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8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被引量:290
1
作者 张新民 柴发合 +2 位作者 王淑兰 孙新章 韩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7-532,共6页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结果...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现状 酸雨 中国
下载PDF
中国酸雨成因研究 被引量:212
2
作者 王文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23-329,共7页
根据大气颗粒物酸化缓冲能力、土壤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土壤的酸碱性质、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和酸性物雨洗能力等闸明了我国酸雨成因及其地理分布,并指出其它一些敏感地区,如云南东南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山东半岛东部等地区可能... 根据大气颗粒物酸化缓冲能力、土壤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土壤的酸碱性质、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和酸性物雨洗能力等闸明了我国酸雨成因及其地理分布,并指出其它一些敏感地区,如云南东南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山东半岛东部等地区可能出现酸性降水。根据前体物排放量预测,2020年前我国酸雨仍将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排放强度 雨洗能力 酸雨
下载PDF
中国酸雨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0
3
作者 杨昂 孙波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8,共6页
中国酸雨以硫酸盐为其主要成分,以局地冲刷和中长距离传输为其形成机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对酸较为敏感的酸性土壤分布区。所以,我国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活性铝溶出量增加,... 中国酸雨以硫酸盐为其主要成分,以局地冲刷和中长距离传输为其形成机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对酸较为敏感的酸性土壤分布区。所以,我国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活性铝溶出量增加,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有毒金属离子活化和土壤酶活性受抑制等方面。加入石灰等土壤改良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酸化的影响,但最可行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污染源,减少大气中SO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环境 土壤酸化
下载PDF
中国大气降水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6
4
作者 王文兴 许鹏举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6-281,共16页
中国的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中国降水化学的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和结论有: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降水酸性最强的地区;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 中国的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中国降水化学的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和结论有: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降水酸性最强的地区;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和NO3-以及NH4+和Ca2+分别是中国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山上降水和高空云雾水的高酸性和高离子浓度说明这些地区高空已严重污染;讨论了中国各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和酸雨形成的原因;最后指出了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化学 中国 酸雨 排放
原文传递
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0
5
作者 赵艳霞 侯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2-1042,共11页
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始建于1989年,最初仅有22个。1993—2005年,一直维持在85至88个,经2006和2007年两次扩建达到294个站。考虑到资料的连续性,本文是以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有系统观测以来(即近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经过客观统计分析... 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始建于1989年,最初仅有22个。1993—2005年,一直维持在85至88个,经2006和2007年两次扩建达到294个站。考虑到资料的连续性,本文是以80多个酸雨观测站有系统观测以来(即近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为基础,经过客观统计分析,得出中国酸雨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的来说,中国酸雨区主体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也存在小范围的酸雨区。从全国来看,酸雨发生范围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北方酸雨发生范围扩大明显,南方基本保持不变;而且,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就酸雨强度而言,1993—1998年是最强阶段,1999—2002年强度有所降低,2003—2006年酸雨强度重又持续加强,到2006年已达到1993—1998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北方酸雨强度加强非常明显。对于中国区域降水酸度变化的成因,本文利用中国SO2排放量的变化和大气成分本底站降水化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酸雨 PH值 酸雨频率 SO2 降水化学
