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电子封装用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与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方针正 林晨光 +2 位作者 张小勇 崔舜 楚建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9,43,共5页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作为新一代的电子封装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与传统的电子封装材料相比,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是未来封装、热沉材料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对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作为新一代的电子封装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与传统的电子封装材料相比,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是未来封装、热沉材料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对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工艺及应用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金属 复合材料 电子封装 热导率
下载PDF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祝平 夏一骁 +1 位作者 张强 武高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74-984,共11页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作为新一代热管理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刚石/金属的界面结合状态对于复合材料优异热物理性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金刚石与金属不润湿且具有较大的声学失配,界面改性是提高金刚...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作为新一代热管理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刚石/金属的界面结合状态对于复合材料优异热物理性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金刚石与金属不润湿且具有较大的声学失配,界面改性是提高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有效途径。综述了金刚石/金属界面热阻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方法,简要概述了基于界面热阻的金刚石/金属界面设计。并从增强界面结合强度和引入界面过渡层2个角度总结了通过金刚石/金属界面改性提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材料 金刚石/金属 界面热阻 界面改性 热导率
下载PDF
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园 崔岩 +2 位作者 郭开金 曹雷刚 杨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52,共9页
综述热管理用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主流制备技术和影响其导热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重点介绍真空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无压浸渗、真空气压浸渗和挤压铸造等制备工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探讨金刚石颗粒特性、基体... 综述热管理用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主流制备技术和影响其导热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重点介绍真空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无压浸渗、真空气压浸渗和挤压铸造等制备工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探讨金刚石颗粒特性、基体合金元素和金刚石表面镀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态与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通过基体合金化和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态,提出改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应重点关注界面微结构调控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热传导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基体合金化 金刚石表面金属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镀钨对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建伟 张海龙 +2 位作者 张少明 张洋 王西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4-1037,共4页
利用粉末覆盖烧结法成功在金刚石表面镀覆W,并采用气体压力熔渗法制备Cu/diamond(W)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镀覆温度对镀层微观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钨有效的改善了界面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热导率。镀层... 利用粉末覆盖烧结法成功在金刚石表面镀覆W,并采用气体压力熔渗法制备Cu/diamond(W)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镀覆温度对镀层微观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钨有效的改善了界面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热导率。镀层厚度随镀覆温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先增高再降低。当镀覆工艺为1 050℃保温15 min时,镀层厚度为2 000nm,复合材料热导率最高可达到670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金属 复合材料 气体压力熔渗法 热导率
下载PDF
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西涛 张洋 +2 位作者 车子璠 李建伟 张海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01-7015,共15页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封装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的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总结,...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封装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的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在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针对复合材料界面优化所采用的金属基体合金化、金刚石表面金属化以及先进制备技术的开发。并且总结了复合材料导热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模型。最后,对于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界面优化 导热模型
下载PDF
金刚石与其表面金属化层及胎体间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耕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4,共6页
利用简化模型 ,根据弹塑性力学推导出金刚石 -表面金属化层 -胎体间的热应力公式。对TiC、WC、Cr3 C2 、VC、NbC、TaC、Mo2 C、ZrC八种金属化层计算了热应力与金属化层层厚、工艺温度、金刚石粒度的关系 ,计算了热应力在金属化层中、TiC... 利用简化模型 ,根据弹塑性力学推导出金刚石 -表面金属化层 -胎体间的热应力公式。对TiC、WC、Cr3 C2 、VC、NbC、TaC、Mo2 C、ZrC八种金属化层计算了热应力与金属化层层厚、工艺温度、金刚石粒度的关系 ,计算了热应力在金属化层中、TiC/Cu -Sn10及WC/Cu -Sn10层中的变化。热应力分量σθ 的值比σr 高1~ 2个数量级 ,前者为几个 10 0 GPa ,且随参量的变化而略有变化 ,后者随参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Cr3 C2 的热应力值最大 ,NbC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金刚石 金刚石表面金属 胎体
下载PDF
