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与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伟 罗运山 +2 位作者 周俊峰 张久之 万献尧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CLABS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住院费用。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综合ICU内阳性血培养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CLABSI患者,按照临床转归比较生存与死亡患者的生理与实验室参数,同...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CLABS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住院费用。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综合ICU内阳性血培养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CLABSI患者,按照临床转归比较生存与死亡患者的生理与实验室参数,同时对输血、机械通气事件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考察,预后危险因素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年间ICU内共诊断49例CLABSI患者,死亡19例(38.8%),生存30例(61.2%)。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生存组的体温、中心静脉压、APACHEⅡ评分、输血量、血pH、D-二聚体、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血清钾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在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对应的每日住院费用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OR0.78,95%CI0.66~0.94;P=0.00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OR0.87,95%CI0.77~0.98;P=0.026)及血钾水平(OR0.09,95%CI0.01~0.80;P=0.031)为ICU内CLABSI预后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ICU内CLABSI患者的预后与发病时的病情程度以及出、凝血功能有直接联系。目前资料并未提示不同预后CLABSI的患者住院时间与相应费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血行性感染 败血症 预后因素 重症加强治疗
下载PDF
早期重症加强治疗在预防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昀 耿小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将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ICU在SAP发病早期从氧代谢水平对休克加以认识并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主张更积极的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和(或)替代治疗,并强调多种治疗措施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将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ICU在SAP发病早期从氧代谢水平对休克加以认识并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主张更积极的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和(或)替代治疗,并强调多种治疗措施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等。这些治疗理念和措施将有助于减少MODS的发生,从而降低SAP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重症加强治疗 感染 预防
原文传递
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林筠 瞿介明 +2 位作者 张静 胡必杰 姜红妮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未发生HAP的患者3...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晚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ICU住院的L-HAP患者30例,同期RICU住院期间未发生HAP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HAP患者发病时间(入院第6~14d,第15~28d,第29d后)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L-HAP的病原学分布特征。结果 L-HAP组与对照组在意识不清、误吸、有创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8.7)、低白蛋白血症(OR=20.4)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HAP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病死率亦明显升高(P<0.05)。入院第6~14d发病的L-HAP需氧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住院第15~28d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住院29d后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机械通气、低白蛋白血症是RICU内发生L-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L-HAP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天数及增加抗生素的使用。住院不同阶段L-HAP的病原谱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加强治疗 病原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超长住院日患者分布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伟 周俊峰 +1 位作者 张久之 万献尧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ICU内长时间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间ICU内119例长期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出院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比较,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目的探讨ICU内长时间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间ICU内119例长期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出院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比较,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付费类别、病种以及ICU住院时间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CU住院时间以及是否输血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内超长住院日患者的预后受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输血浆等因素影响,对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 预后因素 住院日
下载PDF
重修“95庐山会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2015) 被引量:148
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1,共3页
迄今,对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研究和讨论已持续40余年,虽然有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但距离揭示其全貌尚有较大差距。目前MODS仍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全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所面临的热... 迄今,对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研究和讨论已持续40余年,虽然有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但距离揭示其全貌尚有较大差距。目前MODS仍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全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和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分期诊断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病情 会议 庐山 细胞分子水平
原文传递
ICU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0
6
