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免疫斑点法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体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阳 刘俊芳 +1 位作者 于恩庶 潘敏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10,共2页
我们应用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的酶免疫斑点法(Nc-ELISA)快速检测血清中的狂犬病毒抗体,并与常规ELISA法比较,对感染动物及狂犬病疫苗接种人群血清进行检测,获得了满意结果。Nc-ELISA法具有简易、敏感、特异和稳定的优点,可在一般实... 我们应用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的酶免疫斑点法(Nc-ELISA)快速检测血清中的狂犬病毒抗体,并与常规ELISA法比较,对感染动物及狂犬病疫苗接种人群血清进行检测,获得了满意结果。Nc-ELISA法具有简易、敏感、特异和稳定的优点,可在一般实验室完成。 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 用北京株固定毒组织培养适应的狂犬病毒,地鼠肾细胞培养的病毒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斑点 狂犬病毒 检测 抗体
全文增补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冯雪 李永哲 +4 位作者 张洋 包书萌 佟大伟 张蜀澜 胡朝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8年第5期265-267,277,共4页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抗M2、M4、M9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PBC患者血清AMA水平,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M4、M9抗体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等生化指标。结果...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抗M2、M4、M9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PBC患者血清AMA水平,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M4、M9抗体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96例PBC患者中,荧光法AMA阳性率为84.4%,抗M2抗体为81.3%;斑点法抗M2抗体阳性率为72.9%,抗M4抗体为44.8%,抗M9抗体为18.8%,抗M2和M4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43.8%,抗M2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6.7%,抗M2、M4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3.5%,抗M4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抗M4抗体阴性(P<0.05),抗M9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IgG水平明显低于抗M9抗体阴性(P<0.05)。AMA-M2抗体的检测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抗M4抗体和抗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患者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免疫斑点
下载PDF
抗线粒体-M_2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国庆 杨素莲 +4 位作者 黄建林 古洁若 李天旺 陆才生 吴玉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抗体 - M2 亚型 ( AMM- M2 )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PBC)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 ( DIBA)检测抗 AMA- M2 抗体 1 63例 ,M2 抗原包被区出现深蓝或紫色条带为阳性 ,无颜色为阴性。结果 PBC患者 39例 ,AMA- M2...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抗体 - M2 亚型 ( AMM- M2 )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PBC)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 ( DIBA)检测抗 AMA- M2 抗体 1 63例 ,M2 抗原包被区出现深蓝或紫色条带为阳性 ,无颜色为阴性。结果 PBC患者 39例 ,AMA- M2 抗体 38例阳性 ,阳性率 97.4%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1 6例 ,AMA- M2 抗体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6.3% ;慢性乙型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正常对照组均阴性。 PBC患者 AMA- M2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 P<0 .0 1 )。该法灵敏度为 97.4% ,特异性为 98.9%。结论 DI-BA检测 AMA- M2 抗体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可作为 PBC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同时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检查、肝组织活检等提高 PB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M2 亚型 免疫斑点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乃玲 杨新玲 +1 位作者 赵文海 吴惠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90-391,395,共3页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13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4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13例PBC患者M2均阳性、M4及M9均阴性;44例非PBC肝胆病患...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13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4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13例PBC患者M2均阳性、M4及M9均阴性;44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5例PBC者肝活检4例为Ⅱ期、1例为Ⅳ期。结论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抗体M2亚型 免疫斑点 诊断
下载PDF
酶免疫斑点法检测心肌抗体结合吸附试验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汉建 程颖 +1 位作者 陈国庆 余步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斑点 心肌抗体 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酶免疫斑点法在狂犬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建东 王根柱 《医学动物防制》 1998年第2期20-21,共2页
近年来我们引用酶免疫斑点法对狂犬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选择被疑似狂犬病动物(犬猫)咬(抓)伤后注射狂苗者,按常规全程肌注五针后10~15d取静脉血2ml。1.2 试剂:抗原膜由福建省卫生防疫... 近年来我们引用酶免疫斑点法对狂犬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选择被疑似狂犬病动物(犬猫)咬(抓)伤后注射狂苗者,按常规全程肌注五针后10~15d取静脉血2ml。1.2 试剂:抗原膜由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人兽共患病室自制;酶标抗体(HRP—S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抗体检测 免疫斑点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的检测及诊断价值
7
作者 杨新玲 陈乃玲 +1 位作者 吴惠毅 赵文海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2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8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8例PBC患者M2均阳性、但M4及M9均阴性;47例非PBC肝胆病患...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8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8例PBC患者M2均阳性、但M4及M9均阴性;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4例PBC者肝活检Ⅰ期及Ⅳ期各1例、2例为Ⅱ期。结论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免疫斑点 肝活检 诊断指标
