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24
1
作者 吴统贵 陈步峰 +3 位作者 肖以华 潘勇军 陈勇 萧江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P的分布区间分别为21.22–70.74、227.14–844.64和5.26–20.91,且N与P之间、C:N与C:P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性。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乔木叶片C含量最大,加权平均值为(517.85±35.96)mg·g–1,其次是针阔混交林((509.47±19.38)mg·g–1),常绿阔叶林最小((481.59±18.35)mg·g–1);针叶林乔木叶片N含量((12.20±5.65)mg·g–1)最大,其次是常绿阔叶林((11.50±4.24)mg·g–1),针阔混交林((10.51±5.22)mg·g–1)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P含量大小顺序与C含量完全相反,为常绿阔叶林((1.31±0.48)mg·g–1)>针阔混交林((0.96±0.61)mg·g–1)>针叶林((0.77±0.40)mg·g–1)。针阔混交林乔木叶片C:N(51.35±13.65)最大,针叶林(47.40±15.85)其次,常绿阔叶林(45.59±14.70)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C:P和N:P大小顺序相同,均为针叶林(727.47±231.52、15.71±3.76)>针阔混交林(553.01±152.32、10.93±1.89)>常绿阔叶林(412.19±200.91、9.46±4.28)。同时根据乔木叶片N:P还发现,少数阔叶树种和常绿阔叶林生产力受到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珠江三角洲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温带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牟守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4-570,共7页
对韩国广陵树木园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排放量进行观测、分析和比较 ,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中探究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产生土壤呼吸差别的原因。利用Q10 模型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 对韩国广陵树木园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排放量进行观测、分析和比较 ,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中探究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产生土壤呼吸差别的原因。利用Q10 模型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Q10 值为 3 6、3 8和 3 2 ,再根据对当地各观测站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数据 ,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日均排放量 ,依次分别为CO2 15 12、15 10和 13 99g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叶林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含量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空气负离子状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42
3
作者 刘凯昌 苏树权 +1 位作者 江建发 许文安 《广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对不同植被类型空气的离子浓度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环境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阔叶林 >针叶林 >经济林 >草地 >居民区。造林及种植果树 ,能显著提高环境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 。
关键词 负离子 空气质量 生态环境 植被 单纯种草 叶林 针叶林
下载PDF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57
4
作者 常雅军 曹靖 +2 位作者 马建伟 陈琦 赵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46-2351,共6页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提法,对秦岭西部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林地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相近的4种针叶林林下凋落物储量大小依次为粗枝云杉(29....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提法,对秦岭西部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林地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相近的4种针叶林林下凋落物储量大小依次为粗枝云杉(29.81t.hm-2)>欧洲云杉(26.17t.hm-2)>日本落叶松(13.30t.hm-2)>华北落叶松(8.46t.hm-2);不同林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皆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而各种持水特性与森林类型和凋落物的分解程度无关;研究区4种针叶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松林的持水能力较云杉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部 针叶林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下载PDF
东北主要林区针叶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及生态分布 被引量:40
5
作者 孟繁荣 邵景文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3-419,共7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种;小兴安岭16科35属116种;大兴岭11科22属50余种。它们在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针叶林 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东北地区 生态分布 林区
下载PDF
北京山地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3 位作者 岳永杰 李金海 张国桢 刘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4,共6页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针叶林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没有规律性。土壤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36~0.45,土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28~0.73,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极显著相关,土壤易氧化碳与颗粒有机碳的相关性也极显著(P<0.01)。因此,阔叶林比针叶林能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叶林 土壤易氧化碳 土壤颗粒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1 位作者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0,共5页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特征
下载PDF
暖温带两种针叶林生态系统中茎流和穿透雨的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黄建辉 李海涛 +1 位作者 韩兴国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通过对暖温带地区两种典型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内树干茎流和穿透雨的收集,对其中N、P、K、Ca、Mg、S和A1等7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这些养分元素在树干茎流和穿透雨中的含量在年内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受元素在水分... 通过对暖温带地区两种典型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内树干茎流和穿透雨的收集,对其中N、P、K、Ca、Mg、S和A1等7种元素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这些养分元素在树干茎流和穿透雨中的含量在年内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受元素在水分中的含量和它们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活跃程度等影响,甚至在不同的针叶林生态系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N、K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元素 茎流 穿透雨 针叶林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31
9
作者 席建超 张红旗 张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遥感 针叶林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莲花湖库区几种主要林型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少冲 段文标 赵雨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81-86,共6页