作者 赵宁 张加乐 +6 位作者 江婷 陈霞 王建宁 丁成志 刘芬 钱克俭 江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UE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PICC置管者的...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UE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PICC置管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18岁、留置时间〉1周且相关资料完整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深静脉血栓(DVT)史、PICC置管史;疾病累及器官数,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导管型号、导管品牌、穿刺次数、置管静脉、置管侧肢体、置管侧肢体肌力、留置时间。根据PICC-UEDVT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确定PICC-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PICC-U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1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6例发生PICC-UEDVT,发生率为9.8%,分别发生于置管后9 d、14 d(2例)、22 d、28 d、62 d。单因素分析显示,DVT史、D-二聚体、导管型号是PICC-UE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DVT史:50.00%比7.27%,P=0.017;D-二聚体〉5 mg/L:66.67%比18.18%,P=0.021;5F导管:83.33%比29.09%,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VT史〔优势比(OR)=20.539,95%CI可信区间(95%CI)=1.733~243.875,P=0.017〕和导管型号(OR=18.070,95%CI=1.317~247.875,P=0.030)是PICC-U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DVT史、D-二聚体〉5 mg/L的ICU危重症患者,尤其是置管后14 d,要高度警惕PICC-UEDVT的发生,同时要正确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留置PICC期间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早期发现PICC-UE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2009年至2015年864例病例回顾 被引量:70
7
作者 王金荣 高攀 +7 位作者 郭淑芬 刘亚晶 邵立业 亢宏山 张谨超 刘淑红 高秀玲 崔朝勃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院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ICU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数据。排...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院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ICU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数据。排除非首次入住ICU、ICU住院时间<48h、入住ICU48h内未进行首次病原学筛查、病原学资料不完整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ICU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营养状况、入ICU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感染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以及医院感染7d的血降钙素原(PCT)水平。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8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男性占54.75%,平均年龄(63.56±15.80)岁;存活732例(占84.72%)、死亡132例(占15.28%)。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大(岁:65.47±15.32比58.15±13.27),紧急气管插管(32.58%比22.81%)、深静脉置管(83.33%比63.25%)、多重耐药菌感染(65.91%比33.20%)的比例大,ICU住院时间(d:13.56±4.29比10.29±4.32)和昏迷持续时间(d:7.36±2.46比5.48±2.14)长,白蛋白低(g/L:23.64±8.47比26.36±12.84),APACHE Ⅱ(分:19.28±5.16比17.56±5.62)、SOFA 评分(分:8.55±1.34比6.43±2.65)高,PCT高(μg/L:3.06±1.36比2.53±0.87,均P<0.05);而性别构成比、泌尿道置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前3位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ICU住院时间〔优势比(OR)=2.309,95%可信区间(95%CI)=1.231~3.473,P=0.002〕、APACHEⅡ评分(OR=1.683,95%CI=1.002~9.376,P=0.000)、SOFA 评分(OR=2.060,95%CI=1.20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医院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每日唤醒与舒适化镇痛镇静两种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9
8
作者 郭昆 张红英 彭四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0-952,共3页
目的 探讨舒适化镇痛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唤醒的镇痛镇静方... 目的 探讨舒适化镇痛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唤醒的镇痛镇静方案,维持重症监护疼痛观察评分(CPOT)在0-3分,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在-3--4分;观察组给予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即时镇痛镇静评分,维持CPOT在0-1分,RASS在-1-0分,可随时唤醒,使患者感觉舒适,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以及镇静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男性(例):25比28〕、年龄(岁:55.2±8.3比56.1±7.9)、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19.4±3.0比19.8±3.2〕、病因〔脓毒症(例):13比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例):12比10,急性肺损伤(例):8比9,失血性休克(例):5比4,心源性休克(例):2比1〕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 :5.6±1.9比7.8±2.7, 6.6±2.1比9.8±2.5,均P<0.01),VAP发生率明显降低(17.5%比40.0%,P<0.05),谵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5.0%比47.5%,P<0.05),镇静药物使用日均剂量及总剂量显著减少〔丙泊酚日均剂量(mg):200.3±94.2比455.7±143.1,丙泊酚总剂量(mg):1 266.4±419.7比2 682.6±734.1 ;右美托咪定日均剂量(μg):726.6±241.1比1 312.7±841.6,右美托咪定总剂量(μg):5 647.3±2 215.2比9 864.5±4 268.0 ;均P<0.01〕.结论 实施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可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镇静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 镇痛 镇静 机械通气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原文传递
