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氯代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及其3d-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叶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合成了 2 -氯代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及其与Cu(Ⅱ )、Ni(Ⅱ )、Co(Ⅱ )、Zn(Ⅱ )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 ;以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红外光谱、拉曼光谱、1 HNMR谱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的组成和配位环境 ;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超氧自... 合成了 2 -氯代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及其与Cu(Ⅱ )、Ni(Ⅱ )、Co(Ⅱ )、Zn(Ⅱ )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 ;以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红外光谱、拉曼光谱、1 HNMR谱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的组成和配位环境 ;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超氧自由基的初步实验 ,发现虽然 2 -CAZn、2 -CACo对DNA具有明显作用 ,但该系列化合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抑制能力较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代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 金属配合物 合成 表征 超氧离子自由基 药物合成 配位环境
下载PDF
α-萘基丁二亚胺氯化镍/MAO制备双(宽)峰聚乙烯 被引量:11
2
作者 艾娇艳 刘新星 +1 位作者 祝方明 林尚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0-243,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α 二亚胺镍配合物———α 萘基丁二亚胺氯化镍 ,此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MAO的活化下催化乙烯聚合得到支化聚乙烯 ,聚合活性高达 7 18× 10 5gPE molNi·h ,1 3C NMR、FTIR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聚乙烯含有末端双键 ;... 合成了一种新型α 二亚胺镍配合物———α 萘基丁二亚胺氯化镍 ,此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MAO的活化下催化乙烯聚合得到支化聚乙烯 ,聚合活性高达 7 18× 10 5gPE molNi·h ,1 3C NMR、FTIR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聚乙烯含有末端双键 ;GPC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乙烯分子量呈双 (宽 )峰分布 ,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此催化剂能产生分子量较低的α 烯烃 ,在聚合过程中一部分α 烯烃会“就地”与乙烯原位共聚形成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 ,二是此催化剂存在立体异构体 ,而不同异构体在MAO活化下形成的活性中心的配位环境不同 ,因而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也不同 .研究了聚合温度、聚合压力、铝镍摩尔比 (nAl nNi)对催化活性、聚乙烯分子量、支化度的影响 .聚乙烯的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支化度增大 ,熔点则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 氯化镍 制备 萘基 α-烯烃 聚合温度 分子量 Α-二亚胺 支化聚乙烯 立体异构体 催化剂 镍配合物 乙烯聚合 聚合活性 ^13C 原位共聚 聚合过程 配位环境 活性中心 催化活性 支化度 NMR GPC 聚合物 摩尔比 活化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3
作者 冯亚杰 段有雨 +3 位作者 邹函君 马江平 周楷 周小元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1-568,共18页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可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单原子催化剂是催化领域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金属原子级地分散在基底材料上,使其有着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人们的...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可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单原子催化剂是催化领域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金属原子级地分散在基底材料上,使其有着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领域,单原子的引入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基底材料的内在电子结构以及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为进一步优化材料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活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在本篇文章中,归纳总结了单原子催化剂合成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单原子催化剂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实际应用策略,主要从催化剂的光谱响应范围、电荷转移的动力学以及活性位点的配位环境等方面来讨论单原子的引入对催化剂载体本身的性质改变,也讨论了单原子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联系以及可能的催化机制。同时结合实验和文献总结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希望本篇综述可以为今后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在光催化分解水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启发,促进光催化分解水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 光催化 分解水产氢 配位环境
原文传递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water splitting 被引量:9
4
