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保良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从针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抗自由基损伤及对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关机理,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针灸对关节滑膜细胞功能及有关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疗法
针炙
效应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肽与针刺效应相关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朝宠
沈德凯
+1 位作者
金文秀
刘向国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9-22,共4页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蓝点”针感标记法,研究了神经肽(Sp,Vip、Npy)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观察了肽能神经在针感(效)点和小肠中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针刺效应过程中脊髓背角神经肽的量变化。结果如下:1.针感(效)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蓝点”针感标记法,研究了神经肽(Sp,Vip、Npy)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观察了肽能神经在针感(效)点和小肠中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针刺效应过程中脊髓背角神经肽的量变化。结果如下:1.针感(效)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不同层次;肽能神经、血管的出现率和针感(效)的出现率完全一致。2.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支呈串珠状,常伴随着血管,见于皮肤,皮下结缔组织,骨骼肌,小肠的肌层、粘膜下层,肠腺周围和绒毛的髓部。3.电针后,大鼠痛阈明显提高,其脊髓背角的神经肽含量,针刺侧明显地多于非针刺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针炙
效应
免疫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光针对兔胃电的影响及其传出途径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邹移海
何智明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21-224,共4页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植入浆膜下电极,观察激光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变化及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光针组胃电波幅8例降低,均差值为-58±14μV,2例升高,均差值为41±29μV,电针组胃电波幅7例降低,...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植入浆膜下电极,观察激光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变化及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光针组胃电波幅8例降低,均差值为-58±14μV,2例升高,均差值为41±29μV,电针组胃电波幅7例降低,均差值为-73±16μV,3例升高,均差值为52±27μV,两组胃电波幅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和 P<0.01;激光针组和电针组针前频率分别为3.88±0.38次/分和4.02±0.31次/分,针后频率分剐为4.03±0.34次/分和4.03±0.33次/分,两组胃电频率针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结果表明:光针后胃电波幅呈降低和升高两种变化,以降低为主,而胃电频率变化不明显,近似电针效应。另外,实验通过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胃电波幅先升后降,光针能够缩短波幅升高的程度和时间,提示激光针对胃电的效应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以外的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电
针炙
效应
激光
原文传递
针刺补法对气虚患者RBC钠泵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王少白
司徒铃
+3 位作者
靳瑞
杨文辉
张家维
余崇镐
《针灸学报》
1991年第3期13-14,共2页
本文以RBC钠泵为客观指标,以气虚病人为观察对象,以针刺补法为主要手段,探讨气虚病人的RBC钠泵活性和针刺补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气虚病人RBC钠泵活性降低;针刺补法可以提高钠泵活性。
关键词
气虚
针刺补法
钠泵
针炙
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保良
机构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文摘
从针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抗自由基损伤及对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关机理,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应着重于针灸对关节滑膜细胞功能及有关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疗法
针炙
效应
综述
分类号
R259.932.2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46.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肽与针刺效应相关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潘朝宠
沈德凯
金文秀
刘向国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出处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9-22,共4页
文摘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蓝点”针感标记法,研究了神经肽(Sp,Vip、Npy)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观察了肽能神经在针感(效)点和小肠中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针刺效应过程中脊髓背角神经肽的量变化。结果如下:1.针感(效)可出现于自皮肤到骨膜的不同层次;肽能神经、血管的出现率和针感(效)的出现率完全一致。2.三种肽能神经及其终末支呈串珠状,常伴随着血管,见于皮肤,皮下结缔组织,骨骼肌,小肠的肌层、粘膜下层,肠腺周围和绒毛的髓部。3.电针后,大鼠痛阈明显提高,其脊髓背角的神经肽含量,针刺侧明显地多于非针刺侧。
关键词
神经肽
针炙
效应
免疫化学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光针对兔胃电的影响及其传出途径探讨
被引量:
1
3
作者
邹移海
何智明
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21-224,共4页
文摘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植入浆膜下电极,观察激光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变化及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针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激光针组胃电波幅8例降低,均差值为-58±14μV,2例升高,均差值为41±29μV,电针组胃电波幅7例降低,均差值为-73±16μV,3例升高,均差值为52±27μV,两组胃电波幅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P<0.05和 P<0.01;激光针组和电针组针前频率分别为3.88±0.38次/分和4.02±0.31次/分,针后频率分剐为4.03±0.34次/分和4.03±0.33次/分,两组胃电频率针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结果表明:光针后胃电波幅呈降低和升高两种变化,以降低为主,而胃电频率变化不明显,近似电针效应。另外,实验通过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胃电波幅先升后降,光针能够缩短波幅升高的程度和时间,提示激光针对胃电的效应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以外的途径实现的。
关键词
胃肠电
针炙
效应
激光
Keywords
@ELECTROGASTROENTEROGRAM/Acu-moxibustion effects
LASERS
ZUSANLI
VAGUS NERVE
分类号
R3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针刺补法对气虚患者RBC钠泵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王少白
司徒铃
靳瑞
杨文辉
张家维
余崇镐
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
出处
《针灸学报》
1991年第3期13-14,共2页
文摘
本文以RBC钠泵为客观指标,以气虚病人为观察对象,以针刺补法为主要手段,探讨气虚病人的RBC钠泵活性和针刺补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气虚病人RBC钠泵活性降低;针刺补法可以提高钠泵活性。
关键词
气虚
针刺补法
钠泵
针炙
效应
分类号
R245.3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的进展
李保良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神经肽与针刺效应相关的研究
潘朝宠
沈德凯
金文秀
刘向国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激光针对兔胃电的影响及其传出途径探讨
邹移海
何智明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
1
原文传递
4
针刺补法对气虚患者RBC钠泵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王少白
司徒铃
靳瑞
杨文辉
张家维
余崇镐
《针灸学报》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