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钘读音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喜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2期109-111,128,共4页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都把宋钘的“钘”字注音为[jiān],这是错误的。“钘”字从“井”得声,只读作[xín g],不读作[jiān]。《说文》误以“钘”字从“幵”得声,郭象说宋钘的“钘”字“音坚”,亦误以为从“幵”得...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都把宋钘的“钘”字注音为[jiān],这是错误的。“钘”字从“井”得声,只读作[xín g],不读作[jiān]。《说文》误以“钘”字从“幵”得声,郭象说宋钘的“钘”字“音坚”,亦误以为从“幵”得声。宋钘又作宋牼、宋荣子,“钘”与“牼”“荣”通用,也是“钘”当读[xíng]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音
下载PDF
《荀子·解蔽》篇“昔宾孟之蔽者”段新释
2
作者 廖名春 《管子学刊》 2023年第3期73-80,F0002,共9页
《荀子·解蔽》篇“昔宾孟之蔽者”段的“乱家是也”脱“者”字,当作“乱家者是也”。“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当读作“宋子蔽于谷(穀)而不知得”,也就是宋子蔽于善而不知人性中贪得的一面。“由俗谓之道,尽嗛矣”当读作“由谷(穀)... 《荀子·解蔽》篇“昔宾孟之蔽者”段的“乱家是也”脱“者”字,当作“乱家者是也”。“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当读作“宋子蔽于谷(穀)而不知得”,也就是宋子蔽于善而不知人性中贪得的一面。“由俗谓之道,尽嗛矣”当读作“由谷(穀)谓之道,尽歉矣”,是说宋子只从善良的方面来定义道,以为“人之情欲”“尽少矣”。而“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则当作“申子蔽于法而不知贤,慎子蔽于势而不知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解蔽》 慎子 申子
下载PDF
《宋子》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揣松森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1-53,共3页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 民国以来研究《宋子》的成果丰硕,存在的争议也不少,主要包括:宋钘年辈是长于还是晚于孟子;《汉书·艺文志》将宋钘著作《宋子》归入小说家,究竟是何原因,这样归类是否正确;对宋钘遗著的考辨,有认为《吕氏春秋·去尤》、《去宥》是其遗著的,有认为《管子·心术》、《管子·内业》、《管子·白心》、《管子·枢言》为其遗作,有认为《庄子·逍遥游》是其遗说的,有认为楚竹书《彭祖》为其学派著作的;对宋钘思想学派的划分,则有道家说(或黄老学派)、墨家说、融合说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子》 著述 思想派别
下载PDF
宋钘“心法”思想及其科学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昌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1,共10页
在先秦诸子思想中,有关修心养性的心法思想乃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其中《管子》中的"心术篇"(及其密切相关的"内业篇")是先秦心法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考证材料,可以认为《管子》中的"心术篇"和&qu... 在先秦诸子思想中,有关修心养性的心法思想乃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其中《管子》中的"心术篇"(及其密切相关的"内业篇")是先秦心法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考证材料,可以认为《管子》中的"心术篇"和"内业篇"皆为先秦思想家宋钘所著。对宋钘在遗著中所阐述的心法思想,需要借助当代科学思想成果加以开发,并阐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宋钘主张虚无守静思想的治心方法,包括除欲保洁和去智静因两种途径,与现代不断发展的生命科学学说十分吻合。因此,挖掘并弘扬宋钘心法思想及其具体治心途径,当能为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调节心身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进而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法 《管子》 生命科学 进化
下载PDF
墨家学派、墨家思想与稷下学宫 被引量:1
5
作者 吉家友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6-71,共6页
战国时期齐国创立了稷下学宫,吸纳了各国的优秀人才,使很多有才华的学者到此讲学,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学术思想相互融合的趋势。当时云集在稷下学宫的学者,按史学界的传统学法应该有儒、墨、道、法、黄老、阴阳、名辩、纵横、... 战国时期齐国创立了稷下学宫,吸纳了各国的优秀人才,使很多有才华的学者到此讲学,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学术思想相互融合的趋势。当时云集在稷下学宫的学者,按史学界的传统学法应该有儒、墨、道、法、黄老、阴阳、名辩、纵横、兵、农等诸家。考察历史事实,我们发现稷下学宫里没有墨家学派,只是存在一些墨家思想,这些思想是在学术融合过程中相互吸收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墨家学派存在于稷下学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墨家学派 墨家思想
下载PDF
