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素调控植物重力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真 熊国胜 王永红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3,共9页
重力反应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生长素参与植物环境适应与发育调控的过程,重力反应过程的核心之一是在重力反应器官形成生长素的浓度梯度,诱导下游基因的差异表达。生长素的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及信号转导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 重力反应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生长素参与植物环境适应与发育调控的过程,重力反应过程的核心之一是在重力反应器官形成生长素的浓度梯度,诱导下游基因的差异表达。生长素的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及信号转导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文以拟南芥和水稻的研究为基础,综述了近几年对生长素调控植株重力反应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 生长素 水稻 拟南芥
原文传递
植物重力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武迪 黄林周 +1 位作者 高谨 王永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9-602,共14页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感受到重力刺激后可以通过重力反应来协调自身各个器官的生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最适角度。植物重力反应过程分为重力信号的感受、重力信号的转导、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形成和重... 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子。植物感受到重力刺激后可以通过重力反应来协调自身各个器官的生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最适角度。植物重力反应过程分为重力信号的感受、重力信号的转导、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形成和重力反应器官的弯曲生长4个阶段。近年来,随着大量重力反应缺陷突变体的鉴定及其控制基因的功能解析,重力信号的感受和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作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重力反应还可以通过调节水稻(Oryza sativa L.)的分蘖角度实现对水稻株型和产量的调控。因此,研究植物的重力反应,不仅有助于解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对于作物株型的改良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重力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网络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重力反应的调控机理及其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作用机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 生长素 分蘖角度 拟南芥 水稻
下载PDF
作物分枝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希萌 付春 +2 位作者 马长乐 王兴军 赵传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分枝的数量及角度是决定作物株型的重要农艺性状。有效分枝数决定着作物的穗数或荚果数,进而决定着作物的产量;而分枝角度与光合效率、种植密度和抗病性密切相关,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也会影响作物的品质。由于分枝在作物生产中具有十分... 分枝的数量及角度是决定作物株型的重要农艺性状。有效分枝数决定着作物的穗数或荚果数,进而决定着作物的产量;而分枝角度与光合效率、种植密度和抗病性密切相关,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也会影响作物的品质。由于分枝在作物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多个与分枝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被鉴定,分枝数目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过去的研究表明作物分枝受严格的遗传调控,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综述了与作物分枝性状相关的基因克隆、表达、功能和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因素对分枝的影响,探讨分枝调控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分枝角度 分枝数目 重力反应 独脚金内酯
下载PDF
百年假说终获解析:穿梭的LAZY蛋白“唤醒”植物对重力的感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广 王永红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681,共5页
植物感受到重力刺激后可通过重力反应协调自身各器官的生长方向。在植物重力反应过程中,重力感应和信号转导一直都是植物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经典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应是通过淀粉体(富含淀粉的质体)沉降来实现。此... 植物感受到重力刺激后可通过重力反应协调自身各器官的生长方向。在植物重力反应过程中,重力感应和信号转导一直都是植物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经典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应是通过淀粉体(富含淀粉的质体)沉降来实现。此外,研究发现LAZY蛋白通过调控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参与植物重力反应。然而,淀粉体沉降引发的重力信号转导及其与LAZY蛋白之间协作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近期,清华大学陈浩东研究团队发现重力刺激能够诱导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KK5-MPK3激酶途径,进而对LAZY蛋白进行磷酸化,LAZY蛋白的磷酸化增强其与淀粉体表面TOC蛋白的互作,促进LAZY蛋白在淀粉体表面富集。淀粉体沉降引导LAZY蛋白在新的底侧质膜极性再定位。该研究深入解析了植物重力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建立了植物重力感应与LAZY蛋白介导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之间的联系,是植物向重力性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 淀粉体 极性定位 磷酸化 “淀粉-平衡石”假说 LAZY TOC MPK
原文传递
水稻重力反应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流裕 何荧 +1 位作者 李静 姜大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9-647,共9页
