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氧分压和脑温的影响 被引量:58
1
作者 只达石 张赛 +11 位作者 林欣 陈荷红 肖绪林 苏晨方 尚彦国 牛玉德 刘敬业 张楷文 毛瑞 曹海华 杨谨涛 马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和脑温 (BT)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PbtO2 和BT变化的影响。方法 重型脑损伤病人 18例 ,在伤后 1~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 (RT)控制在 31 5℃~ 34 9℃ ,持续 1~ 7天 ,平均 ...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和脑温 (BT)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PbtO2 和BT变化的影响。方法 重型脑损伤病人 18例 ,在伤后 1~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 (RT)控制在 31 5℃~ 34 9℃ ,持续 1~ 7天 ,平均 5 7 7± 2 8 4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PbtO2 和BT等指标。PbtO2 和BT监测使用LICOX Ⅱ型 (德国 )PbtO2 和BT代谢仪 ,分别用PbtO2 和BT探头置于无明显损伤的额叶白质内 (硬膜下 2 7~ 36mm深处 ) ,持续监测 1~ 5天 ,平均 5 4 8± 2 7 0小时。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预后。结果 本组 18例病人脑损伤后 2 4小时内PbtO2 值 (9 6± 6 8mmHg)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水平 (16~ 40mmHg)。亚低温治疗 2 4小时后PbtO2 显著提高到 2 8 7± 8 8mmHg ,伤后第 3天时仍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重型脑损伤急性期BT高于RT ,亚低温治疗使BT与RT差距增大。过度换气 (PaCO2 =2 5mmHg左右 )可降低脑损伤后的高颅压 ,但同时导致PbtO2 明显下降。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应用PbtO2 和BT直接监测技术 ,安全可靠 ,对于判定病情以及指导亚低温和过度换气等治疗措施 ,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急性期 氧分压 亚低温治疗
原文传递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卫民 姜启周 +3 位作者 程军 陆峰 赵晖 吴建跃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 目的 :比较选择性脑亚低温与全身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6 6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患者分成 3组 :1选择性脑亚低温组 2 2例 ,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将脑温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2全身亚低温组 2 1例 ,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 33~ 35℃ ,辅以冬眠合剂 3~ 5日 ;3常温对照组 2 3例 ,予常规治疗。监测 3组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丙二醛 (MDA )含量。结果 :选择性脑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 4.5 % (12 / 2 2 ) ,病死率 2 2 .7% (5 / 2 2 ) ,结果与全身亚低温组相仿〔分别为 5 2 .4% (11/ 2 1)和 2 3.8% (5 / 2 1)〕,与对照组相比较 (良好率 2 6 .1% ,病死率 47.8%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全身亚低温相仿 ,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未见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亚低温 选择性降温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 被引量:31
3
作者 陆华 惠国桢 +4 位作者 唐志放 吴旻 周建宏 蒋云召 陆爻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 探讨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致犬重型脑损伤模型 ,2 4h动态监测血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气变化 ;测定肺含水量及伊文思蓝透入量 ;观察肺脏... 目的 探讨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致犬重型脑损伤模型 ,2 4h动态监测血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 ,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气变化 ;测定肺含水量及伊文思蓝透入量 ;观察肺脏病理改变。 结果 犬脑损伤后30min血NE、E显著增高 ,此后 3,8,12 ,2 4h血NE、E始终维持于高水平 ,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 (PVRI)、中心静脉压 (CVP)持续上升 ,心脏指数 (C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 (LVSWI)、右室每搏做功指数 (RVSWI)进行性下降 ,肺动脉楔压 (PAWP)上升 ,动脉血氧分压(PaO2 )下降 ,至 2 4hCI、PaO2 降至最低 ,PAWP达最高值 ;脑损伤组肺含水量和伊文思蓝透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损伤组 2 4hCI与PaO2 呈显著正相关、与肺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血NE、E升高引起心脏前、后负荷持续增加 ,最终导致心功能失代偿引发急性心功能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发生机制 NPE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脑脊液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永谦 王维平 张健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2 .5℃~ 34 .5℃ ,持续 2~5日 ,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ICP、脑灌注压 (CPP)、血电解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 )以及 r Sc O2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2组患者均于伤后 3个月时评定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脑脊液高乳酸分别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显著降低的 r Sc O2 和CPP早期即上升并维持正常 (P<0 .0 1或 P<0 .0 5 ) ,而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 Sj O2 、Sa O2 无明显差异 ,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下降 ,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有明显疗效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创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能反映脑伤后脑氧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急性 亚低温 治疗 氧饱和度 预后
下载PDF
大鼠重型脑伤后一氧化氮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冯海龙 高立达 +3 位作者 黄光富 谭海斌 廖晓灵 陈勇 《中华创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一氧化氮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NO/iNOS)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 15 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型脑伤对照组、左旋精氨酸 (L -Arg)治疗组、伤后 6hiNOS抑制剂氨基胍 (AG)治疗组、伤后 ...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一氧化氮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NO/iNOS)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 15 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型脑伤对照组、左旋精氨酸 (L -Arg)治疗组、伤后 6hiNOS抑制剂氨基胍 (AG)治疗组、伤后 12hAG治疗组。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免疫组化双酶双标技术 ,研究大鼠重型脑伤后iNOS活性变化及其细胞定位 ;观察iNOS抑制剂氨基胍 (AG)及其作用底物L -Arg对大鼠重型脑伤后神经损害程度、学习和记忆力的影响 ;并采用末端标记法 (TUNEL)和琼脂糖电泳 ,观察AG和L -Arg对大鼠不同脑域神经细胞死亡 (包括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 )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 结果 重型脑伤后 12hiNOS活性增高 ,高峰时间 1~ 3d ,持续达 1周。AG具有明确的脑保护功能 ,可明显减轻创伤后神经废损的程度 ,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L -Arg加重脑继发损害。NO/iNOS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神经细胞死亡机制不同可能与NO/iNOS作用强度及不同部位易损性差异有关。iNOS表达具有细胞多源性 ,其中星形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一氧化氮 INOS 神经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重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早期免疫缺陷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涛 江普查 袁先厚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昏迷 早期免疫缺陷
