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7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析品
被引量:
7
1
作者
蒲震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1-38,共8页
“品”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鉴赏理论中的核心范畴。 从文字学的角度考查,“品”字有久远的历史渊源。甲骨文、金文中均有“品”之古文。据赵诚编《甲骨文简明辞典》
关键词
甲骨文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传统艺术
鉴赏
理论
审美概念
历史渊源
核心范畴
文字学
台湾
《诗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楼梦》脂评的文学鉴赏观
被引量:
3
2
作者
左健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29-42,共14页
《红楼梦》脂评指脂本系统各种抄本的评点批语,是该书正文外最重要的红学资料。作者主要是脂砚斋、畸笏等,他们是《红楼梦》最早的鉴赏者和批评者。由于他们多是曹雪芹的亲友,对曹氏的身世、思想和创作情况都很熟悉,故而其持论多有深入...
《红楼梦》脂评指脂本系统各种抄本的评点批语,是该书正文外最重要的红学资料。作者主要是脂砚斋、畸笏等,他们是《红楼梦》最早的鉴赏者和批评者。由于他们多是曹雪芹的亲友,对曹氏的身世、思想和创作情况都很熟悉,故而其持论多有深入性灵、洞澈肺腑之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后世《红楼梦》的鉴赏与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学
鉴赏
脂评
鉴赏
理论
审美情感
庚辰本
曹雪芹
文学作品
脂砚斋
作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谈金圣叹的鉴赏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志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3-86,共4页
倘若要全面地认识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他的鉴赏理论是不能忽略的,纵观金圣叹的美学思想,如果就其开拓性和独创性而言,他的鉴赏论比创作论的意义更大,更富有启发性。谙熟古代文学批评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多半属于一种以欣赏...
倘若要全面地认识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他的鉴赏理论是不能忽略的,纵观金圣叹的美学思想,如果就其开拓性和独创性而言,他的鉴赏论比创作论的意义更大,更富有启发性。谙熟古代文学批评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多半属于一种以欣赏为目的的艺术批评理论和认识方式,这种批评往往带有浓厚的鉴赏色彩。然而尽管具有这种批评的特点,但在众多的文学批评理论中真正以鉴赏为批评对象并作探究的批评家却廖廖无几,谈得上系统的就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西厢记》
《水浒传》
鉴赏
理论
美学思想
鉴赏
能力
艺术
鉴赏
力
读第五才子书法
审美心境
作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受美学与王夫之的诗歌鉴赏理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范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现代西方文论史上,接受美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说三十年代以前的西方文化是以表现主义、心理分析派为代表的作者研究,四、五十年代前后的西方文论是以新批评、结构主义为代表的作品研究,那么最近二、三十年的读者研究无疑是以接受...