下载PDF
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区划及实施政策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刘炳江 郝吉明 +5 位作者 贺克斌 柴发合 薛志刚 樊元生 刘孜 赵维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阐述了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划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依据和原则,绘出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范围,重点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内的控制目标以及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确定的控制二氧化硫排... 阐述了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划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依据和原则,绘出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范围,重点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内的控制目标以及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确定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政策,并研究了政策实施对煤炭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二氧化硫 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
下载PDF
中国酸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6
7
作者 丁国安 徐晓斌 +6 位作者 房秀梅 金淑萍 徐霞 汤洁 刘奇俊 王淑凤 王文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9-173,共5页
1992~1993年在我国气象系统已有酸雨站网观测基础上,结合“酸雨攻关”项目增加了降水样品的化学组分分析。每个测站按照气象部门制定的酸雨观测有关规定(代规范)采集每场降水,当样品和室温平衡后使用江苏泰兴或上海雷磁数字式pH计(精度... 1992~1993年在我国气象系统已有酸雨站网观测基础上,结合“酸雨攻关”项目增加了降水样品的化学组分分析。每个测站按照气象部门制定的酸雨观测有关规定(代规范)采集每场降水,当样品和室温平衡后使用江苏泰兴或上海雷磁数字式pH计(精度为0.01)立即测定pH值。留待分析的降水样品寄往北京大气化学中心试验室,统一进行阴、阳离子分析。使用WATERS ACTION离子色谱仪分析了和NH_4^+,180/70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了Ca^(2+),K^+,Na^+和Mg^(2+)。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酸雨现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发展趋势 中国 PH值
原文传递
中国气象局酸雨网基本资料数据集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02
8
作者 丁国安 徐晓斌 +2 位作者 王淑凤 于晓岚 程红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2期85-94,共10页
1989年至今,中国气象局陆续建立起包括88个站点的酸雨监测网,它是我国唯一全国性的、监测区域大气酸沉降的业务站网,覆盖了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目前已积累了包括各站点每场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部分降水化学等大量资料... 1989年至今,中国气象局陆续建立起包括88个站点的酸雨监测网,它是我国唯一全国性的、监测区域大气酸沉降的业务站网,覆盖了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目前已积累了包括各站点每场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部分降水化学等大量资料。所获得的酸雨资料基本反映我国大气背景条件下的湿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发展状况大致经历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我国酸雨急剧发展期;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不同地区降水年平均pH值有升有降,总的趋势是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我国的酸雨形势仍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已获得的降水化学资料包括SO42-、NO3-、Ca2+、NH4+月、季变化,以及H+、SO42-、NO3-、Ca2+、NH4+月、季湿沉降量特征和酸性气体SO2、NO2月、季变化和干沉降特点等。其时空分布特征在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区域气候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仍有必要尽快更新已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降水化学 干沉降 酸沉降 大气化学 季变化 SO2 中国气象局 时空分布特征 资料
下载PDF
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84
9
作者 王敬华 张效年 于天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8-355,共8页
本文从我国红壤的特性和我国酸雨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酸缓冲曲线法。根据土壤的酸缓冲曲线提出了两个具体指标:(1)土壤的酸害容量;(2)土壤的酸敏感值(△pH_(敏感值... 本文从我国红壤的特性和我国酸雨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酸缓冲曲线法。根据土壤的酸缓冲曲线提出了两个具体指标:(1)土壤的酸害容量;(2)土壤的酸敏感值(△pH_(敏感值))。根据大量酸缓冲曲线的结果,对指标分别进行了初步分级,并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土壤进行了概略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红壤 土壤酸化 土壤酸敏感性
下载PDF
降水化学特性的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被引量:93
10
作者 程新金 黄美元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83-89,共7页
