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促醒方法联合应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旭光 陈立波 +1 位作者 韩国祥 龙晓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708-1709,共2页
目的:探讨多种促醒方法联合应用对促使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种促醒方法联合应用对促使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促醒方法基础上采用亲情抚摸、语言呼唤、音乐疗法、电刺激疗法等促醒方法,收集分析2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昏迷程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来说,在常规促醒方法上,采用多种促醒方法联合应用,能够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疗 亲情抚摸 语言呼唤 音乐疗法 电刺激疗法 重型脑损伤昏迷
下载PDF
通腑醒脑汤联合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早期促醒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建业 李道昌 +2 位作者 杨先清 沈伟 范家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通腑醒脑汤联合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促醒作用。方法选取来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腑醒脑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 目的探讨通腑醒脑汤联合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促醒作用。方法选取来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腑醒脑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CS评分、NHISS评分、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m和Vs、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NHIS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降低,GCS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改善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m和Vs明显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D、FIB、APTT和PT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IL-6和WBC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CRP、IL-6和TNF-α水平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通腑醒脑汤联合电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促进苏醒,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醒 电针疗法 重型脑损伤昏迷 早期促醒
下载PDF
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意 《慢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8期928-929,932,共3页
目的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活质量及对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7例... 目的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活质量及对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生活质量评分(QOL)、1月内累积转醒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同时间点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 GC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QOL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累积转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满意度为72.9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昏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重型脑损伤昏迷 呼唤式护理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小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8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维五感促醒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三维五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苏醒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ao Coma Scale,GCS)评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ao Outcome Scale,GOS)评分、CT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格评分和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五感促醒疗法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 重型脑损伤昏迷
下载PDF
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闫斌 朱炎 《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 目的探讨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连续治疗2~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及治疗后的清醒率。结果治疗前两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清醒率为82%,对照组患者的清醒率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电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GCS评分,提高治疗后清醒率,对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重型脑损伤昏迷 促醒作用
下载PDF
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滕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 目的:探究分析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和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满1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情况(GCS)和累积醒转例数,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呼唤式护理干预1个月后,其3-8分和13-15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分别为6.38%、51.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91%、38.30%;且其术后第1、2、3、4周醒转累计人数比(34.04%、53.19%、78.72%、89.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4.89%、31.91%、46.81%、65.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进行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昏迷患者醒转,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减少致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情况,帮助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唤式护理干预 重型脑损伤昏迷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活血化痰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痰瘀阻窍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华子 金晋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8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昏迷(痰瘀阻窍证)患者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痰方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脑病病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痰瘀阻窍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 目的探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昏迷(痰瘀阻窍证)患者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痰方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脑病病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痰瘀阻窍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例数为80例,根据治疗方法区别,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活血化痰方治疗(鼻饲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脑灌注指标、苏醒率以及昏迷评分。结果在血清炎症因子上,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159.21±11.08)p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257.24±47.17)pg/mL,对照组IL-1水平(176.50±16.89)pg/mL,TNF-α水平(304.26±29.38)pg/mL,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脑灌注指标中脑血流量(CBF)水平、脑血容量(CB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率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痰瘀阻窍证)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痰方鼻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昏迷状况,缓解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脑灌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重型脑损伤昏迷 痰瘀阻窍证 血清炎症因子 灌注指标
下载PDF
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6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49例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对照组49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期间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治疗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均较高,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减轻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气管切开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型脑损伤昏迷
下载PDF
开窍醒神针刺法与电刺激配合应用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国祥 梁旭光 +1 位作者 朱迪 龙晓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开窍醒神针刺法与电刺激配合应用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到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择取从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间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参... 目的:开窍醒神针刺法与电刺激配合应用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到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择取从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间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20例。将常规西药治疗用于参照组的患者,对研究组患者运用开窍醒神针刺法结合电刺激疗法治疗。将2组患者在治疗介入之前和治疗手段介入后的GCS评分进行详细对比;在2组患者接受介入之后,对预后情况进行详细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P<0.05)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中,开窍醒神针刺法与电刺激的配合应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促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醒神针 电刺激 早期 重型脑损伤昏迷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敏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8期60-61,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昏迷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下载PDF