研究莲花湖库区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等几种主要林型和荒草地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储量分别为20.8、23.9、16.4和5.7t/hm2,以针叶林的枯落物储量最高。兴安落叶松林、... 研究莲花湖库区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杂木林等几种主要林型和荒草地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储量分别为20.8、23.9、16.4和5.7t/hm2,以针叶林的枯落物储量最高。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8.2%、295.3%、260.3%和154.8%。各林型枯落物吸水速度在0.25~3h变化最快,24h达到饱和状态。枯落物持水速度与浸水历时之间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对降雨有效拦蓄率依次为53.87%、65.95%、54.50%和53.45%,对降雨有效拦蓄量变化依次为31.20、45.97、23.27和2.94t/hm2。莲花湖库区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能力为红松林最好,荒草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层 持水性能 林型 库区 莲花 兴安落叶松林 红松林 杂木林 吸水速度 饱和状态 相关关系 持水能力 植被类型 草地 储量 针叶林 持水率 幂函数 拦蓄 降雨
下载PDF
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曾菊平 戈峰 +1 位作者 苏建伟 何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9,共9页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松树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鉴定及其对寄生蜂或寄生蝇的定位作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与暴发机理研究、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今后我国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针叶林 暴发危害 机理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3 位作者 王开运 张远彬 朱雪梅 徐精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640,共5页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 5~0 7之间(占61 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 51株边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边界木 偏冠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32
13
作者 唐领余 李春海 +1 位作者 安成邦 汪卫国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61,共17页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漠几种植被的多次快速变化。在44.2—11kaBP期间,静宁地区植被主要表现为森林和草原成分的相互消长,其中44—29kaBP期间(MIS3)气候以湿润为主,发育针叶林,温度低于现在;23kaBP之后,气候冷干,以稀疏草原为主,在末次盛冰期植被甚至演化为荒漠草原。全新世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8kaBP有近1700年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研究区早、中全新世,约8.8—5.8kaBP沉积环境较湿润;自3.8kaBP以后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干,植被开始向草原荒漠化演变。然而,研究区整个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多次干湿交替现象,据孢粉记录,其中可能存在11次气候干寒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草原 针叶林 晚更新世以来 黄土高原西部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不同针叶林凋落物量、养分储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常雅军 陈琦 +2 位作者 曹靖 鲁海燕 王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92-2400,共9页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地区6种主要针叶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及养分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杉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最大,松林次之,落叶松林最小。同一林分林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比分解层...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地区6种主要针叶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及养分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杉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最大,松林次之,落叶松林最小。同一林分林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比分解层强;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的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松林>云杉林,而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云杉林>松林>落叶松林。同一林分类型中,分解层凋落物中养分储量最多,未分解层最少;不同林分类型中各个营养元素的储量均表现出:云杉林>松林>落叶松林。凋落物蓄积量与营养元素储量密切相关,最大持水量与凋落物储量和凋落物层各元素储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凋落物 持水特性 养分储量 甘肃小陇山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森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金建 崔培学 +2 位作者 刘霞 王丽 张淑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山东省邹城市刘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 ,对 5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枯落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枯落物层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 85 0 %~ 198 2 % ,其中阔叶林明显高于针叶林 ;但... 在山东省邹城市刘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 ,对 5种森林植被类型的枯落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枯落物层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 85 0 %~ 198 2 % ,其中阔叶林明显高于针叶林 ;但由于针叶林具有较大的枯落物蓄积量 ,因此 ,针叶林仍能维持较高的蓄水功能。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 1 5 4~ 2 5 3mm ,其中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高于阔叶林 ,具体顺序为麻栎 +侧柏 >侧柏 >赤松 +侧柏 >麻栎 >刺槐。②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 ,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随浸水历时的延长 ,枯落物持水量呈增加趋势 ,但当枯落物在水中浸泡 8h时 ,持水量达到较大值 ,之后增加浸泡时间 ,持水量增加幅度较为平缓。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吸水速率 ,在前 4h内变化最快 ,以后逐渐变缓 ,2 4h时吸水基本停止。③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有效拦蓄水深为 0 6 1~ 1 4 3mm ,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针叶林 ;具体顺序为麻栎 侧柏 >刺槐 >麻栎 >侧柏 >赤松 +侧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森林类型 持水量 针叶林 叶林 持水性能 赤松 增加 停止 小流域
下载PDF
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是制约林木生长的关键因子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杨承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共12页
