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2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78
1
作者 刘伍立 欧阳建军 +1 位作者 岳增辉 赵艳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1-362,共2页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 ,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 ,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 ,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 ,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脑卒中 痉挛瘫痪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针刺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被引量:76
2
作者 李佩芳 《中国康复》 2001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治疗 拮抗肌群 肌张力增高
下载PDF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77
3
作者 陈建永 潘锋 +1 位作者 徐建军 詹程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1组口服普瑞博司,对照2组口服麦滋林-s颗粒;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1组口服普瑞博司,对照2组口服麦滋林-s颗粒;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电图、B超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1组较对照2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及对照1组胃电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1组血胃动素、B超胃排空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胃动力 胃动素 胃电图 胃排空 针刺治疗 血浆胃动素 治疗前后 症状评分
下载PDF
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赵建国 徐振华 曹辰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对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针刺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病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等做指...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对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针刺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病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等做指标,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醒脑开窍针法加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有效率90.0%),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有效率66.7%);针刺锥体组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在运动功能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锥体区能明显缓解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是对醒脑开窍针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卒中 偏瘫 痉挛 锥体区 醒脑开窍针法 中风
下载PDF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高卫萍 孙化萍 +3 位作者 王育良 王友法 杭丽 王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干眼症 72例 (1 4 4只眼 )分为 3组 ,A组(观察组 )、B和C组 (对照组 ) ,分别进行针刺、口服增液剂、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 :A组治愈 5只眼 ,好转 33只眼 ,有效率 79 2 %;B组治愈 6只眼 ...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干眼症 72例 (1 4 4只眼 )分为 3组 ,A组(观察组 )、B和C组 (对照组 ) ,分别进行针刺、口服增液剂、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 :A组治愈 5只眼 ,好转 33只眼 ,有效率 79 2 %;B组治愈 6只眼 ,好转 30只眼 ,有效率 75 0 %;C组治愈 2只眼 ,好转 2 9只眼 ,有效率 6 4 6 %,3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组和B组患者角膜染色、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针刺和口服增液剂均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促进角膜病变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治愈 有效率 针刺治疗 泪膜破裂时间 口服 观察 流量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6
作者 宓轶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寻求减肥的有效方法,并探讨针刺减肥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减肥餐单组(对照组)40例和针刺治疗组(针刺组)80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 目的:寻求减肥的有效方法,并探讨针刺减肥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减肥餐单组(对照组)40例和针刺治疗组(针刺组)80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6.3%,对照组有效率为27.5%,针刺能降低人体中血清TC、TG、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结论:针刺结合减肥餐单是目前有效的减肥方法,控制食欲、参与脂肪代谢为针刺减肥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对照组 有效方法 减肥机理 随机对照 治疗前后 血清TC 减肥方法 脂肪代谢 治疗 有效率 胆固醇 疗效 含量
下载PDF
针刺与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黄亚丽 喻雯 +1 位作者 张玲 陈海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时,是否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方法:将48例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每组24例。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时,是否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方法:将48例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每组24例。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针刺治疗的方法相同。针刺主要穴取患侧翳风、颧髎、太阳、四白、颊车、地仓、对侧合谷,每次30 min,隔日1次,急性期后患侧翳风与颧髎、颊车与地仓加用2对电针,直至治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天1次,初始剂量30mg,每3天减量10mg,共用9d,治疗3、8周后用Portmann评分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3、8周后治愈率分别为50.0%(12/24)、83.3%(20/24),均略低于针药组的58.3%(14/24)、87.5%(21/24),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治愈患者疗程为(31.2±17.0)d,略长于针药组的(29.5±12.8)d,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针刺治疗面神经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周围性面瘫,能取得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同等的疗效,避免了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磁共振 针刺治疗 面神经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苇 漆剑频 +3 位作者 夏业玲 黄晓琳 李文迅 王承缘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 ,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0名健康志愿者 (正常对照组 )和 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 (运动障碍组 )行实时动态fMR...