在分析比较不同地区降水化学特性时,如果列出各种离子的具体数值,既显得繁琐又不容易得出结论。现提出一种简便方法,即先概括出几种最重要的降水化学特性,分别以字母代表,再把这些特性分成几个等级以数字表示,就能很直观方便地比... 在分析比较不同地区降水化学特性时,如果列出各种离子的具体数值,既显得繁琐又不容易得出结论。现提出一种简便方法,即先概括出几种最重要的降水化学特性,分别以字母代表,再把这些特性分成几个等级以数字表示,就能很直观方便地比较这些地区的降水化学特性。还利用权威观测资料,以上述方法具体比较了世界主要酸雨地区的降水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降水化学特性 分类 影响源
下载PDF
酸雨对农作物的叶片伤害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6
11
作者 张耀民 吴丽英 +7 位作者 王晓霞 张静 高绪评 谢明云 惠红 王萍 徐和宝 赵树新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6年第5期197-208,227,共13页
采用田间酸雨喷淋系统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了模拟酸雨对11种农作物的叶片可见伤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气孔阻抗、蒸腾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叶片可见伤害对酸雨的敏感性,除遗传特性、作物的生长阶段和试... 采用田间酸雨喷淋系统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了模拟酸雨对11种农作物的叶片可见伤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细胞膜透性、气孔阻抗、蒸腾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叶片可见伤害对酸雨的敏感性,除遗传特性、作物的生长阶段和试验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酸雨的pH值。作物叶片可见伤害的阈值为pH<3.5;pH4.2的酸雨对敏感作物的生理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生理活动较叶片可见伤害对酸雨更敏感。采用“相对指标值”评价酸雨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阈值 相对指标值 农作物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97
12
作者 刘春霞 李月臣 +3 位作者 杨华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42,共12页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东北部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石漠化总体以不敏感为主,其次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东北部地区,中度以上石漠化与石漠化高度和极敏感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生境敏感性类型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生境敏感性高,而中西部地区生境敏感性低。(4)酸雨高度敏感面积和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敏感区呈块状零星散布、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集中片状分布、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沿江河带状分布,部分呈团块状散布。(5)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东北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壤侵蚀 石漠化 生境 酸雨 三峡库区 重庆
原文传递
世界酸雨研究概况 被引量:60
13
作者 樊后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文中概述了世界酸雨研究历史与现状、酸雨的形成机理与源—汇关系 ,探讨了我国酸雨的化学特点及地域分布 .最后 ,在评价世界酸雨防治对策与前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
关键词 世界 酸雨 形成机理 源-汇关系 防治对策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 被引量:76
14
作者 王文兴 卢筱凤 +2 位作者 庞燕波 汤大纲 张婉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共6页
根据中国畜禽、氮氨肥施用和生产及人口数量和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全国氨的排放量、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年的排放量.结果表明,1991年全国氨的排放总量为891.8万t,其中畜禽、氨肥施用、人粪便与氮肥生产的排氨量分别为... 根据中国畜禽、氮氨肥施用和生产及人口数量和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全国氨的排放量、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年的排放量.结果表明,1991年全国氨的排放总量为891.8万t,其中畜禽、氨肥施用、人粪便与氮肥生产的排氨量分别为64%、18%、17%和1%.氨的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在中东部和四川的成渝地区.全国平均氨排放强度为0.9kg(NH3)/(km2·a).此值小于欧洲的未包括人排放的排放强度1.1kg(NH3)/(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肥料 地理分布 排放 酸雨
下载PDF
影响我国降水酸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2
15
作者 王文兴 岳燕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01-407,共7页
从我国大陆人为源SO2和NOx的排放强度和地理分布,土壤酸碱性质,大气扩散能力,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分析了中国长江以南出现酸雨的原因。结果指出,主要酸雨前体物SO2和NOx的排放量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的... 从我国大陆人为源SO2和NOx的排放强度和地理分布,土壤酸碱性质,大气扩散能力,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分析了中国长江以南出现酸雨的原因。结果指出,主要酸雨前体物SO2和NOx的排放量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的排放量占全国的40%,而这地区的面积只占全国的10%。然而,在这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并未出现区域性酸雨,很强的区域性酸雨却出现在排放强度不大的长江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土壤酸性 酸雨 SO2 NOx
