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 被引量:193
1
作者 潘英丽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领域:地区成本优势、人力资源...  本文重点探讨了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机构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在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中,吸引金融机构空间聚集的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四大领域:地区成本优势、人力资源的规模与质量、电信设施的先进性与安全可靠性以及监管环境与税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聚集效益 金融机构 选址决定
下载PDF
金融地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44
2
作者 陶锋 胡军 +1 位作者 李诗田 韦锦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71,共17页
地理距离对金融交易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理距离抬升交易成本;二是信息不对称阻碍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协同选址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生产率增长的宏观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 地理距离对金融交易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地理距离抬升交易成本;二是信息不对称阻碍风险控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协同选址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实体经济部门生产率增长的宏观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城市金融发展数据,本文区分金融中心和地方金融检验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发展对当地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所在城市及其周边邻近城市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不过,金融地理结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如企业的规模、年龄和所有制形式。研究还发现,降低融资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是金融地理结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传导渠道。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转型国家金融地理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推动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地方金融 地理距离 信息不对称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是金融与服务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案例 被引量:69
3
作者 赵晓斌 王坦 张晋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4,共7页
本文从“不对称信息”和“信息腹地”理论出发 ,以中国为例 ,讨论了影响现代金融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本文还以国内外企业总部在国内四城市的分布调查企业总部选址成因 ,从而分析“不对称信息”在总部选址决定中的区域效应。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金融中心 不对称信息 信息腹地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倪鹏飞 孙承平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2,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内外金融资本数量、国际金融产业聚集、科技竞争优势、经济区位便利度、生活环境优势、国内金融产业聚集、金融业人才规模、法制健全程度、科技产业发展、航空基础设施状况等。利用相关方法计量出中国43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功能竞争力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大致判断:上海、北京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广州、青岛、厦门、武汉、大连、重庆、西安可定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些结论有的验证了目前理论和实践界的定性判断,有的则对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定性判断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对于金融中心定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决策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城市竞争力 城市定位模糊曲线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 被引量:94
5
作者 王如玉 王志高 +1 位作者 梁琦 陈建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179,共15页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 金融集聚引致金融空间层级结构特征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本文分析金融层级结构的形成因素及其与城市层级体系的关系。首先基于空间经济学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接着通过构造城市金融集聚指标,与中国的城市层级变量进行匹配,并利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初步构建了金融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说明集聚形成金融中心,而金融中心是以城市为表征的;金融中心是有层次的,且与城市层级体系是正向匹配的;但金融集聚的态势更为突出,金融层级结构比城市层级体系更为简洁。要想打造金融中心,必先提升城市层级。全面开放并有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有利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中心 金融空间结构 城市层级
原文传递
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被引量:70
6
作者 武巍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7,共9页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 研究进展 金融中心 金融排除
下载PDF
金融中心的本质、功能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74
7
作者 孙国茂 范跃进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3,共13页
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经典理论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源的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经典理论入手,对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不同... 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经典理论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表明,金融中心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源的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从经典理论入手,对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进行分析,认为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本质特征相同,但基本功能不同。金融中心的功能差异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条件决定的。中国金融中心实现路径是强化政府引导下的自然形成模式,政府的作用是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政府既要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也要制止"金融中心热"演变成新一轮的"开发区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本质 特征 功能
原文传递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61
8
作者 梁颖 罗霄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16-20,共5页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化并具有自组织变迁的规律。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经验可以发现,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分为自发演化和嵌入发展两种不同模式。本文在对伦敦和新加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集聚形成模式分... 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本质上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化并具有自组织变迁的规律。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经验可以发现,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分为自发演化和嵌入发展两种不同模式。本文在对伦敦和新加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金融集聚形成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大力推进该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模式 金融中心 自发形成 嵌入发展
下载PDF
一个金融集聚动因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57
9
作者 车欣薇 部慧 +2 位作者 梁小珍 王拴红 汪寿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9,共14页
因为金融服务业与其它产业有较大差异,所以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型并不适用于分析金融集聚.将金融服务业看作是特殊的产业,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引入空间的概念,建立体现金融服务业特性的两区域理论模型,以此来讨论金融集聚的产生动因和可持续... 因为金融服务业与其它产业有较大差异,所以传统的产业集聚模型并不适用于分析金融集聚.将金融服务业看作是特殊的产业,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引入空间的概念,建立体现金融服务业特性的两区域理论模型,以此来讨论金融集聚的产生动因和可持续性.通过建立金融集聚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地理因素所导致的机会成本、规模效益、金融服务产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和金融信息量是金融集聚的决定因素,并且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金融集聚的发生.同时提出两个区域由于地理因素所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加倍数的比值可作为衡量中心区域是否为信息中心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集聚 动因分析 均衡性 两区域模型
下载PDF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动因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52