【目的】揭示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依据笔者多年来在森林土壤有机质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围绕... 【目的】揭示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依据笔者多年来在森林土壤有机质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围绕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的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深入论述。【结果】森林土壤有机质是森林土壤肥力的核心,不仅是有机养分库,也是无机养分库;枯落物是土壤有机养分的主要源泉,它的量和质与有机质的量和质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针叶纯林,由于凋落物组成特殊,处于酸性分解,土壤化学性质恶化,生物学活性下降;纯林重茬经营,土壤中重要生物化学活性物质的种类减少、含量下降,土壤功能下降;重茬针叶纯林,土壤有机质组成、结构明显退化,重要功能团数量减少。【结论】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不良的经营技术措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并对林木生长产生影响;发展混交林,形成有良好群落结构的人工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是我国人工林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 针叶林 叶林 混交林 土壤氨基酸 土壤多糖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类群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陕西省森林各生态系统组分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4
17
作者 崔高阳 曹扬 陈云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6-1155,共10页
研究森林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氮(N)磷(P)化学计量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陕西省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 研究森林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氮(N)磷(P)化学计量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陕西省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N、P含量均以林下灌草层植物和枯落物层较高,乔木层植物和土壤层较低;N:P值则稍有不同,以枯落物层最高,土壤层最低,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各组分N、P含量和N:P值分别为0.72–11.99 mg·g^(–1)、0.47–1.07 mg·g^(–1)和1.86–14.84。0–1 m土层内N含量、N:P值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p<0.05),P含量则不随土层发生明显变化。2)各组分N、P含量和N:P值多表现为阔叶林高于针叶林,但其差异不显著。3)生态系统同一组分内,N、P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N、P含量与N:P值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关系,但是土壤层内N、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各组分间,枯落物层与乔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N、P含量和N:P值也均极显著正相关,而枯落物层与灌木层植物无显著相关关系。4)生态系统各组分N、P含量和N:P值随空间变化表现不尽一致,总体上呈稳态。该文通过对N、P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揭示了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组分间所存在的养分循环联系,这些联系中也表现出分异特征,而分异可能由各自所执行的不同生态功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 叶林 空间变化
原文传递
关帝山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3
18
作者 乔沙沙 周永娜 +5 位作者 刘晋仙 景炬辉 贾彤 李毳 杨欣 柴宝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9,共11页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土壤细菌群落(LpMC1、LpMC2、PwMC和PtMC)的结构,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森林类型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该区域的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衣原体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细菌群。2)优势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碳氮比、pH以及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大部分类群和拟杆菌门更适于生活在酸性、湿度大、营养状况良好的土壤中,主要碳源是易分解性碳;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绿弯菌门则在碱性、干旱、营养贫瘠的土壤中更占优势,主要分解顽固性碳。3)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在4个样地间存在差异,在营养贫瘠的油松林样地土壤中细菌群落(PtMC)丰富度低,多样性高;而在营养丰富的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样地中细菌群落(LpMC1)丰富度高,多样性低。4)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杄林和油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PwMC与PtMC)、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和低海拔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LpMC1与LpMC2)结构分别具有相似性。【结论】受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的共同影响,不同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通过制定不同的育林措施,改变林下土壤环境,进而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碳汇,促进土壤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选择 扩散限制 关帝山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暖温带山地针叶林排序和数量分类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对暖温带山地针叶林采用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排序和数量分类。二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似。根据暖温带森林地区120个气象站数据,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并根据每个样地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得各类植... 对暖温带山地针叶林采用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排序和数量分类。二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似。根据暖温带森林地区120个气象站数据,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并根据每个样地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得各类植物群落气候因子的信息。低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是喜暖耐旱的植物群落。实质上油松林分布很广,亦能耐寒,并可与多种乔木形成混交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需要温暖湿润的生境,多见于纬度较低的中山地带。亚高山带主要是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ois-rupprechtii),白扦(picea meyeri)青扦(picea wilsonii)占优势的针叶林,它们有纯林,亦有混交林,对上述植物群落给以环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 针叶林 排序 数量分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层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鹏 田兴军 +2 位作者 何兴兵 宋富强 任利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4-1029,共6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凋落物的分解与凋落物中的分解酶的活性直接相关。本研究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β-糖苷酶(β-glucosidase)、内切纤维素酶(endocellulase)和几...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凋落物的分解与凋落物中的分解酶的活性直接相关。本研究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β-糖苷酶(β-glucosidase)、内切纤维素酶(endocellulase)和几丁质酶(chitobiase)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个群落中,3种土壤酶活性与温度之间都有一定相关性,最高值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七月份;阔叶林中三种酶的活性在各个季节中大小顺序都为未分解凋落物层(L)>半分解层(F)>腐殖质层(H),而针叶林中则是半分解层(F)>未分解凋落物层(L)>腐殖质层(H);在每个取样时间点β-糖苷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值都在阔叶林L层,显著高于针叶林L层,而内切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值是在针叶林H层。两林型下酶活性动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林型下凋落物层残存量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林 针叶林 酶活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