作者 Yao Wang Xun Huang Zidong We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269-1286,共18页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oduce hydrogen.However,the sluggish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occurring at the anode and cathode,namely,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oduce hydrogen.However,the sluggish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occurring at the anode and cathode,namely,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respectively,consume a tremendous amount of energy,seriously hampering its wide application.Recently,single-atom catalysts(SACs)have been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kinetics of these two reactions.In this minireview,we focus on the recent progress in SACs for OER and HER applications.Three classes of SACs have been reviewed,i.e.,alloy-based SACs,carbon-based SACs and SACs supported on other compounds.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tivities of SACs are also highlighted,including the inherent element property,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the geometric structure and the loading amount of metal atoms.Finally,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in S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catalyst 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Inherent element property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Geometric structure
下载PDF
Pb^(2+)对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洪法水 王玲 +2 位作者 吴康 王雪峰 陶冶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通过各种光谱学手段研究了Pb2 +对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 +可提高酶活性,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这是因为在高浓度下Pb2 +能完全竞争出核糖核酸酶中的Ca2 +,荧光滴定显示核糖核酸酶可结合 3个Pb2 +.利... 通过各种光谱学手段研究了Pb2 +对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 +可提高酶活性,高浓度则严重抑制酶活性,这是因为在高浓度下Pb2 +能完全竞争出核糖核酸酶中的Ca2 +,荧光滴定显示核糖核酸酶可结合 3个Pb2 +.利用EXAFS表征出Pb2 +已结合到核糖核酸酶主链氨基酸残基上,与N或O发生了配位,Pb—N(或O)键长分别为 0.2 42nm和 0.312nm,配位数均为 2.圆二色谱测试进一步表明高浓度的Pb2 +结合使核糖核酸酶的二级结构遭到严重破坏,α 螺旋含量、β 折叠及 β 转角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 酶活性 配位环境 酶结构 铅(Ⅱ) 光谱学 重金属污染 生理效应
下载PDF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active sites and their effect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被引量:7
6
作者 Chunpeng Wang Zhe Wang +2 位作者 Shanjun Mao Zhirong Chen Yo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28-955,共28页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of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playing significant role in a wide range of chemical technologies,have prevented us from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ir catalytic mechanisms at atomic level.A fundame...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of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playing significant role in a wide range of chemical technologies,have prevented us from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ir catalytic mechanisms at atomic level.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active sites and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of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from a comprehensive view will open up numerou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catalysts to address the global challenges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is review surveys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factors,including the metal size,shape,support,alloy and ligand modifier,on the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of active center and further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atalytic reactions,aiming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ize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ith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Subsequently,the key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in determining the coordination structure of active metal sites,especially the dynamic coordination structure change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are well summarized.A brief summary is finally provided together with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heterogeneous metal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Supported catalyst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Metal catalyst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原位水热合成一个新颖的银四唑配位聚合物(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锡森 唐云志 熊仁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25-1029,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硝酸(3-氰基吡啶)银以及叠氮化纳反应,成功地组装了一个二维层状银四唑配位聚合物[mono(5-(3-pyridyl)tetrazolato)Ag](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结晶在三斜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1(a=0.62608(10)nm,b... 