心脏术后ICU患者谵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苏丽静 颜艺鹭 +6 位作者 黄文娟 徐钦 廖金花 林惠敏 吴丹丹 李赛兰 胡蓉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CSICU)患者谵妄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CS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CSICU)患者谵妄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CS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谵妄,于患者入CSICU后第2天开始评估,每日2次,转出CSICU后停止评估、终止随访观察。以患者CSICU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治疗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识别谵妄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318例患者,其中93例出现谵妄,谵妄发生率为2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手术类型、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使用丙泊酚、输血浆、输红细胞、输血小板、失血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术后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芬太尼、吗啡、氯丙嗪等均与谵妄发生相关,而就业(在职或自营)、医保(市或省级医保)、文化程度(小学至初中、高中及以上)可降低谵妄的发生风险。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将方差膨胀因子(VIF)<3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型、ASA分级、CPB时间、APACHEⅡ评分、ICU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使用咪达唑仑与谵妄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1.625,95%可信区间(95%CI)=1.303~2.026;文化程度:OR=0.293,95%CI=0.171~0.504;手术类型:OR=2.194,95%CI=1.052~4.576;ASA分级:OR=1.916,95%CI=1.032~3.559;CPB时间:OR=2.125,95%CI=1.105~4.088;APACHEⅡ评分:OR=2.091,95%CI=1.005~4.349;ICU机械通气时间:OR=1.943,95%CI=1.269~2.975;咪达唑仑:OR=2.653,95%CI=1.328~5.299;均P<0.05〕,?其中文化程度对谵妄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年龄、手术类型、ASA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谵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苏俊 张颖 +1 位作者 胡炜 李晴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用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芬+咪组,58例)和布托...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用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芬+咪组,58例)和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组(布+右组,50例)。芬+咪组首先静脉注射(静注)负荷剂量芬太尼0.05~0.10mg、咪达唑仑0.05-0.10mg/kg进行镇痛镇静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人芬太尼0.5mg+咪达唑仑50mg(以0.05~0.15mg·kg^-1·h^-1)维持;布+右组首先静注布托啡诺10μg/kg负荷剂量,然后微量注射泵持续泵人布托啡诺10-20μg·kg^-1·h^-1,联合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4mg/L维持。采用躁动-镇静评分(RASS)评估镇静效果,行为疼痛量表(BPS)评估镇痛效果,拔除气管插管后按数字疼痛评分(NRS)法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评价ICU综合征情况,从镇静开始后每8h评估1次,将两组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在理想范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MAP、HR均较用药前降低,SpO2较用药前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布+右组药物起效时间较芬十咪组延长(min:31.6±7.9比30.5±1.2),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min:39.2±8.7比121.7±30.6)、拔管时间(min:102.9±13.9比189.2±17.1)均较芬+咪组缩短(均P〈0.05)。布+右组重度呛咳反应患者数(2例比25例)、拔管后恶心的发生率[10.0%(5/50)比10.3%(6/58)]较芬+咪组明显减少;RASS(分:-1.6±0.2比-3.2±0.1)、BPS(分:2.9±0.4比2.7±0.3)较芬+咪组升高,NRS(分:3.6±0.7比8.4±1.3)较芬+咪组降低;用药过程中及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咪达唑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镇痛镇静
下载PDF
降钙素原指导ICU重症感染抗生素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邓佳 陈红 +2 位作者 唐永江 梁斌苗 冯玉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降钙素原(PCT)指导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严重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并入选的5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9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T组缩短抗生素使... 目的系统评价降钙素原(PCT)指导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严重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并入选的5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9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T组缩短抗生素使用周期(MD=-2.01,95%CI(-2.37,-1.64),P<0.00001),而死亡率[OR=1.11,95%CI(0.83,1.49),P=0.47]及ICU治疗天数[MD=0.49,95%CI(-1.44,2.42),P=0.62]无显著差异。结论 PCT指导ICU严重感染的抗生素治疗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严重感染 抗生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U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一项连续12年1299例病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梁建峰 李智勇 +5 位作者 张岩 张巍 董海山 张云 徐畅 高茂龙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2-607,共6页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北京老年医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研究期间ICU病死率随年份、年龄的变化趋势....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北京老年医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研究期间ICU病死率随年份、年龄的变化趋势.以存活和死亡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入ICU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原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成功撤机、是否发生ICU院内感染、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否发生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是否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是否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否输血以及ICU住院时间作为自变量,先分别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分析得到的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ICU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患者1325例,剔除资料缺失者26例,最终入组1299例.其中存活组865例,死亡组434例;男性占比(67.7%)和年龄跨度(16~105岁)较大;不同年份ICU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12,P=0.117);而随年龄增长,ICU病死率呈升高趋势(χ2=16.399,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患者死亡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APACHEⅡ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原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成功撤机、ICU院内感染、HAP、CLABSI、AKI、脓毒性休克、行CBP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入ICU原因、ICU住院时间均有关(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成功撤机〔优势比(OR)=0.016,95%可信区间(95%CI)=0.010~0.025〕,以及是否发生AKI(OR=3.917,95%CI=2.331~6.582)或脓毒性休克(OR=2.808,95%CI=1.604~4.915)3个自变量对死亡或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危重患者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43
13
