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基因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建东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Eph基因是酪氨酸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群,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在胚胎的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Eph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这种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在Eph基因... Eph基因是酪氨酸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群,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在胚胎的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Eph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这种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在Eph基因家族中,只有EphA3和EphA7在肿瘤中低表达,而这种低表达是由于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造成的。目前,一些Eph基因已被研究用作临床肿瘤治疗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 酪氨酸受体 肿瘤
下载PDF
猪NCK1,2基因克隆及性质分析
2
作者 李明慧 周磊 +2 位作者 龙欢 甘莉 杨在清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3-304,共2页
接头蛋白NCK家族包括两个成员NCK1(NCKα,NCK)和NCK2(NCKβ,Grb4),其共同结构都包括N末端的3个SH3结构域和C末端的1个SH2结构域。它们被认为在各种细胞活动中,连接酪氨酸受体和参与肌动蛋白骨架重排的信号途径,如细胞形态变化。本研究采... 接头蛋白NCK家族包括两个成员NCK1(NCKα,NCK)和NCK2(NCKβ,Grb4),其共同结构都包括N末端的3个SH3结构域和C末端的1个SH2结构域。它们被认为在各种细胞活动中,连接酪氨酸受体和参与肌动蛋白骨架重排的信号途径,如细胞形态变化。本研究采用PCR的方法,通过猪的EST序列,克隆了猪这两个基因的CDS序列;采用辐射杂种细胞系(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杂种细胞系 NCK1 2 酪氨酸受体 基因克隆 结构域 细胞形态变化 肌动蛋白骨架 共同结构 性质分析 信号途径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靳贺 杨黎 李春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05-111,共7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20%[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2]。肺癌早期临床症状多隐匿,相当部分的患者就诊时已是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20%[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2]。肺癌早期临床症状多隐匿,相当部分的患者就诊时已是肺癌晚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针对NSCLC的靶向治疗,使得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精确化[3]。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最新发布的2019年第3版NSCLC指南中指出,应检测的与靶向治疗相关的突变驱动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c-ros 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 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 转染重排基因 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俊华 陈邦国 +3 位作者 尹晶 王刚 邹玮庚 骆小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7-392,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表达水平和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穴位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大鼠脊髓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表达水平和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不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治疗组(关元组)、电针水道穴对照组(水道组),每组20只。按照重物坠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关元组和水道组每天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10d。通过肌条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兴奋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段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逼尿肌兴奋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低,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模型组脊髓中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高,关元组和水道组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均P<0.05),且关元组优于水道组(P<0.05)。结论:穴位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脊髓中具有营养和修复神经功能的BDNF及TrkB表达的提高,使受损的脊髓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了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关元穴作用效应优于水道穴,说明不同穴位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电针 穴位特异性 逼尿肌兴奋性 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原文传递
肿瘤标志物、微血管密度与血流参数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谷小乐 石岩 +7 位作者 郝怀海 金小珠 王宪莉 樊琳琳 石莹 陈红梅 代晶芳 闫媛媛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8-1278,1282,共2页
目的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酪氨酸受体家族亚型2(EphA2)、微血管密度(MV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癌症组,另选同时期收治的53例CIN患者为瘤... 目的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酪氨酸受体家族亚型2(EphA2)、微血管密度(MV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癌症组,另选同时期收治的53例CIN患者为瘤变组。分别对癌症组织、瘤变组织行免疫组化法检测MMP-7、EphA2表达情况,并检测MVD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收缩峰值速度(PSV)和血流阻力(RI)值,分析癌症组和瘤变组患者MMP-7、EphA2、MVD分别与PSV和RI临床关系。结果癌症组和瘤变组MMP-7、EphA2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前者阳性率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癌症组MVD也显著高于瘤变组(P<0.05);癌症组PSV和RI值与瘤变组差异显著(P<0.05);癌症组患者MMP-7与PSV、Eph A2与PSV正相关(r=0.569,0.537),MMP-7与RI、EphA2与RI、MVD与RI负相关(r=-0.463,-0.521,-0.432);瘤变组患者Eph A2与PSV正相关(r=0.672),MMP-7与RI、EphA2与RI负相关(r=-0.631,-0.434)。结论 MMP-7、EphA2、MVD分别与宫颈癌和CIN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检测结果存在紧密关系,可将其联合应用对宫颈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7 酪氨酸受体家族亚型2 微血管密度 多普勒超声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文传递
