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盆地鄯善弧形带三间房组二段重矿物物源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景琦 韩小锋 杨占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34-39,45,共7页
利用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Q型聚类分析、稳定系数分析、平面组合特征分析以及古地貌地形分析等,对吐哈盆地鄯善弧形带三间房组二段的重矿物组分进行了统计研究,认为该区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别对应南部塔克泉凸起... 利用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Q型聚类分析、稳定系数分析、平面组合特征分析以及古地貌地形分析等,对吐哈盆地鄯善弧形带三间房组二段的重矿物组分进行了统计研究,认为该区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别对应南部塔克泉凸起主要物源区和东南部了墩隆起次要物源区,其中塔克泉凸起物源区主要控制弧形带丘陵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扇体展布形态,了墩隆起物源区主要控制温吉桑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扇体展布形态,丘陵东部地区则为两大物源交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物源分析 鄯善弧形带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台北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2 位作者 陈永慧 何燕清 张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1,153,共4页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水三角洲勘探启示: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区浅水三角洲树枝状"窄河道、薄砂体"决定了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要油藏类型,"满盆砂"为前渊区岩性油气藏提供储层条件,精细储层描述是勘探的核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勘探启示 浅水三角洲 前陆盆地 台北凹陷 三间房组 鄯善弧形带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弧形带剥蚀量恢复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师振贵 黄福喜 +2 位作者 肖林鹏 张生兵 何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62-64,共3页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方法有很多种。由于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资料的获取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剥蚀量计算结果不尽相同。吐哈油田在侏罗系已发现的三大油田(丘陵、鄯善与温米油田)皆分布于鄯善弧形带。根据工区实际情况,选择首先...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方法有很多种。由于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资料的获取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剥蚀量计算结果不尽相同。吐哈油田在侏罗系已发现的三大油田(丘陵、鄯善与温米油田)皆分布于鄯善弧形带。根据工区实际情况,选择首先应用压实曲线法、温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进行定量计算与趋势分析,然后充分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法、沉积速率法及构造演化分析法,对工区构造升降运动、地层展布特征、厚度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剥蚀变化趋势概貌,再由井控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厚度 恢复方法 吐哈盆地 鄯善弧形带
下载PDF
台北凹陷鄯善弧形带前侏罗系石油地质条件初探
4
作者 秦长文 《吐哈油气》 1999年第1期17-21,96-97,共7页
本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前侏罗系的地层分布、沉积演化、构造特征及生烃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台北凹陷二叠纪以来持续沉降,前侏罗系发育全,分布广,生烃条件好,勘探潜力大。鄯善弧形带不仅在侏罗系发现了大中型油气田,其深层的前侏... 本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前侏罗系的地层分布、沉积演化、构造特征及生烃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台北凹陷二叠纪以来持续沉降,前侏罗系发育全,分布广,生烃条件好,勘探潜力大。鄯善弧形带不仅在侏罗系发现了大中型油气田,其深层的前侏罗系也有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鄯深1号是探索台北凹陷深层的最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弧形带 二叠系 三叠系 石油地质 条件 评价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发育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占龙 黄云峰 +3 位作者 沙雪梅 吴青鹏 黄小鹏 郝彬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7,共9页
为了有效分析油气藏与沉积体系平面展布之间的"不协调性"并优选富油气区带有利扩展勘探方向,以地震沉积体系分析为出发点,以钻井揭示的砂体类型与平面分布分析为依据,结合断裂体系平面展布与纵向演化分析,系统建立了吐哈盆地... 为了有效分析油气藏与沉积体系平面展布之间的"不协调性"并优选富油气区带有利扩展勘探方向,以地震沉积体系分析为出发点,以钻井揭示的砂体类型与平面分布分析为依据,结合断裂体系平面展布与纵向演化分析,系统建立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发育模式。结果表明,自南向北发育的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沉积体系受近东西向断裂系早期正断层发育期下降盘的明显输导与控制;发育有2种类型的沉积砂体:一类是包含底部载荷、粒度较粗、在东西向断裂体系断距较小部位发育的近南北向水下分流河道主沟槽砂体;另一类是以悬浮载荷为主、粒度较细、依附早期正断层发育期下降盘地形低部位发育的厚层块状或互层砂体。受近东西向断裂的约束与输导,南物源沉积体系不同分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依附近东西向断裂、在断裂低部位互层发育或叠加连片。近东西向断裂北侧发育的厚层块状或互层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是鄯善弧形带东翼中—下侏罗统深化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发育模式 砂体类型 中-下侏罗统 鄯善弧形带东翼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