宋钘思想论稿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可亭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宋钘是先秦诸子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博杂而又明晰,他既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小说家,也不是荀子所说的墨家以及《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谓"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道家。仔细分析,宋钘应是一个继承道墨、... 宋钘是先秦诸子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博杂而又明晰,他既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小说家,也不是荀子所说的墨家以及《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谓"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道家。仔细分析,宋钘应是一个继承道墨、融合道墨、发展道墨的思想家,他把并不融洽的二派的不同的思想很微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宋钘与尹文同游稷下,但又不同于稷下学派,可以说他是稷下黄老之学的先驱和盟友,其思想更多地表现了不顾自身、博济众人的热心救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道家 墨家
下载PDF
宋钘、尹文三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德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8-33,共6页
《汉志》宋鈃列小说家,尹文列名家,学派原属迥异。然而《庄子·天下》篇以宋鈃、尹文合并叙论,知宋、尹二人学术宗旨,亦有相互牵涉,未可显然划分。本文列为三论,皆就宋、尹学说共通处立论,而作分析。 至于宋鈃本人,荀卿《非十二子... 《汉志》宋鈃列小说家,尹文列名家,学派原属迥异。然而《庄子·天下》篇以宋鈃、尹文合并叙论,知宋、尹二人学术宗旨,亦有相互牵涉,未可显然划分。本文列为三论,皆就宋、尹学说共通处立论,而作分析。 至于宋鈃本人,荀卿《非十二子》篇曾以墨翟、宋鈃合论,则知宋鈃倾向原有同于墨家。班固更云:“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则知宋鈃倾向亦有同于道家黄老。凡此宋鈃学说渊源于道墨者,笔者别有考证,兹不赘述。 一、论宋鈃、尹文不属于稷下学派 宋鈃、尹文跟稷下学派之间的关系怎样,我想是个值得考察的问题。《汉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文 三论 稷下学派 《汉志》 校改 道家黄老 《青铜时代》 《庄子·天下》 荀卿
下载PDF
“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真义解证
8
作者 揣松森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庄子·天下》篇评价宋钘和尹文学术思想,其中有“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宋代以来,对这句话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其中“容”字到底作何解释上。总而言之,主要有解为“容止”之义、释作“欲”之借字、指“情... 《庄子·天下》篇评价宋钘和尹文学术思想,其中有“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宋代以来,对这句话含义的解释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其中“容”字到底作何解释上。总而言之,主要有解为“容止”之义、释作“欲”之借字、指“情”而言、读作“搈”而释为动作等四种说法,但都没有探究到其中的真义。实际上,唐成玄英的疏解最为近之,即将“容”释作“容受”之义。据此,这句话乃谓——称道宽恕能容是心之天性。宋钘、尹文这一学说具有鲜明的道家黄老之学特质,其思想渊源与《尚书·洪范》篇存在丝缕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天下》 尹文 “语心之容 命之曰心之行” 《尚书·洪范》
下载PDF
论“别宥”与墨家思想之关联
9
作者 刘书刚 《郑州师范教育》 2017年第5期81-84,共4页
"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是宋钘、尹文思想的重要特点。所谓"别宥",是指人们在认知之时,通过细致的分析排除周边因素的影响,破除思想局限,作出冷静、清晰的判断。二人阐述"见侮不辱"之说以救斗非攻,通过"... "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是宋钘、尹文思想的重要特点。所谓"别宥",是指人们在认知之时,通过细致的分析排除周边因素的影响,破除思想局限,作出冷静、清晰的判断。二人阐述"见侮不辱"之说以救斗非攻,通过"别宥"以辨别内外之分,正是"见侮不辱"成立的关键;《墨经》将爱人利人视作一种发自内心、不计他人回报的行为,这一态度也建立在"别宥"的基础之上。可见,"别宥"在墨家为其核心观念辩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宥 尹文 墨家
原文传递
“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义辨--兼论宋钘思想的成分及其学派归属
10
作者 揣松森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汉书·艺文志》“《宋子》十八篇”,班固注曰:“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意本明白,即宋子为荀子称道过,所著书中有黄老思想特质。但苗润田、白奚相继发表新说,释此句为:孙卿以黄老观点称论宋子学说。然而,从《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宋子》十八篇”,班固注曰:“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意本明白,即宋子为荀子称道过,所著书中有黄老思想特质。但苗润田、白奚相继发表新说,释此句为:孙卿以黄老观点称论宋子学说。然而,从《汉书·艺文志》班注的义例、《宋子》的文体形式、宋钘学说中的黄老特质三方面分析,可证此说不能成立。综考宋钘思想,“别宥”等为其体,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根柢;“救民之斗,禁攻寝兵”之类乃其用,以墨家学说为归宿。其颇具思想创见,是一位受到杨朱影响,兼有道家、黄老与墨家思想特质的学者和救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班固注 道家 黄老之学 墨家
下载PDF
尹文子及其哲学思想
11
作者 张西庆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40-42,共3页