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 ,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0名健康志愿者 (正常对照组 )和 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 (运动障碍组 )行实时动态fMRI检查。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以下两项任务 :①右手对指运动 ,②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对激活的运动皮质功能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比较两项任务激活各运动功能区的概率。运动障碍组均接受针刺任务 ,观察病变周围fMRI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对指任务时 ,除去 1例合作不好外 ,其余 19例激活右侧第一运动皮质区 (RMI) 8例 ,右侧运动前区 (RPMC) 8例 ,副运动区 (SMA) 9例 ,左侧第一运动皮质区 (LMI) 19例 ,左侧运动前区 (LPMC) 9例 :针刺任务时 ,除去 4例运动图像伪影明显外 ,其余 16例激活RMI 7例 ,RPMC 11例 ,SMA 9例 ,LMI 11例 ,LPMC 13例。对指运动激活LMI概率 (10 0 % )较针刺 (68.75 % )高 (P <0 .0 5 ) ;其余各运动功能区激活概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运动障碍组接受针刺任务时 ,在fMRI脑功能图的整个上额叶均可见明显的功能激活区。结论 fMRI证实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存在广泛的反应 ,人脑的这种反应可能为针刺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 运动皮质 针刺治疗 足三里 阳陵泉反应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脑功能区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9
作者 方桂梅 吕桂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3,27,共2页
为了观察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采用针刺天枢、滑肉门、足三里、李隆等阳明、太阴经穴治疗26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疗程60天,随访两年。结果显效113例(42.16%);好转130例(48.51%);无效25例(9.33%),总有效率90.67%,且随... 为了观察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采用针刺天枢、滑肉门、足三里、李隆等阳明、太阴经穴治疗26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疗程60天,随访两年。结果显效113例(42.16%);好转130例(48.51%);无效25例(9.33%),总有效率90.67%,且随访两年无复发。该法还可降低患者血脂、血糖等指标。表明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51
10
作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1-97,共7页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尚缺乏规范和指导中医诊疗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文件的框架下,结合近年来...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尚缺乏规范和指导中医诊疗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文件的框架下,结合近年来相关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专家共识研制而成。该指南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刺治疗以及预防康复等内容,可以为从事病毒性心肌炎防治的中医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药 临床实践指南 标准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针刺治疗
原文传递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雷 王遵来 +1 位作者 盛坤 王爱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手法治疗 针刺治疗 药物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刘宏艳 吴高媛 +1 位作者 王滨 王红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探索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1~15月龄雌性SD大鼠为自然更年期模型,以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及太冲穴为针刺处方,在电针治疗30天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FSH、LH)及白细胞介素-2(IL-2),并做卵巢和肾... 探索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1~15月龄雌性SD大鼠为自然更年期模型,以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及太冲穴为针刺处方,在电针治疗30天后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FSH、LH)及白细胞介素-2(IL-2),并做卵巢和肾上腺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电针可使针刺组大鼠下降的E2水平显著回升(P<0.05),异常升高的FSH、LH明显下降(P<0.01~0.05),并明显升高血清IL-2水平(P<0.05),提高更年期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电针还可增加肾上腺重量,改善肾上腺皮质形态。结论:电针可以调节更年期大鼠生殖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对更年期衰退的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起综合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电针 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 实验 针刺治疗
下载PDF
针刺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龚岚 孙兴怀 +1 位作者 马晓芃 赵耐青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6-1028,共3页
关键词 干眼症患者 针刺治疗 安全性观察 临床疗效 上皮干细胞移植 人工泪液 眼部受累 不适症状
原文传递
针刺百会、大椎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0
14
作者 许能贵 汪帼斌 +2 位作者 佘世锋 易玮 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周与5周组、缺血2周与5周模型组、电针2周与5周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 [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周与5周组、缺血2周与5周模型组、电针2周与5周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缺血2周和5周后缺血区皮层BDNF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相应区域仅见少量BDNF阳性细胞,且强度较弱;脑缺血2周及5周组大鼠缺血区BDNF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假手术组增多(P<0.01),但脑缺血2周组与5周组大鼠缺血区脑片比较,BDNF阳性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2周组与5周组脑片中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高BDNF在缺血区周围皮层的表达,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并可能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百会 大椎穴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皮层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鼠心脏与内关穴区神经投射同源关系的非荧光双标记示踪 被引量:38
