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叶用甘薯品种在北京地区种植的比较评价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毛思帅
李仁崑
周继华
王俊英
钟连全
崔永恒
-
机构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市昌平区种子管理站
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0期47-50,共4页
-
基金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项目(20190102)
北京市粮经作物产业创新团队(BAIC09)。
-
文摘
为丰富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叶用甘薯品种,选取13个品种,以福菜薯18号为参照,对比各品种的食用评价、采收产量及产量构成等。结果表明:食用评价方面,鄂菜薯10号、薯绿1号、鄂菜薯1号、鄂菜薯2号、广菜薯5号、浙菜薯1号的综合评分高于对照。采收产量方面,与对照相比,莆薯53、浙菜薯1号、鄂菜薯10号的总采收量分别增加14.1%、7.6%、4.6%,其中莆薯53达到显著性差异;广菜薯5号和广菜薯7号分别减少5.1%、6.5%,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单次采收构成,浙菜薯1号、鄂菜薯10号、广菜薯5号的单个茎尖平均鲜重较对照增加15%以上,其中浙菜薯1号、鄂菜薯10号达到显著性差异;莆薯53的单次平均采收茎数较对照增加6.6%,其中采收前期增幅较为明显。综上,除福菜薯18号外,以浙菜薯1号、鄂菜薯10、广菜薯5号综合表现较佳,建议进一步生产试验后推广。
-
关键词
叶用甘薯
食用评价
采收产量
单次采收茎数
单个茎尖重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种植密度对北方设施叶用甘薯茎尖、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毛思帅
李仁崑
周继华
王俊英
-
机构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7期13-18,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科技项目“叶用甘薯引种与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0102)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项目“粮田休耕及特色粮经作物技术推广应用”(PXM2020_036204_000040)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项目“粮食保障技术支撑项目”(PXM2021_036204_000016)。
-
文摘
为探索北方地区设施叶用甘薯适宜种植密度,兼顾采摘难易和效益,在留有采收空间的前提下,设置6个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研究其对叶用甘薯茎尖性状、采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2万株/hm^(2)处理相比,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处理下,总采收量分别显著增加14.9%、19.4%、25.7%、20.5%、16.4%,21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的增加源于平均采收茎尖数的增加,其中单次采收茎尖数的增幅在采收前期和中期较大,采收前期茎尖产量的增幅高于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个茎尖平均鲜重逐渐降低,主要源于采收茎尖基部茎粗的降低。各处理下叶用甘薯净效益均较12万株/hm^(2)处理增加,以21万株/hm^(2)处理的净效益最高,增幅达30.1%。综合考虑,为兼具采摘和生产功能,在设施留有30 cm采收空间的条件下,种植叶用甘薯推荐21万株/hm^(2)的密度,3行为一生产单元,留出采收空档,参考株行距18 cm×17 cm。
-
关键词
叶用甘薯
种植密度
采收产量
茎尖性状
效益
-
Keywords
leaf-vegetable sweet potato
planting density
harvest yield
traits of stem tip
planting benefit
-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采收期对川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变化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杨玉霞
曹柳
陈雪飞
胡平
夏燕莉
周先建
-
机构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SZ0073)
-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川半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川半夏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7月9日~11月6日每15 d采收一次,共设9个不同采收时期,测定各采收期川半夏块茎主要产量性状和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结果]各采收期的川半夏各产量性状及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存在差异,9月22日采收的川半夏单株总块茎数、大中块茎粒数最多,净产量、增殖率和折干率最高,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亦较高。[结论]川半夏最佳采收期为9月下旬。
-
关键词
川半夏
采收期:产量
品质
影响
-
Keywords
Pinellia ternata from Sichuan
Harvest time
Yield
Quality
Influence
-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