作者 缪爱风 《齐鲁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的因素 ,以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ICU医院感染 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感染 6 1例次 ,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检出致病菌 86株 ,G+ 菌占 37 2 1 %,G-占 4 6 6 7%,真菌占 1 9 77%,耐...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的因素 ,以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ICU医院感染 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感染 6 1例次 ,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检出致病菌 86株 ,G+ 菌占 37 2 1 %,G-占 4 6 6 7%,真菌占 1 9 77%,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感染比例增大。结论 :为了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交叉感染 护理
下载PDF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申凤彩 解迪 +2 位作者 韩钱鹏 曾红科 邓医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8-723,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2日至2014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6个ICU中年龄≥18岁且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出病...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及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2日至2014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6个ICU中年龄≥18岁且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离出病原菌的数量将患者分为混合感染组和单一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血培养阳性后90d存活率。结果共纳入299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5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6株(占54.67%),革兰阴性杆菌167株(占37.11%),真菌37株(占8.22%)。混合血流感染91例,单一血流感染208例。与单一感染组相比,混合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d:73.19±18.02比60.83±18.06,t=-5.447,P=0.000);有脑血管疾病139.56%(36/91)比17.79%(37/208),X^2=16.261,P=0.000]或慢性肾功能不全[15.38%(14/91)比7.21%(15/208),x^2=4.828,P=0.028]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最近90d内住院且住院时间≥2d的比例更高[73.63%(67/91)比61.54%(128/208),x^2=-4.078,P=0.043];进行机械通气时间[d:4(0,17)比1(0,6),U=7673.000,P=0.006]和血培养前住院时间[d:21(7,40)比9(3,17),U=6441.500,P=0.006]更长;入院前30d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更高[84.62%(77/91)比66.83%(139/208),x^2=9.989,P=0.002]。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032,95%可信区间(95% CI)=1.015~1.050,P=0.000]、患脑血管疾病(DR:2.247,95%凹=1.234~4.090,P=0.008)、机械通气时间长(OR=1.041,95% CI=1.014~1.069,P=0.003)和最近90d内住院且住院时间≥2d(OR=1.968,95% CI=1.079—3.592,P=0.027)是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血流感染 混合感染 血培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清醒患者不良住院经历调查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马朋林 王宇 +6 位作者 席修明 林洪远 许媛 杜斌 赵赫林 张翔宇 曾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3-557,共5页
目的调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清醒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诱发因素。方法选择全国31家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为期2个月的连续性调查,所有转出ICU的清醒患者均入选本次调查,于转出后2d内由上海诺... 目的调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清醒危重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诱发因素。方法选择全国31家三级甲等医院ICU进行为期2个月的连续性调查,所有转出ICU的清醒患者均入选本次调查,于转出后2d内由上海诺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委派、经课题组系统培训合格的访问员按问卷要求独立对患者进行访问。结果共计234例患者接受调查,其中163例(69.6%)发生了心理不良经历;有生理不良经历患者的比例高达97.0%,其中74.8%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生理不良经历。有86.5%存在心理不良经历的患者发生了严重生理不良经历,显著高于无心理不良经历的患者(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有65.8%和74.8%的患者抱怨对噪音及医护操作难以忍受,且此类患者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比例均较能耐受者显著增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诱发心理不良经历的独立高危因素[优势比(OR)=1.070,95%可信区间(CI)为1.020~1.130,P〈0.053;年龄因素为发生生理不良经历的高危因素(OR=0.936,95%CI为0.879~0.998,P〈0.05)。此外,恰当的镇静能有效降低ICU清醒危重患者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发生率。结论ICU清醒危重患者不良住院经历发生率高,存在心理不良经历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生理不良经历。疾病严重程度是诱发不良心理经历的独立危险因素,ICU环境因素(如噪音)以及医护操作与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关系密切,而恰当的ICU镇静策略是减少心理及生理不良经历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心理不良经历 生理不良经历 镇静策略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科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附203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赵劭懂 葛许华 +3 位作者 徐鹏宏 刘勇 时珺 缪红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至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进行CBP治疗病例,对其疾病谱、CBP治疗模式、置管部位、抗凝方式、治疗时...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儿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至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进行CBP治疗病例,对其疾病谱、CBP治疗模式、置管部位、抗凝方式、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03例患儿,男性占59.1%;年龄37d^14岁,平均(4.52±3.60)岁;体重3.3~68.0kg,平均(21.38±13.77)kg。②203例患儿共进行660次CBP治疗,平均每例3.25次。CBP治疗模式以血浆置换(PE,占38.64%)和连续性静-静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占38.64%)为主,其次为血液灌流(HP,占16.51%)、连续性静-静血液滤过(CVVH,占6.21%)。③中心静脉置管部位主要以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为主(占90.64%),其次为右侧股静脉(占5.42%)、左侧股静脉(占3.94%)。④管路滤器以肝素钠抗凝为主(占84.73%),其次为低分子肝素钙(占11.33%),枸橼酸钠与无抗凝均占1.97%;21例为混合抗凝。⑤原发病包括中毒(占26.11%)、肝功能衰竭(占25.62%)、脓毒症(占12.32%)、休克心肺复苏术后(11.8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8.3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5.42%)、代谢病(占4.93%)。CBP疗效最差的是代谢病,病死率为60.00%;其次为ARDS、休克心肺复苏术后、脓毒症、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分别为58.82%、41.67%、36.00%、32.69%。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住院时间较长,为(30.89±15.13)d。⑥CBP治疗的不良事件包括难以控制的烦躁不安(2.88%)、低血压(1.82%)、过敏性皮疹(1.21%)、置管及管路凝血(1.21%)、滤器凝血(1.06%)及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下降(0.76%);有8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心跳停止而终止血液净化。结论目前,CBP在儿科ICU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是抢救危重症患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儿科