在现代西方文论史上,接受美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说三十年代以前的西方文化是以表现主义、心理分析派为代表的作者研究,四、五十年代前后的西方文论是以新批评、结构主义为代表的作品研究,那么最近二、三十年的读者研究无疑是以接受美学为代表的。全面评述接受美学的优长劣短,非本文之目的。这里,我们仅是借用接受美学的若干理论观点作参照,对中国古代诗论家王夫之的诗歌鉴赏理论作些思考和研究,或可对开拓王夫之研究的新途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鉴赏
理论
诗歌欣赏
读者研究
不确定性
审美对象
西方文论
召唤结构
作品研究
作者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论建立诗歌鉴赏学之意义
5
作者
周金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80,89,共6页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论建立诗歌鉴赏学之意义周金声一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只重视创作的研究,而轻视和忽略了鉴赏的研究,一向认为鉴赏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近世以来,由于唯物辨证法日益深入人心,系统方法和接受美学等...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论建立诗歌鉴赏学之意义周金声一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只重视创作的研究,而轻视和忽略了鉴赏的研究,一向认为鉴赏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近世以来,由于唯物辨证法日益深入人心,系统方法和接受美学等理论使人树立了一些新观念,人们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学
鉴赏
者
文学创作
鉴赏
理论
文学作品
文学
鉴赏
文艺
鉴赏
学
马克思
接受美学
创作与
鉴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拓诗歌鉴赏的新领域──《诗词鉴赏概论》评介
6
作者
恒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诗词
鉴赏
诗歌
鉴赏
新领域
鉴赏
主体
鉴赏
理论
接受美学
《概论》
中国文学
艺术性
鉴赏
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典型缺失
7
作者
屈小平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高中古诗鉴赏是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最高要求(E级),因此也是教学的难点。但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缺失,如鉴赏知识的散乱、鉴赏训练的无序、鉴赏理论的空白,鉴赏方法的误区等等,从而成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教学
古诗
鉴赏
高中
阅读
鉴赏
能力
鉴赏
理论
鉴赏
方法
学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引导鉴赏者成为自觉的艺术接受者——读陈新璋著《诗词鉴赏概论》
8
作者
谭志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09-110,117,共3页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史悠久,佳作浩繁.在文学活动中,诗词创作与诗词鉴赏是相生相随、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诗词创作,就不会有诗词鉴赏;而诗词作品也只有经过读者鉴赏,为群众所理解和欢迎,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史悠久,佳作浩繁.在文学活动中,诗词创作与诗词鉴赏是相生相随、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诗词创作,就不会有诗词鉴赏;而诗词作品也只有经过读者鉴赏,为群众所理解和欢迎,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由于诗词鉴赏的多数人的审美活动,比之诗词创作有更广泛的群众性,这就更迫切需要文艺理论工作者及时去总结千百万读者的鉴赏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阐明文艺鉴赏的内涵、性质、特点、作用及其规律性,为广大鉴赏者提供理论指导.新近出版的陈新璋教授的新著《诗词鉴赏概论》(下称《鉴赏》),就是一本在人们的诗词鉴赏活动中富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好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鉴赏
引导
鉴赏
艺术接受
诗词创作
鉴赏
理论
鉴赏
者
科学求实精神
诗词作品
文艺
鉴赏
阐明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被引量:
3
9
作者
董运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83-88,共6页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研究文学艺术,把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接受视为该作品存在的基本条件;若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学作品就只是一堆死的印刷纸张。它认为读者的积极介入与能动反馈不仅能感受已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玩味”
接受美学
作品存在
文学作品
塞尔
钟嵘《诗品》
人品
中国文学批评史
鉴赏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乔治·迪基对“审美态度”的批判
被引量:
3
10
作者
李素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9,共8页
在乔治·迪基的美学体系中,对"审美态度"的批判是一个关键环节。与鉴赏理论相比,审美态度显示出彻底主观化的倾向,它将审美经验的产生完全归因于主体的心理状态,并且,将原本用来描述审美愉悦的"无利害"误解为...
在乔治·迪基的美学体系中,对"审美态度"的批判是一个关键环节。与鉴赏理论相比,审美态度显示出彻底主观化的倾向,它将审美经验的产生完全归因于主体的心理状态,并且,将原本用来描述审美愉悦的"无利害"误解为一种关注方式。迪基通过对"审美态度"的否定,进一步提出了艺术体制论。因此,从逻辑和动机上看,迪基的批判有其合理成分。但迪基的结论也有武断的嫌疑。审美态度的确不适用艺术活动,因为艺术欣赏不仅仅是纯然的审美静观,而在自然美的感知中,审美态度是一个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鉴赏
理论
无利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间词和《人间词话》审美鉴赏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
2
11
作者
饶芃子
李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6,共8页
考证、比较显示:人间词的创作实践很可能使王国维真正意识到词所追求的是艺术本体之美,从而启发了他对美感及审美判断问题的思考,引导了他写作《人间词话》并形成其审美鉴赏理论的思绪。
关键词
《人间词话》
鉴赏
理论
艺术本体
创作实践
审美判断
王国维
考证
美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的一些有关问题(上)
12
作者
梁渡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7,共5页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艺术哲学
鉴赏
理论
有关问题
孔子
审美
鉴赏
嵇康
尽美尽善
哲学思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词鉴赏概论》评介
13
作者
羊春秋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诗词
鉴赏
鉴赏
理论
鉴赏
主体
传统诗词
潜在信息
审美
鉴赏
新方法
精神活动
审美观念
新体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的一些有关问题(下)
被引量:
1
14
作者
梁渡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纯音乐
有关问题
礼乐文明
音律
形象性
鉴赏
理论
艺术哲学
艺术形象
形象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设身处地说
被引量:
2
15
作者
左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古代文学鉴赏家常常以“倩女离魂”式的意念,将自己化身为作者,亲处作者所造之艺境,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获得深切而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设身处地”的类型,可以分为“设想自己为作者”、“设身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设身处于作...
