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盐法二氧化钛针状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海洋 隋万美 +1 位作者 翟会深 牟坤昌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以纳米TiO2和AlCl3·6H2O为原料,利用NaCl和KCl复合熔盐体系在1200℃下制备出了直径为2~5μm,长度为30~80μm的金红石型TiO2针状晶。采用电子衍射、XRD、SEM和EDS方法对其形貌,组成及晶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出的... 以纳米TiO2和AlCl3·6H2O为原料,利用NaCl和KCl复合熔盐体系在1200℃下制备出了直径为2~5μm,长度为30~80μm的金红石型TiO2针状晶。采用电子衍射、XRD、SEM和EDS方法对其形貌,组成及晶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出的针状晶可分为实心针状晶和空心管状晶两种。在熔盐的液相环境中,TiO2晶粒沿着Z轴方向优先生长,最终生成实心针状晶,而管状晶认为是由长板状晶达到一定尺寸时通过卷曲成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制备 二氧化钛 针状
下载PDF
超声波合成技术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春洁 刘冬梅 +1 位作者 曲立杰 覃荣明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402-404,407,共4页
采用超声波合成技术,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在恒温、常压下,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成功合成了粒子尺寸为20nm×50nm、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的针状晶体纳米羟基磷灰石.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XRD)来表征... 采用超声波合成技术,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在恒温、常压下,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成功合成了粒子尺寸为20nm×50nm、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的针状晶体纳米羟基磷灰石.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XRD)来表征粒子的表面形貌和相组成,透射电镜来表征粒子尺寸.讨论了不同合成条件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形态、尺寸及其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超声功率为80W、超声时间为1.5h合成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的分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超声波合成 针状 分散性
下载PDF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快速凝固组织
3
作者 孙宝德 杨根仓 +1 位作者 周尧和 林栋粱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Ni原子分数为0.53—0.60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薄带,研究了成分与微观组织的关系.发现试样均为B2型单相Nial,Ni_(0.53)Al_(0.47)的快速凝固组织为10μm左右的等轴晶... 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Ni原子分数为0.53—0.60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薄带,研究了成分与微观组织的关系.发现试样均为B2型单相Nial,Ni_(0.53)Al_(0.47)的快速凝固组织为10μm左右的等轴晶.Ni_(0.56)Al_(0.44)—Ni_(0.6)Al_(0.4)的组织分别为5μm左右的不规则和规则柱状晶.发现近理想配比的NiAl在快速凝固时形成计状晶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针状 镍铝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英 靳正国 +1 位作者 华缜 程志捷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4-26,38,共4页
实验采用液相沉淀法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 ,以水为溶剂 ,以氨水为调节剂 ,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 (反应物浓度和分散剂种类 )制备了羟基磷灰石 ,然后对试样进行超声处理 ,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所获纳米针状晶体在形态和生长上影响。
关键词 超声处理 羟基磷灰石 纳米针状 液相沉淀法 硝酸钙 磷酸氢二铵 生物陶瓷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羟基磷灰石结晶形貌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靳正国 王英 +1 位作者 郭多力 郭庆捷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8-611,共4页
常压下用湿化学沉淀法经过超声处理制备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纳米针状晶。实验中以Ca(NO3) 2 ·4H2 O和 (NH4) 2 ·HPO4为原料 ,去离子水为溶剂 ,氨水为pH调节剂。通过TEM ,XRD和IR分析 ,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超声处... 常压下用湿化学沉淀法经过超声处理制备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纳米针状晶。实验中以Ca(NO3) 2 ·4H2 O和 (NH4) 2 ·HPO4为原料 ,去离子水为溶剂 ,氨水为pH调节剂。通过TEM ,XRD和IR分析 ,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超声处理对HA晶体形态和尺寸的影响。试验表明 :超声处理可引起HA晶体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针状晶沿长径方向都有所增长 ,晶簇更加明显。与高温下烧结的HA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针状 超声处理 湿化学沉淀法
下载PDF
纳米晶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其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30
6
