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重组汉逊酵母中HBsAg基因的拷贝数 被引量:2
1
作者 邵强 冯真真 +2 位作者 张勇朝 潘若文 徐玉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180,193,共4页
重组汉逊酵母基因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检测传代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成为研究和分析重组基因的重要内容。利用快速、灵敏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源基因HBsAg拷贝数,以Mox基因为内源参照基因,... 重组汉逊酵母基因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检测传代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成为研究和分析重组基因的重要内容。利用快速、灵敏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源基因HBsAg拷贝数,以Mox基因为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建立了Mox基因和HBsAg基因的循环数(Ct值)与起始模板数的相关标准曲线,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6和0.9982。通过比较目的基因HBsAg和内源参照基因Mox在同一荧光强度下出峰的循环数,获得了目的基因HBsAg在重组汉逊酵母中的拷贝数为39。发酵前后HBsAg基因在重组汉逊酵母中稳定存在,发酵前后拷贝数相差均小于6.2%。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满足基因拷贝数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HBsAg基因 Mox基因 重组汉逊酵母 拷贝数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破碎重组汉逊酵母细胞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生琰 王玢 +6 位作者 邵志伟 陈卓涛 杨林鹏 谢忆 李薇 雷清 杨俊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破碎重组汉逊酵母细胞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均质压力(A)、均质次数(B)、均质酵母质量分数(C)3个因素为影响因素,酵母细胞破碎率(Y)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软件,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用响应...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破碎重组汉逊酵母细胞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均质压力(A)、均质次数(B)、均质酵母质量分数(C)3个因素为影响因素,酵母细胞破碎率(Y)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软件,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二阶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破碎工艺参数,基于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设计空间,并进行规模化工艺验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P<0.01,且失拟值>0.05,表明模型与检测结果拟合较好。最终获得的操作空间为:均质压力1125~1200 bar,均质次数3~4次,均质酵母质量分数12%。3批重组汉逊酵母细胞发酵液中酵母细胞破碎率均达到65%以上,该值在响应值设计空间范围内。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高压均质破碎重组汉逊酵母细胞的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高压均质破碎 重组汉逊酵母细胞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人体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考核 被引量:37
3
作者 梁争论 李艳萍 +8 位作者 荆庆 吴小音 李荣成 王建峰 杨继业 钟熙 任玲君 李河民 张华远 《中国计划免疫》 200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保护率
原文传递
不同人群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孙迎春 朱丽君 +2 位作者 张智 高冬梅 董桂华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3395-339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在沈阳市选择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的109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 g/0... 目的:探讨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在沈阳市选择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的109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 g/0.5 ml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结果:109名受试者全部完成了3针全程接种,未发现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总抗-HBs阳转率为97.25%,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24.34 mIU/ml。15岁以下和15岁以上两组人群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5.65%和98.41%,差异无统计学(2=0.757,P=0.384)。两组人群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397.66 mIU/ml和270.80 mIU/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05)。男女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低年龄人群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较高年龄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群体 效果
下载PDF
成人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迎春 朱丽君 +2 位作者 张智 高冬梅 董桂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8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62名16岁以上人群,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 目的观察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62名16岁以上人群,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结果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的99人,抗HBs阳转率为94.95%,几何平均浓度为331.08mIU/mL;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63人,抗HBs阳转率为98.41%,几何平均浓度为270.79mIU/mL。两组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 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离子束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Ar_Han0458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富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寒玉 唐朝 +2 位作者 冯光文 毛培宏 蔡长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5,共6页
研究可稳定遗传的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信息及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的5个发酵时间点的RNA-seq数据。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各发... 研究可稳定遗传的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信息及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的5个发酵时间点的RNA-seq数据。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各发酵时间与0 h相比,下调表达基因数量多于上调表达;除发酵96和72 h外,相邻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均以下调为主;发酵48和72 h时的基因表达谱相近。各发酵时间点间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GO功能均以细胞过程、细胞和催化活性为主。KEGG富集分析显示,10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谷胱甘肽的代谢,谷胱甘肽的合成速率分别在24和96 h达到峰值,与实验测得胞外GSH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在发酵96 h时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以上调为主,且谷胱甘肽合成速率最快。该研究为重组异常汉逊酵母的代谢调控研究及其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异常汉逊酵母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谷胱甘肽 代谢
下载PDF
某高校新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丽霞 杨冰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7期233-234,共2页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5年入学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检测呈阴性的270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5年入学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检测呈阴性的270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乙肝五项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和2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查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性率为87.69%,2年后为84.00%,3年后为75.00%,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μg和20μ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是96%和97.87%,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生 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乙肝病毒
下载PDF
两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康丽 丰慧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年第11期9-,共1页
关键词 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