BDNF-TrkB信号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红丽 李继涛 +1 位作者 苏允爱 司天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00-203,共4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整个大脑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元可塑性至关重要。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提示,BDNF与其受体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整个大脑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元可塑性至关重要。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提示,BDNF与其受体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B)广泛参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发病及治疗。本文基于临床前研究,综述了BDNF-TrkB信号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精神分裂症 临床前研究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诗才 陈太军 +1 位作者 黄美松 朱少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84-1394,共11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建...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建立H2O2致HUVECs氧化损伤模型后,利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BDNF处理HUVECs,同时设置未损伤对照组、H2O2损伤后PBS处理组和Trk B inhibitor组(同时加入100μg/L BDNF和1∶1 000的Trk B inhibitor)。利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同时测定各组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簇(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rk B、p-Trk B、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未损伤组相比,经H2O2氧化损伤后,PBS处理组的HUVECs存活率显著下降,LDH和MDA含量显著上升而SOD和GSH的活性显著下降,细胞中NO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而ET-1和ICAM-1的分泌浓度则显著增加,ROS的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下降;与PBS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BDNF处理组中HUVECs的存活率逐渐上升,LDH和MDA含量逐渐下降,而SOD和GSH活性逐渐上升,细胞中的NO分泌量显著上升而ET-1和ICAM-1分泌量逐渐下降;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Trk B和p-Trk B水平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但BDNF的作用均受到Trk B inhibitor的抑制。结论:BDNF能够通过提高HUVECs细胞存活率,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降低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而保护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其与Trk B结合后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活性氧 动脉粥样硬化 酪氨酸受体激酶B
下载PDF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活性及其上调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蔡红蝶 陶伟伟 +7 位作者 宿树兰 郭盛 朱悦 郭建明 钱大玮 丛旭东 唐仁茂 段金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黄蜀葵花为中国民间草药,是锦葵科秋葵属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已报道其具有抗抑郁活性。本文从黄蜀葵花中分离纯化得到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并探索其中5种化合物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 黄蜀葵花为中国民间草药,是锦葵科秋葵属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已报道其具有抗抑郁活性。本文从黄蜀葵花中分离纯化得到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并探索其中5种化合物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聚酰胺柱和Sephadex LH-20柱对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经UHPLC与NMR等技术鉴定,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为杨梅素-3-O-β-D-葡糖苷(1)、棉皮素-8-O-β-D-葡糖苷酸(2,G-8-G)、棉皮素-3'-O-β-D-葡糖苷(3)、槲皮素-3'-葡糖苷(4,Q-3-G)、异槲皮苷(5,IQT)、金丝桃苷(6,HY)、杨梅黄酮(7)和槲皮素(8,QT)。采用小鼠分别灌胃化合物2、4、5、6和8(15、30、60 mg·kg^(-1))24 h后,观察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和磷酸化的真核延伸因子2(p-e EF2)的表达。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4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在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BDNF和Trk B的表达,减少p-e EF2的表达。可见,化合物2和4可上调BDNF表达而发挥其抗抑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葵科 秋葵属 抗抑郁 黄酮类化合物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原文传递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晶晶 李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84,共8页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MASC)是一种近年来才被描述的唾液腺肿瘤新类型,因其存在与乳腺分泌性癌类似的特异性的E-二十六变异基因6-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3融合基因而得名。MASC在病理形态上非完全特异,与诸多唾液腺肿瘤有重叠,所以在病理...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MASC)是一种近年来才被描述的唾液腺肿瘤新类型,因其存在与乳腺分泌性癌类似的特异性的E-二十六变异基因6-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3融合基因而得名。MASC在病理形态上非完全特异,与诸多唾液腺肿瘤有重叠,所以在病理诊断中经常将其诊断为腺泡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等。本文就MAS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样分泌癌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 E-二十六变异基因6.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3融合基因 腺泡细胞癌 乳腺球蛋白
下载PDF
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和GDF-15、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殷 张颖 +3 位作者 常永霞 曲淑婕 李超 王正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和GDF-15、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时间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将纳入研究的病例根...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和GDF-15、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时间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将纳入研究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生活指导和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针刺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督脉腧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评估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的上肢运动协调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脑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及阻力指数(P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血清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酪氨酸受体激酶受体B(TrkB)含量。结果 针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max、Vmean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均明显降低(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DF-15含量均降低(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rkB含量均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协调功能改善效果较好,促进动脉血液循环,降低GDF-15含量并增加TrkB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元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镜像神经元 康复训练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动脉血流 生长分化因子-15 酪氨酸受体激酶受体B
下载PDF