下载PDF
112例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征与救治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治标 陈谦学 +2 位作者 魏婕 王军民 叶应湖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41例,死亡71例(死亡率63.4%)。35例获随访3个月~9年,17例恢复良好,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 目的总结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41例,死亡71例(死亡率63.4%)。35例获随访3个月~9年,17例恢复良好,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5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诊断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重型脑外伤对T细胞亚群、NK细胞和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成才 江基尧 卢亦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T细胞亚群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天然杀伤细胞 细胞免疫 NK细胞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艺春 马建华 +2 位作者 余坚 方涛 蒋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术 疗效
下载PDF
川芎嗪对重型脑损伤组织BDNF、bFGF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潞 刘文科 +1 位作者 张跃康 鞠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重型脑损伤后损伤部位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型脑损伤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每组各40只大鼠,治疗组和...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重型脑损伤后损伤部位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型脑损伤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每组各40只大鼠,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Feeney模型造成脑部自由落体打击伤(重型),治疗组予以川芎嗪注射液腹膜注射干预。3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7 h、24 h、72 h、168 h处死,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各时间窗取受伤部位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bFGF的表达,尼氏染色观察尼氏体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在24 h、72 h、168 h处死动物前取血2 mL,放射免疫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川芎嗪治疗重型脑损伤后,损伤区脑组织BDNF、bFGF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多(P<0.05)。血清SOD水平上升,MDA减少(P<0.05)。对神经元尼氏体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结论川芎嗪对脑神经元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川芎嗪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尼氏体
下载PDF
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晓兰 鄢丽萍 《护理学报》 2014年第8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 目的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亲情抚触联合语言呼唤法刺激患者皮肤感受器及听觉器官来促醒,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能促进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恢复,有促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抚触 呼唤 重型脑损伤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娜 夏佐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生理量的IL-6对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等有重要影响,脑损伤后IL-6高水平表达出现于脑组织、脑脊液及外周血清中。IL-6在脑损伤中有神经营养保护作用,并存在神经毒性作用,在脑损伤...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生理量的IL-6对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等有重要影响,脑损伤后IL-6高水平表达出现于脑组织、脑脊液及外周血清中。IL-6在脑损伤中有神经营养保护作用,并存在神经毒性作用,在脑损伤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分子水平上阻断IL-6的神经毒性作用,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治疗重型脑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6 脑损伤 神经毒性作用 IL-6 细胞增殖分化 神经系统 保护作用 重型脑损伤
下载PDF
Orem理论在N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普通病房过渡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勤慧 王世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2期228-230,共3页
重型颅脑损伤通常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情复杂,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神经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护的重要场所,这类患者在渡过危险期后,从NICU转至普通病房。在此过渡期中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通常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情复杂,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神经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护的重要场所,这类患者在渡过危险期后,从NICU转至普通病房。在此过渡期中的护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国外研究[1]显示:患者从ICU转出后经历过不良事件的占30%;在缺乏合理护理计划的情况下患者转出ICU,死亡率将升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OREM理论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重型脑损伤 NEUROLOGICAL 合理护理 自理能力 重度颅脑损伤 气道堵塞
下载PDF