重力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形态的重要环境因子。水稻(Oryza sativa)的重力反应可以调节分蘖角度,进而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此外,重力反应也会影响水稻的根系构型,从而改变植株抗胁迫能力。因此,研究水稻的重力反应不仅有助于阐明水... 重力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形态的重要环境因子。水稻(Oryza sativa)的重力反应可以调节分蘖角度,进而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此外,重力反应也会影响水稻的根系构型,从而改变植株抗胁迫能力。因此,研究水稻的重力反应不仅有助于阐明水稻重力反应的调节机制,对于水稻株型的改良、高产量新品种的选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调节机制进行了总结:包括重力反应的感应机制,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对重力信号的传导机制,以及重力反应对水稻的分蘖角度、根系构型调控的分子机制。文章还讨论了水稻重力反应调控的研究热点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力反应 分蘖角度 株型 激素
原文传递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6
作者 陈建峰 邹海魁 +2 位作者 刘润静 曾晓飞 沈志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2,共4页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布窄化的纳米粉体。介绍了目前合成的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沉淀法 纳米材料 合成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碳酸钙颗粒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玉红 陈建峰 《粉体技术》 1998年第4期5-11,共7页
以Ca(OH)2悬浊液和CO2气体在起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化反应制备纳米立方形碳酸钙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超重力加速度gr,液体循环量L,气体流量G,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产物粒度及其分布、碳化反应时间... 以Ca(OH)2悬浊液和CO2气体在起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化反应制备纳米立方形碳酸钙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超重力加速度gr,液体循环量L,气体流量G,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产物粒度及其分布、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度为15~40nm、分布较窄的CaCO3,碳化反应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约4~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结晶法 纳米材料 碳酸钙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强化技术最新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邹海魁 初广文 +3 位作者 向阳 罗勇 孙宝昌 陈建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05-2809,共5页
由于可数量级强化传质和分子混合过程,超重力技术成为最受关注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之一。综述了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近几年在超重力反应器基础研究及超重力反应强化技术在硫化氢脱除、氧化、卤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工... 由于可数量级强化传质和分子混合过程,超重力技术成为最受关注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之一。综述了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近几年在超重力反应器基础研究及超重力反应强化技术在硫化氢脱除、氧化、卤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工业应用情况,并对超重力反应强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强化技术 传质 混合 硫化氢 氧化 卤化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何清玉 郭锴 +1 位作者 赵柄国 冷继斌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中采用沉淀法合成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探讨了反应pH值、陈化作用、旋转床转速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环境不仅可以使沉淀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有利于生成粒径小、比... 以水玻璃和硫酸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中采用沉淀法合成了超细二氧化硅粉体.探讨了反应pH值、陈化作用、旋转床转速等因素对二氧化硅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环境不仅可以使沉淀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有利于生成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超细二氧化硅产品;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终点pH值2~3、陈化时间60~90min、旋转床转速800~10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重力反应 影响因素 制备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春光 邵磊 +3 位作者 陈建峰 陈建铭 初广文 周月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2-664,共3页
 以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在新型的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中和水解法合成出20~30nm的TiO2纳米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的超重力环境有利于形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分散效果良好的球状纳米TiO2,并且通过实验确定超重力...  以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在新型的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中和水解法合成出20~30nm的TiO2纳米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的超重力环境有利于形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分散效果良好的球状纳米TiO2,并且通过实验确定超重力法制备纳米TiO2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四氯化钛浓度0.5mol/L,旋转床转速1200~1600r/min,反应终点pH值7~9,反应温度30℃。