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華戰國竹簡《楚居》箋疏 被引量:13
1
作者 黃靈庚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53-106,共54页
清華大學藏簡《楚居》包含先楚世系淵源、楚之所以爲"楚"及歷世遷徙建郢歷史,内容豐贍,於傳世史書多有參證、補闕,文獻價值極高,且於解釋《楚辭》疑難問題提供全新文獻證據。本文依據簡文内容劃分三大段,然後逐字逐句加以箋疏... 清華大學藏簡《楚居》包含先楚世系淵源、楚之所以爲"楚"及歷世遷徙建郢歷史,内容豐贍,於傳世史書多有參證、補闕,文獻價值極高,且於解釋《楚辭》疑難問題提供全新文獻證據。本文依據簡文内容劃分三大段,然後逐字逐句加以箋疏,尤致力考證簡文中"京宗"、""、"旁"、"喬多"、"同宮之丘"、"乾溪章華臺"等楚都地望,以爲春秋至戰國初期在陳蔡者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世系 迁徙史 夜祭 邦无定处
下载PDF
楚国国都地望三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9,共9页
楚国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其都城经历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后期的陈和寿春三个阶段,除了河南淮阳的陈城外,其余三都的地望和范围都还存在问题。最早的楚都丹阳目前还无考古遗存可寻,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丹阳来看,其地望当在陕西... 楚国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其都城经历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后期的陈和寿春三个阶段,除了河南淮阳的陈城外,其余三都的地望和范围都还存在问题。最早的楚都丹阳目前还无考古遗存可寻,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丹阳来看,其地望当在陕西商县的丹江北岸。楚都郢所在有湖北江陵纪南城和宜城楚皇城两说,从《左传》记录的楚巴战争所涉及的地名分析,当以纪南城说为是。最后的楚都寿春,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就在今安徽寿县城关,但其范围仅比今寿县旧城略大,过去的认识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楚都 丹阳 寿春
下载PDF
從安大楚簡《詩經》的“肅”“椒”説到楚國的“戚郢”
3
作者 黄錫全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25-38,共14页
安大簡《詩經》的■、■等,分别對應今本毛詩之“肅”和“椒”。這些寫法與以往所見有所不同,但都與楚國都邑名一般釋讀爲“戚郢”之“戚”爲同字異體或變體。此字可以重新劃分爲八式,可能來源於兩周金文如伯戚父簋、薛侯鼎、曾伯鉞等... 安大簡《詩經》的■、■等,分别對應今本毛詩之“肅”和“椒”。這些寫法與以往所見有所不同,但都與楚國都邑名一般釋讀爲“戚郢”之“戚”爲同字異體或變體。此字可以重新劃分爲八式,可能來源於兩周金文如伯戚父簋、薛侯鼎、曾伯鉞等有關字形,以及偏旁相當於形容鐘聲之字所從的“尗”,可以釋讀爲、戚或菽、椒,抑或秋。其與象形的“戚”及古文字“殺”有别。“■(戚、椒)郢”無論如何釋讀,其地應該就是今之湖北荆州城北的紀南城遺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簡 紀南城
下载PDF
安徽地名“郢”来源补论
4
作者 徐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今天的安徽省中部与北部,分布着近八千座以“郢”命名的村庄。究其来源,有楚遗民命名说,盐引来源说,“营”字转化说等。通观地方志、古人信函、历史地图等史料,辅以民间传说、报刊文史短札等资料,以郢为名的村庄最有可能来源于“营”字... 今天的安徽省中部与北部,分布着近八千座以“郢”命名的村庄。究其来源,有楚遗民命名说,盐引来源说,“营”字转化说等。通观地方志、古人信函、历史地图等史料,辅以民间传说、报刊文史短札等资料,以郢为名的村庄最有可能来源于“营”字转化。江淮大地频繁的战争使营字地名逐渐增多。清光绪年间,合肥率先出现了一批“影”字地名并与营字混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郢字地名开始在皖中、皖北地区出现并逐渐取代营字地名。但当代皖北地区仍有营、郢混用的遗存。从“营”到“郢”当属地名雅化,使人联想到江淮大地丰富的楚文化,但其直接原因仍有待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中 皖北 地名雅化
下载PDF
皖中地区特色通名“郢”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佞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73-78,共6页
安徽省中部的江淮地区有众多通名为“郢、郢子”的村庄。以往常常望文生义,普遍认为与荆楚文化有关。文章通过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等的考察,结合方志、旧地图等文献证据,认为“郢”是“营”的记音雅化写法,“营”从有实用功能的营寨转变... 安徽省中部的江淮地区有众多通名为“郢、郢子”的村庄。以往常常望文生义,普遍认为与荆楚文化有关。文章通过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等的考察,结合方志、旧地图等文献证据,认为“郢”是“营”的记音雅化写法,“营”从有实用功能的营寨转变为村庄的通称,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寨 安徽 地名 俗字 方言
原文传递