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大鼠海马BDNF及TrkB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春 李文媛 +5 位作者 张广芬 徐世霞 余海鹰 高志勤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过程中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变化。方法 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八组:第一部分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V1组...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过程中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变化。方法 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八组:第一部分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V1组)、DMSO+氯胺酮(V2组)、AMPA受体阻断剂(NBQX)5mg/kg+氯胺酮(N5组)、NBQX10mg/kg+氯胺酮(N10组);第二部分包括DMSO+酒精+生理盐水(V3组)、DMSO+酒精+氯胺酮(V4组)、AMPA受体激动剂(CX546)1mg/kg+生理盐水(C0组)、CX5461mg/kg+氯胺酮组(C1组)。干预前1d大鼠强迫游泳15min,干预当天分别进行DMSO、NBQX及CX546预处理,30min后给予1ml生理盐水或氯胺酮10mg/kg。第2次给药后30min强迫游泳,记录5min内不动时间,随后取海马组织检测BDNF及TrkB表达。结果与V2组比较,N5组及N10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海马BD-NF、TrkB表达减少(P<0.05)。与V4组比较,C1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海马BDNF、TrkB表达增加(P<0.05)。结论 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作用,这可能与海马组织中BDNF和TrkB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 AMPA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海马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红系细胞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成玉 崔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酯酰肌醇脂物质的激酶,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性,也具有磷脂酞肌醇激酶的活性,广泛存在于细胞中,通过激素受体、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和各种细胞因子应答...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酯酰肌醇脂物质的激酶,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性,也具有磷脂酞肌醇激酶的活性,广泛存在于细胞中,通过激素受体、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和各种细胞因子应答各种细胞内、外信息,并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受体激酶 红系细胞 信号通路 二聚体蛋白 细胞生长 磷脂酰肌醇 激素受体 细胞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 Β-地中海贫血
下载PDF
西藏地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含欢 刘斌云 +7 位作者 霍真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王寒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SMARCA4)/Brahma相关基因1、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P5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和BRA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改变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病例64例,全部病例均进行SMARCA4、BRAF、P53、PD-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PCR检测。结果64例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56.59±13.27)岁;46例(71.88%)位于结肠,18例(28.12%)位于直肠;60例(93.75%)为腺癌,4例(6.25%)为其他类型;11例(17.19%)为T1或T2期,53例(82.81%)为T3或T4期;24例(37.50%)出现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方面,64例中1例(1.56%)SMARCA4部分肿瘤细胞表达减弱或缺失,4例(6.25%)BRAF肿瘤细胞阳性表达,35例(54.69%)P53为突变型表达;45例(70.31%)PD-1肿瘤相关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10%,19例(29.69%)≥10%;52例(81.25%)PD-L1联合阳性分数<10,12例(18.75%)≥10。64例NTRK1、NTRK2、NTRK3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4例(6.25%)检测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1例SMARCA4表达缺失病例未检测到SMARCA4基因改变。PD-L1的表达与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和PD-1的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10.223,P=0.001;χ^(2)=11.979,P=0.001)。结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中较少出现SMARCA4表达减弱或缺失及NTRK融合基因改变,少数病例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Pan-TRK和BRAF免疫组织化学可作为NTRK融合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的初筛方法。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中更容易出现PD-L1蛋白高表达,这部分患者有望获益于免疫治疗。P53突变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D-1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SWI/SNF相关、基质相关、肌动蛋白依赖性染色质调节因子A亚科成员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V-raf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宝 张育才 崔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μL;Ibo+EPO组注射Ibo 1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促红细胞生成素 鹅膏蕈氨酸 脑损伤 小鼠
下载PDF
百会穴久留针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节 高婷 +2 位作者 朱婷婷 何其英 杨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 目的研究百会穴久留针法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通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模型1组、久留针1组、普通留针组,每组12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手术造模后第1天起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久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连续14 d。另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2组、模型2组、久留针2组、久留针3组,每组10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针灸治疗前分别给予腺相关病毒100μl单次尾静脉注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1组比较,模型1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比较,久留针1组和普通留针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BDNF、Trk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且久留针1组上述变化较普通留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久留针2组比较,久留针3组mNSS评分、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及缺血脑组织中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及裂解型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16.41±2.25)%vs(7.59±1.09)%;1.46±0.16 vs 0.94±0.12,P<0.05]。结论百会穴久留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激活BDNF/TrkB通路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百会 留针 神经保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通路
下载PDF