原文传递
改良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的应用:附4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虹 徐艳敏 +5 位作者 李海红 张瑶 崔轮盟 赵琳琳 姚庆欢 谢凤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MPRDT—FOB)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和纤支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FOB... 目的观察改良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MPRDT—FOB)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和纤支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FOB)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11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ICU收治的240例需要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0例。PDT组采用传统Portex方法进行气管切开;MPDT组先按照PDT方法操作,在穿刺、扩张等操作过程中气管导管始终保持原位,当气管扩张完毕后再将气管导管后退至穿刺部位以上距门齿约16—18cm处;PDT—FOB组在纤支镜直视下完成PDT操作;MPRDT-FOB组结合PDT—FOB和MPDT的方法,于纤支镜下先扩张切口,再换用旋转扩张器扩张至气管前壁。比较4种方法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DT和PDT—FOB比较,MPDT和MPRDT—FOB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in:6.57±3.59、7.09±2.55比12.20±2.01、10.13±2.37),切口明显减小(cm:1.20±1.00、1.20±0.90比1.59±1.18、1.32±1.2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mL:6.81±2.19、6.60±1.99比10.28±3.68、8.11±2.96,均P〈0.05);尽管MPDT与MPRDT—FO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PRDT—FOB在数值上均优于MPDT,且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MPDT[100.00%(60/60)比91.67%(55,60),P〈0.05]。4种方法均出现了术后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等围手术期并发症,但MPRDT-FOB的发生率较PDT、MPDT和PDT-FOB低;PDT和MPDT以气管后壁损伤或穿孔、误吸、插管困难等并发症较多见,而PDT—FOB和MPRDT—FOB无这些并发症发生。PDT远期并发症以气管食管瘘最多见,且发生率显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纤维支气管 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1998-2003年北京地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2
18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ICU中A...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病因、病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383例ARDS患者占同期ICU收治危重患者的4.5%;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多发性创伤(10.7%)是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起病距原发病时间为(61.8±43.7)h。ARDS总病死率为52.0%,对病死率分别以年龄(≤39、40~64、≥65岁)、性别(男)进行调整,调整前后的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12、13~19、≥20分)进行调整后的病死率5年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并未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北京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穆恩 刘志永 马晓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较常见,常提示器官功能障碍和潜在疾病。传统的凝血检测只能反映凝血功能的部分变化,无法体现凝血过程的全貌,对于ICU医生的指导意义有限。血栓弹力图(TE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可全...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较常见,常提示器官功能障碍和潜在疾病。传统的凝血检测只能反映凝血功能的部分变化,无法体现凝血过程的全貌,对于ICU医生的指导意义有限。血栓弹力图(TE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可全面评估凝血、纤溶和血小板功能的即时检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心脏手术等领域,但在ICU领域如何能更好地指导重症患者的诊治目前并无统一标准。本文通过综述TEG在脓毒症、多发性创伤、指导血制品输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抗凝溶栓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在ICU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凝血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重症加强治疗后综合征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邵聪 顾立学 +1 位作者 梅永霞 李明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6-72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后综合征(PIC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PICS-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辽宁省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转出并入住普通病房≥7 d、年龄≥18周岁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后综合征(PIC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PICS-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辽宁省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转出并入住普通病房≥7 d、年龄≥18周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职业、支付方式、经济收入、吸烟、饮酒、既往史、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有无镇静、谵妄、入ICU诊断.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和非认知障碍组.采用单因素分析PICS-CI的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找出PICU-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90例PICS患者中发生认知障碍者104例,发生率为35.8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发生认知障碍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学历、经济收入、吸烟、饮酒、既往史、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镇静、谵妄、入ICU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R)=7.523,95%CI可信区间(95%CI)=2.572-37.851,P=0.001〕、机械通气(OR=8.773,95%CI=2.588-36.344,P〈0.001)、 镇静(OR=9.376,95%CI=2.661-42.011,P=0.002)、谵妄(OR=13.201,95%CI=2.502-41.433,P〈0.001)是PICS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ICU转出患者的关注,从不同角度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PICS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后综合征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