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新普 童亚男 +2 位作者 薛丹 李敏 傅杰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评价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标准病例66例,随机分为艾灸方案组33例,针刺方案组33例,艾灸方案组采用隔物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针刺方案组采用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 目的:评价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标准病例66例,随机分为艾灸方案组33例,针刺方案组33例,艾灸方案组采用隔物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针刺方案组采用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后,对痤疮皮损和阴虚体质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方案均有一定的疗效,艾灸方案组总疗效高于针刺方案组,两组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优于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在痤疮皮损改善方面,艾灸方案组患者皮损积分的下降情况,与针刺方案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的体质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艾灸方案组更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方案组对患者体质状态的改善优于针刺方案组;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两组治愈和显效患者皮损和体质积分均有所下降并未达到复发诊断标准,可认为针灸调理能调动机体的自我调节、抗病能力,远期疗效客观。结论:针灸不仅可改善阴虚内热型痤疮的皮损情况,且对患者阴虚体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对于阴虚体质的痤疮艾灸改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阴虚内热 痤疮
下载PDF
试论针灸调体之调神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新普 傅杰英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2期13-15,共3页
从体质的形神兼俱特性论述了针灸调神的重要性及与气血、阴阳、脏腑、四时和人事等的内在关系,揭示针灸调神的实质,针灸调神为先,形神兼调,维护机体体质和谐状态,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针灸 针灸 形与神俱 形神合一
原文传递
论《内经》《难经》元气三焦思想对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启发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新普 李敏 +2 位作者 薛丹 曾晓林 傅杰英 《四川中医》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从《内经》《难经》经典理论出发,启发于元气、三焦思想,认为维持水谷代谢通道畅通,促进连续不断阳化气阴成形,保持上中下三焦畅达状态,使得气机升降出入和畅,内环境干净清爽,水谷精微化生的气血津液源源不断的产生和充分利用消耗,产生... 从《内经》《难经》经典理论出发,启发于元气、三焦思想,认为维持水谷代谢通道畅通,促进连续不断阳化气阴成形,保持上中下三焦畅达状态,使得气机升降出入和畅,内环境干净清爽,水谷精微化生的气血津液源源不断的产生和充分利用消耗,产生的代谢产物被顺利排出是水谷精微的正常代谢途径,而代谢综合征是基于本质上本虚标实,本于先天体质偏于气虚、阳虚,标实在于后天饮食习惯造成有形和无形痰湿留滞机体的痰湿体质,其心肺、脾胃、肾膀胱处于水谷精微运化动态缺乏动力的病理代谢过程。针灸调治首先鼓舞元气,指明治疗方向,选取腰脐之下任脉督脉穴位,灸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和命门,再者达到畅通三焦目标,搭起调理基本框架,上取中府、内关、膻中,中选中脘、大横、带脉,下择水分、水道、阴陵泉等,然后调理肝脾,与后天关键、核心中焦关系密切,聚焦于脾,俞募原配穴锁定脏腑,穴取章门、脾俞、太白、期门、肝俞和太冲等,其次是控制食欲,尤其是胃强脾虚的胃热脾阳虚和情绪波动食欲旺盛,择穴三里、上下巨虚、厉兑以及定神针、神门、鱼际等,最后祛除痰湿,灸阴陵泉、水分和丰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元气三焦 针灸 痰湿
下载PDF
针灸调体治疗上热下寒型疾病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新普 薛丹 +2 位作者 李敏 郝燕 傅杰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21-523,共3页
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亚临床类型,是上热下寒型疾病发生的体质土壤。临床表现上热则心胸头面常见火热上炎之证,下寒则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既有阳虚体质兼夹气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瘀血等复杂的体质因素,又有与阳... 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亚临床类型,是上热下寒型疾病发生的体质土壤。临床表现上热则心胸头面常见火热上炎之证,下寒则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既有阳虚体质兼夹气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瘀血等复杂的体质因素,又有与阳虚体质不完全相同或一致的生理、病理、心理、情绪、性格等形神构成的特殊性。针灸应对策略应清上热、温下寒、调中焦脾胃,以温下寒和调中焦为主,兼以引火归元,使阳气归于本位。首选督脉、任脉等调阴补阳的经脉,配神阙、气海、关元、大椎、中枢、肾俞、命门等常用调理阳虚体质的基础穴位,以隔物灸、温针灸或麦粒灸等温灸为主行综合调治;上热下寒型疾病临床针灸干预需兼顾胆肺不降、脾胃不和、心肝火旺、气血虚弱等证型,同时,在上点刺放舌下络脉金津、玉液之郁热瘀血,在下灸涌泉引火归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上热下寒 阳虚 思维和方法
下载PDF
傅杰英教授针灸调体质治疗慢性腰痛病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赖鑫 阎路达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851-852,共2页
腰为肾之府,慢性腰痛多责之于肾,补肾调体是该病治疗的基础。傅教授认为体质与机体处于健康或疾病的状态密切相关,临床应不拘泥于局部病症,应辨证调体相结合。该文将傅教授以辨病-辨体-辨证的整体观治疗慢性腰痛病经验进行总结,供杏林... 腰为肾之府,慢性腰痛多责之于肾,补肾调体是该病治疗的基础。傅教授认为体质与机体处于健康或疾病的状态密切相关,临床应不拘泥于局部病症,应辨证调体相结合。该文将傅教授以辨病-辨体-辨证的整体观治疗慢性腰痛病经验进行总结,供杏林同道赏析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腰痛 傅杰英 临症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