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俞帼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此次课题主要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治疗工作当中,加以系统细节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式,选取到我院脑外科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60例。之后将其分... 此次课题主要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治疗工作当中,加以系统细节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的方式,选取到我院脑外科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60例。之后将其分成两个组别,一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设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采取系统细节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之后对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营养状况等指标进行统计评估。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护理满意度更优于常规组,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概率却更低(P<0.05)。结论: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提供治疗工作时,加以系统细节护理予以干预,可起到辅助性治疗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所以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并发症 系统细节护理 重型脑损伤昏迷
下载PDF
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观察 被引量:23
12
作者 方圆 许能贵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9期116-118,122,共4页
目的:观察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及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早期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 目的:观察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及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早期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窍醒神针刺法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昏迷分级评分、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血浆脑损伤标志物[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改善状况,并统计两组预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苏醒率分别为56.8%和8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周苏醒率31.8%和治疗4周苏醒率61.4%(P<0.05);两组治疗后CBF和CBV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脑灌注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S-100B、NSE、MB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浆脑损伤标记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5)。结论: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能够降低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促进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重型脑损伤昏迷 开窍醒神针刺法 正中神经电刺激 促醒 血流灌注 血浆脑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前后脑损伤与凝血功能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波 魏晨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1-4,9,共5页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后根据患者治疗1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每组50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脑损伤程度。结果预后不良组重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S-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淀粉样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28.51±7.90)分、(3.27±1.66)μg/L、(38.45±13.23)μg/L、(5.73±1.76)μg/L、(41.29±12.85)pg/mL、(13.45±4.54)ng/m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并且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7.736、10.164、7.872、13.492、6.773、6.921,t_(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13.536、16.099、13.635、21.933、11.861、7.683,t_(预后不良组与对照组)=23.041、13.460、17.568、22.493、15.941、12.693,P<0.05)。同时,预后不良组凝血酶原时间(15.34±1.55)s、凝血酶时间(23.54±4.5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45±7.65)s、D-二聚体(421.42±69.59)μg/L水平最高,血小板计数(89.33±16.34)×10^(9)/L、纤维蛋白原(2.13±0.66)g/L水平最低,表明预后不良组凝血功能最差,其次为预后良好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会表现出APTT、PT、TT、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常规脑损伤相关指标升高的情况,同时PLT、Fg水平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 正中神经电刺激 促苏醒 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开窍醒神针刺法联合电刺激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中的促醒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光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开窍醒神针刺法联合电刺激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中的促醒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观察组... 目的探究开窍醒神针刺法联合电刺激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中的促醒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开窍醒神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塑性情况,治疗介入后状态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苏醒率48.48%(16/33),高于对照组的25.00%(8/32);治疗后4周,观察组苏醒率78.78%(26/33),高于对照组的38.50%(1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介入治疗后,观察组介入后死亡、植物生存、中残、良好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窍醒神针刺法与电刺激配合应用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效果显著,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改善预后,能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醒神针刺法 电刺激 早期重型脑损伤昏迷 苏醒率
下载PDF
加用rhEPO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抢救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占龙 黄蕾 +3 位作者 吕刚 刘亚丽 朱嘉兴 王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rh...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rhEPO。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梗死面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80.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21%)(P<0.05);观察组的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SE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和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EPO抢救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IL-10、hs-CRP及NSE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重型脑损伤昏迷 白介素-10 超敏-C反应蛋白 GCS评分
下载PDF
家庭照顾者提供感觉刺激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红 韩晓宁 马君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研究家庭照顾者提供感觉刺激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某院就诊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82例。对照组行护士感觉刺激干预,研究组... 目的研究家庭照顾者提供感觉刺激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某院就诊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82例。对照组行护士感觉刺激干预,研究组行家庭照顾者感觉刺激干预。观察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唤醒程度、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结果干预后,研究组(9.12±2.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75)分(P<0.001),研究组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PL左耳Ⅰ波(1.69±0.27)s、左耳Ⅲ波(3.92±0.24)s、左耳Ⅴ波(6.02±0.20)s、右耳Ⅰ波(1.61±0.19)s、右耳Ⅲ波(3.83±0.16)s、右耳Ⅴ波(6.01±0.15)s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83±0.29)s、(4.03±0.21)s、(6.13±0.23)s、(1.77±0.23)s、(3.91±0.17)s、(6.15±0.27)s(P<0.05)。结论家庭照顾者提供感觉刺激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可通过缩短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来改善唤醒程度,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顾者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 唤醒程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的研究
17
作者 张瑞红 李美丽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3期680-680,共1页
颅脑损可能造成患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受损,因此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极其复杂。本文通过对于相关病例的研究,并结合目前最为前沿的护理理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最终得出了最适合临床使用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护理体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