古代文学鉴赏家常常以“倩女离魂”式的意念,将自己化身为作者,亲处作者所造之艺境,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获得深切而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设身处地”的类型,可以分为“设想自己为作者”、“设身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设身处于作品的情境之中”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鉴赏
理论
设身处地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常州词派鉴赏理论的嬗变
被引量:
1
16
作者
黄志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0-144,共5页
鉴赏论是常州词派理论体系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是常派词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样 ,其鉴赏理论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从经学入又从经学出的过程 ,也是在理论上不断修正、创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张...
鉴赏论是常州词派理论体系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是常派词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样 ,其鉴赏理论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从经学入又从经学出的过程 ,也是在理论上不断修正、创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张惠言的开创 ,张琦、李兆洛等引入说经方法作为其评赏词作的理论依据 ,金应、童士锡等人的补充与修正 ,最后由周济总结的“出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鉴赏
理论
嬗变
出入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圆照·博观·见异——论刘勰文艺批评的有机整体意识
17
作者
朱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5-41,共7页
当我们的视点较多地集中在《文心雕龙》文学创作论的丰富的理论价值时,我们不能或缺的是,刘勰的文艺鉴赏批评理论同样以它的独特性与深刻性,为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树立了一个典范。他的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理论对我国历代的文艺...
当我们的视点较多地集中在《文心雕龙》文学创作论的丰富的理论价值时,我们不能或缺的是,刘勰的文艺鉴赏批评理论同样以它的独特性与深刻性,为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树立了一个典范。他的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理论对我国历代的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都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文心雕龙》中的批评鉴赏论,不仅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艺批评思想,而且提出了诸多的关于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方面的真知灼见,如:“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擘肌分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文艺
鉴赏
文心雕龙
博观
文学现象
我国古代
作家作品
文学创作论
深识鉴奥
鉴赏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看待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
被引量:
1
18
作者
陈池瑜
《外国文学研究》
1984年第3期124-129,146,共7页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上卷“美的分析”中。这一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对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发生了深广的影响。它本身良莠杂存,比较复杂,在我国评介探讨这一理论中不乏其实事求是,真知...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上卷“美的分析”中。这一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对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发生了深广的影响。它本身良莠杂存,比较复杂,在我国评介探讨这一理论中不乏其实事求是,真知灼见的好文章。但也存在两种不太令人满意的倾向:一是用“超功利主义”“反理性主义”“资产阶级普遍人性论”等对其全部否定;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将其内容拿来作为在文艺思想上进行“新的突破”的武器,宣扬“艺术以自身为内容和目的”等。这两种倾向之所以失之偏颇,就在于从两个不同方面采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简单化态度,缺乏辨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
理论
全部否定
审美
鉴赏
简单化
欣赏活动
实践活动
康德
逻辑思维
审美对象
概念认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序
19
作者
王达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唐诗艺术
艺术特色
艺术魁力
文艺
鉴赏
“诗法”
艺术技巧
鉴赏
理论
思想内容
《河岳英灵集》
艺术
鉴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许山河《诗词鉴赏概论》
20
作者
范璠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古代诗词
鉴赏
概论
