热力学计算与高温原位观察,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含Ti高强钢的夹杂物、第二相粒子、断口形貌和低温冲击韧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Ti高强钢... 针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CGLC700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通过热力学计算与高温原位观察,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含Ti高强钢的夹杂物、第二相粒子、断口形貌和低温冲击韧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Ti高强钢低温冲击韧性差的原因与钢中大尺寸脆性夹杂物和Ti(C,N)、TiN析出相有关。将钢中w[N]从0.0049%降低至≤0.0035%时,可以有效降低钢中脆性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冲击韧性;终轧温度从885~895℃降低至875~885℃,可以促使纳米级TiC第二相粒子析出和大角度晶界的生成,并降低有效晶粒尺寸,从而明显改善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同时降低氮含量至≤0.0035%与终轧温度在875~885℃时,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中平均晶粒尺寸从3.1μm降至2.7μm,小尺寸有效晶粒占比高,大尺寸夹杂物及数密度降低,大角度晶界中占比增长了16.6%,钢材低温冲击功可以从14.75 J提高到37.35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高强CGLC700 夹杂物 第二相粒子 低温冲击韧性 氮含量 终轧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