这一工艺具有简单、高效、易于放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重力 制备 中和水解法 旋转填充床 重力反应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合成微细针状碳酸钙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万诚 王玉红 陈建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旋转填充床(RPB)反应器中,以Ca(OH)2-CO2为反应物系,MgCl2作为晶形控制剂,合成出了短轴为80~200nm、长径比为12~20且短轴及长径比分布较窄的微细针状碳酸钙,并对Ca(OH)2初始浓度、气液比、旋转床转速、反应温...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旋转填充床(RPB)反应器中,以Ca(OH)2-CO2为反应物系,MgCl2作为晶形控制剂,合成出了短轴为80~200nm、长径比为12~20且短轴及长径比分布较窄的微细针状碳酸钙,并对Ca(OH)2初始浓度、气液比、旋转床转速、反应温度以及MgCl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a(OH)2初始浓度为6.0%~7.5%、气液比为0.08~0.2、旋转床转速为900~1200r.min-1、反应温度为55~75℃、MgCl2浓度为2.0%~6.0%时能稳定地生成微细针状文石型碳酸钙.合成等量的针状碳酸钙,超重力反应结晶法所需碳化时间约为文献值的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针状碳酸钙 重力反应结晶法 旋转填充床 合成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立方形CaCO_3颗粒Ⅰ.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建峰 王玉红 +2 位作者 郭锴 郭奋 郑冲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以Ca(OH)2悬浊液和CO2气体在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化反应制备纳米立方形CaCO3为研究对象,中试实验研究了超重力加速度gr、液体循环量L、气体流量G、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产物粒... 以Ca(OH)2悬浊液和CO2气体在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化反应制备纳米立方形CaCO3为研究对象,中试实验研究了超重力加速度gr、液体循环量L、气体流量G、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产物粒度及其分布、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度为15-40nm、分布较窄的立方形CaCO3;碳化反应时间是传统方法的1/4-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反应 重力反应 纳米颗粒 碳酸钙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海弟 贾宏 +1 位作者 郭奋 郭锴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以水玻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 ,制备了平均一次粒径为 15~ 2 0nm的白炭黑粉体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 (TEM )、红外 (IR)、X射线衍射 (XRD)和差热 -热重分析(DTA -TG)等手段检测了产品的... 利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以水玻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 ,制备了平均一次粒径为 15~ 2 0nm的白炭黑粉体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 (TEM )、红外 (IR)、X射线衍射 (XRD)和差热 -热重分析(DTA -TG)等手段检测了产品的性能。通过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的白炭黑粉体 ,具有颗粒较细、粒度分布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沉淀法 制备 白炭黑 研究 超细粉体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HGRP)制备纳米BaTiO_3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方涛 沈志刚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12,共5页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 ,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 ,首次在实验室采用直接沉淀法与超重力反应器相结合的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BET、XRD、AES ICP及化学分析证明该法制备的钛酸钡粒度为 3 0~ 7...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 ,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 ,首次在实验室采用直接沉淀法与超重力反应器相结合的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BET、XRD、AES ICP及化学分析证明该法制备的钛酸钡粒度为 3 0~ 70nm ,晶型为立方相。粉体Ba/Ti摩尔比为 ( 1 0 0 0± 0 0 0 5 ) ,且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沉淀法 BATIO3 纳米粉体 钛酸钡 电子陶瓷 四氯化钛 氯化钡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亚玲 王玉红 +1 位作者 陈建峰 甄崇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5-378,共4页
本文以硝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 ,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粒子。探讨了陈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 :陈化时间 48h ,反应物浓度 0 1mol L ,... 本文以硝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 ,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粒子。探讨了陈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旋转床转速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 :陈化时间 48h ,反应物浓度 0 1mol L ,反应温度 45℃ ,旋转床转速 15 0 0~ 180 0r min。TEM分析表明 ,所制备的硫化锌干粉平均粒径为 42nm ,分散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结晶法 制备 纳米硫化锌 实验研究 硝酸锌 硫化氢气体 半导体
下载PDF
超重力法脱除变换气中的CO2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锴 李幸辉 +3 位作者 邹海魁 初广文 杨春基 陈建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0-1073,共4页