S-100B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宁 沈建康 +3 位作者 徐福林 王建清 赵卫国 胡秉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变化 ,以期为重型脑损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害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直观的定量手段。 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4 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伤后 12h~ 4d进行连续血清S - 10...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变化 ,以期为重型脑损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害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直观的定量手段。 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4 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伤后 12h~ 4d进行连续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检测 ,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本组 4 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 12h血清S- 10 0B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S - 10 0B蛋白浓度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伤后 12h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 2 .0 0 μg/L为标准评估预后 ,其特异度为91% ,敏感度 72 % ,相对危险度 4 .33。本组 4 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S - 10 0B蛋白浓度虽均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值 ,且预后恶劣组伤后各天S - 10 0B蛋白浓度均持续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变化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害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救治效果及病情转归的判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重型脑损伤 影像学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重型脑损伤后Terson综合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旺宁 赵宁辉 +2 位作者 毛伯镛 高立达 成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9-471,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 (SBI)后Terson综合征 (TS)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 方法 监测 16 1例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 (ICP)、眼内压 (IOP)、脑灌注压 (CPP)、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视力 ,分析它们与SBI后TS的关系。 结果 SBI后TS的发...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 (SBI)后Terson综合征 (TS)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 方法 监测 16 1例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 (ICP)、眼内压 (IOP)、脑灌注压 (CPP)、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视力 ,分析它们与SBI后TS的关系。 结果 SBI后T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TS的发生与急性ICP和IOP增高密切相关 ,发生TS病人的ICP和IOP显著高于对照组 ;急性IOP增高与急性ICP增高呈显著正相关 ,ICP曲线上出现A波者大多发生TS。 结论 SBI后IOP和ICP明显增高的病人易发生TS ;有效控制ICP和IOP ,防止ICP曲线上A波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TERSON综合征 颅内压 眼内压
原文传递
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承贤 薛文莉 侯诗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7期3077-3078,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外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肺部感染情况及临...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外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肺部感染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肺部感染率与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1周、2周时GC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且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肺部感染情况及意识情况,明显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的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柳兴军 王雷波 陈子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 103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脑室置管有创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维持在20 mm Hg以下;B组依据症状降颅内压。比较两组14天、6个... 目的观察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 103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在入院后48 h内进行脑室置管有创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维持在20 mm Hg以下;B组依据症状降颅内压。比较两组14天、6个月的病死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14天病死率分别为21.5%、25%,6个月累计病死率分别为39.2%、42.3%,住院时间分别为(37.2±8.9)、(39.1±8.4)d,ICU治疗时间分别为(10.0±3.7)、(8.8±3.5)d,6个月时GO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分别为10、10例,两组比较,P均>0.05。A组颅内压监测脑室置管相关并发症中发生感染、导管移位、导管脱出、脑出血各1例。A、B组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并不改善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重型脑损伤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习 吴玉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978-979,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以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为标准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以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为标准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56.66%,中残16.66%,重残6.66%,植物生存3.33%,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中残13.33%,重残10%,植物生存6.66%,总有效率53.33%,死亡率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大骨辩术 疗效
下载PDF
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华 蒋云召 +2 位作者 周建宏 唐志放 陆爻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4-825,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多巴酚丁胺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18例确诊的重型脑损伤后NPE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其中 12例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比较治疗前 2小时、治疗时、治疗后 2小时、6小时的...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多巴酚丁胺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18例确诊的重型脑损伤后NPE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其中 12例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 ,比较治疗前 2小时、治疗时、治疗后 2小时、6小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 (PO2 /FiO2 )。结果 NPE患者治疗前心脏指数 (C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 (LVSWI)降低 ,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升高 ,PO2 /FiO2 低于正常。多巴酚丁胺治疗后 2小时、6小时CI、LVSWI明显上升 ,PAWP、MPAP显著下降 ,PO2 /FiO2 迅速好转。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NPE存在左心功能不全 ,多巴酚丁胺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流动力学 临床研究 多巴酚丁胺 心功能
下载PDF
术前急诊钻颅引流对重型脑损伤脑疝患者颅内压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乃成 邵高峰 +7 位作者 何玉领 杜国森 赵明 陈江利 陈飞 金星火 杨刚 王马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降低颅内压 钻颅引流 临床预后 重型脑损伤 患者 急诊 术前 重型创伤 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