在水热条件下,硝酸(3-氰基吡啶)银以及叠氮化纳反应,成功地组装了一个二维层状银四唑配位聚合物[mono(5-(3-pyridyl)tetrazolato)Ag](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结晶在三斜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1(a=0.62608(10)nm,b=0.78498(13)nm,c=0.80584(12)nm,α=75.171(4)°,β=76.653(3)°,γ=68.332(3)°,V=0.35167(10)nm3,Z=2),银的配位环境为四配位并形成略为变形的四面体构型。室温下,化合物1显示强的蓝色荧光(495nm和52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原位水热合成 四唑 新颖 3-氰基吡啶 水热条件 晶体结构 三斜晶系 配位环境 蓝色荧光 化合物 叠氮化 分析表 空间群 四面体 配位 构型
下载PDF
调控单位点M-N-C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甜蜜 王振旅 管景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6,共25页
全球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然而无节制地开采引起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例如,能源枯竭、气温逐年升高、气候恶化和海洋酸化等,这已经威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可再生能源和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目前的关键问题,... 全球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然而无节制地开采引起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例如,能源枯竭、气温逐年升高、气候恶化和海洋酸化等,这已经威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可再生能源和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目前的关键问题,反应条件相对温和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可将CO_(2)转化为具有工业价值的产品,例如C1、C2和C^(2+),这是解决“碳中和”的一种有效措施。电催化CO_(2)RR是一个复杂的多个电子/质子转移过程,反应机理相对复杂,涉及很多反应中间体,影响产物的选择性,CO_(2)RR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开发低成本和高效的电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100%的原子利用率、不饱和配位、相对均匀的活性位点的原子分散的金属和氮共掺杂碳(M-N-C)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催化剂。M-N-C材料具有可调变性,通过调节中心金属离子或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性质和原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这为设计具有高效催化CO_(2)性能的催化剂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探讨在原子水平上调控M-N-C材料的电子结构对其在催化CO_(2)RR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CO_(2)的大多数产物的半反应的还原电位在析氢反应的±0.2 V范围内,而且大多数与CO_(2)结合的催化剂都富含电子,对析氢反应有活性。因此在设计催化剂时还需要考虑抑制竞争性析氢反应的进行。本文我们总结了M-N-C材料合成方法、CO_(2)还原成C1、C2和C^(2+)的反应路径以及影响CO_(2)RR的主要因素。主要系统地总结了三种调控M-N-C材料电子结构和几何构型的策略,即修饰MN-C材料的碳基面、选择合适的中心金属离子和调节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并详细的讨论了在不同活性位点上对催化CO_(2)RR中各种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最后,我们提出了目前M-N-C材料在电催化CO_(2)RR中的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材料 单位点催化剂 电子结构 配位环境 吉布斯自由能
下载PDF
氟化物矿化剂阳离子对钒锆蓝色料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其堃 汪永清 +4 位作者 常启兵 杨柯 张运昌 王霞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5,共6页
氟化物有助于形成硅酸锆晶相,获得天蓝色的钒锆蓝色料,但无法解释钒锆蓝色料呈现多种颜色的问题。研究了氟化物阳离子对钒锆蓝色料呈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剂阳离子进入硅酸锆晶格,改变V^(4+)的配位场。阳离子半径与Zr^(... 氟化物有助于形成硅酸锆晶相,获得天蓝色的钒锆蓝色料,但无法解释钒锆蓝色料呈现多种颜色的问题。研究了氟化物阳离子对钒锆蓝色料呈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剂阳离子进入硅酸锆晶格,改变V^(4+)的配位场。阳离子半径与Zr^(4+)离子的偏差越大,导致硅酸锆晶格畸变越大,色料吸收可见光波长越短。以LiF为矿化剂,色料呈现淡绿色,而NaF、MgF_2、AlF_3则使色料呈现不同的蓝色。钒锆蓝色料在釉中的呈色变化规律与色料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锆蓝 色料 矿化剂 配位环境
下载PDF
SAPO-34分子筛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表征方法概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邢爱华 朱伟平 岳国 《神华科技》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SAPO-34分子筛的物化性能、水热稳定性分析为线索,介绍了不同表征技术对分子筛骨架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孔道结构和孔道内部化学环境、形貌、粒径大小、表面酸性的检测。有助于全面认识SAPO-34分子筛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能,深入了解不同表... 以SAPO-34分子筛的物化性能、水热稳定性分析为线索,介绍了不同表征技术对分子筛骨架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孔道结构和孔道内部化学环境、形貌、粒径大小、表面酸性的检测。有助于全面认识SAPO-34分子筛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能,深入了解不同表征技术在SAPO-34分子筛结构和物化性能分析、检测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表面酸性 NMR XRD 原位表征 配位环境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在硅酸盐玻璃中的形成及其局部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修春 许静仙 +4 位作者 李志会 刘维学 贺博 韦世强 徐政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0-993,999,共5页
