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血性曼氏杆菌重要抗原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奕彤 李垚 杨发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6-452,共7页
旨在通过分析溶血性曼氏杆菌重要抗原的免疫原性,为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提供依据。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溶血性曼氏杆菌lktA、ompA、plpE、plpF、ompP2和gs60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 旨在通过分析溶血性曼氏杆菌重要抗原的免疫原性,为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提供依据。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溶血性曼氏杆菌lktA、ompA、plpE、plpF、ompP2和gs60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获得重组蛋白质。随后用被抗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的绵羊血清进行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评价各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并筛选优势免疫原;用各重组蛋白质免疫小鼠,评价免疫小鼠后诱导其产生的抗体水平,以评价各重组蛋白质作为重组疫苗的潜在价值。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各重组蛋白质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rLktA、rOmpA、rGs60与感染的绵羊血清结合能力最强,为优势免疫原;各重组蛋白质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其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其中rOmpA、rPlpE和rPlpF免疫小鼠后诱导其产生的抗体在免疫后35 d仍能与全菌蛋白质结合。研究结果为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血清学诊断试剂的开发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曼氏杆菌 重要抗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