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叩问媒介时代文学的终极命运——兼评金惠敏著《媒介的后果》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奇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媒介研究 终极 文学 信息内容 关系过程 学术界 世界
原文传递
什么是“间在论”?——论金惠敏对当代对话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勇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55,共16页
对话研究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理论话题之一,出现了主体间性、交往理性、阐释学、间距论、间性论等重要成果。今天,时代核心问题主要是中西关系与中国发展,特别在全球化复杂语境下,需要新的对话理论相适应。金惠敏联系思想史内在逻辑提... 对话研究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理论话题之一,出现了主体间性、交往理性、阐释学、间距论、间性论等重要成果。今天,时代核心问题主要是中西关系与中国发展,特别在全球化复杂语境下,需要新的对话理论相适应。金惠敏联系思想史内在逻辑提出了间在论,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超越性和时代阐释力的对话理论。间在论核心在反思“在”(Being)的问题,“在”如何本真出显,需要处理好与他“在”的“间”(Inter)性关系,也即双方均需置身“世”间,既要防止走向列维纳斯等所谓绝对差异化的“在”世方式,也要提防后殖民理论所提醒的帝国主义同一化和他者化的“在”世方式,由此成为“间在”(Inter-being)。同在世“间”,“在”如何相“间”?这就需要将偏观念性而乏实在性的胡塞尔式“主体”更易为巴赫金、梅洛-庞蒂等理论辩证合成的“个体”,此个体是有血有肉的“在”,既具独一性,又具对话性。间在论综合了德法的差异和对话理论传统,成为一种新的观世方式和阐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在论 对话理论
原文传递
后现代性与辩证解释学
3
作者 金惠敏 杜悦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3,共7页
关键词 后现代性 辩证解释学 人道主义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重申基本常识:文学理论须有文学之用——也谈“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斌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81,共9页
2004年,《中华读书报》以《文学理论死了?》为专题,刊发了高建平、金惠敏和刘方喜三位学者的文章,探讨文学理论的危机与出路。其中,金惠敏指出了一条让文学理论获得“大解放”的路径:建构“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且让其“帝国化”,成为... 2004年,《中华读书报》以《文学理论死了?》为专题,刊发了高建平、金惠敏和刘方喜三位学者的文章,探讨文学理论的危机与出路。其中,金惠敏指出了一条让文学理论获得“大解放”的路径:建构“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且让其“帝国化”,成为一种“元文学”(1)。其后,断断续续,他还发表了系列文章,继续推广这一主张。在新冠疫情反弹的2020年年末,他还组织了一次线上会议,对其进行专门探讨。旋即,他又在《贵州社会科学》主持了“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中华读书报》 文学之用 危机与出路 基本常识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修正文化研究政策--托尼·贝内特访谈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惠敏 朱喆(译) 曾军(校)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3,241-260,共34页
关键词 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 托尼 政策 伯明翰学派 澳大利亚 采访任务
下载PDF
文化研究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序金惠敏教授《积极受众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雷纳.温特 陈冠西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2,共2页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对媒介研究之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和引领性的贡献,它将媒介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赋予其批判的和矫正的功能。从这方面看,戴维·莫利(David Morley)的著作举足轻重。追随于斯图亚特·霍尔(Stuar...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对媒介研究之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和引领性的贡献,它将媒介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赋予其批判的和矫正的功能。从这方面看,戴维·莫利(David Morley)的著作举足轻重。追随于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莫利将分析思考与经验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一个社会学的和矫正性的接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利的研究成果对于开展媒介世界的质性民族志勘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新唯物主义哲学 受众 教授 媒介研究 70年代 社会理论
原文传递
雅努斯神话:媒介、美学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金惠敏教授访谈 被引量:1
7
作者 金惠敏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共6页
邹赞(以下简称“邹”):金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本次学术访谈。2006年初,我有幸读到您的专著《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后来又陆续读到您对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马克·波斯特和托尼·... 邹赞(以下简称“邹”):金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本次学术访谈。2006年初,我有幸读到您的专著《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后来又陆续读到您对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马克·波斯特和托尼·本内特等人的访谈,最近您又出版了《积极受众论一从霍尔到莫利的伯明翰范式》。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博士生导师 文化研究 媒介 神话 努斯 教授