下载PDF
我国酸雨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53
16
作者 花日茂 李湘琼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6-210,共5页
本文对我国酸雨的形成特点、不同地区酸性降雨的来源及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针对我国能源使用状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酸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关键词 中国 酸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酸雨状况和自然成因综述及防治对策探究 被引量:62
17
作者 冯砚青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首先从中国的酸雨研究历史出发,综述了中国近20年来的酸雨区域分布变化,指出中国的酸雨重灾区正由西南向华中地区转移,且酸雨面积正呈继续扩大发展之势。其次,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酸雨的化学特征,指出中国是典型的硫酸型酸... 首先从中国的酸雨研究历史出发,综述了中国近20年来的酸雨区域分布变化,指出中国的酸雨重灾区正由西南向华中地区转移,且酸雨面积正呈继续扩大发展之势。其次,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酸雨的化学特征,指出中国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其组成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国内南北两地的降水化学组成也有很大不同。接着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中国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指出南北方这些自然因素的差异是酸雨现状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最后,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的制定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防治 地球化学 降水化学 降水酸度
下载PDF
我国氨的排放量和时空分布 被引量:74
18
作者 孙庆瑞 王美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90-598,共9页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各种氨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各种氨源的贡献,以动物的贡献最大,占52%。1993年我国氨的排放量为12Mt,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山东和四川,排放密度最大的是上海。在北京、广西、广东、湖南、江...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各种氨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各种氨源的贡献,以动物的贡献最大,占52%。1993年我国氨的排放量为12Mt,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山东和四川,排放密度最大的是上海。在北京、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山东测定了大气氨的浓度,北京大气氨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平均为16μg/m3,夏季最高为41μg/m3,冬季只有32μg/m3。一般夜间氨的浓度高于白天。测定了氨的垂直分布,并计算了氨浓度的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时空分布 大气 酸雨
下载PDF
1992~2006年中国降水酸度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77
19
作者 汤洁 徐晓斌 +1 位作者 巴金 王淑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5-712,共8页
分析了全国74个酸雨观测站1992~2006年的降水pH资料.结果显示,15a间中国酸雨区的整体分布格局没有重大改变,长江以南仍是最大的连续酸雨区和重酸雨区,北方地区尚未形成大范围的连续酸雨区.1999年前的8a间全国酸雨污染呈现减缓趋势,200... 分析了全国74个酸雨观测站1992~2006年的降水pH资料.结果显示,15a间中国酸雨区的整体分布格局没有重大改变,长江以南仍是最大的连续酸雨区和重酸雨区,北方地区尚未形成大范围的连续酸雨区.1999年前的8a间全国酸雨污染呈现减缓趋势,2000年后,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出现连续大范围的酸雨污染加重趋势,其综合结果使得中国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程度发生区域性变化.15a间,华北、华中、华南呈现连续大范围的酸雨污染加重现象,其中华北和华中的长江以北地区较明显;中国重酸雨区之一的西南地区的降水酸度减弱,酸雨污染程度呈现缓解趋势;相应地,长江以南的重酸雨区中心有向东发展的趋势.对同期的降水电导率资料的分析显示,15a间中国降水中可溶性离子成分含量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其中1999年前为快速增加期,2000年后基本稳定或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部分观测站的降水pH年变率与非氢电导率年变率正相关的事实显示,颗粒物排放和其浓度水平下降导致降水酸性增强有可能是影响中国一些地区降水酸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酸雨 降水酸度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重庆南山马尾松衰亡与土壤铝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59
20
作者 刘厚田 田仁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97-305,共9页
研究了重庆南山马尾松衰亡与铝中毒的关系.发现南山土壤中活性铝含量相当高,而活性钙含量很低,轻灾区和重灾区的Al/Ca比都已超过伤害植物的阈值.试验结果表明,铝活化是土壤严重酸化的后果.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有明... 研究了重庆南山马尾松衰亡与铝中毒的关系.发现南山土壤中活性铝含量相当高,而活性钙含量很低,轻灾区和重灾区的Al/Ca比都已超过伤害植物的阈值.试验结果表明,铝活化是土壤严重酸化的后果.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有明显毒害作用,且毒性最大的形态是Al^(3+),铝中毒是南山酸雨危害马尾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铝 植物毒性 马尾松 酸雨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