用N2和CO2的混合气体模拟变换气,采用苯菲尔溶液为吸收液进行了超重力法脱除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超重力水平、气液比对反应器出口CO2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超重力水平的增强,反应器出口CO2含... 用N2和CO2的混合气体模拟变换气,采用苯菲尔溶液为吸收液进行了超重力法脱除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超重力水平、气液比对反应器出口CO2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超重力水平的增强,反应器出口CO2含量先降后升;随着压力的升高,反应器出口CO2含量逐渐降低;液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气液比的增大,反应器出口CO2含量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 变换气 脱碳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过程与形态控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建峰 刘润静 +2 位作者 沈志刚 宋继瑞 初广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采用pH计、电导率仪、XRD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碳化过程及其动力学. 研究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 同时发现在碳化过程前期有一明显的凝胶化现象,此时的pH... 采用pH计、电导率仪、XRD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碳化过程及其动力学. 研究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 同时发现在碳化过程前期有一明显的凝胶化现象,此时的pH值和电导率出现突变. XRD显示,此时有新相生成. 由于超重力环境下可以极大强化二氧化碳传质速率和微观混合,碳化时间较传统的“碳化法”缩短4倍以上. 结合过程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工艺操作参数和相应的晶形控制剂,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碳酸钙的成核和生长,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的立方、链锁、纺锤、针状、片状、球形、花瓣、纤维等8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沉淀法 制备 碳酸钙 形态控制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器制备超细碳酸钙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志刚 陈建峰 温银华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6期3-5,共3页
以氧化钙为主要原料 ,利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分离工业尾气氨和二氧化碳以获得高纯氨、同时制备超细碳酸钙的连续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分离效果好 ,所制备出的碳酸钙为长径比 1 5~ 4 ,短径 0 3~ 0 8μm、分散性良好的纺锤形... 以氧化钙为主要原料 ,利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分离工业尾气氨和二氧化碳以获得高纯氨、同时制备超细碳酸钙的连续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分离效果好 ,所制备出的碳酸钙为长径比 1 5~ 4 ,短径 0 3~ 0 8μm、分散性良好的纺锤形碳酸钙。此种规格的碳酸钙在造纸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结晶法 分离 纺锤形碳酸钙 连续工艺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结晶碳化法制备球形碳酸钙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晨民 刘曦曦 +4 位作者 陈小鹏 王伟超 廖丹葵 蒙秀松 童张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23-6331,共9页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碳酸钙制备中具有强化传质作用、产品粒度分布窄等优点。本文以高浓度氢氧化钙浆液作为原料,氯化铵与L-谷氨酸为添加剂,使用超重力反应器成功制备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形貌较为规整的球形碳酸钙。探究了各因素在超重力...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在碳酸钙制备中具有强化传质作用、产品粒度分布窄等优点。本文以高浓度氢氧化钙浆液作为原料,氯化铵与L-谷氨酸为添加剂,使用超重力反应器成功制备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形貌较为规整的球形碳酸钙。探究了各因素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碳酸钙中的影响,通过改变添加剂的量与超重力因子等考察球形碳酸钙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静态颗粒图像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碳酸钙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在反应过程中抽样测试的方法探究反应全过程中添加剂对碳酸钙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酸钙为粒径约500nm、晶型为球霰石的球形碳酸钙,同时在L-谷氨酸和氯化铵添加量分别为氢氧化钙质量的4%与20%、超重力因子为161.0的条件下所制备的球形碳酸钙形貌最为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反应 球形碳酸钙 球霰石 L-谷氨酸 氯化铵
下载PDF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侯晋 张鹏远 +1 位作者 黄伟莉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3,共6页
采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沉淀pH值和陈化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N2等温吸附-脱附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物相、孔结构、表面形貌和粒... 采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了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沉淀pH值和陈化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N2等温吸附-脱附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物相、孔结构、表面形貌和粒子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铜基催化剂应选取较低的pH值,并且不经过陈化以避免前驱体中出现Cu2(OH)2CO3影响Cu的分散性,超重力反应器转速700 r/min;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物相中CuO-ZnO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焙烧所得铜基催化剂粒度小,Cu分散度高,存在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碱式碳酸锌 重力反应 CuO-ZnO固溶体 分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