用离子交换结合H2气氛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铜纳米颗粒/硅酸盐玻璃复合材料。利用光学吸收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了铜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形成机理及其局部结构。结果表明:提高H2气氛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 用离子交换结合H2气氛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铜纳米颗粒/硅酸盐玻璃复合材料。利用光学吸收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了铜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形成机理及其局部结构。结果表明:提高H2气氛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离子交换时间从0.5h延长到1.0h对Cu纳米颗粒在玻璃中的体积分数影响不大。Cu在离子交换硅酸盐玻璃中仅存在Cu—O配位结构,热处理后铜原子在玻璃中存在2种局域结构环境:一是处于铜氧化物的配位环境;另一是处于金属铜的配位环境。玻璃中铜离子以一价存在,其周围存在2个氧配位,Cu—O键长在0.185~0.186nm之间。随着Cu颗粒尺寸的降低和Cu小分子团簇质量分数的增加,Cu—Cu配位的无序度增大。含小分子铜团簇多的样品,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与铜体材料中的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0.255nm)相比发生收缩;含铜纳米颗粒较多的样品,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与铜体材料中的Cu—Cu最近邻原子间距离相比发生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颗粒 硅酸盐玻璃 局部结构 配位环境
下载PDF
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CT-DNA的结合活性
12
作者 王洋 李铭 +4 位作者 关金涛 张智勇 闫俊涛 熊兰 毛佳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8-1866,共9页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a=1.982 18(17) nm,b=1.982 18(17) nm,c=1.839 4(2) nm,分子式为C37H41CuN6O4Zn。金属中心Cu(Ⅱ)和Zn(Ⅱ)由两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醋酸根桥联,它们的配位环境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为四方锥结构,Cu(Ⅱ)和Zn(Ⅱ)之间的距离是0.289 7 nm。本文还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和黏度实验的方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为弱的插入模式,其相应的结合活性为6.92×103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吡啶悬臂 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 单晶衍射 配位环境 CT-DNA结合
下载PDF
金属间化物中原子尺寸和电负性对配位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景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3-537,共5页
统计分析了300多种结构类型的金属间化物中原子的配位数规律,发现各种原子具有不同的配位数选择倾向性,分析了典型的原子配位环境,导致上述原子配位环境选择性的原困,找出其与原子内在性质如原子尺寸和电负性等的关系,总结出规... 统计分析了300多种结构类型的金属间化物中原子的配位数规律,发现各种原子具有不同的配位数选择倾向性,分析了典型的原子配位环境,导致上述原子配位环境选择性的原困,找出其与原子内在性质如原子尺寸和电负性等的关系,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帮助理解金属间化物的形成和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环境 原子尺寸 电负性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用于氧还原反应的碳基负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策 刘自若 +1 位作者 刘炜 史彦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0-834,共15页
燃料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但是受到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的限制,燃料电池需要使用Pt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这就导致其成本显著增加。碳基负载单原子催化剂(C-SACs)展现出高原子利用率和高... 燃料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但是受到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的限制,燃料电池需要使用Pt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这就导致其成本显著增加。碳基负载单原子催化剂(C-SACs)展现出高原子利用率和高选择性等优异性能。另外,C-SACs在不同pH环境下都显示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被视为贵金属催化剂的经济替代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提升C-SACs的ORR催化性能的策略,包括选择不同种类的金属中心原子,调控金属中心的配位结构以及对载体进行杂原子掺杂。同时介绍了这些C-SACs在旋转盘电极和电池器件中的性能。最后对C-SACs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潜在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配位环境 杂原子掺杂 综述
下载PDF
基于钌络合物催化水氧化反应中的质子传递调节:不止第二配位环境
15
作者 刘天奇 孙立成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54-856,共3页
Proton transfer is a pivotal chemical process that occurs in a wide range of enzymatic reactions.One example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water channels near the oxygen-evolving complex in photosystem II(OEC in PS... Proton transfer is a pivotal chemical process that occurs in a wide range of enzymatic reactions.One example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water channels near the oxygen-evolving complex in photosystem II(OEC in PSII),which allows for substrate supply and proton release[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传递 钌络合物 配位环境
