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2000--2010) 被引量:305
1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4,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立场 风险承担 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
原文传递
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217
2
作者 张晓晶 孙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33,共11页
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息息相关。1998年以来的我国房地产周期置身于全球地产泡沫的危言之中,格外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驱动本轮房地产周期的增长面、宏观面与制度面因素,并利用1992—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指出无论是房地... 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息息相关。1998年以来的我国房地产周期置身于全球地产泡沫的危言之中,格外令人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驱动本轮房地产周期的增长面、宏观面与制度面因素,并利用1992—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指出无论是房地产业发展还是房地产价格总水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会呈稳中趋升的态势。文章进而指出,本轮房地产周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政府担保风险以及长存短贷的期限错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努力解决银行业自身问题、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以及有效监管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周期 驱动因素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与监管:一个监管者的视角 被引量:224
3
作者 李文红 蒋则沈 《金融监管研究》 2017年第3期1-13,共13页
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但尚无统一定义。实践中,"金融科技"的具体含义在不同背景下存在差异,与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体来看,金融科技可分为支... 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但尚无统一定义。实践中,"金融科技"的具体含义在不同背景下存在差异,与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体来看,金融科技可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四类。其中,分布式账户(包括区块链)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也最有可能对现有金融业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从金融业发展历史看,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虽然加速了新型服务模式的诞生,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务模式、金融法律关系和监管体制,也未对金融体系稳定产生大的冲击。此次金融科技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业务模式和监管框架,还有待观察。金融科技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和监管挑战。目前,国际监管组织普遍加强了对金融科技的关注和研究,各国监管机构也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发展,但仍然按照金融业务属性,根据业务实质适用相应的监管规则,同时加强跟踪研究和风险评估,不断完善监管方式。金融科技是金融业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既不应"神化",也不应"轻视"。监管者应坚持按照金融业务本质实施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关注、监测和研究,做好监管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下载PDF
存款保险的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 被引量:142
4
作者 谢平 王素珍 闫伟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2,共12页
实践表明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 ,维护金融安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 ,无论是出于对存款人的保护还是从确保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稳定来考虑 ,都有必要尽快考虑研究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能性及其模式。本文从存... 实践表明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 ,维护金融安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 ,无论是出于对存款人的保护还是从确保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稳定来考虑 ,都有必要尽快考虑研究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可能性及其模式。本文从存款保险的理论研究以及制度比较两方面 ,就存款保险的必要性、组织形式、投保形式、覆盖范围、保护程度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安全 金融稳定 理论研究 制度比较
原文传递
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195
5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阮卓阳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共22页
本文通过对全球68个主要经济体198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高涨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同时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相比之下,金融正常期的经济增... 本文通过对全球68个主要经济体1981-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金融周期和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高涨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同时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相比之下,金融正常期的经济增长率更高,同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更强。这意味着,只有当金融周期处于相对平稳的正常状态时才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反之,不论金融周期过热还是过冷,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都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此外,无论金融周期处于何种阶段(高涨期、衰退期或正常期),金融波动的增加都伴随着更低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意味着,金融波动的增加不仅会显著削弱一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金融波动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139
6
作者 郭田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3-35,共13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机理,肯定了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的作用,论证了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存在的困难。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机理,肯定了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在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中的作用,论证了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存在的困难。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是我国央行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价格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体系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149
7
作者 马勇 田拓 +1 位作者 阮卓阳 朱军军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51,共15页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循序渐近的策略,充分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应有的平滑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杠杆急速下降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和金融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杠杆化 经济增长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1
8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6,共9页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实证研究 影响效应 银行业 国内银行 盈利状况 2002年 1993年 抗风险能力 1998年 资本充足率 面板数据 经营水平 90年代 竞争效应 示范效应 金融稳定 费用率 代表性 利润率 收益率 准备率 利差 贷款 呆账 市场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136
9
作者 李妍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60,共9页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 被引量:134
10
作者 何德旭 郑联盛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5,共6页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 本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但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及规避金融监管等特性给金融体系带了新的风险,甚至是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约束条件与制度设计 被引量:97
11
作者 钱小安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1-27,共7页
本文从探讨存款保险的体制目标入手,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护小额储户利益、防范银行危机、提供存款清偿机制等功能,展示了从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转变的市场取向,以及能提供有效的金融稳定机制。通过分... 本文从探讨存款保险的体制目标入手,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护小额储户利益、防范银行危机、提供存款清偿机制等功能,展示了从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转变的市场取向,以及能提供有效的金融稳定机制。通过分析存款保险与其他种类保险的特征,揭示了存款保险所隐含的道德风险与代理问题。文章认为,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有一系列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完善的银行治理结构、审慎的银行监管、普遍的存款保险理念、单一的存款保险机制、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监管协调等。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在法律制度、组织架构、融资机制、监管协调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稳定 道德风险
