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财政范式的转换:从“量入为出”到“量出制入”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28,共5页
2021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中,笔者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相关概念》为题,概要讲述了经济史、财政史研究中的“经济史”“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量入为出”“量出制入”“财政”“税收”“税率”等相关概念。... 2021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中,笔者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相关概念》为题,概要讲述了经济史、财政史研究中的“经济史”“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量入为出”“量出制入”“财政”“税收”“税率”等相关概念。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是泛泛而谈。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史研究 轻徭薄赋 经济史学 重农抑商 中国经济史研究 税收
下载PDF
简论两税法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建玲 张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4-87,共4页
两税法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赋役制度。两税法的总原则是“量出制入”,其主要特点是以资产定税。这一制度否定了“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对唐朝后期的政治... 两税法是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当时土地集中、商品经济发展的赋役制度。两税法的总原则是“量出制入”,其主要特点是以资产定税。这一制度否定了“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征税标准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对唐朝后期的政治以及唐以后历代税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发展中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杨炎 资产定税
下载PDF
“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中英税制原则比较及异向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滕淑娜 杨帅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85-94,128,共11页
“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分别是近代之前中英税制的基本原则。在中世纪至近代,英国税收无数次实行“量出制入”。中国自古代至近代,“量入为出”是税制的主要原则,“量出制入”也曾被提出和实行过,但大都是为应对财政困境而采取的临... “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分别是近代之前中英税制的基本原则。在中世纪至近代,英国税收无数次实行“量出制入”。中国自古代至近代,“量入为出”是税制的主要原则,“量出制入”也曾被提出和实行过,但大都是为应对财政困境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考察“量入为出”与“量出制入”在中英两国的不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特征、法律习惯等对税制异向发展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政治 文化传统
下载PDF
“量出制入”与宋代地方财政困境——以宋代内藏财政为线索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春林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1,共8页
宋代内藏财政的私财性质,使其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突显出强储备的特征。宋代内藏财政收入的定额化模式,尽管并不直接造成地方财政压力,但其对计司财权的侵吞却间接地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了地方;宋代内藏库显而易见的支借偿还模式,却透露出其... 宋代内藏财政的私财性质,使其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突显出强储备的特征。宋代内藏财政收入的定额化模式,尽管并不直接造成地方财政压力,但其对计司财权的侵吞却间接地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了地方;宋代内藏库显而易见的支借偿还模式,却透露出其潜在的收入理路,借此可以勾勒出内藏财政在国家财政分配上的某种优越性;宋代上供与封桩两种财赋收入途径,看似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两种财政的分级管理,实则透露出内藏财权被间接或直接地指向了地方财政。宋儒所虑的"量出制入"思想,发端于宋廷弥补内藏库亏空的表向,却折射出国家计司转嫁内藏财政压力给地方财政的口实。宋代内藏财政的强储备,一方面在应对国家财政急需时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侵夺了地方财权,造成地方财政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地方财政 内藏库
下载PDF
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兵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9-51,共3页
本文通过对贵州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数据的分析,就赤字支出反映的原有预算、制度、核算的不适应性及其加大财务风险、债务沉重等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并探讨应对措施,力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贵州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 经费支 划块核算 筹资结构
下载PDF
谈杨炎的理财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智杰 《财会月刊(中)》 2007年第9期62-63,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杨炎创行的两税法的内容、两税法实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对其"量出制入"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其将皇室经费与政府财政分开管理的锐意改革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 两税法 财政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两税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明孔 刘进宝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14-118,共5页