原文传递
重塑位于火山曲线右支的弱吸附金属单原子位点的配位环境及电子结构
16
作者 贡立圆 王颖 +8 位作者 刘杰 王显 李阳 侯帅 武志坚 金钊 刘长鹏 邢巍 葛君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52-360,共9页
金属单原子位点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在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反应(ORR)的应用引起广泛兴趣.金属单原子中心作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遵循Sabatier原则,即位于火山型曲线右侧的金属中心与ORR中间产物的结合能力弱,使中间产物难以被位点活化,... 金属单原子位点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在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反应(ORR)的应用引起广泛兴趣.金属单原子中心作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遵循Sabatier原则,即位于火山型曲线右侧的金属中心与ORR中间产物的结合能力弱,使中间产物难以被位点活化,与之相反,左侧的位点则与中间产物的结合力太强,使中间产物难以脱附.因此,构建中间产物结合强度适中的位点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金属中心的配位环境可以调控金属的电子结构,进而调节对ORR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力,提高催化剂活性.例如,对于位于火山曲线左侧的FeN4位点,通过在配位原子中引入高电负性的基团,如OH,S,Cl,减弱其对ORR中间产物的结合强度,使其活性向右侧活性顶点移动.然而,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策略来改善火山曲线右侧位点的弱吸附能力.例如,Pd和Pt的纳米催化剂具有较高的ORR活性,而其单原子MN4位点却对ORR呈惰性,原因为高电负性的N使M具有较高的电荷密度,使其对中间产物的吸附能力太弱而位于火山曲线的最右边,具有较差的本征活性.为了缓解此类金属与配位N之间的不匹配的问题,我们提出通过利用电负性低的C(χp=2.55)代替N(χp=3.04)配位,以提升弱吸附位点的本征活性.本文制备了Ir-N-C,Pd-N-C,Pt-N-C,Ir-C,Pd-C和Pt-C六种催化剂;X射线衍射、透射电极和球差电镜结果表明,催化剂不含金属颗粒;同步辐射结果表明,催化剂呈M-N/C配位形式存在,且价态为氧化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ToF-SIMS)测试可以检测到MNXCY和MCX的位点结构,结合同步辐射结果,认为活性位点分别是IrNXC((4-X)),IrC4,PdN_(2)CX和PdN3CX,PdC4,PtN3C1和PtN4,PtC4.电化学结果表明,相比N配位的催化剂,C配位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半波电位、起始电位及本征活性,表明C配位更适合配位金属Ir,Pd和Pt,证明本文策略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催化活性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单原子催化剂 配位环境 电子结构 反应中间产物吸附能
下载PDF
A new barium-containing alkali metal silicate fluoride NaBa3Si2O7F with deep-UV optical property 被引量:3
17
作者 Zhaohong Miao Yun Yang +3 位作者 Zhonglei Wei Zhihua Yang Tushagu Abudouwufu Shilie Pan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0期1454-1462,共9页
A new silicate fluoride,NaBa3 Si207 F,has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ution method.It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Cmcm(No.63).NaBa3 Si2 O7 F is the first barium-containing a... A new silicate fluoride,NaBa3 Si207 F,has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ution method.It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Cmcm(No.63).NaBa3 Si2 O7 F is the first barium-containing alkali metal silicate fluoride with the[NaO6]polyhedra,the[BaO8 F]polyhedra and isolated[Si2 O7]units.The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s indicate that NaBa3 Si2 O7 F possesses wide transparent window and availabl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To confirm the coordination surroundings of anionic groups and its thermostability,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hermal behaviors were also analyzed,which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etrahedronly coordinated silicium atoms and the good stability of NaBa3 Si2 O7 F at high temperature.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was also implement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NaBa3 Si207 F and its property.Additionally,to further explore the structural novelty of NaBa3 Si2 O7 F,the comparison of the anionic structures was carried out in mixed alkali and alkaline-earth metal silicate fluorides.Interestingly,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isolated[Si2 O7]dimer is rare among the above systems,which enriches the structural chemistry of silicate fluor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te fluoride deep-ultraviolet transparent window 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hip structure comparison
原文传递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pathways on single‐atom Co sites:Impacts of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被引量:2
18
作者 Haixia Gao Kang Liu +4 位作者 Tao Luo Yu Chen Junhua Hu Junwei Fu Mi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32-838,共7页