“郢”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正民 《荆州师专学报》 1989年第3期84-88,共5页
一、襄(阳)沙(市)路上的两楚都江陵北门外五公里,立着“楚纪南故城”保护标志碑,这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名由郭沫若书。纪南城略呈正方形,东西长4.45公里,南北宽3.58公里,城垣高4—7.5米,全城城门八座,其中两座... 一、襄(阳)沙(市)路上的两楚都江陵北门外五公里,立着“楚纪南故城”保护标志碑,这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名由郭沫若书。纪南城略呈正方形,东西长4.45公里,南北宽3.58公里,城垣高4—7.5米,全城城门八座,其中两座为水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名 楚国国都
下载PDF
楚国都城“郢”的含义试解
7
作者 冯翊航 《民风》 2023年第7期117-119,共3页
“郢”是先秦时期楚国的都城。本文认为,从既有的资料来看,“郢”不是一个专名,而是一个通名,是楚人对自己聚落的通称。由于地名得名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面貌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组具有同类性质的地名,应有其特定的含义。楚人使用的... “郢”是先秦时期楚国的都城。本文认为,从既有的资料来看,“郢”不是一个专名,而是一个通名,是楚人对自己聚落的通称。由于地名得名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面貌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组具有同类性质的地名,应有其特定的含义。楚人使用的语言为古汉语(雅言),而不是南方民族的非汉语语言。“郢”在上古汉语中为喻纽耕部字,“雍”在上古为影纽东部字,二字读音近同,其含义也都与水有关。“雍”为秦国都城,“雍”字的水体义既能得到文献记载的支持,也能得到考古学上的证明。而《楚居》所见“郢”字最初是写作“浧”的记载与排干“疆浧之波”的记录都说明“郢”字与水体义相关。因此,笔者认为以“郢”为名的聚落是得名于其附近的积水之地。结合地理实际,楚人在迁居到江汉平原以后,这样的小水体很常见,于是,楚人就把每一个在水体旁居住过的聚落都叫“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人 地名 含义考释
下载PDF
从“郢侯戈”管窥楚国早期政治中心的变迁 被引量:3
8
作者 沈融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1,共4页
郢侯戈是一件春秋早期青铜戈, 郢为楚国国都。楚国最早的政治中心坐落在丹江流域; 西周晚期, 楚国政治中心“丹阳”以原名迁抵沮漳河流域; 春秋早期始筑城而居, 名“郢”。郢侯戈的“郢”就是沮漳河流域的“丹阳郢”, 今湖北当阳季家湖... 郢侯戈是一件春秋早期青铜戈, 郢为楚国国都。楚国最早的政治中心坐落在丹江流域; 西周晚期, 楚国政治中心“丹阳”以原名迁抵沮漳河流域; 春秋早期始筑城而居, 名“郢”。郢侯戈的“郢”就是沮漳河流域的“丹阳郢”, 今湖北当阳季家湖楚城有可能就是“丹阳郢”的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中心 楚国 变迁 春秋早期 西周晚期 青铜戈 流域 漳河 国都 遗址
原文传递
清华简《楚居》“徙居/袭X郢”解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锦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102,共8页
清华简《楚居》所载自楚武王至楚悼王时“徙居/袭X郢”不应理解为迁都,而系王居即楚王居处之迁徙。与金文及文献“京”“镐京”等的“京”一样,“郢”系共名或总名,凡单称“郢”者,皆指楚都,“X郢”犹如“X京”,系楚都郢内王居之邑,内... 清华简《楚居》所载自楚武王至楚悼王时“徙居/袭X郢”不应理解为迁都,而系王居即楚王居处之迁徙。与金文及文献“京”“镐京”等的“京”一样,“郢”系共名或总名,凡单称“郢”者,皆指楚都,“X郢”犹如“X京”,系楚都郢内王居之邑,内有宫殿及护卫等相关设施,其营建之目的或与军事安全、狩猎田游、陵园祭祀等有关。“郢”前之地名,皆系今宜城及荆州楚都内之具体小地名。称郢系因王居所在,“郢”由“浧”即水泽本义引申而来。西周金文中常见“王在X”的“”应系“居”字异体,该字系王居之“居”的专用字。“X”部分系畿内固定的王居,其他多系王出行临时驻跸之所,类似后世之行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居》 楚都 王居
下载PDF
《上博(九)·成王为城濮之行》释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150,共6页
因《成王为城濮之行》可以跟《左传》对读,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但简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释读仍有讨论的余地。如简文的"寻(从殳)"应即清华简等的"鄩郢","蒍"应即清华简的"为郢",地望今湖北宜城... 因《成王为城濮之行》可以跟《左传》对读,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但简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释读仍有讨论的余地。如简文的"寻(从殳)"应即清华简等的"鄩郢","蒍"应即清华简的"为郢",地望今湖北宜城。"客于子文"可能是"以子文为客","寡持肉饮酒"即"孤持肉饮酒",意为独自拿着肉喝酒,与下文的"举邦贺余,汝独否"意义相合,等等。对简文全部九支简进行系统研究之后,可以对全篇进行语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王为城濮之行》 《左传》
下载PDF
清华简关于楚都称郢和《哀郢》的主题
11
作者 黄震云 《云梦学刊》 2021年第3期40-42,61,共4页