理论
形态
思辨色彩
鉴赏
理论
涉及面
系统性
启发性
科学性
学术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品
被引量:
7
1
作者
蒲震元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1-38,共8页
文摘
“品”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鉴赏理论中的核心范畴。 从文字学的角度考查,“品”字有久远的历史渊源。甲骨文、金文中均有“品”之古文。据赵诚编《甲骨文简明辞典》
关键词
甲骨文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传统艺术
鉴赏
理论
审美概念
历史渊源
核心范畴
文字学
台湾
《诗品》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楼梦》脂评的文学鉴赏观
被引量:
3
2
作者
左健
机构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29-42,共14页
文摘
《红楼梦》脂评指脂本系统各种抄本的评点批语,是该书正文外最重要的红学资料。作者主要是脂砚斋、畸笏等,他们是《红楼梦》最早的鉴赏者和批评者。由于他们多是曹雪芹的亲友,对曹氏的身世、思想和创作情况都很熟悉,故而其持论多有深入性灵、洞澈肺腑之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后世《红楼梦》的鉴赏与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学
鉴赏
脂评
鉴赏
理论
审美情感
庚辰本
曹雪芹
文学作品
脂砚斋
作者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谈金圣叹的鉴赏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志明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3-86,共4页
文摘
倘若要全面地认识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他的鉴赏理论是不能忽略的,纵观金圣叹的美学思想,如果就其开拓性和独创性而言,他的鉴赏论比创作论的意义更大,更富有启发性。谙熟古代文学批评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多半属于一种以欣赏为目的的艺术批评理论和认识方式,这种批评往往带有浓厚的鉴赏色彩。然而尽管具有这种批评的特点,但在众多的文学批评理论中真正以鉴赏为批评对象并作探究的批评家却廖廖无几,谈得上系统的就更少。
关键词
金圣叹
《西厢记》
《水浒传》
鉴赏
理论
美学思想
鉴赏
能力
艺术
鉴赏
力
读第五才子书法
审美心境
作品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受美学与王夫之的诗歌鉴赏理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范军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5期38-42,共5页
文摘
在现代西方文论史上,接受美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说三十年代以前的西方文化是以表现主义、心理分析派为代表的作者研究,四、五十年代前后的西方文论是以新批评、结构主义为代表的作品研究,那么最近二、三十年的读者研究无疑是以接受美学为代表的。全面评述接受美学的优长劣短,非本文之目的。这里,我们仅是借用接受美学的若干理论观点作参照,对中国古代诗论家王夫之的诗歌鉴赏理论作些思考和研究,或可对开拓王夫之研究的新途径有所裨益。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鉴赏
理论
诗歌欣赏
读者研究
不确定性
审美对象
西方文论
召唤结构
作品研究
作者研究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论建立诗歌鉴赏学之意义
5
作者
周金声
出处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80,89,共6页
文摘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论建立诗歌鉴赏学之意义周金声一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只重视创作的研究,而轻视和忽略了鉴赏的研究,一向认为鉴赏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近世以来,由于唯物辨证法日益深入人心,系统方法和接受美学等理论使人树立了一些新观念,人们才发...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学
鉴赏
者
文学创作
鉴赏
理论
文学作品
文学
鉴赏
文艺
鉴赏
学
马克思
接受美学
创作与
鉴赏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拓诗歌鉴赏的新领域──《诗词鉴赏概论》评介
6
作者
恒声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诗词
鉴赏
诗歌
鉴赏
新领域
鉴赏
主体
鉴赏
理论
接受美学
《概论》
中国文学
艺术性
鉴赏
方法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典型缺失
7
作者
屈小平
机构
梁平红旗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文摘
高中古诗鉴赏是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最高要求(E级),因此也是教学的难点。但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缺失,如鉴赏知识的散乱、鉴赏训练的无序、鉴赏理论的空白,鉴赏方法的误区等等,从而成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教学
古诗
鉴赏
高中
阅读
鉴赏
能力
鉴赏
理论
鉴赏
方法
学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导鉴赏者成为自觉的艺术接受者——读陈新璋著《诗词鉴赏概论》
8
作者
谭志图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09-110,117,共3页
