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简《采风曲目》释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方建军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1,共3页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采风曲目》,涉及有关的诗乐和调名等。其中的宫、商、徵、羽四声,乃乐曲的四种调式。四声的前后缀单字,系变化音名。这四声及其前后缀单字组成了不同的调名,并可能表示琴调中的某些调弦法。从简文看,一些诗...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采风曲目》,涉及有关的诗乐和调名等。其中的宫、商、徵、羽四声,乃乐曲的四种调式。四声的前后缀单字,系变化音名。这四声及其前后缀单字组成了不同的调名,并可能表示琴调中的某些调弦法。从简文看,一些诗乐可能还有乐谱或节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楚简 采风曲目 调名 调弦法
下载PDF
从新出史料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3,共15页
出土简牍《孔子诗论》、《采风曲目》提供了重新审视"采诗观风"制度的新材料,提示这一制度在先秦时期确实存在。对民歌的采集和整理,是官方音乐机构的常规工作,尽管具体程式未必与汉代人描述的完全一样。所"采"所&q... 出土简牍《孔子诗论》、《采风曲目》提供了重新审视"采诗观风"制度的新材料,提示这一制度在先秦时期确实存在。对民歌的采集和整理,是官方音乐机构的常规工作,尽管具体程式未必与汉代人描述的完全一样。所"采"所"观",首要的是乐曲,其次才是歌词。乐曲要经过加工,以符合雅乐规范和礼仪,但加工改造在原曲基础上进行,故而音乐的地方风格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经过贵族的简择和修改,歌词"知得失,自考正"的政治寓意也更加凸显,并在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中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诗观风 《孔子诗论》 采风曲目
下载PDF
春秋时期《诗经》在楚国的赋引传播
3
作者 李笑笑 《荆楚学刊》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在引诗赋诗风气大盛的春秋时期,楚贵族同样以赋引的方式对《诗经》进行传播。在赋引传播中,一方面楚人多用《雅》《颂》,重视诗义的阐发,既体现了楚人取信于民的政治理念,也暗含了楚人期望通过学习正统的礼乐文明以得到中原诸侯国认同... 在引诗赋诗风气大盛的春秋时期,楚贵族同样以赋引的方式对《诗经》进行传播。在赋引传播中,一方面楚人多用《雅》《颂》,重视诗义的阐发,既体现了楚人取信于民的政治理念,也暗含了楚人期望通过学习正统的礼乐文明以得到中原诸侯国认同的民族心理。同时,赋引《雅》《颂》也是楚人实行兼并战争等政治行为的重要理据;另一方面,传世典籍记载了春秋时期楚人两次赋引《风》诗,借助楚简《采风曲目》对楚人引用的《风》诗进行研究,发现楚人通过赋引《风》诗以表达对不被礼教束缚的男女自然真情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国 采风曲目 赋引传播
下载PDF
从上博简《采风曲目》看《诗经·国风》以声别类
4
作者 李韶华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6,I0009,I0010,17-22,共12页
《诗经》是周代仪式乐歌的文本集合,其分类及其标准素有争议,且多集中于《风》《雅》《颂》一级分类和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二级分类的探讨,较少瞩目三级分类,尤其是占《诗经》半数的《国风》每一部别的分类及其标准。上博简《... 《诗经》是周代仪式乐歌的文本集合,其分类及其标准素有争议,且多集中于《风》《雅》《颂》一级分类和十五《国风》二《雅》三《颂》二级分类的探讨,较少瞩目三级分类,尤其是占《诗经》半数的《国风》每一部别的分类及其标准。上博简《采风曲目》以排布规律的专有音乐术语来分类颇具风诗特点的楚地民歌,反映了乐官采风后会对风诗以声别类予以编排,为《诗经》文本结构中没有呈现的《国风》三级分类及其标准提供了重要线索,表明《诗经》三级分类形态下的每一子目皆是以音乐区分的结果。不仅如此,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记载的楚国乐律体系来看,《采风曲目》中“宫穆”“徽和”等标音称谓不是变化音名而是调名,这些调名与弦类乐器的调弦法密切相关,揭示了风诗以调分类这一具体乐学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风曲目 《诗经》 《国风》分类 诗以声别
原文传递