楚武王向周王室请尊号不成,就自封为郢,作为楚国王城。从清华简《楚居》篇来看,称呼都城为郢是当时的表达习惯,屈原《哀郢》所表达的就是迁都时候的情境,哀郢就是悲国自伤之意。
关键词 清华简 《哀 屈原
下载PDF
试论由郢徙陈对楚国后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德维 《荆州师专学报》 1990年第4期 68-73,共6页
<正>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迫由郢徙陈。由都郢到都陈,这是楚国历史中的大事。过去曾有人说过:楚国都郢而王,去郢而亡。此言未免有些夸张,去郢以后,楚并没有马上灭亡,然却正是楚国由强转弱,由盛变衰的重要标志。徙陈以后,楚迅速稳住... <正>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迫由郢徙陈。由都郢到都陈,这是楚国历史中的大事。过去曾有人说过:楚国都郢而王,去郢而亡。此言未免有些夸张,去郢以后,楚并没有马上灭亡,然却正是楚国由强转弱,由盛变衰的重要标志。徙陈以后,楚迅速稳住了阵脚,阻止了秦兵继续东进;也加剧了与秦的斗争,一度使楚恢复生机。至前253年,又徙都钜阳(仍在陈境);前241年,又徙都寿春;直至前223年,才被秦灭亡。从徙陈至楚最后灭亡的55年中,楚都在陈(境)有37年,陈作为楚国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显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国都 历史影响 战略时期 东部地区 经济发展
全文增补中
楚文王始都郢在当阳季家湖古城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纯富 《荆州师专学报》 1990年第2期76-78,共3页
<正> 《史记·楚世家》记楚文王始都郢的地方,历史文献一般都认定在今湖北江陵城北纪南城。此说以目前考古资料看,甚难成立。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江陵纪南城遗址从城内的文化堆积、城门和宫殿基址的发掘和城外遗物的文化内涵... <正> 《史记·楚世家》记楚文王始都郢的地方,历史文献一般都认定在今湖北江陵城北纪南城。此说以目前考古资料看,甚难成立。从目前的考古材料看,江陵纪南城遗址从城内的文化堆积、城门和宫殿基址的发掘和城外遗物的文化内涵看,都证明现在规模的城垣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所形成的。①所谓楚文王(一说楚武王)始都郢是在纪南城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童书业先生在《春秋楚郢都》一文中,用了许多史料,否定春秋时楚郢都在江陵,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把春秋楚郢都定在“汉水中游一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楚文王 国都 春秋 季家湖 当阳地区
全文增补中
楚章渠(杨水)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红星 朱江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0-55,共6页
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记载,结合荆州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实地地形踏勘,对章渠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章渠的位置和走向,并对章渠的建造原因、建造时间及其历史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章渠是在楚宣王前期,在定都郢纪南城的选... 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记载,结合荆州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实地地形踏勘,对章渠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章渠的位置和走向,并对章渠的建造原因、建造时间及其历史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章渠是在楚宣王前期,在定都郢纪南城的选址阶段,为避免洪水威胁,保障郢用水以及水路交通的便利,而与郢统一规划、同步施工的,且完美地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渠 杨水 纪南城 江陵
下载PDF
“郢”字之我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雪 《文教资料》 2013年第29期122-123,共2页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音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魅力,“郢”字自不例外。本文就以“郢”字常见的组词(村庄名)及其产生、...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音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魅力,“郢”字自不例外。本文就以“郢”字常见的组词(村庄名)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来探讨一下其所蕴含的特有文化,从而展现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文化
下载PDF
练习3 论述类文本阅读(3)
16