Single‐atom catalysts have been proposed as promising electrocatalysts for CO_(2) reduction reactions(CO_(2)RR).Co‐N_(4) active sit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CO selectivity and activit... Single‐atom catalysts have been proposed as promising electrocatalysts for CO_(2) reduction reactions(CO_(2)RR).Co‐N_(4) active sit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CO selectivity and activity.However,the effect of 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Co sites on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pathways is still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pathways on Co‐N_(4) sites supported on conjugated N_(4)‐macrocyclic ligands with 1,10‐phenanthroline subunits(Co‐N_(4)‐CPY)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single‐atom Co sites with N substituted by O(Co‐N_(3)O‐CPY)and C(Co‐N_(3)C‐CPY)was studied for comparison.The calc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both C and O coordination break the symmetry of the primary CoN_(4) ligand field and induce charge redistribution of the Co atom.For Co‐N_(4)‐CPY,CO was confirmed to be the main product of CO_(2)RR.HCOOH is the primary product of Co‐N_(3)O‐CPY because of the greatly increased energy barrier of CO_(2) to*COOH.Although the energy barrier of CO_(2) to*COOH is reduced on Co‐N_(3)C‐CPY,the desorption process of*CO becomes more difficult.CH3OH(or CH_(4))are obtained by further*CO hydrogenation reduction when using Co‐N_(3)C‐CPY.This work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the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single‐atom sites on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Product selectivity Single‐atom catalyst CO_(2)reduction reaction DFT calculation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的氧配位钴单原子稳定金属锂负极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浩东 李亚光 +1 位作者 路鹏飞 吴忠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1,共8页
锂金属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1))、低氧化还原电位(-3.04 V)被认为是最具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锂枝晶生长、以及"死锂"等问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发展亲锂载体来调控锂成核行为是抑制锂枝的有效方法。本... 锂金属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1))、低氧化还原电位(-3.04 V)被认为是最具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锂枝晶生长、以及"死锂"等问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发展亲锂载体来调控锂成核行为是抑制锂枝的有效方法。本工作中我们采用石墨烯负载的氧配位钴单原子(Co-O-G SA)作为锂沉积载体,调节锂的成核和生长行为。Co-O-G SA具有均匀的亲锂位点、高电导率、以及高表面积(519m2·g^(-1)),可显著降低锂沉积过程中局部电流密度,提高锂在循环过程中的可逆性。因此,基于Co-O-G SA锂负极在电流密度为1mA·cm^(-2),沉积容量1mAh·cm^(-2)时具有99.9%的库伦效率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8 mA·cm^(-2)高电流密度下寿命达到1300 h。在对称电池中,Co-O-G SA锂负极(Co-O-G SA/Li)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压稳定在18 mV,寿命达到780 h。当匹配硫正极,获得全电池在0.5C(1C=1675 mA·g^(-1))的条件下,具有1002 mAh·g^(-1)的比容量,1000次循环过程中仅有0.036%的容量衰减率。本工作为通过调控单原子的配位环境来实现无枝晶锂负极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 配位环境 亲锂位点 锂枝晶 高比能锂电池
下载PDF
铝酸钙准二元玻璃硬度和抗碎裂性组成依赖的结构起源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琰 高运周 +1 位作者 陶海征 顾少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04-3510,共7页
理解玻璃的硬度和抗碎裂性与结构的关系对制备高硬耐摔功能玻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探究铝酸钙(CaO-Al_(2)O_(3))准二元玻璃硬度和抗碎裂性随CaO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激光加热气动悬浮方法,制备了组分为xCaO·(100-x)Al_(2)O_... 理解玻璃的硬度和抗碎裂性与结构的关系对制备高硬耐摔功能玻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探究铝酸钙(CaO-Al_(2)O_(3))准二元玻璃硬度和抗碎裂性随CaO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激光加热气动悬浮方法,制备了组分为xCaO·(100-x)Al_(2)O_(3)(x=42.3、50.0、63.1、75.0,摩尔分数)的系列玻璃样品。利用显微维氏硬度仪、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制备的铝酸钙准二元玻璃的硬度、抗碎裂性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aO含量增加,玻璃硬度逐渐下降,于x=42.3时硬度最大(8.09 GPa);而玻璃的抗碎裂性随CaO含量增加先降低后急剧增加,并于x=42.3时表现出最大的抗碎裂性(11.8 N)。随着CaO含量增加,平均键能的下降是玻璃硬度下降的原因;高铝含量(x=42.3)的铝酸钙玻璃中部分铝以五配位形式存在,在承受载荷冲击过程中容易改变配位数来耗散能量,是抗碎裂性最大的结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钙玻璃 气动悬浮方法 激光加热 硬度 抗碎裂性 配位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