下载PDF
全球对话主义及其维度 被引量:1
8
作者 丛新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9期29-32,共4页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但在其研究思路和具体操作层面却仍然没有跳出“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逻辑框架和相互界定的格局。于是,“全球化”不仅难以推进,甚至会重回老路。适逢其时,金惠...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但在其研究思路和具体操作层面却仍然没有跳出“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逻辑框架和相互界定的格局。于是,“全球化”不仅难以推进,甚至会重回老路。适逢其时,金惠敏的研究另辟蹊径,首先找寻出问题的症结在于“全球化研究一直就缺乏哲学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化研究 维度 操作层面 民族化 国际
下载PDF
受众理论研究的困境与突围——评金惠敏《积极受众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金惠敏将"弗洛伊德"与"日常生活"的理念,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中,提出"积极受众"的概念;在方法论上,他将"积极受众"置于现象学的视域下进行理论还原,突破"积极受众"在社会学上... 金惠敏将"弗洛伊德"与"日常生活"的理念,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中,提出"积极受众"的概念;在方法论上,他将"积极受众"置于现象学的视域下进行理论还原,突破"积极受众"在社会学上的理论局限,克服了阐释过程中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模式,单一的宏大叙事的模式必须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相联系,走出符号化的话语模式,内化到个体的生命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受众 物质性存在 媒介 符号
下载PDF
“全球对话主义”和“价值星丛”——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伊默尔.塞曼 罗如春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8,共7页
金惠敏提出了一个融合、调适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研究新模式:全球对话主义。在"价值星丛"一文中,金惠敏在引人注目的新方向上推进了他的全球对话主义。"全球化"的概念既是对于一个学术工程的命名,又是对于一个... 金惠敏提出了一个融合、调适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文化研究新模式:全球对话主义。在"价值星丛"一文中,金惠敏在引人注目的新方向上推进了他的全球对话主义。"全球化"的概念既是对于一个学术工程的命名,又是对于一个新自由主义政治工程的命名。"全球化的话语"以一种新奇的方式执行着将世界物化的功能。"全球化"好像是新的、改进了的版本的"后现代主义",但"全球化"显然远非"后现代主义"的替代词。"全球化"一词几乎与美学或者文化没有什么联系,后者则与文化密切相关。"新自由主义"暴露了"全球化"概念所扮演的意识形态功能。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有趣的新时刻:政治重新从经济中浮现、社会和文化可以再次从手段目的理性中自由呼吸,并持续地挑战"方法论民族主义"舒适的阐释模型和框架。文化没有国界,它解构所有边界,尤其是那个将创造性劳动转换成了没有起源的死物的商品文化所具有的单一心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对话主义 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全球对话主义:21世纪的元知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尔弗雷德.霍农 赵冰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70,共2页
与全球对话主义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金惠敏的"全球对话主义"概念乃是与西方各种理论相协商或者说是中西对话的一个代表性成果。它是福柯"知识型"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包含了关怀人类、敬畏他者的斯皮瓦克的"星球性&... 与全球对话主义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金惠敏的"全球对话主义"概念乃是与西方各种理论相协商或者说是中西对话的一个代表性成果。它是福柯"知识型"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包含了关怀人类、敬畏他者的斯皮瓦克的"星球性",是哈贝马斯利他性交往行为模式的一个人道主义延伸,是后殖民主义二元对立思维的终结。随着全球交往的日益加强以及世界文学的日益形成,"全球对话主义"将成为21世纪文化政治的"认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对话主义 星球性 元知识 福柯 哈贝马斯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哲学——金惠敏文化研究思想述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如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金惠敏以后形而上学的德国解释学和法国后结构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在古今中西的理论场域中辗转腾挪,深入回应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主题,敏锐而独到地提出了后儒学转向、后结构老庄、媒介的文学美学后果、积极受众论、文化与自然新关... 金惠敏以后形而上学的德国解释学和法国后结构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在古今中西的理论场域中辗转腾挪,深入回应当下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主题,敏锐而独到地提出了后儒学转向、后结构老庄、媒介的文学美学后果、积极受众论、文化与自然新关系、麦克卢汉再阐释、全球对话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其旨趣主要致力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建主体与他者间的文化对话。金惠敏的文化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哲学品格,并获得了国际学界的广泛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后结构主义 对话 文化哲学
下载PDF
从文化研究到文化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玲华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7期84-89,共6页