尹文子(约前350—前285),战国齐宣王至齐湣王时人,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名家学派代表公孙龙,智达聪敏,“公孙龙称之”(《尹文子》原序)。可见在公孙龙诸弟子中也算显学者之一。齐宣王时,尹文子曾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县北)
关键词 尹文子 彭蒙 田骈 齐湣王 战国时期 形名 临淄县 禁攻寝兵 智达
下载PDF
宋钘与墨子思想比较
12
作者 吕玉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36-137,共2页
稷下先生宋钘的学派归属自古以来争议颇多。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宋钘为道家,依据即认为《管子》四篇为宋钘、尹文遗著,而《管子》显然为道家思想;二是认为宋钘为墨家,依据为《荀子》。本文试从宋钘与墨子思想的比较入手,考察其... 稷下先生宋钘的学派归属自古以来争议颇多。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宋钘为道家,依据即认为《管子》四篇为宋钘、尹文遗著,而《管子》显然为道家思想;二是认为宋钘为墨家,依据为《荀子》。本文试从宋钘与墨子思想的比较入手,考察其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兼爱
下载PDF
自然主义——庄子哲学的特色
13
作者 王敬泽 《晋中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28-35,共8页
一部中国哲学史,有如奔流不息的思想长河,道家作为这长河中的“一条暗流”,一直“潜流于思想界而不灭”,它对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思想影响之巨,几堪与儒家孔孟相匹敌.向来人们谈论道家,总以老庄并称,实则以庄为主.因为无疑地道家学... 一部中国哲学史,有如奔流不息的思想长河,道家作为这长河中的“一条暗流”,一直“潜流于思想界而不灭”,它对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思想影响之巨,几堪与儒家孔孟相匹敌.向来人们谈论道家,总以老庄并称,实则以庄为主.因为无疑地道家学说从老子开始,经过宋钘、尹文、田骈、慎到等人,到庄子才集大成,正如荀子集儒、韩非集法之大成一样.对于这样一位地位鼎赫、大才(舟木)(舟木)的哲学家,很有研究其哲学特色之必要.但是从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庄子的文章来看,论其性质者实众,述其特色者盖寡.本文不揣浅陋,陈其孔见,以就教对诸位老师、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庄子思想 道家学说 中国哲学史 田骈 不揣浅陋 尹文 以庄 安之若命
下载PDF
论宋钘学说中的道家特质
14
作者 揣松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22-25,共4页
班固评价宋钘的著作时说"其言黄老意",可见他认为宋钘学说中具有黄老道家思想的特点。然而,后世学者对此却并未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甚至还存在一定误解、曲解。通过对史料的钩稽排比发现,宋钘学说中的确有鲜明的道家思想内容,... 班固评价宋钘的著作时说"其言黄老意",可见他认为宋钘学说中具有黄老道家思想的特点。然而,后世学者对此却并未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甚至还存在一定误解、曲解。通过对史料的钩稽排比发现,宋钘学说中的确有鲜明的道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道"作为最终参照的"别宥"理论,主张宽恕能容的"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思想,以求"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人之情,欲寡"理论。探讨宋钘学说中的道家思想特质,无论是对深入理解宋钘思想本身,还是对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宥 “语心之容 命之曰心之行” “人之情 欲寡”
下载PDF
宋钘养生思想论略
15
作者 朱凤祥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宋钘是融合道家、墨家思想的思想家,他的养生思想,既继承了道家虚静、无为及顺乎自然的养性之道,也吸收了墨家饮食养生及运动养生的思想。存“精”以养生是宋钘自然养生思想的核心。宋钘又特别提出了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把我国古代饮食养... 宋钘是融合道家、墨家思想的思想家,他的养生思想,既继承了道家虚静、无为及顺乎自然的养性之道,也吸收了墨家饮食养生及运动养生的思想。存“精”以养生是宋钘自然养生思想的核心。宋钘又特别提出了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把我国古代饮食养生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精气
下载PDF
传承与流变——评《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
16
作者 高晋南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7-77,共1页
刘全志先生所著《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中华书局2016年9月出版),总体上概括了先秦诸子之学,是先秦史、中国思想史和传统文化史上的重大研究课题,而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汉代刘向、班固就曾以王官之学作为诸子之... 刘全志先生所著《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中华书局2016年9月出版),总体上概括了先秦诸子之学,是先秦史、中国思想史和传统文化史上的重大研究课题,而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汉代刘向、班固就曾以王官之学作为诸子之学的来源。不同于思想史家的哲学阐释,刘全志先生从总体上关注春秋中后期到秦统一前活跃的士人阶层的政治、生活空间、教育状况和知识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士人阶层 先秦史 哲学阐释 春秋时期 《国语》 《诗大序》 生活空间 《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