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及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姚宁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给出了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指出:搅拌速度对薄膜中金刚石颗粒密度影响很大, 最佳速度范围内(180r/min-220r/min),金刚石颗粒分布致密;螺旋桨位置严重影响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搅拌位置为镀液下部时,可以获得致... 给出了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指出:搅拌速度对薄膜中金刚石颗粒密度影响很大, 最佳速度范围内(180r/min-220r/min),金刚石颗粒分布致密;螺旋桨位置严重影响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搅拌位置为镀液下部时,可以获得致密均匀的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阴极倾斜悬挂有利于金刚石颗粒的沉积。并从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结果作了简要分析。另外,采用扫描电镜(SEM)检测了薄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 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 电沉积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芯片用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小东 何佳雯 +4 位作者 陈威 王长瑞 田威 廖文和 何晓璇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导热封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由于金刚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不润湿特性,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制备。文中...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导热封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由于金刚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不润湿特性,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制备。文中综述了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界面改性、工艺参数优化和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指出了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热导率 表面处理 界面结合 烧结温度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非金属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建 王锐 苏党生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纳米结构碳材料的非金属催化性能研究正在成为国际催化与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金刚石具有分散性能好、表面曲率高、催化性能优异、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可高效催化甲烷裂解、丁烷脱氢、乙苯脱氢、亚硝酸根氧化等反应过程.近年来,人... 纳米结构碳材料的非金属催化性能研究正在成为国际催化与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纳米金刚石具有分散性能好、表面曲率高、催化性能优异、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可高效催化甲烷裂解、丁烷脱氢、乙苯脱氢、亚硝酸根氧化等反应过程.近年来,人们在纳米金刚石微观结构与表面化学活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纳米金刚石上杂原子官能团表征、sp2壳层形成、催化反应机理方面的最新成果作了综述,并对纳米金刚石催化工艺存在的挑战及其规模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金属催化核壳结构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提高 金刚石制品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李晋尧 罗伯芳 张岩铭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1998年第4期246-250,共5页
采用金属Ni粉,应用物理化学冶金方法,使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然后按粉末冶金工艺制得金刚石的金属制品。利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分析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某些物理特性,研究了金刚石金属制品的断口形貌,以及金刚石与金属胎体间的... 采用金属Ni粉,应用物理化学冶金方法,使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然后按粉末冶金工艺制得金刚石的金属制品。利用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分析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某些物理特性,研究了金刚石金属制品的断口形貌,以及金刚石与金属胎体间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阐述了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对金刚石颗粒与金属胎体间的强化机理,从而提高金刚石工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金刚石表面金属 粉末冶金 金刚石金属制品
下载PDF
新型预钎焊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晓阳 宋立明 马若飞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将Ni-Cr活性钎料以及Cu粉、Co粉、WC粉与A合金粉末和镍基钎料组成的混合钎料分别镀覆到金刚石表面,在真空炉中经钎焊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及USB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刚石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A粉的混合钎料能有效实现金刚石表面金属... 将Ni-Cr活性钎料以及Cu粉、Co粉、WC粉与A合金粉末和镍基钎料组成的混合钎料分别镀覆到金刚石表面,在真空炉中经钎焊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及USB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刚石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A粉的混合钎料能有效实现金刚石表面金属化,金刚石表面形成"刺状"的钎焊小颗粒,主要成分为Ni,Cr等活性钎料成分,预钎焊后的金刚石静压强度略有下降,但仍能满足金刚石锯切强度的需要,添加A合金能够起降低钎料浓度,减弱金刚石热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合金活性钎料 金刚石表面金属 静压强度
下载PDF
复合化学镀层对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晨辉 隆威 熊惟皓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1年第6期21-23,共3页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Ni Cr P和Ni W P对金刚石 金属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Co基和Ni 青铜基复合材料中 ,Ni Cr P和Ni W P镀层均可以起到提高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作用。相对而言 ,Ni Cr P效果更好 ,这与Cr对金刚石的化学活性较高 ,...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Ni Cr P和Ni W P对金刚石 金属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Co基和Ni 青铜基复合材料中 ,Ni Cr P和Ni W P镀层均可以起到提高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作用。相对而言 ,Ni Cr P效果更好 ,这与Cr对金刚石的化学活性较高 ,Ni Cr P熔点较低以及金刚石、镀层、结合剂三者之间的界面反应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化学镀 Ni-Cr-P NI-W-P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 金刚石工具
下载PDF
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金刚石金属结合剂 被引量:1
13
作者 卫志强 宋尚德 +3 位作者 王晓栋 张征 吴建中 李利民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制备金刚石金属结合剂为目的,本文研究了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含草酸亚铁、草酸铜和草酸镍为所需比例的三组分共沉淀作为金属结合剂前驱体,然后还原制得金属结合剂。研究了草酸盐共沉淀中的各组分的收率,确定了共沉淀的最佳反应条件:溶... 以制备金刚石金属结合剂为目的,本文研究了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含草酸亚铁、草酸铜和草酸镍为所需比例的三组分共沉淀作为金属结合剂前驱体,然后还原制得金属结合剂。研究了草酸盐共沉淀中的各组分的收率,确定了共沉淀的最佳反应条件:溶液浓度(Fe2+)0.38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氢氧化钠和草酸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1。通过TPR和MS谱研究了共沉淀的分解还原过程及产物形态,研究发现,两者的加入能降低草酸亚铁的还原温度,共沉淀分解还原后生成合金粉末;对合金粉末进行了机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合金粉具有较好的硬度,比机械混合的结合剂提高20%以上,抗弯强度略有下降,但二者配合使用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金属结合剂 草酸盐 共沉淀
下载PDF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金刚石-贵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及潜力
14
作者 柴璐 鲍庆中 周永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1-32,共2页
远东联邦区是俄罗斯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联邦区,面积占全俄面积的36.4%,人口不足全俄人口的5%。远东地区资源极为丰富,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且与我国东北地区边境相邻,在资源与经济上互补性强。
关键词 俄罗斯远东地区 金刚石-贵金属矿产资源 资源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