文化研究向何处去?这是文化研究学者一再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由虞建华、金惠敏主编的《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下文简称《新议程》)一书对此做出了新的回答。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来自于“财产、审美化与全球... 文化研究向何处去?这是文化研究学者一再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由虞建华、金惠敏主编的《文化研究新议程:财产、审美化与全球化》(下文简称《新议程》)一书对此做出了新的回答。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来自于“财产、审美化与全球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编撰者以精辟独到的眼光,挑选其中的优秀论文并加以补充,结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理论 国际研讨会 优秀论文 审美化 论文集 全球化
下载PDF
媒介帝国主文与文学的当前危机——读金惠敏《媒介的后果》
14
作者 李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媒介的后果》一书的写作缘起于国内学界对米勒文章《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误读”。对该问题的学案清理工作将该书作者的思考不自觉引向对问题本身,即媒介时代文学命运的系统思考。依作者见解,文学的“本质”可被... 《媒介的后果》一书的写作缘起于国内学界对米勒文章《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误读”。对该问题的学案清理工作将该书作者的思考不自觉引向对问题本身,即媒介时代文学命运的系统思考。依作者见解,文学的“本质”可被界定为“距离”、“深度”、“地域性”几个“文学的生命要素”,这些生命要素在媒介帝国化语境中变异为“趋零距离”、“图像增殖”、“球域化”。这种变化对文学命运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或者说是生死攸关的。就整体学术意义而言,该书得到国际同行的诸多赞誉,被称为媒介与文学关系探讨方面的“筚路蓝缕之作”。当然,本书中个别问题也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帝国主义 文学 媒介的后果
下载PDF
韩国篇
15
《围棋天地》 2015年第4期15-16,共2页
黄龙士杯韩国队人选确定 1月21日,第5届黄龙士双登杯三国女子擂台赛韩国队名单正式公布.为生于1996年的崔精、1986年的金惠敏、1993年的吴政娥,1996年的金彩瑛、1998年的吴侑珍。五名棋手经三种途径产生:崔精、金惠敏为等级分靠前... 黄龙士杯韩国队人选确定 1月21日,第5届黄龙士双登杯三国女子擂台赛韩国队名单正式公布.为生于1996年的崔精、1986年的金惠敏、1993年的吴政娥,1996年的金彩瑛、1998年的吴侑珍。五名棋手经三种途径产生:崔精、金惠敏为等级分靠前者直接入选.吴政娥、金彩瑛经韩国国家队内部选拔赛八围。除上述四人外.接等级分顺序朴志恩、金仑映、朴志娟.吴侑珍进行普通选拔赛.吴侑珍连胜朴志恩.金仑映获得参赛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队 1998年 参赛资格 选拔赛 朴志恩 擂台赛 国家队
原文传递
韩国篇
16
《围棋天地》 2013年第7期14-15,共2页
3月12日.第18届女子国手战决赛三番胜负第2局在韩国棋院结束。金惠敏六段战胜朴志娟三段.2比0夺冠。这是金惠敏入段13年又5个月之后夺取的职业生涯第一个冠军。
关键词 韩国 职业生涯 胜负
原文传递
惊险混双之旅
17
作者 朴文垚 《围棋天地》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届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围棋项目仅设两枚金牌,除了团体赛就是混双,因此,这个平常被称为“表演项目”的赛事,在本届杯赛中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也给参赛的棋手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混双比赛每方1小时3次30秒读秒,冠军12000美元。半... 本届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围棋项目仅设两枚金牌,除了团体赛就是混双,因此,这个平常被称为“表演项目”的赛事,在本届杯赛中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也给参赛的棋手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混双比赛每方1小时3次30秒读秒,冠军12000美元。半决赛中,中国朴文矗/李赫组合击败中华台北周俊勋/黑嘉嘉组合,而韩国崔哲瀚/金惠敏组合淘汰了日本山下敬吾/向井千瑛组合,两对胜者将角逐最后的冠军。本文,我们特邀夺冠的朴文垚九段讲评本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双 表演项目 山下敬吾 运动会 团体赛 周俊勋 崔哲瀚
原文传递
迷离的理论,浮夸的文风——评金惠敏《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
18
作者 阎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媒介 结点 文学 文风 浮夸 中国语境
下载PDF
作为问题和方法的“全球对话主义”——评金惠敏的《全球对话主义:21世纪的文化政治学》
19
作者 丛新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 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 世界新秩序 90年代以来
原文传递
重估“文学生死问题”——以米勒、金惠敏和童庆炳的相关讨论为例
20
作者 陈定家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3期108-115,共8页
世纪之交,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引起了一场有关"文学生死问题"的大讨论,其中童庆炳和金惠敏等学者的观点颇有代表性。童庆炳坚信:"只要人类和人类的情感不会消失,作为人类情感表... 世纪之交,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引起了一场有关"文学生死问题"的大讨论,其中童庆炳和金惠敏等学者的观点颇有代表性。童庆炳坚信:"只要人类和人类的情感不会消失,作为人类情感表现形式的文学就不会消失。"金惠敏认为:"执着于文学或美学,本就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只要人类仍然存在,仍然在使用语言,我们就会用语言表达或创造美的语言文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就像20世纪初面向劳工大众的白话新文学兴起而造成传统的古典文学走向衰亡一样,随着网络时代的悄然兴起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刷机械复制时代的文学也必将走向衰亡。当然,文字文本形式的"文学衰亡"或许只是在超文本日益成为文化主流的背景下其生存状态的改变,而作为审美精神的文学性是否也会随着网络超文本的出现而走向消亡?这个问题或许要留给明天的文学史家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论 米勒 超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