文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史悠久,佳作浩繁.在文学活动中,诗词创作与诗词鉴赏是相生相随、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诗词创作,就不会有诗词鉴赏;而诗词作品也只有经过读者鉴赏,为群众所理解和欢迎,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由于诗词鉴赏的多数人的审美活动,比之诗词创作有更广泛的群众性,这就更迫切需要文艺理论工作者及时去总结千百万读者的鉴赏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阐明文艺鉴赏的内涵、性质、特点、作用及其规律性,为广大鉴赏者提供理论指导.新近出版的陈新璋教授的新著《诗词鉴赏概论》(下称《鉴赏》),就是一本在人们的诗词鉴赏活动中富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好书.
关键词
诗词
鉴赏
引导
鉴赏
艺术接受
诗词创作
鉴赏
理论
鉴赏
者
科学求实精神
诗词作品
文艺
鉴赏
阐明文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被引量:
3
9
作者
董运庭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83-88,共6页
文摘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研究文学艺术,把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接受视为该作品存在的基本条件;若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学作品就只是一堆死的印刷纸张。它认为读者的积极介入与能动反馈不仅能感受已有的价值。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玩味”
接受美学
作品存在
文学作品
塞尔
钟嵘《诗品》
人品
中国文学批评史
鉴赏
理论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乔治·迪基对“审美态度”的批判
被引量:
3
10
作者
李素军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9,共8页
文摘
在乔治·迪基的美学体系中,对"审美态度"的批判是一个关键环节。与鉴赏理论相比,审美态度显示出彻底主观化的倾向,它将审美经验的产生完全归因于主体的心理状态,并且,将原本用来描述审美愉悦的"无利害"误解为一种关注方式。迪基通过对"审美态度"的否定,进一步提出了艺术体制论。因此,从逻辑和动机上看,迪基的批判有其合理成分。但迪基的结论也有武断的嫌疑。审美态度的确不适用艺术活动,因为艺术欣赏不仅仅是纯然的审美静观,而在自然美的感知中,审美态度是一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
审美态度
鉴赏
理论
无利害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间词和《人间词话》审美鉴赏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
2
11
作者
饶芃子
李砾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6,共8页
文摘
考证、比较显示:人间词的创作实践很可能使王国维真正意识到词所追求的是艺术本体之美,从而启发了他对美感及审美判断问题的思考,引导了他写作《人间词话》并形成其审美鉴赏理论的思绪。
关键词
《人间词话》
鉴赏
理论
艺术本体
创作实践
审美判断
王国维
考证
美感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的一些有关问题(上)
12
作者
梁渡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7,共5页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乐记》
艺术哲学
鉴赏
理论
有关问题
孔子
审美
鉴赏
嵇康
尽美尽善
哲学思辨
分类号
J6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词鉴赏概论》评介
13
作者
羊春秋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96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诗词
鉴赏
鉴赏
理论
鉴赏
主体
传统诗词
潜在信息
审美
鉴赏
新方法
精神活动
审美观念
新体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的一些有关问题(下)
被引量:
1
14
作者
梁渡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声无哀乐论》
纯音乐
有关问题
礼乐文明
音律
形象性
鉴赏
理论
艺术哲学
艺术形象
形象观
分类号
J6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设身处地说
被引量:
2
15
作者
左健
机构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文摘
古代文学鉴赏家常常以“倩女离魂”式的意念,将自己化身为作者,亲处作者所造之艺境,在对象化的过程中获得深切而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设身处地”的类型,可以分为“设想自己为作者”、“设身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设身处于作品的情境之中”三种类型。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鉴赏
理论
设身处地说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常州词派鉴赏理论的嬗变
被引量:
1
16
作者
黄志浩
机构
江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0-144,共5页
文摘
鉴赏论是常州词派理论体系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是常派词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样 ,其鉴赏理论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从经学入又从经学出的过程 ,也是在理论上不断修正、创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张惠言的开创 ,张琦、李兆洛等引入说经方法作为其评赏词作的理论依据 ,金应、童士锡等人的补充与修正 ,最后由周济总结的“出入说”
关键词
常州词派
鉴赏
理论
嬗变
出入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圆照·博观·见异——论刘勰文艺批评的有机整体意识
17
作者
朱桦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5-41,共7页
文摘
