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翊 高凯 +2 位作者 韩春梅 饶春明 王军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建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 用中和TNF α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效价 ,用胰蛋白酶酶切分析肽图 ,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蛋白A、残留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 目的 建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 用中和TNF α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测定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效价 ,用胰蛋白酶酶切分析肽图 ,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蛋白A、残留宿主细胞蛋白残留量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含量。结果 建立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肽图分析、残留蛋白A等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结论 建立的方法和质量标准已用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 质控 质量标准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Fc融合蛋白体外放射分析与活性的关系
2
作者 吴芳 董墨 +1 位作者 刘彦君 汪勇先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2-196,共5页
建立可溶性受体放射分析方法以测试本实验室研制及国外上市的可溶性受体平衡解离常数,评价两者对配体亲和力的差异与活性的关系。用125I标记的配体(TNFα)进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确定固相分离方法;中和TNFα对L929细胞杀伤检测可溶性受... 建立可溶性受体放射分析方法以测试本实验室研制及国外上市的可溶性受体平衡解离常数,评价两者对配体亲和力的差异与活性的关系。用125I标记的配体(TNFα)进行放射配体结合实验,确定固相分离方法;中和TNFα对L929细胞杀伤检测可溶性受体活性。结果:运用酶标板作为固相,分离结合标记配体与游离标记配体,测定本实验室研制的可溶性受体(TNFR-Fc)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1.20 nmol/L,国外上市产品(ENBREL)平衡解离常数Kd值为0.95 nmol/L。两产品亲和力存在差异,平衡解离常数小,亲和力高,体外活性检测也高,从一个量化质控指标增至到两个量化质控指标来评价此类阻断炎症介质的药物的质量,也可以成为开发此类药物筛选评价的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 配体 固相分离
下载PDF
表达rhTNFR-Fc的CHO细胞的氨基酸代谢特征及氨基酸流加培养工艺研究
3
作者 唐治华 应跃斌 +3 位作者 江海燕 黄敏芬 罗家立 陈枢青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提高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的CHO工程细胞的培养密度和目的蛋白表达,研究了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流加-批式培养工艺的细胞氨基酸代谢特征及游离氨基酸和大豆蛋白水解物的补加策略。通过补加葡萄糖和谷氨酰胺... 为提高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的CHO工程细胞的培养密度和目的蛋白表达,研究了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流加-批式培养工艺的细胞氨基酸代谢特征及游离氨基酸和大豆蛋白水解物的补加策略。通过补加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浓缩液分别维持其浓度为10 mmol/L和2 mmol/L左右,在不同阶段定期补加特定的氨基酸浓缩液或大豆蛋白水解物补充氨基酸消耗,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rhTNFR-Fc的表达。谷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脯氨酸等4种非必需氨基酸快速消耗,是CHO工程细胞增殖和目的蛋白表达的限制性底物。以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合并大豆蛋白水解物补充氨基酸消耗可分别使细胞生长密度提高50%、100%,目的蛋白表达增加60%、125%,培养时程延长44%、66%,同时葡萄糖比消耗率、乳酸比生成率降低,谷氨酰胺的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CHO细胞 氨基酸 流加-批式 代谢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和放射学疗效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晓翔 戴青 +9 位作者 吴华香 赵东宝 李兴福 胡绍先 杨南萍 陶怡 徐建华 黄安斌 姜林娣 鲍春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71-676,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TNFRⅡ-Fc,商品名:安佰诺)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3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TNFRⅡ-Fc组和甲氨蝶呤组,疗程均为24周,单因素方差分析美... 目的评价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TNFRⅡ-Fc,商品名:安佰诺)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3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TNFRⅡ-Fc组和甲氨蝶呤组,疗程均为24周,单因素方差分析美国风湿病学会(ACR)-N、ACR20、ACR50、ACR70、疾病活动指数(DAS)28和治疗前后双手的X线sharⅡ评分(SHS)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ACR—N的年改善率联合组为(12.79±9.24)%,TNFRⅡ-Fc组为(9.56±11.16)%,甲氨蝶呤组为(5.08±11.10)%,联合用药组优于TNFRⅡ-Fc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TNFRⅡ-Fc组优于甲氨蝶呤组(P〈0.05)。ACR20的达标率联合组(80.4%)优于TNFRⅡ-Fc组(71.1%)和甲氨蝶呤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4周后,联合组ACR50和ACR70的达标率分别为53.6%和27.7%,TNFRⅡ-Fc组为41.2%和15.8%,甲氨蝶呤组为30.8%和7.7%,联合组ACR50达标率优于甲氨蝶呤组(P〈0.01),联合组ACR70达标率优于TNFRⅡ-Fc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联合组的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改善优于TNFRⅡ-Fc组和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SH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联合组(-11.7±11.2)较甲氨蝶呤组(2.1±11.5)显著下降(P=0.03)。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9%)高于甲氨蝶呤组(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TNFRⅡ-Fc联合甲氨蝶呤较单独使用TNFRⅡ-Fc或甲氨蝶呤能更有效控制RA的活动性和影像学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甲氨蝶呤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fc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突变体-Fc融合蛋白对中国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王艺曈 李艳 +9 位作者 刘畅 王炜 王茜 董立厚 陈适 臧彦楠 谢振伟 栗占国 宋海峰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2-315,32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突变体-Fc融合蛋白[rhTNFR(m):Fc]单次皮下给药对中国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5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分为6个剂量组,分别腹部皮下注射rhTNFR(m):Fc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突变体-Fc融合蛋白[rhTNFR(m):Fc]单次皮下给药对中国健康志愿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5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分为6个剂量组,分别腹部皮下注射rhTNFR(m):Fc 10,20,35,50,65,75 mg,测定给药前(0 h),给药后4,48,96,168,216,264,312,384,480 h的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的浓度。结果单次给药0~264 h后,各个剂量组志愿者体内游离TNF-α和总TNF-α浓度均出现了显著升高;在给药264~480 h后,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浓度逐渐下降;给药后480 h,游离TNF-α浓度几乎降至正常。在10~75 mg剂量内,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在体内的暴露量(Cmax)与rhTNFR(m):Fc的剂量之间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结论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给予rhTNFR(m):Fc后,可引起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水平的升高,因此,血浆中游离TNF-α和总TNF-α水平可能并不适合作为该类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突变体-fc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依那西普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6
作者 刘丽蓉 张菊 +2 位作者 蔡青 管剑龙 戴生明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TNFRⅡ-Fc)与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病人随机分为MTX组和TNFRⅡ-Fc联合MTX组,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TNFRⅡ-Fc)与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病人随机分为MTX组和TNFRⅡ-Fc联合MTX组,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CR20改善率和ACR50改善率均显著高于MTX组(P<0.05,P<0.01)。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CR50改善率约为MTX组的2倍;ACR70改善率约为MTX组的3.5倍。与基线值相比,MTX组在治疗12周后DAS28明显下降,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DAS28即有所下降。在治疗2~24周期间,联合治疗组的DAS28较基线值下降的幅度均显著大于MTX组。MTX组和联合用药组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分别为17.4%和30.4%,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恶心和上腹不适。结论:TNFRⅡ-Fc联合MTX较单用MTX能更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疗法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 甲氨蝶呤
下载PDF
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彭芳 曾小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总结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着重加强了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用药... 目的总结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进行治疗,着重加强了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用药指导。同时进行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关节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给予正确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在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时,应着重患儿的用药护理,使患儿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