下载PDF
酶免疫斑点法用于在钩体病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志林 王丽娟 冯开军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3年第6期685-686,共2页
关键词 免疫斑点 钩体病 实验诊断 应用
下载PDF
改良酶免疫斑点法检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抗体
9
作者 贾力敏 陈晓蔚 蒋兆英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改良检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 (IcteroheamorrhagiaeSerogroup)抗体的酶免疫斑点 (Dot—Im muoblot)试验方法并作初步应用。方法 抗原片经封闭后冻存 ,取代在检测前封闭的步骤 ,继而按常规加样、洗涤、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 目的 改良检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 (IcteroheamorrhagiaeSerogroup)抗体的酶免疫斑点 (Dot—Im muoblot)试验方法并作初步应用。方法 抗原片经封闭后冻存 ,取代在检测前封闭的步骤 ,继而按常规加样、洗涤、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及底物。应用此方法共检测 176例临床疑似钩端螺旋体病 (Ieptospirosis)患者。结果  176例中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共有 71例 ,阳性率为 40 %。结论 改进的方法简便、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斑点 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抗体 钩端螺旋体病 诊断
下载PDF
亲和素—生物素增强酶免疫斑点法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
10
作者 裴英 陈淑清 《陕西医学检验》 1992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甲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免疫斑点
下载PDF
三种检测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辉 乐玉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将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酶免疫斑点法以及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应用于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中的效果。方法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疾病活动组及疾病稳定组,每组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探究将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酶免疫斑点法以及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应用于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中的效果。方法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疾病活动组及疾病稳定组,每组60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酶免疫斑点法以及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抗双链DNA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检测阳性率。结果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95.00%(57/60),对疾病稳定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71.67%(43/60),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为5.00%(3/60);欧蒙酶免疫斑点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76.67%(46/60),对疾病稳定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1.67%(37/60),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为10.00%(6/60);胶体金快速斑点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80.00%(48/60),对疾病稳定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65.00%(39/60),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为8.33%(5/60)。三种检测方法对疾病活动组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高于疾病稳定组、对照组,疾病稳定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83.33%(100/120),均高于欧蒙酶免疫斑点法的69.17%(83/120)、胶体金快速斑点法的72.50%(87/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诊断方式对于抗双链DNA抗体均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并且在对患者的各个时期进行诊断时,产生的诊断效果较为良好,而三种诊断方式应用于患者的诊断中,可以选择联合诊断,这样有助于避免误诊或者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 胶体金快速斑点 欧蒙免疫斑点 抗双链DNA抗体 系统性红白狼疮
下载PDF
应用BA-Dot-ELISA检测旋毛虫血清抗体的研究
12
作者 贾世玉 钱云龙 +2 位作者 党勃 肖书庆 刁有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69-71,共3页
以旋毛虫肌幼虫层析抗原及国产BA试剂,建立了快速检验旋毛虫病的生物素亲和素酶免疫斑点法(BA-Dot-ELISA)。用此法和Dot-ELISA、PPA-ELISA同时检测15份旋毛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93.3%和93.3%,检测417份非旋毛虫病人血清,均... 以旋毛虫肌幼虫层析抗原及国产BA试剂,建立了快速检验旋毛虫病的生物素亲和素酶免疫斑点法(BA-Dot-ELISA)。用此法和Dot-ELISA、PPA-ELISA同时检测15份旋毛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93.3%和93.3%,检测417份非旋毛虫病人血清,均为阴性。用三种方法检测30份实验感染猪阳性血清,BA-Dot-ELISA敏感性分别为PPA-ELISA和Dot-ELISA的7.13倍和2.70倍。本法与血吸虫病、囊虫病、弓形虫感染者无交叉反应。表明本法对旋毛虫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助于低水平血清抗体旋毛虫病的检测,适于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的宰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斑点 旋毛虫病 抗体
下载PDF
T SPOT-TB试剂盒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峤珂 吴雪琼 +6 位作者 阳幼荣 张俊仙 梁建琴 王安生 张广宇 张涛 王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17-3119,共3页
目的: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结核感染组(包括26例临床已确诊结核病患者和4例PPD强阳性志愿者)和非结核感染组(包括20例PPD阴性的非结核病患者和10例PPD阴性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结核感染组(包括26例临床已确诊结核病患者和4例PPD强阳性志愿者)和非结核感染组(包括20例PPD阴性的非结核病患者和10例PPD阴性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结果:30例结核感染组中,28例(93.3%)TSPOT-TB检测阳性,其中4例PPD强阳性志愿者检测均为阳性;30例非结核感染组中,仅1例(3.4%)TSPOT-TB检测阳性。TSPOT-TB阳性组的SFC显著高于TSPOT-TB阴性组。在29例TSPOT-TB阳性者中,31.0%检测孔A(ESAT-6抗原)和B(CFP-10抗原)均阳性,44.8%仅检测孔A阳性,24.2%仅检测孔B阳性。结论:TSPOT-TB试剂盒在检测结核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SPOT-TB试剂盒 免疫斑点 诊断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静 徐建 +1 位作者 张映铭 王彩英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2期1154-1155,1159,共3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IGRA检测75例肺结核疑似病例,与结核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GRA诊断肺结核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90.9%,准确性为84.0%;IGRA灵...