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谢的花朵》:中国形象的更新与重写
1
作者 李升炜 彭雪丽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受社会集体意识形态的影响,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带有一定的误读和曲解。与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相比,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在自传《凋谢的花朵》中对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形象的书写更加符合中国历史现实,也更为客观。... 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受社会集体意识形态的影响,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带有一定的误读和曲解。与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相比,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在自传《凋谢的花朵》中对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形象的书写更加符合中国历史现实,也更为客观。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理论支撑,探讨韩素音在《凋谢的花朵》中为西方读者呈现的中国形象,并阐释了其中国形象书写背后的写作动机。研究表明,该文本中的中国形象不同于西方作家笔下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中国书写,而是对西方读者视域中中国形象的重新书写,作者在重写的过程中也向西方再现了相对真实客观的中国。韩素音在这部作品中以“局外人”的身份向西方读者呈现了那一时期迎难而上的中国及中国人民,展现了相对真实的中国,以期更新西方读者对中国的错误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韩素音 《凋谢的花朵》 重写中国
下载PDF
重建主体性与重写电影史——以鲁晓鹏的跨国电影研究与华语电影论述为中心的反思和批评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道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58,共6页
迄今为止,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以美国、日本学者或旅居美国、日本的华人学者为中心,在跨国电影研究的框架下,已经形成"华语电影"、"白话现代主义与中国早期电影"以及"帝国史视野里的中日电影关系"等三种主... 迄今为止,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以美国、日本学者或旅居美国、日本的华人学者为中心,在跨国电影研究的框架下,已经形成"华语电影"、"白话现代主义与中国早期电影"以及"帝国史视野里的中日电影关系"等三种主要论域并在中国电影学术界引起反响;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在呈现电影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还原已被政治权力删除的多元电影话语等方面,为中国本土的中国电影研究以及重写中国电影史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参照和启发。其中,尤以鲁晓鹏(Sheldon Lu)的跨国电影研究与华语电影论述较具代表性。然而,仍然需要检讨和反思跨国电影研究中出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在重写中国电影史的过程中,也必须努力摆脱仍被西方文化理论所构筑的话语威权,重建中国电影历史研究的主体性,并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史整合在一种差异竞合、多元一体的叙述脉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电影研究 重写中国电影史 主体性 鲁晓鹏 华语电影
原文传递
新中国少数民族影像书写:历史与政治——兼对“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回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新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共39页
通过对少数民族影像概念建构的批评性回顾,可以看出,从"华语语系"到"华语电影"等海外中国电影研究范式所存在的问题,是在遮蔽和否定新中国基于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丰富与复杂的影像实践。因此,需要... 通过对少数民族影像概念建构的批评性回顾,可以看出,从"华语语系"到"华语电影"等海外中国电影研究范式所存在的问题,是在遮蔽和否定新中国基于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丰富与复杂的影像实践。因此,需要回到统一战线与阶级斗争作为国家与民族话语变奏的历史脉络中去,无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爱国统一战线,还是对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支持与国际主义援助,体现的都是在一个世界格局中进行阶级分析的政治视野。这一视野如何在今天的民族政策和国际关系中获得新的体认;中国电影研究,特别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能否外在于这些历史的脉络与现实的挑战?这是今天少数民族电影历史研究的关键。同时,从社会发展与传播的视角可以检讨少数民族纪录电影史的社会政治意义,重新回顾"科学纪录片"与党对"真实性"的要求之间复杂而丰富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才能重新讨论影像民主和电影史的主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影像书写 历史与政治 重写中国电影史
下载PDF
超越合法性危机 重写中国哲学史——“重写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南金花 《探索与争鸣》 2004年第5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重写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研讨会 综述 合法性 中国社会科学》 比较视域 话语方式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与重写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海文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假如仅仅依据西方的"哲学"标准,中国哲学确乎存在"合法性危机"。惟有在"特殊性"的哲学形态中去把握"家族类似"的哲学共性,惟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在汉语言世界中得以"自我表达&qu... 假如仅仅依据西方的"哲学"标准,中国哲学确乎存在"合法性危机"。惟有在"特殊性"的哲学形态中去把握"家族类似"的哲学共性,惟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在汉语言世界中得以"自我表达",惟有真正的"问题"和真正地"提问"落实在从"认知性的哲学"(cognitivephilosophy)转进到"引导性的哲学"(orientativephilosophy)的写作实践之中,我们才能承诺并实施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式创新","中国现代哲学"才能寻找到并完成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超越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合法性危机 重写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近年来重写中国电影史研究综述
6
作者 李明杰 吴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近年来,重写中国电影史成为学术界研究与讨论的重点,通过梳理其研究可以发现,重写中国电影史需要革新现有的历史视角和研究方法,强调历史连贯性与文化本土性,以实现更多维和全面的史学再现。通过总结学者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电影史重构及... 近年来,重写中国电影史成为学术界研究与讨论的重点,通过梳理其研究可以发现,重写中国电影史需要革新现有的历史视角和研究方法,强调历史连贯性与文化本土性,以实现更多维和全面的史学再现。通过总结学者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电影史重构及其理论贡献,讨论“整合历史和文化断层”等方面的问题,能够为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向,并为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提供一种必要的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中国电影史 研究综述 趋势预判
下载PDF
重写中国学术史何以可能?——关于“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问题的对话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庙军 李学勤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5年第4期4-16,共13页