唐代两税法,在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近四十年来对两税法讨论之热烈、涉及内容之广泛,是其他社会经济史专题所难能相比的。
关键词 两税法 社会经济史 户税 金宝祥 税法实施 赋税 十年 南移 人身依附关系
原文传递
“量入为出”与古代财政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忠海 《中国发展观察》 2016年第5期62-64,共3页
过日子花钱,对家庭来说叫理财,对国家来说就叫财政无论家庭还是国家,自古以来就有"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强调根据收入来决定开支的限度,但仔细分析一下,对这条原则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和执行。量入为出"量入为出"的出处是《礼记·... 过日子花钱,对家庭来说叫理财,对国家来说就叫财政无论家庭还是国家,自古以来就有"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强调根据收入来决定开支的限度,但仔细分析一下,对这条原则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和执行。量入为出"量入为出"的出处是《礼记·王制》,它提出国家必须实行财政管理,每年的年底,粮食收获完了,宰相要根据当年的收成情况来确定第二年的支出安排,即"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管理 冢宰 粮食收获 第二年 九年之蓄 税赋 两税 货币贬值
下载PDF
“量出为入”真的实行过吗?——兼与陈明光、陈锋教授商榷
9
作者 付志宇 《财政科学》 CSSCI 2022年第8期151-158,共8页
“量出为入”作为财政预算的指导原则应是根据支出的职能范围预先主动安排财政收入,在中国古代并未有过根本意义上的制度安排。文章结合历代史实运用财政理论证明历史学界从文本分析推导出“量出为入”的财政预算不成立,有过相关的财政... “量出为入”作为财政预算的指导原则应是根据支出的职能范围预先主动安排财政收入,在中国古代并未有过根本意义上的制度安排。文章结合历代史实运用财政理论证明历史学界从文本分析推导出“量出为入”的财政预算不成立,有过相关的财政思想不等于真正付诸财政管理的实践,近而提出几点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从唐宋财政看政府财政应当“量出制入” 被引量:1
10
作者 斯叶青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24-126,共3页
中国唐宋时期实施"量出制入"理财原则,大大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当的"量出制入"不是索求无度,以支定收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滥用权力,在这个意义上"量出制入"和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不谋而合。我... 中国唐宋时期实施"量出制入"理财原则,大大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当的"量出制入"不是索求无度,以支定收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滥用权力,在这个意义上"量出制入"和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不谋而合。我国政府财政在新形势下应当由"量入为出"转化为"量出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财政 西方公共财政
下载PDF
“量出制入”下的两宋财计演变
11
作者 肖凌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123,共3页
两宋吸取前朝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构建了完备的中央财计体系,使得在唐代提出而未得到应用的"量出制入"财政原则,实际在两宋得到了贯彻实施。文章从宏观上对两宋中央财政机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从微观上对两宋官厅会计的簿账、... 两宋吸取前朝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构建了完备的中央财计体系,使得在唐代提出而未得到应用的"量出制入"财政原则,实际在两宋得到了贯彻实施。文章从宏观上对两宋中央财政机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从微观上对两宋官厅会计的簿账、会计核算、会计凭证和库藏制度的变化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两宋财计的四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财计
下载PDF
财政职能及平衡原理的再认识
12
作者 贾康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财政的本质是分配关系,财政的职能以分配为主线而派生出配置、调节、监督三大方面。政府与财政的职能范围在具体考察中可分为共性与个性两部分。共性的内容包括维持统治系统与国家机器,提供纯粹公共产品与部分半公共产品;个性的内容是... 财政的本质是分配关系,财政的职能以分配为主线而派生出配置、调节、监督三大方面。政府与财政的职能范围在具体考察中可分为共性与个性两部分。共性的内容包括维持统治系统与国家机器,提供纯粹公共产品与部分半公共产品;个性的内容是提供某些半公共产品及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事务及需加强的职能。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中,我国财政除要承担共性职能之外,也被赋予了其四个方面的个性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职能 “越位” “缺位” “不到位”
下载PDF
中国预算思想演进刍议
13
作者 舒丽娟 付志宇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7-23,共7页
预算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其间大量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如何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观点。他们的思想多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预算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其间大量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如何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提出过许多独到的观点。他们的思想多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西方先进思想的进入,传统的预算思想在变革中得以发展。本文着眼于历代先贤关于预算原则的讨论以及预算实践中体现的思想,探讨中国古代预算思想演进的轨迹和规律,为当前的预算工作提出良好的借鉴,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财政 预算思想 预算原则 预算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