当我们的视点较多地集中在《文心雕龙》文学创作论的丰富的理论价值时,我们不能或缺的是,刘勰的文艺鉴赏批评理论同样以它的独特性与深刻性,为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树立了一个典范。他的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理论对我国历代的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都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文心雕龙》中的批评鉴赏论,不仅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艺批评思想,而且提出了诸多的关于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方面的真知灼见,如:“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擘肌分理,
关键词
文艺批评
文艺
鉴赏
文心雕龙
博观
文学现象
我国古代
作家作品
文学创作论
深识鉴奥
鉴赏
理论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看待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
被引量:
1
18
作者
陈池瑜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1984年第3期124-129,146,共7页
文摘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主要表现在《判断力批判》上卷“美的分析”中。这一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对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发生了深广的影响。它本身良莠杂存,比较复杂,在我国评介探讨这一理论中不乏其实事求是,真知灼见的好文章。但也存在两种不太令人满意的倾向:一是用“超功利主义”“反理性主义”“资产阶级普遍人性论”等对其全部否定;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将其内容拿来作为在文艺思想上进行“新的突破”的武器,宣扬“艺术以自身为内容和目的”等。这两种倾向之所以失之偏颇,就在于从两个不同方面采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简单化态度,缺乏辨证观点。
关键词
鉴赏
理论
全部否定
审美
鉴赏
简单化
欣赏活动
实践活动
康德
逻辑思维
审美对象
概念认识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序
19
作者
王达津
机构
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唐诗艺术
艺术特色
艺术魁力
文艺
鉴赏
“诗法”
艺术技巧
鉴赏
理论
思想内容
《河岳英灵集》
艺术
鉴赏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许山河《诗词鉴赏概论》
20
作者
范璠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古代诗词
鉴赏
概论
理论
形态
思辨色彩
鉴赏
理论
涉及面
系统性
启发性
科学性
学术界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TU996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析品
蒲震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楼梦》脂评的文学鉴赏观
左健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略谈金圣叹的鉴赏理论
杨志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接受美学与王夫之的诗歌鉴赏理论
范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论建立诗歌鉴赏学之意义
周金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开拓诗歌鉴赏的新领域──《诗词鉴赏概论》评介
恒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中古诗鉴赏教学的典型缺失
屈小平
《语文教学之友》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引导鉴赏者成为自觉的艺术接受者——读陈新璋著《诗词鉴赏概论》
谭志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董运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乔治·迪基对“审美态度”的批判
李素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人间词和《人间词话》审美鉴赏理论的形成
饶芃子
李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关于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的一些有关问题(上)
梁渡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诗词鉴赏概论》评介
羊春秋
《中国韵文学刊》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关于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的一些有关问题(下)
梁渡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设身处地说
左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常州词派鉴赏理论的嬗变
黄志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圆照·博观·见异——论刘勰文艺批评的有机整体意识
朱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如何看待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
陈池瑜
《外国文学研究》
198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序
王达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评许山河《诗词鉴赏概论》
范璠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