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碱对剩余活性污泥中氮磷类物质破解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逸俊 林晓丰 +4 位作者 林燕娟 潘迪琛 李祥 张冬梅 贾昌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量大,难以被处理处置,目前已成为污水厂自身的严重污染源。用不同浓度的HCl溶液、Na OH溶液分别对城市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进行处理后,对其中溶解性氮、磷物质的破解释放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量大,难以被处理处置,目前已成为污水厂自身的严重污染源。用不同浓度的HCl溶液、Na OH溶液分别对城市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进行处理后,对其中溶解性氮、磷物质的破解释放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泥水体积比相同的条件下,同浓度Na OH溶液对污泥NH4+-N的释放效果好于HCl溶液,但对溶解性PO43--P的释放质量浓度低于HCl溶液;两种方法中NH4+-N的最大释放质量浓度分别是106.0、153.4 mg/L,PO43--P的释放质量浓度分别是133.5、126.3 mg/L。研究为进一步污泥资源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活性污泥 氮、磷释放 处理
下载PDF
高岭土铝活化法制备改性粘土及其除藻机制
2
作者 王明娇 曹西华 +3 位作者 姜凯钦 姜文彬 宋秀贤 俞志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87-5394,共8页
以焙烧高岭土为原料,通过酸-碱组合活化、原料复配、控温熟化等连续处理步骤活化高岭土中的铝制备改性粘土(MC).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该方法进行优化,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获得改性粘土除藻效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获得改性粘土... 以焙烧高岭土为原料,通过酸-碱组合活化、原料复配、控温熟化等连续处理步骤活化高岭土中的铝制备改性粘土(MC).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该方法进行优化,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获得改性粘土除藻效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下获得改性粘土除藻效率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酸-碱组合活化pH值对改性粘土的除藻效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控制碱中和后的pH≤3.6获得改性粘土的除藻效率可达90%以上.通过分析改性粘土的理化特征及絮凝除藻时的絮凝体特征发现,在最佳制备条件下,高岭土矿晶中铝大量被活化,合成改性粘土的片层致密且卷曲、微表面粗糙,分散到海水中时活化单体铝(Ala)、多羟基铝(Alb)含量更高,粘土表面电性由负转为正,絮凝卷扫藻细胞的作用增强,因而合成改性粘土具有更高消除赤潮生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治理 改性粘土 铝活化 -处理 除藻效率
下载PDF
酸-碱处理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光环 周兴求 伍健东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5-1150,共6页
剩余污泥中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回收利用物质,污泥水解酸化液中的有机酸在去除或回收利用氨和磷后可作为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不足的污水处理厂的补充碳源。通过控制pH,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 剩余污泥中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回收利用物质,污泥水解酸化液中的有机酸在去除或回收利用氨和磷后可作为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不足的污水处理厂的补充碳源。通过控制pH,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碱处理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量比酸碱联合处理要大16%左右,预处理第8天,达到5 406.1 mg/L。采用先酸(pH 4.0,4 d)后碱(pH 10.0,4 d)预处理,乙酸产量达到74.4 mg COD/g VSS,占总SCFAs的60.5%,产量及其占总短链脂肪酸(SCFAs)百分比含量均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且酸-碱处理方式下NO4+-N和PO34--P溶出要优于其他处理方式。而单独碱处理方式下污泥减量效果最好,VSS去除率为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处理水解
原文传递
酸-碱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袁光环 周兴求 伍健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8-1922,共5页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投加酸和碱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预处理方式对后续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碱处理的溶解性...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投加酸和碱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单独碱处理、酸-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对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预处理方式对后续厌氧消化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碱处理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溶出量比酸碱联合处理要大16%左右,预处理第8 d,达到5 406.1 mg.L-1.采用先酸(pH 4.0,4d)后碱(pH 10.0,4 d)预处理,在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乙酸产量及其占总短链脂肪酸(SCFAs)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其乙酸产量(以COD/VSS计)可达到74.4 mg.g-1,占总SCFAs的60.5%.酸-碱预处理后污泥混合液的C∶N比值为25左右,C∶P比值在35~40之间,这比单独碱处理和碱-酸处理后的C∶N和C∶P比值更有利于后续厌氧消化.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酸-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到第15 d,酸-碱预处理污泥的累积甲烷产量(CH4/VSS加入)达到136.1 mL.g-1,分别是空白对照、碱-酸预处理和单独碱预处理方式的2.5、1.7和1.6倍,厌氧消化效率最高.经过8 d酸-碱预处理和15 d的厌氧消化,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总去除率达到60.9%,污泥减量效果比其他预处理要好.很显然,酸-碱预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污泥厌氧消化及污泥减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处理 厌氧消化 甲烷 污泥减量化
原文传递
酸碱预处理对常压微波辐射剩余活性污泥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0-1114,共5页
