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平原潮土酸度特征与酸化敏感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瑜 郭景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6-1130,共5页
采集华北平原潮土样品对其酸度特征和酸化敏感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的硝酸盐积累是华北平原潮土pH值下降的重要原因,硝酸根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碳酸钙溶解是当前潮土缓冲酸化的主要过程,决定着潮土对外界酸... 采集华北平原潮土样品对其酸度特征和酸化敏感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的硝酸盐积累是华北平原潮土pH值下降的重要原因,硝酸根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碳酸钙溶解是当前潮土缓冲酸化的主要过程,决定着潮土对外界酸输入的响应方式和敏感程度.随着酸输入量的增加,低碳酸钙土壤的pH值迅速下降,但高碳酸钙的石灰性潮土对酸输入不敏感.潮土酸化的敏感性主要决定于碳酸钙含量,临界缓冲容量、酸缓冲强度及pH缓冲强度等土壤敏感性指标均与碳酸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初步分析显示,在长期集约化耕作的影响下低碳酸钙潮土存在pH值急剧下降的风险.建立和完善适合华北平原潮土及其它中-碱性土壤的酸化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已成为对潮土酸化进行科学调控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特征 酸化敏感性 潮土 华北平原
下载PDF
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剖面酸度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唐贤 蔡泽江 +3 位作者 徐明岗 梁丰 文石林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4-1712,共9页
【目的】作物类型及其管理模式是影响红壤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剖面酸度的变化特征,对红壤酸化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由红砂岩母质发育红壤的4种主要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和林地),通过分层(0—2... 【目的】作物类型及其管理模式是影响红壤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剖面酸度的变化特征,对红壤酸化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选取由红砂岩母质发育红壤的4种主要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和林地),通过分层(0—20、20—40、40—60、60—80 cm和80—100 cm)测定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定量比较不同利用方式下各酸度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及程度。【结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剖面pH为水田(5.69)>旱地(4.71)≈果园(4.74)>林地(4.49);交换性酸含量为林地(6.54 cmol/kg)≈旱地(6.52 cmol/kg)>果园(3.51 cmol/kg)>水田(0.79 cmol/kg);交换性盐基总量为水田(4.47 cmol/kg)>旱地(1.97 cmol/kg)>果园(1.26 cmol/kg)>林地(0.48 cmol/kg);盐基饱和度为水田(53.14%)>旱地(20.87%)>果园(15.41%)>林地(4.67%)。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红壤剖面pH值逐渐升高;不同层次间交换性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为60—100 cm (2.34 cmol/kg)> 40—60 cm(2.05 cmol/kg)> 0—40 cm (1.75 cmol/kg);水田利用方式下红壤盐基饱和度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为80—100 cm (33.95%)> 60—80 cm (32.27%)> 40—60 cm (31.31%)> 20—40 cm (25.47%)> 0—20 cm (21.08%)。水田、果园利用方式下红壤pH与交换性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旱地利用方式下红壤pH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显著正相关;林地利用方式下pH与交换性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种利用方式下,在0—40 cm土层,林地红壤酸度最高,其次是果园和旱地,水田红壤酸度最低,在40—100 cm土层酸度变异较小。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降低红壤交换性酸含量、增加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可以有效降低红壤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土壤剖面 酸度特征 酸化
下载PDF
可变电荷土壤及矿物的交换性碱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世伟 章钢娅 张效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67,共7页
可变电荷土壤及矿物的酸度特征具有明显的两性性质,以往对其酸性研究颇多,而对它同时表现出交换性碱认识甚少。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对阴离子吸附研究的深入,对可变电荷土壤及矿物的交换性碱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文从交换性碱的研究方法、... 可变电荷土壤及矿物的酸度特征具有明显的两性性质,以往对其酸性研究颇多,而对它同时表现出交换性碱认识甚少。近三、四十年来,随着对阴离子吸附研究的深入,对可变电荷土壤及矿物的交换性碱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文从交换性碱的研究方法、释放机理、交换性碱的影响因子及动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 土壤 交换性碱 专性吸附阴离子 配位交换 矿物 酸度特征 动力学性质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固沙林下土壤的酸度特征
4
作者 张学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5-20,32,共7页
【目的】了解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固沙林土壤的酸度特征,明确人工固沙林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四种树种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樟子松、油松、赤松和杨树人工固沙林下不同土层土壤酸度的强度... 【目的】了解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固沙林土壤的酸度特征,明确人工固沙林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四种树种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樟子松、油松、赤松和杨树人工固沙林下不同土层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容量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树种0~10 cm、10~30 cm土层土壤水浸pH值和盐浸pH值的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油松的水浸pH值和盐浸pH值最低,杨树的水浸pH值和盐浸pH值最高。不同树种0~10 cm土壤交换性酸度和交换性H+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水解性总酸度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除水解性总酸度外,油松土壤的交换性酸度和交换性H+最高,杨树的土壤交换性酸度、交换性H+和水解性总酸度最低。不同树种10~30cm土壤交换性酸度和交换性H+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水解性总酸度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油松的土壤交换性酸度和交换性H+最高,杨树的土壤交换性酸度和交换性H+最低;赤松的水解性总酸度最高,杨树的水解性总酸度最低。杨树林下的盐浸pH值0~10 cm土层与10~30 cm土层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同一树种不同土层土壤酸度特征的强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在容量指标方面,樟子松、油松0~10 cm土层的交换性总酸度和水解性总酸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10~30 cm土层;赤松林地0~10 cm土层的水解性总酸度显著高于10~30 cm土层,而交换性总酸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杨树林地0~10 cm土层与10~30 cm土层交换性总酸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水解性总酸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营造人工固沙林后,由于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农业土壤pH值的改变,科尔沁沙地南缘人工固沙林下土壤酸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酸度特征 强度指标 容量指标