15
作者 刘强 杨琳 +2 位作者 李振华 路钢 孙晋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用酶标示踪、非荧光双标术观察和研究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投射的同源性 ,为阐明针刺内关治疗、改善心功的神经网络机理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健康雄SD大鼠 7只 ,每只动物在心前壁注入 3 0 %HRP ,同时在内关穴区注入霍乱原 β亚... 目的 用酶标示踪、非荧光双标术观察和研究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投射的同源性 ,为阐明针刺内关治疗、改善心功的神经网络机理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健康雄SD大鼠 7只 ,每只动物在心前壁注入 3 0 %HRP ,同时在内关穴区注入霍乱原 β亚单位 (CB) ,存活 72小时 ,灌注、固定 ,取材 ,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 钼酸胺 (TMB AHM)法显示心脏神经投射的HRP阳性细胞 ;再用制备并标定效价的CB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 ,以显示内关穴区神经投射的CB阳性细胞 ;光镜观察HRP阳性、CB阳性和CB ,HRP双标阳性细胞。结果 :发现在C5 C7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内有CB和HRP均为阳性的双标阳性神经元出现。结论 :以上结果首次证实心脏和内关穴区的神经纤维有部分来自脊神经节和颈迷走神经节中的同一个神经元 ,为解释心肌缺血时左臂“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内关 神经投射 非荧光双标术 大鼠 心脏功能紊乱 针刺治疗 神经
下载PDF
从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腧穴和非腧穴针刺效应差异 被引量:33
16
作者 于建春 于涛 韩景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49-751,共3页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针刺腧穴和非腧穴效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 7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 (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SAM P/1 0 )。随机分为非针刺组、穴位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 ,每组 2 0只 ,采用DDRT PCR技术 ,展示三组...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针刺腧穴和非腧穴效应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 7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 (SenescenceAcceleratedMouse,SAM P/1 0 )。随机分为非针刺组、穴位针刺组和非穴位针刺组 ,每组 2 0只 ,采用DDRT PCR技术 ,展示三组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 :针刺腧穴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的增强 ,而非穴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同时观察到针刺非穴可以引起一定的应激反应。结论 :腧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穴位特异性 基因表达 针刺感应 DDRT-PCR法 针刺治疗
下载PDF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7
作者 谭奇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37-538,共2页
目的 :比较针刺华佗夹脊穴及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 5 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1例、对照组 2 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B12 及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 :治... 目的 :比较针刺华佗夹脊穴及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 5 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1例、对照组 2 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B12 及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3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2 7%(P <0 0 1)。结论 :本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华佗夹脊穴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并发症
下载PDF
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蒋红芝 黄光英 张明敏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11,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制作局部脑皮质梗死模型,针刺治疗3天后,应用RT-PCR检测梗死边缘区VEG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细胞增殖,用激光多谱勒... 目的:研究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脑血流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制作局部脑皮质梗死模型,针刺治疗3天后,应用RT-PCR检测梗死边缘区VEG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细胞增殖,用激光多谱勒检测造模后2h和72h的血流量。结果:针刺组VEGF mRNA及VEGF的表达比模型组高,针刺能促进细胞增殖和梗死边缘区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能增加VEGF mRNA及VEGF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改善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局部脑缺血 针刺治疗 脑血流 缺血大鼠 内皮细胞增殖 保护作用 有丝分裂原 血管渗透性 新血管形成
下载PDF
针刺合麦粒灸缓解中风偏瘫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9
作者 马玲 《广西中医药》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偏竣 肌痉挛 麦粒灸 针刺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20
作者 于学平 严姣 邹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根据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分为弛缓期和痉挛期。弛缓期以醒脑开窍结合... 目的:比较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根据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分为弛缓期和痉挛期。弛缓期以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穴取水沟、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梁丘、足三里、上巨虚、解溪;痉挛期以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穴取肩髎、天井、外关、阳池、后溪、环跳、阳陵泉、承山、悬钟、申脉、丘墟。对照组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针刺治疗方案不考虑分期,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66.7%(20/30)]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刺治疗 分期针刺 肌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