BDNF-trk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宗剑 杨春 +2 位作者 胡明珠 周波 季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3月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3月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正常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氯胺酮组(K组)及氯胺酮+ANA-12组(KA组)。S、K及KA组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菌素(STZ)65 mg·kg^(-1)构建糖尿病神经病理痛模型。28 d后,S、K及KA组大鼠分别连续7 d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氯胺酮10 mg·kg^(-1)及氯胺酮10 mg·kg^(-1)+ANA-12 0.5 mg·kg^(-1)。d 8,测定大鼠机械缩足痛阈(MWT),然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背根及大脑前额皮层。采用Western blot和高尔基染色检测BDNF、p-trk B/trk B、突触素(synaptophysin)及树突棘密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大鼠MWT明显下降,且脊髓背根和前额皮层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及树突棘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S组相比,K组大鼠MWT、各部位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和树突棘密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K组相比,KA组大鼠MWT明显下降,且各部位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和树突棘密度均明显下调(P<0.05)。各部位BDNF与树突棘密度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与BDNF-trk 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 树突棘密度 突触素
下载PDF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低频重复电刺激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颖 管宇宙 +4 位作者 朱立 吴双 丁青云 胡又方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目的 描述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重复电刺激特点及特殊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和比较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9例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MG和19... 目的 描述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重复电刺激特点及特殊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和比较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9例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MG和19例AChR抗体阳性M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低频电流重复刺激尺神经、面神经和副神经的电生理结果.结果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组和AChR抗体阳性组经面神经重复电刺激异常比例分别为6/9和13/19,副神经异常比例为5/9和18/19,尺神经异常比例为0/9和7/19,总体阳性比例分别为8/9和19/19.经副神经刺激时,AChR抗体组异常比例明显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是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MG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5,95%CI 2.19-15.25,P=0.015).结论 抗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MG的低频电刺激阳性率总体低于AChR抗体组,尤其经副神经刺激时差异明显.低频重复电刺激和血清抗体检测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受体 胆碱能 新斯的明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煜鑫 闫东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发育过程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新生的大鼠分离出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1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发育过程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新生的大鼠分离出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1μmol/L DEX处理组、5μmol/L DEX处理组、50μmol/L DEX处理组),每组设置6复孔,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1、5和50μmol/L处理,于处理后2、4、6、8、10 d检测细胞活性,于处理后10 d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PCR检测突触素(SYN)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BDNF、Trk B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DEX处理组的神经元细胞活力无显著差异,1μmol/L和5μmol/L DEX处理组中SYN和PSD95 mRNA的表达和Trk B蛋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50μmol/L DEX处理组中SYN和PSD95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1),p-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50μmol/L DEX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作用,其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磷酸化水平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海马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BDNF-TrkB) 大鼠
下载PDF
中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永红 胡怀强 +1 位作者 张玉杰 王新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277-2280,共4页
目的:观察复健片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运动功能以及脑组织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和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用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 目的:观察复健片对脑梗死模型大鼠运动功能以及脑组织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和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再生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用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 h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9 g.kg-1,其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周。用前肢放置检测法评定运动功能;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脑组织trk-B和Nogo-A的表达,并测定染色平均灰度。结果:药物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86.34±5.48)明显高于模型组(62.26±14.87),P<0.01;trk-B表达药物组(95.98±3.55)较模型组明显增强(110.10±6.82),P<0.01;而Nogo-A药物组(131.09±8.99)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121.36±11.06),P<0.01。结论:复健片可显著增强trk-B并抑制Nogo-A的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再生 酪氨酸受体激酶B 勿动蛋白A
原文传递
新生儿先天性无痛无汗症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红球 彭小明 +2 位作者 张帆 李笑 颜卫群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9期42-45,共4页
为总结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回顾分析1例CIPA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共46例患儿,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日龄(14±6)天,死亡4例,感觉障碍43例,发热38例,无汗38例,皮肤干燥29例,外伤及感染18例,... 为总结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回顾分析1例CIPA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共46例患儿,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日龄(14±6)天,死亡4例,感觉障碍43例,发热38例,无汗38例,皮肤干燥29例,外伤及感染18例,智力障碍24例,自残16例,骨折及关节病变19例,视神经萎缩5例,抽搐4例,手术15例。CIPA新生儿期少见,主要表现为发热、无汗、无痛,生化指标基本正常,皮肤活检不能诊断,需行基因检测明确。目前无特殊治疗且预后不良,重在预防,避免近亲结婚,可行CIPA致病基因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新生儿 酪氨酸受体激酶基因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