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IGRA检测75例肺结核疑似病例,与结核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GRA诊断肺结核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90.9%,准确性为84.0%;IGRA灵敏度明显高于结核菌培养(P<0.01);在23例培养阴性的肺结核确诊病例中,16例IGRA阳性。结论 IGRA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免疫斑点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斑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成艳 金嘉琳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6-277,共2页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酶技术为早期发现结核病(TB)提供了新的方向。ELISPOT法是全球首次利用探测结核感染者的特异性T细胞,而不是利用抗体来诊断TB的一种新方法,比皮肤试验更可靠,比培养...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酶技术为早期发现结核病(TB)提供了新的方向。ELISPOT法是全球首次利用探测结核感染者的特异性T细胞,而不是利用抗体来诊断TB的一种新方法,比皮肤试验更可靠,比培养方法更敏感。在TB患者中,尤以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最为困难,如果用这种新型的ELISPOT法诊断可能会给防治结核性脑膜炎带来较大的进展,在欧美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首次尝试将该技术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免疫斑点 诊断 ELISPOT 特异性T细胞 TB患者 免疫技术 结核感染者
原文传递
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永生 徐小雅 +2 位作者 杨华 陈易芳 周航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和放射学可疑胸膜结核的患者的胸腔积液实施T-SPOT结核试验,对照组为25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并且无结核原发。结果 24例胸膜结核患者中,23例T-SPOT试验阳性(9... 目的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和放射学可疑胸膜结核的患者的胸腔积液实施T-SPOT结核试验,对照组为25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并且无结核原发。结果 24例胸膜结核患者中,23例T-SPOT试验阳性(95.8%),在对照组25例中T-SPOT试验阳性有5例(20%)。利用T-SPOT.TB试验检测以此诊断活动性胸膜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8%和80%。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 T-SPOT.TB酶联免疫斑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这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胸膜结核病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SPOT.TB试剂盒 免疫斑点 诊断 胸膜炎 结核病
下载PDF
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诊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绍萍 卢水华 +4 位作者 朱召芹 席秀红 熊延青 冯艳玲 吴文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 ELISPOT)和乳胶凝集试验(LA)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中心呼吸科收治的疑诊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76例,均同时作TB ELISPOT、LA检测和...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 ELISPOT)和乳胶凝集试验(LA)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中心呼吸科收治的疑诊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76例,均同时作TB ELISPOT、LA检测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经病原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隐球菌病15例,肺结核22例,其中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8例。经检测L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TB ELISPO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4.4%,8例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LA和TB ELISPOT均为阳性。结论LA和TB ELISPOT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隐球菌病 免疫斑点 乳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陆迪雅 陈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7-381,共5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近1/3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肺外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15%~20%。相对于肺结核,目前肺外结核诊断存在很多困难,主要原因是肺外结核感染途径和感染部位多样,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
关键词 肺外结核 结核诊断 免疫斑点 T淋巴细胞 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 结核分枝杆菌 人群感染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富东 王养民 +1 位作者 周逢海 张斌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证实为附睾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酶联免疫斑点法组(59例)和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组(64例),分析超声造影联合酶联...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证实为附睾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酶联免疫斑点法组(59例)和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组(64例),分析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查阳性率72.9%(43/59),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查阳性率92.2%(59/64)。结论:超声造影联合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查能提高附睾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结核 超声造影 免疫斑点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云 邵凌云 +1 位作者 孟成艳 张文宏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po tassay,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26例,以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及CFP-10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po tassay,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26例,以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及CFP-10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结果在所有入组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5例,诊断为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11例,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为8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1.9%~95.7%],特异度为100%(95%CI71.5%~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95%CI73.5%~100.0%),阴性预测值为78.6%(95%CI49.2%~95.3%)。结论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免疫斑点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