下载PDF
珠三角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5
作者 王娜 李乐 +3 位作者 张泽彬 杨虹 赵新锋 赵玲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2-1574,共13页
揭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贡献,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水生态安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酸雨区——珠三角为研究区,分析了2000—2021年29个监测站点降水的pH值、电导率以及主要离子浓度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PMF模型等统计方法... 揭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贡献,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水生态安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酸雨区——珠三角为研究区,分析了2000—2021年29个监测站点降水的pH值、电导率以及主要离子浓度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PMF模型等统计方法解析了降水离子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2000—2021年降水pH值和电导率分别介于(4.66±0.18)~(5.91±0.45)和(1.63±0.59)~(5.49±1.62)mS/m,相对酸度为(0.05±0.062)~(0.19±0.13),pH值呈先降后升年际变化,电导率和相对酸度则相反。降水总离子浓度为(166.63±46.56)~(631.48±212.83)μeq/L,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各离子加权当量浓度排序为SO_(4)^(2-)>Ca^(2+)>NH_(4)^(+)>NO_(3)^(-)>Cl->Na^(+)>K^(+)>Mg^(2+)>F^(-),其中SO_(4)^(2-)、NO^(-)_(3)、Ca^(2+)和NH_(4)^(+)是主要离子组分,占总浓度的72.98%。SO_(4)^(2-)浓度占总离子浓度比值由2000年的32.71%降至2021年的14.33%、而NO_(3)^(-)由9.03%升至13.74%。2000—2021年SO_(4)^(2-)与NO_(3)^(-)浓度比值降低了65.95%,2008年后SO_(4)^(2-)/NO_(3)^(-)值为0.5~3,降水由前期硫酸型向后期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表明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背景下珠三角NOx排放增加改变了降水污染结构,并进一步增加了区域大气污染的复杂性。各离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NO_(3)^(-)和SO_(4)^(2-)的正相关性(r=0.69~0.74)最强,通常NOx和SO2联和排放并以重叠途径进入降水。降水离子来源分为6种,燃煤对SO_(4)^(2-)和F-的贡献率(>60%)最高,二次无机盐贡献了82.30%的NO_(3)^(-),农业源、海盐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分别对NH_(4)^(+)、Na^(+)、K^(+)和Ca^(2+)的贡献率高于70%,二次无机盐对SO_(4)^(2-)、Cl^(-)和NH_(4)^(+)的贡献率也高于25%。随着城市化推动机动车保有量的升高,二次无机盐源对降水离子的影响更具广泛性,亟需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以有效防控二次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酸度特征 离子浓度 来源解析 珠三角
下载PDF
绿肥、秸秆和石灰联用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禧 方畅宇 +7 位作者 庾振宇 高雅洁 张江林 鲁艳红 廖育林 曹卫东 聂军 屠乃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6-1627,共12页
长期耕作和施肥加快了红壤性水稻土壤酸化,为研究绿肥、秸秆还田和石灰联用对水稻土壤酸度特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2016年开始的长期定位微区试验,探究不施肥(CK)、化肥(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GR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石灰(GR... 长期耕作和施肥加快了红壤性水稻土壤酸化,为研究绿肥、秸秆还田和石灰联用对水稻土壤酸度特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2016年开始的长期定位微区试验,探究不施肥(CK)、化肥(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GR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石灰(GRFL)处理对水稻产量、红壤性水稻土壤不同形态酸、土壤盐基离子及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影响,解析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交换性酸、有机质及交换性盐基离子之间的相关性。连续7年的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GRF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9%和5.1%,7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2.8%和5.9%;GRFL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3.4%和14.2%,7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1.1%和8.9%。CK、F和GRF处理早、晚稻土壤pH均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而GRFL处理早、晚稻土壤p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下降幅度最小,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与F处理相比,GRF与GRFL处理显著提高了早、晚稻土壤交换性K^(+)、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酸碱缓冲容量,GRF与GRFL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GRFL处理各指标均有提高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H与交换性酸、交换性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酸碱缓冲容量、交换性Na^(+)、交换性Mg^(2+)、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主要与交换性酸、交换性H+、交换性Na^(+)和交换性Mg^(2+)有关,水稻产量与土壤酸度性质和养分作用有关,就本研究而言,土壤酸度性质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翻压绿肥、秸秆还田可有效缓解稻田土壤的酸化并提高水稻产量,增施石灰可增强其效果,交换性酸、交换性H^(+)、酸碱缓冲容量、交换性Na^(+)、交换性Mg^(2+)、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是影响土壤pH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石灰 秸秆 水稻 长期定位微区试验 土壤酸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