作者 罗佰方 《语文月刊》 2017年第12期5-6,79,共3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郢爰,世称印子金。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李石续的《博物志》及沈括《梦溪笔谈》中。它的制法是在一块金板上划出许多规则的小方格,格内有篆文“郢爰”二字,形式似印章,故称为印子金。安徽博物馆收集的郢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郢爰,世称印子金。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李石续的《博物志》及沈括《梦溪笔谈》中。它的制法是在一块金板上划出许多规则的小方格,格内有篆文“郢爰”二字,形式似印章,故称为印子金。安徽博物馆收集的郢爰可分三种:一种是金质,黄色,格子稍大,边宽字粗,“郢”字反书,宽长均为1.5厘米强,厚0.3厘米强,重为市秤六钱三分三厘,背有斜形方格纹。沈括《梦溪笔锄说“背有五指及掌痕”当是指此。这种郢爰是合肥西门外出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阅读 练习 《梦溪笔谈》 《博物志》 博物馆 沈括 出土
原文传递
楚王及其都城
17
作者 郑昌琳 《武汉文史资料》 2003年第8期32-34,共3页
汉水流域是古楚国发源和兴盛地区,武汉是汉水入江的汇合口,是“江汉朝宗于海”的起点,也是楚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早在公元前858年“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立中子红为鄂王。当时周历王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号)”(《史记·... 汉水流域是古楚国发源和兴盛地区,武汉是汉水入江的汇合口,是“江汉朝宗于海”的起点,也是楚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早在公元前858年“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立中子红为鄂王。当时周历王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号)”(《史记·楚世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 楚王 历史地理 马鞍冢
下载PDF
论秦拔楚郢之战
18
作者 翼凡 《荆州师专学报》 1990年第2期 69-75,共7页
<正> 秦拔楚郢的战争,是指始于公元前280年(秦昭王27年,楚顷襄王19年)的秦伐楚、至公元前272年楚质太子于秦,两国关系复好的整个战争进程而言。通过这场历时九年的秦、楚之战,于秦言是拔郢都、取巫黔,迫楚东迁,使其兼并诸侯的东... <正> 秦拔楚郢的战争,是指始于公元前280年(秦昭王27年,楚顷襄王19年)的秦伐楚、至公元前272年楚质太子于秦,两国关系复好的整个战争进程而言。通过这场历时九年的秦、楚之战,于秦言是拔郢都、取巫黔,迫楚东迁,使其兼并诸侯的东进战略推进了一大步;于楚言则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国势趋于倾危,而亲秦与反秦的政治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亲秦的力量取胜,终致屈秦和好,偏安一隅。虽然本文论列的问题与史事有些是发生在拔取郢都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楚国 战争 屈原 战略目的 《九章》
全文增补中
郢都究竟在哪里——《南郡守腾的经历及其发布<文书>的意义》质疑
19
作者 王凯旋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期349-350,共2页
高敏先生在《南郡守腾的经历及其发布<文书>的意义》一文中指出韩王和昌平君所迁的□山属于当时的南郡,由此认为内史腾被任命为南郡郡守,就是为了监管他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腾发布《文书》是为了"备警"。笔者对此提出质... 高敏先生在《南郡守腾的经历及其发布<文书>的意义》一文中指出韩王和昌平君所迁的□山属于当时的南郡,由此认为内史腾被任命为南郡郡守,就是为了监管他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腾发布《文书》是为了"备警"。笔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韩王和昌平君所在的郢并非是当时的南郡,而应该是陈城,并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重新解读了"南郡备警"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郡 昌平君
下载PDF
新蔡竹简选释 被引量:46
20
作者 何琳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河南省新蔡县葛陵楚墓所出 1 50 0枚竹简 ,2 0 0 3年 1 0月正式发表 ,这是近年楚简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本文选择其中若干问题予以讨论。例如 :楚人最初居于丹淅流域的均州 ,而后向西向南开拓疆土 ;通过若干地名的系联 ,反映楚、赵联盟与... 河南省新蔡县葛陵楚墓所出 1 50 0枚竹简 ,2 0 0 3年 1 0月正式发表 ,这是近年楚简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本文选择其中若干问题予以讨论。例如 :楚人最初居于丹淅流域的均州 ,而后向西向南开拓疆土 ;通过若干地名的系联 ,反映楚、赵联盟与齐、魏、卫联盟的一次战争 ;以及若干卜筮和遣册的专用术语等等。凡此种种 ,或印证典籍记载 ,或补典籍之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蔡竹简 均陵 老童 穴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