20世纪盛行的疑古思潮对古书进行了第一次大反思,为考古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中国古史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向与副作用。李学勤倡导"走出疑古时代"旨在走出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并非全面否定疑古,更不是... 20世纪盛行的疑古思潮对古书进行了第一次大反思,为考古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中国古史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向与副作用。李学勤倡导"走出疑古时代"旨在走出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并非全面否定疑古,更不是打倒"科学怀疑"精神,而是对古书开展的第二次大反思,使考古材料与文献研究结合起来,以正确客观地"释古"。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国维、郭沫若等学者率先开始了重建古史的正面工作。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从理论和方法上为现代考古学奠定了基础。李济提出"重建古史"是以考古学为主来重建中国的上古史。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大量简帛佚籍的出现,为中国学术史重写提供了难得机遇。在21世纪,从新的材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高度,重写中国学术史不但变为可能,而且成为必要。重写学术史应该包括续写和新写20世纪的学术史,对中国各历史阶段学术思想的演变重新加以解释和总结。面对更新、更多、更重要的历史典籍的出土,重写学术史时机业已成熟。近年发现的清华简等出土文献作为古史重建的典型,以其数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卓然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清华简能够改变我们对于一个历史时期或者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看法,属于目前重大的发现。它给中国学术的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中国学术史 出土文献 古史重建 疑古思潮 清华简
原文传递
论从史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再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喜清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1期4-11,共8页
本文以重写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为例探讨了电影史研究和理论的边界。文章提出中国电影史的重写面临着史观重构的问题,即建立一个能够贯通自民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三个重要时段的中国电影发展逻辑,同时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 本文以重写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为例探讨了电影史研究和理论的边界。文章提出中国电影史的重写面临着史观重构的问题,即建立一个能够贯通自民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三个重要时段的中国电影发展逻辑,同时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电影放在一个文化—民族共同体中做整体考察,实现中国电影史的统一叙述。在建构这种统一叙述的过程中,需要从“现代性”的视角回答中国电影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的关系。面对中西方、传统与现代、国族与地方、先锋与商业、艺术与娱乐等二元关系的文化和审美选择,提供了界定中国电影特征的路径。这些也正是电影史提出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中国电影史 史观重构 理论 边界
原文传递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体例与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舒习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体例、方法、思路等诸多问题。重写近代学术史首先在于体例之确定,借鉴中西史书体裁的优点,采用综合创新体裁撰写学术史,应当成为重写学术史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方法论方面,应当淡化所谓的范式...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体例、方法、思路等诸多问题。重写近代学术史首先在于体例之确定,借鉴中西史书体裁的优点,采用综合创新体裁撰写学术史,应当成为重写学术史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方法论方面,应当淡化所谓的范式之争和意识形态考量,建立相对客观的学术史叙事模式。近代学术史研究应当从学术自身出发,摒弃预设的"范式"和观念,用恰切的体例编纂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近代学术史,这是建立相对客观的学术史叙事模式在方法论方面自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体例 方法自觉
下载PDF
新时代关于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思考
10
作者 梅杰 《关东学刊》 2022年第2期110-116,共7页
进入新时代以后,以全新的大视野检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成为一种学术内在驱动力。本文采用马克思“美学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的方法,以儿童本位论为视角,在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框架下,将中国儿童文学史按照史前期、孕育期... 进入新时代以后,以全新的大视野检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成为一种学术内在驱动力。本文采用马克思“美学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的方法,以儿童本位论为视角,在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框架下,将中国儿童文学史按照史前期、孕育期、诞生期、发展期、挫折期、新生期、断裂期、重建期等进行历史描述,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思潮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延续,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关于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 儿童本位论 泛儿童文学
下载PDF
文论失语症述评
11
作者 曹碧清 《南方论刊》 2010年第2期98-99,共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处于套用西方文论话语评论分析当下文学现象的尴尬境地。学者曹顺庆先生率先提出"文论失语症"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重写中国文学概论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处于套用西方文论话语评论分析当下文学现象的尴尬境地。学者曹顺庆先生率先提出"文论失语症"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重写中国文学概论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失语症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西方文论的中国 重写中国文学概论
下载PDF
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与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12
作者 陈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7,共5页
自1990年代起,大批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在资料整理、史料检索,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为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具体而言,数据库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术史资料... 自1990年代起,大批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在资料整理、史料检索,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为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具体而言,数据库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术史资料的系统整理,促进了史料的传播和运用;引起了中国近代学术史史料检索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课题的设计和难题的考订;实现了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促进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开发利用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