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全S蛋白与纤维蛋白原α链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飞 任建林 +5 位作者 卢雅丕 陈美娅 许鸿志 潘金水 蔡稼燕 董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581-2586,共6页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 目的: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全S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并反向验证HBV全S蛋白候选结合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法:将全S基因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DEST32,构建正向筛选的诱饵质粒并Westernblot法验证其在酵母中的表达.将诱饵质粒与人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在人肝细胞cDNA文库筛选候选结合蛋白,提取阳性菌落质粒测序,并分析其生物学性质.将筛选出的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序列及不同全S变异株基因,分别定向克隆到pDEST32及pDEST22载体中,利用Westernblot法验证表达.将诱饵质粒与猎物质粒共同转化MaV203酵母细胞,以反向酵母双杂交方法验证初筛结果的可靠性及正确性.结果:正向的酵母双杂交实验,经初筛和再转染实验纤维蛋白原α链可与HBV全S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再以纤维蛋白原α链为靶基因设计诱饵质粒,以四种变异的HBV全S蛋白为靶基因设计猎物质粒,反向酵母双杂交法证实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不同全S变异体(总差异率2%)发生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α链与全S蛋白的结合域可能为病毒蛋白的前268aa.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中下游可与HBV全S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其结合域可能与病毒蛋白的前268aa产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全S基因 纤维蛋白原α链 酵母细胞双杂交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前前-S至前S2区自激活功能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周飞 卢雅丕 +3 位作者 任建林 陈美娅 陈建民 董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61-363,369,共4页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经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pS2。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V203,经Western blot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按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细胞MaV203,并在SC/-Leu/-Trp/-His三缺培养基及不同浓度梯度3AT培养基中生长,判断靶区域编码蛋白是否具有自激活功能。结果重组质粒pDEST32-pS2经序列测定含有HBV自前前-S至前-S2基因序列,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可表达前S1和前S2蛋白。将pDEST32-pS2与pDEST22共转染MaV203,证实被转染酵母细胞不能在浓度为28mM的3AT培养基中生长。结论构建了pDEST32-pS2表达载体,pDEST32-pS2可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部分囊膜蛋白,前前-S区至前S2区域编码的部分表面抗原可能具有较弱的反式激活作用,可以被3AT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前-S区基因 酵母细胞双杂交技术 反式激活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