考察了污泥酸、碱预处理在常压微波处理过程中对碳、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将污泥磷释放率从28.8%提高到59.1%,但同时引起了碳、氮的大量释放.同碱预处理相比,硫酸预处理能够将常压微波辐射作用下污泥磷的释放率提高3倍... 考察了污泥酸、碱预处理在常压微波处理过程中对碳、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将污泥磷释放率从28.8%提高到59.1%,但同时引起了碳、氮的大量释放.同碱预处理相比,硫酸预处理能够将常压微波辐射作用下污泥磷的释放率提高3倍,达到84.5%,并可达到选择性释放碳、氮、磷的效果(氮和COD释放少,而磷释放显著),有利于后续的磷回收.优化试验表明,pH为2.1-2.2是常压微波辐射作用下污泥磷释放的最佳硫酸预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污泥 磷释放 处理
原文传递
苯氧乙醇耦合酸/碱预处理竹屑中残留木质素对其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
6
作者 赵晓雪 郑雅月 +4 位作者 李若琳 姚双全 勇强 黄曹兴 周雪莲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9,共13页
以竹加工剩余物竹屑为对象,探究苯氧乙醇耦合酸/碱溶液预处理竹屑,分析了预处理后竹屑中残留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并通过荧光光谱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揭示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的竹屑中残留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生产性吸附机制。结... 以竹加工剩余物竹屑为对象,探究苯氧乙醇耦合酸/碱溶液预处理竹屑,分析了预处理后竹屑中残留木质素的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并通过荧光光谱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揭示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的竹屑中残留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生产性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苯氧乙醇体系中酸/碱加入,酶解72 h预处理竹屑的纤维素酶解得率从9.39%提高到67.38%和55.41%。对残留木质素进行表征,发现当温度升高,木质素的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结构单元(S/G)的比值增高,且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均匀。2D-HSQC NMR、^(31)P NMR、表面电荷及疏水性等测试结果表明:木质素对纤维素酶水解的抑制作用与其酚羟基含量、疏水性和Zeta电位有关。荧光光谱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表明:木质素与纤维素酶作用的主要驱动力类型与预处理温度、苯氧乙醇体系中酸/碱溶液的加入相关。不同预处理竹屑中木质素与纤维素酶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纯苯氧乙醇预处理竹屑中木质素与纤维素酶的亲和力最高,其次为纯酸/纯碱溶液预处理的木质素,而苯氧乙醇与酸/碱耦合预处理竹屑中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亲和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屑 苯氧乙醇 /处理 残留木质素 酶水解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拉曼光谱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同娜 朱长军 +3 位作者 宋立勋 张崇辉 张国青 张一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了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子拉曼振动模式的特性,采用拉曼光谱法对PET纤维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并对PET纤维分别进行酸、碱、盐处理,获得酸、碱、盐处理前后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与比较了处理前后拉曼光谱的特性;同时,采用... 为了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子拉曼振动模式的特性,采用拉曼光谱法对PET纤维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并对PET纤维分别进行酸、碱、盐处理,获得酸、碱、盐处理前后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与比较了处理前后拉曼光谱的特性;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200~1 750cm^(-1)范围,NaOH处理的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强度高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当拉曼频移大于1 750cm^(-1)时,经碱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低于未经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且荧光背景减弱,H_2SO_4处理的PET纤维强度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CuSO_4处理的PET纤维强度较未经处理的PET纤维的强度明显增高。原子力显微镜测结果表明,碱和PET纤维分子的相互作用使化学键断裂,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经NaOH处理后的PET纤维表面较未经处理的PET纤维表面更为粗糙,H_2SO_4处理的PET表面相对未经处理的PET纤维表面粗糙度降低,经CuSO_4处理的PET纤维表面比未经处理的PET纤维粗糙度增加。PET纤维的拉曼光谱与原子力显微镜结果相一致,表明拉曼光谱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合有望成为高聚物物性的表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盐处理 拉曼光谱 原子力显微术
下载PDF
化学处理对脂肪族聚酰胺纤维拉曼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同娜 朱长军 +1 位作者 张崇辉 张一心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分别采用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铜对脂肪族聚酰胺纤维进行处理,利用拉曼光谱测试仪获取处理前后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的拉曼光谱曲线,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相比,NaOH处理的脂肪族聚酰胺在拉曼频移波数大... 分别采用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铜对脂肪族聚酰胺纤维进行处理,利用拉曼光谱测试仪获取处理前后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的拉曼光谱曲线,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相比,NaOH处理的脂肪族聚酰胺在拉曼频移波数大于1 200cm-1时,出现了弱峰;H2SO4处理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在波数大于1 000cm-1时,拉曼谱峰消失;CuSO4处理的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只是强度略微减小.碱处理能够激发脂肪族聚酰胺分子的高频振动模式,酸处理能够抑制脂肪族聚酰胺分子的高频振动模式,盐处理对脂肪族聚酰胺分子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酰胺纤维 、盐处理 拉曼光谱
下载PDF
酸碱预处理对泥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路亚楠 马力通 张天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2期13-18,共6页