作者 任庆利 张赞锋 罗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研究了无机阻燃剂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热分解机理.采用常压下,一步反应的液相法制备镁铝水滑石试样,用XRD和TEM测试试样的相组成和形貌,针状镁铝水滑石纳米晶体的长度约80nm.依据DSC和DTA-TG测试结果,发现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的热... 研究了无机阻燃剂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热分解机理.采用常压下,一步反应的液相法制备镁铝水滑石试样,用XRD和TEM测试试样的相组成和形貌,针状镁铝水滑石纳米晶体的长度约80nm.依据DSC和DTA-TG测试结果,发现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的热分解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吸热峰出现在220℃左右,第二个吸热峰出现在380℃左右.研究了反应时间对所得镁铝水滑石试样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发现延长反应时间,镁铝水滑石试样的第一次、第二次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升高,第一次热分解的失重值增大,最后剩余氧化物的量增大,从而增强镁铝水滑石阻燃剂的阻燃性能.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获得的DSC测试数据,应用Achar微分法、atava-estk积分法和Ozawa积分法对镁铝水滑石纳米晶热分解的第二个阶段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和分析,确定该段的热分解机理函数积分式为(1-α)-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状纳米 镁铝水滑石 制备 热分解机理 无机阻燃剂 液相法
下载PDF
(Ni,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快速凝固组织与室温塑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宝德 车晓舟 +1 位作者 杨根仓 周尧和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并研究其组织与室温塑性结果表明,Al-45Ni-5Fe(原子分数)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可形成内部为亚微米级针状亚晶的等轴晶粒,具有高达31%的弯曲塑性Al-35Ni-15... 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Ni,Fe)Al金属间化合物并研究其组织与室温塑性结果表明,Al-45Ni-5Fe(原子分数)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可形成内部为亚微米级针状亚晶的等轴晶粒,具有高达31%的弯曲塑性Al-35Ni-15Fe和Al-25Ni-25Fe的快凝组织则为柱状晶,弯曲塑性仅有1.1%和1.0%针状亚晶是一定成分的(Ni,Fe)Al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形成的亚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针状 室温塑性 镍铁铝
下载PDF
水滑石与氢氧化镁纳米晶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生成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庆利 罗强 +1 位作者 陈寿田 吴洪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研究了纳米晶镁铝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与Mg(OH)2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物相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在制备温度分别为30 ℃的低温和190 ℃的高温,可获得纯度大于99%的氢氧化镁针状纳米晶,在45~150 ℃的中... 研究了纳米晶镁铝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与Mg(OH)2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物相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在制备温度分别为30 ℃的低温和190 ℃的高温,可获得纯度大于99%的氢氧化镁针状纳米晶,在45~150 ℃的中间温度范围,可获得纯度大于99%的镁铝水滑石针状纳米晶.合成温度由35 ℃提高到45 ℃时,生成物相由氢氧化镁变成镁铝水滑石相;合成温度由170 ℃提高到190 ℃时,生成物相由镁铝水滑石相变成氢氧化镁相.提出低温时生成物的变化与瞬间生成无定形态的Mg(OH)2有关,无定形态的Mg(OH)2沉淀为Al13(OH)7+32中铝离子以及CO2-3扩散进入Mg(OH)2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高温时生成物的变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含结晶水的镁铝水滑石纳米晶中间层中的高极性水分子堆积所要求的一定的物理条件受到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氢氧化镁 针状纳米 生成机制
下载PDF
SYNDAX3针状聚晶成功用于制造混镶钻头
9
作者 杨明友 卓国基 《探矿工程译丛》 1994年第3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混镶钻头 针状 钻头
下载PDF
中碳钢软氮化复合处理的研究
10
作者 于长山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3-50,共8页
本文对570℃×5h软氮化后的40Gr钢试样再进行650~850℃不同温度加热急冷处理,然后分别对各试样进行金相、电子金相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软氮化后的中炭铬钢在650℃加热30分钟铁的氮化物开始分解,在750℃加热15分钟时... 本文对570℃×5h软氮化后的40Gr钢试样再进行650~850℃不同温度加热急冷处理,然后分别对各试样进行金相、电子金相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软氮化后的中炭铬钢在650℃加热30分钟铁的氮化物开始分解,在750℃加热15分钟时氮化物层基本分解完毕。ε相先在和α(或γ)相相界面上分解,然后在ε相的相界面分解,析出的氮原子向深层扩散,这些和低炭钢的试验结果相同,钢含碳量的提高和少量的铬含碳量对ε相的分解过程影响不大。 由于钢加热时表面层ε相的分解和氮原子向深层扩散,中炭钢软氮化再加热淬火后可获得含氮的针状隐晶马氏体组织。本文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的软氮化复合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钢 软氮化工艺 热处理工艺 针状马氏体组织 相组织 复合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