原文传递
保持金融稳定 防范道德风险 被引量:98
12
作者 周小川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从金融稳定与道德风险的关联性出发,探讨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防范道德风险的理论与实践道路。文章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金融稳定与道德风险具备互作用关联性,由于系统性银行体系或支付体系的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是灾难性... 本文从金融稳定与道德风险的关联性出发,探讨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防范道德风险的理论与实践道路。文章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金融稳定与道德风险具备互作用关联性,由于系统性银行体系或支付体系的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成本是灾难性的,因此需要金融安全网,但是金融安全网设计与运行的偏差将导致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倾向更高,从而进一步降低金融稳定,因此在机制设计上如何寻求高度金融稳定与低道德风险的平衡是世界性的政策挑战;第二,良好的破产机制是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的突破口,但是体制与机制的不健全约束了破产机制实施;第三,金融机构破产面临行政性关闭、立法、司法、清算受偿顺序、时机、补偿和保护性监管等多个技术问题;第四,随着配套体制的完善,优胜劣汰将成为一种激励金融机构行为优化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道德风险 破产 信号机制
原文传递
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 被引量:131
13
作者 朱太辉 陈璐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7期18-32,共15页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tech大多基于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归口监管,监管发展路径呈现出"行业自律先行—政府监管跟上"的特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监管模式,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来,Fintech监管需要在促进Fintech健康发展和识别缓释潜在风险之间努力做好平衡,在持续风险监测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优化监管政策,利用信息科技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工具,更加重视监管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监管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下载PDF
中国信贷扩张、房价波动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视角 被引量:118
14
作者 谭政勋 王聪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71,共15页
本文首先利用多元GARCH模型分析我国信贷扩张、房价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经验机制,然后试图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经验机制进行解释。DSGE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多元GARCH模型的经验机制基本一致,影响我国银行稳定的... 本文首先利用多元GARCH模型分析我国信贷扩张、房价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经验机制,然后试图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经验机制进行解释。DSGE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多元GARCH模型的经验机制基本一致,影响我国银行稳定的因素包括:房价波动、信贷波动以及两者的联合波动;银行反馈机制所引起的信贷紧缩和资本紧缩;宏观经济波动。房价波动、信贷波动及其联合波动具有很强的GARCH效应,而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没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经验机制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117
15
作者 肖崎 阮健浓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3,共9页
银行同业业务是近年来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一项新业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银行同业业务在给微观主体带来利润和效率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了... 银行同业业务是近年来兴起并蓬勃发展的一项新业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研究银行同业业务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银行同业业务在给微观主体带来利润和效率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2013年我国银行业出现的两次"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同业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金融监管部门必须重视同业业务所产生的系统关联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业业务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稳定 被引量:81
16
作者 孟辉 伍旭川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0-42,共3页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根源 2007年4月,以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市场风险开始显现,随后风险迅速向以次级按揭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转移。6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根源 2007年4月,以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市场风险开始显现,随后风险迅速向以次级按揭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转移。6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因投资损失面临破产清盘的消息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动荡,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金融稳定 按揭贷款 破产保护 市场风险 贷款公司 金融市场 投资损失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存在吗? 被引量:100
17
作者 张强 乔煜峰 张宝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97,共14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而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的增...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而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考虑到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对实证结果影响较大,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对估计方程再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稳健性较好。由此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并不是风险中性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宏观审慎管理者的身份,更加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95
18
作者 李向前 诸葛瑞英 黄盼盼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7,共7页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张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VAR模型,对2000~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负向作用,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以及传导机制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第二,影子银行系统使我国金融稳定性有所降低;第三,近年我国相对稳定的金融系统、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给的不断增加是影子银行系统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系统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
原文传递
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指标框架与运作机制 被引量:60
19
作者 何建雄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指标体系和运作机制。文中强调了在国际金融动荡频繁、我国金融业调整和开放加快、体系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紧迫性。...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指标体系和运作机制。文中强调了在国际金融动荡频繁、我国金融业调整和开放加快、体系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紧迫性。仅靠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对综合微观审慎指标 (基础指标 )、宏观审慎指标 (先行指标 )和市场指标 (中间指标 )全面监测 ,同时还必须有合理的运作机制作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金融安全 预警系统 金融 中国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89
20
作者 李炳 赵阳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8,共8页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冲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一方面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系统基本功能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会通过创新对宏观经济带来新的风险...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冲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一方面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系统基本功能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会通过创新对宏观经济带来新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应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依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中行使的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宏观经济 金融创新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