以草本泥炭、木本泥炭、藓类泥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碱预处理对泥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差重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质、总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并对处理前后泥炭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扫... 以草本泥炭、木本泥炭、藓类泥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碱预处理对泥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差重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质、总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并对处理前后泥炭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照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能使泥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或木质素发生降解,继而转化为总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其中碱预处理转化程度更加明显,各组分含量变化更大,草本泥炭、木本泥炭、藓类泥炭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53.5%、78.5%、45.9%;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8.4%、67.6%、27.8%;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了11.4%、14.6%、22.1%;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27.3%、23.9%、28.3%;总腐植酸含量分别上升了4.7%、10.8%、22.7%;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分别上升了11.7%、26.0%、73.7%。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照片分析显示,酸、碱预处理使泥炭的化学结构、芳构化程度、共轭度均发生改变。草本泥炭、木本泥炭、藓类泥炭理化性质有差异,且酸、碱预处理能够改变其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泥炭生物可降解性,促进其生化转化过程,为实现泥炭资源分级高值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处理 理化性质 生化转化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酶解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孙丹 涂媛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42-45,共4页
将芒草秸秆粉碎,分别采用1%H_2SO_4、1%NaOH、蒸汽爆破(SE)、1%Tween-80和SE+1%Tween-80等5种方法对芒草秸秆粉末进行预处理,然后加入纤维素复合酶进行酶解产糖,通过测定酶解上清液中六碳糖的含量来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酶解效率的... 将芒草秸秆粉碎,分别采用1%H_2SO_4、1%NaOH、蒸汽爆破(SE)、1%Tween-80和SE+1%Tween-80等5种方法对芒草秸秆粉末进行预处理,然后加入纤维素复合酶进行酶解产糖,通过测定酶解上清液中六碳糖的含量来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芒草酶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E+1%Tween-80预处理,芒草酶解效率最高,可达74.45%,较未处理提高了3.75~11.79倍;采用1%H_2SO_4、1%NaOH、SE或1%Tween-80预处理,芒草酶解效率较未处理分别提高了0.55~3.24倍、2.52~5.60倍、1.30~5.97倍和0~0.96倍,其中1%Tween-80预处理对芒草秸秆的酶解几乎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草 /处理 蒸汽爆破预处理 Tween-80预处理 酶解效率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分子振动模式的拉曼光谱研究
11
作者 同娜 朱长军 +3 位作者 宋立勋 张崇辉 张国青 张一心 《现代应用物理》 2015年第4期259-263,共5页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纤维分别进行了酸、碱、盐处理,测量获得了处理前后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当拉曼频移在200~1 750 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纤维的拉曼峰强度高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当...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纤维分别进行了酸、碱、盐处理,测量获得了处理前后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当拉曼频移在200~1 750 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纤维的拉曼峰强度高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当拉曼频移大于1 750 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且荧光背景减弱;经H_2SO_4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经CuSO_4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较未经处理的PET纤维明显增高。同时,NaOH、CuSO_4和H_2SO_4对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强度及不同振动模式所对应的拉曼峰寿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乙二醇酯(PET) 、盐处理 拉曼光谱
下载PDF
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纯钛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颖 谢佳雨 +4 位作者 李大鹏 韩石磊 刘滋川 杜青 谢伟丽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经抛光(M)、喷砂酸蚀(SLA)、喷砂酸蚀混合碱热(AHH)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分为3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3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荧光显微...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经抛光(M)、喷砂酸蚀(SLA)、喷砂酸蚀混合碱热(AHH)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分为3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3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样品表面的粘附及铺展情况;并将各组试件浸泡模拟体液(SBF)中观察羟基磷灰石沉积情况。结果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中,微米孔直径3~5μm,纳米孔直径100~200 nm,同时在试件表面引入钙钠元素。成纤维细胞粘附:DAPI染色后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罗丹明B染细胞骨架红色,SLA组、AHH组细胞铺展较M组好,呈空间铺展;且AHH组表面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第1周时,AHH组表面沉积磷灰石明显可见,而未在M、SLA组检测到羟基磷灰石。结论喷砂酸蚀混合碱处理后的纯钛表面,表面活性好,有助于促进成纤维细胞早期粘附及其在空间上的铺展,同时又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沉积,进而体现了良好的生物性能,可以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复合结构 成纤维细胞 生物活性 喷砂蚀混合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