10
作者 陈琪 刘卫 《科学发展》 CAS 2014年第2期43-50,共8页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不是着眼于一城市、一区域的发展,而是力图通过开放转变政府角色、推动制度创新,突破金融领域的改革难点,从而带来"制度红利",充分运用市场调配资源的高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上海要实现建成...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不是着眼于一城市、一区域的发展,而是力图通过开放转变政府角色、推动制度创新,突破金融领域的改革难点,从而带来"制度红利",充分运用市场调配资源的高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上海要实现建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宏伟目标,必须从自贸试验区开始,从根本上摒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协调好与经济腹地,与香港、深圳前海等区域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成,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服务业产业集聚,推动上海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更上一个能级,辐射长江流域甚至更广阔的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制度红利 集聚经济 金融中心
下载PDF
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姚洋 高印朝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共6页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依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四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中心形成和运行的因素,依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运行具有较高相关度的原则,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四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东京、新加坡、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七个城市的数据,依据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城市所处的层次进行定位:北京、广州和深圳成为一类,为金融中心的初级阶段;上海成为第二类,为国内金融中心阶段;香港和新加坡成为一类,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处于最高阶段,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后对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评价指标体系 金融机构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中国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地方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2,共10页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空间结构 地方金融 金融中心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黄解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1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本身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1)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2)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3)金融成长... 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上,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本身的特点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1)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伴随物,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2)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金融集聚;(3)金融成长至高级阶段成为经济主导与核心,其对经济的主导性促进了金融集聚。从空间经济学及相关的视角来看,本文认为:(1)集聚的空间外在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基础;(2)不对称信息与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3)金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集聚 金融中心 金融规模经济
下载PDF
金融集聚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解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对于金融集聚的研究,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把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因素引入金融研究;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为金融集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直接研究;二是对区域金融... 对于金融集聚的研究,从金融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把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因素引入金融研究;金融地域运动理论为金融集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金融集聚形成动因问题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直接研究;二是对区域金融成长的研究;三是对产业集聚动因对金融集聚的借鉴。对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金融中心的形成动因、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历史的考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中心 金融地理学 不对称信息
下载PDF
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聪 王聪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13,共4页
近年来建设金融中心已成为国内金融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尝试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内11个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透视国际金融中心的百年变迁 被引量:17
16
作者 游碧蓉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3,共3页
国际金融市场经过百年的发展;其金融中心发生了几次大的变迁,总的轨迹是由集中 渐渐走向分散,直到形成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离岸金融中心,但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 大部分离岸金融中心作用终将消失,国际金融中心重新又落户发达国家的... 国际金融市场经过百年的发展;其金融中心发生了几次大的变迁,总的轨迹是由集中 渐渐走向分散,直到形成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离岸金融中心,但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 大部分离岸金融中心作用终将消失,国际金融中心重新又落户发达国家的几大城市。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历史中可以透视出经济决定一切这一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 金融市场 发展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谢太峰 朱璐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4,共3页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市金融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择与金融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对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价,建立金融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各主要城市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市金融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选择与金融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对金融竞争力进行评价,建立金融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各主要城市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心 金融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形式创新 被引量:23
18
作者 胡愈 柳思维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随着现代农村物流业日益发展壮大,在客观上要求建立独立性专业化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来提供全方位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 随着现代农村物流业日益发展壮大,在客观上要求建立独立性专业化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来提供全方位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科学的;这为我国现代农村物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物流 物流金融 金融中心 组织形式 帕累托改进
下载PDF
论我国金融业营业税转增值税在上海金融核心区试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杜莉 张苏予 《世界经济情况》 2009年第8期24-28,共5页
鉴于营业税具有重复征税等明显的缺陷,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已成为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金融业的特殊性使得这项改革在该行业推行既十分紧迫又困难重重。本文将分析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在上海金融核心区进行这项改革试点... 鉴于营业税具有重复征税等明显的缺陷,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已成为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之一。金融业的特殊性使得这项改革在该行业推行既十分紧迫又困难重重。本文将分析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在上海金融核心区进行这项改革试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国际经验给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营业税 增值税 金融中心
下载PDF
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艳华 赵建吉 +2 位作者 刘娅娜 冯海龙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产业集聚 胡焕庸线 POI数据 地理探测器 金融中心 银行业 保险业 证券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