上海博物馆楚简《采风曲目》与《诗经》学案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先金 吴程程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6-40,共5页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的出土,既说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又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学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宫廷音乐文学可谓蔚然成风。重要的是《采风曲目》的出土再次验证了周代采诗制度相当完善,&...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的出土,既说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又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学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宫廷音乐文学可谓蔚然成风。重要的是《采风曲目》的出土再次验证了周代采诗制度相当完善,"诗三百"诗乐一体以及南北音乐文学交融之成说,为《诗经》学案中的"采诗"说以及"诗入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采风曲目》与《诗经》之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楚简 采风曲目 《诗经》 学案
下载PDF
上博简《采风曲目》考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德凌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马承源、董珊、陈文革、蔡先金、吴程程、方建军、曹建国、陈斯鹏、陈剑、苏建洲、杨泽生、何有祖、黄鸣、季旭昇、陈思婷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使上博简《采风曲目》显露真容,绝大部分文字已经被释读出来。《采风曲目》包含带有贬义色彩、... 马承源、董珊、陈文革、蔡先金、吴程程、方建军、曹建国、陈斯鹏、陈剑、苏建洲、杨泽生、何有祖、黄鸣、季旭昇、陈思婷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使上博简《采风曲目》显露真容,绝大部分文字已经被释读出来。《采风曲目》包含带有贬义色彩、褒义色彩的两类称呼,其中,"子之贱奴"谓"你们这卑贱的匈奴人","子奴思我"谓"你们匈奴人谋害我们","北野人"谓北方的野人,"王音深浴"谓楚怀王之德音深厚宽裕,"苟吾君毋死"谓"怀王如果不死,则痛定思痛,当有以报秦"。在这些曲目题目的字里行间,《采风曲目》作者的主要意思已经有所表现,极为强烈的主观感情已经显露无遗,这些曲目背后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隐约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风曲目 匈奴 楚怀王
下载PDF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5,共10页
楚国乐律自成体系。黄翔鹏、崔宪等指出楚国乐律的显著特点是以"六正六浊"命名一个八度十二半音的"六律六吕"体系;旋宫法采用"之调式"体系(右旋);突出"四基"在甫页曾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楚国乐律自成体系。黄翔鹏、崔宪等指出楚国乐律的显著特点是以"六正六浊"命名一个八度十二半音的"六律六吕"体系;旋宫法采用"之调式"体系(右旋);突出"四基"在甫页曾体系中的核心作用。"蕤宾下生"的生律次序,"浊姑洗(C/B)"是楚律的始发律,正是六正六浊系统称谓逻辑的深层原因。文章结合楚系乐器的音高排列方式和战国楚简《采风曲目》依调编目的乐学实践,探讨楚国乐律体系严谨的逻辑结构和高度发达且自由灵活的旋宫实践,认为密集的"十二律俱全的半音音列"是楚系乐器的共同规律;《采风曲目》强调"徵、羽、宫、商"的"四宫"宫均系统,就是以"四基"为核心的甫页曾体系的乐学实践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乐律 楚系乐器 六正六浊 十二律俱全的半音音列 采风曲目
下载PDF
解读战国楚简《采风曲目》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文革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3-65,共3页
《释文考释.采风曲目》载于《战国楚竹书》,首先具有音乐史学意义:调概念古已有之,但楚简明确记于每首曲目前,为先秦仅见;音名前或后缀一字疑似旋宫形式。其次具有传统音乐学意义:调名仅见“宫、商、微、羽”与南方民歌煞声比率的对应,... 《释文考释.采风曲目》载于《战国楚竹书》,首先具有音乐史学意义:调概念古已有之,但楚简明确记于每首曲目前,为先秦仅见;音名前或后缀一字疑似旋宫形式。其次具有传统音乐学意义:调名仅见“宫、商、微、羽”与南方民歌煞声比率的对应,隐伏着民歌自先秦以来对传统的固守性情;与曾侯钟律的对应,显示了南方传统民歌对先秦音律形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文考释·采风曲目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 旋宫 调式煞声 四音列 复合律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