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剧源流及其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邹自振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一、闽剧源流、形成与发展闽剧滥觞于明末,至20世纪初叶臻于成熟,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其经历史风雨薪传不息,音乐唱腔丰富优美,表演艺术自成一格,涌现了以郑奕奏为代表的艺术大师和一代代优秀演员。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一、闽剧源流、形成与发展闽剧滥觞于明末,至20世纪初叶臻于成熟,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其经历史风雨薪传不息,音乐唱腔丰富优美,表演艺术自成一格,涌现了以郑奕奏为代表的艺术大师和一代代优秀演员。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闽剧艺术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以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唱腔 江湖班 平讲戏 炼印 双玉蝉 荔枝换绛桃 紫玉钗 王茂生进酒 林务夏
下载PDF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忠兴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7-48,共2页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蒋忠兴郑奕奏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闻名本世纪的闽剧四大名旦之首。1902年,在一个凄雨苦风的日子里,长乐县马头村一个贫苦家庭"哇哇"生厂一个小男孩,这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 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先生解放前二、三事蒋忠兴郑奕奏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闽剧表演艺术家,闻名本世纪的闽剧四大名旦之首。1902年,在一个凄雨苦风的日子里,长乐县马头村一个贫苦家庭"哇哇"生厂一个小男孩,这便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福建"梅兰芳"郑奕奏先生。郑奕奏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旦 凤阳花鼓 领衔主演 时装戏 县马 京剧大师 梅玉配 红绡 黛玉葬花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时期闽剧认知观念之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华顺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41-357,共17页
晚清民初,历经一系列的政治与社会变革,特别是社会各界对戏剧改良的探索与实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知。地方戏从传统社会中文化的边缘被接受认可为一门艺术,成为新知识分子与社会各界所关注与讨论的对象。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晚清民国时期 中国传统戏曲 江湖班 徽班 地方文化 紫玉钗 时装戏 闽学会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福州的戏班社会——以闽剧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华顺 《戏曲研究》 2007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福建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剧种也丰富多彩,据《福建戏曲剧种》统计,有三十多种,各剧种的戏班数量更是难以统计。作为一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福州。
关键词 戏曲剧种 文化中心 演出剧目 戏园 黛玉焚稿 时装戏 徽班 江湖班 地方戏曲
原文传递
郑奕奏说:“你真爱我!”
5
作者 刘乃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9-62,共4页
1952年11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有一出闽剧《钗头凤》,是李铭玉、郭西珠合演。这戏演得十分细腻动人,大家看后都很赞扬,演出和演员都得了奖。我当时在中央文化部艺术局戏改处工作,我们这些戏改干部都是第一次看闽剧,只感... 1952年11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有一出闽剧《钗头凤》,是李铭玉、郭西珠合演。这戏演得十分细腻动人,大家看后都很赞扬,演出和演员都得了奖。我当时在中央文化部艺术局戏改处工作,我们这些戏改干部都是第一次看闽剧,只感到福建全省解放不过两年,就拿出这么好的节且来参加全国会演,很不简单。不想周恩来总理却向福建来的同志提了一个问题:“闽剧的郑奕奏怎么没有来?”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个人现在哪里。我们都大为惊奇,我们这些专业干部都不知道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西珠 李铭玉 钗头凤 中国剧协 古老剧种 紫玉钗 不知道 黛玉焚稿 时装戏
原文传递
闽剧源流、发展与现状
6
作者 邹自振 《中华艺术论丛》 2010年第1期327-340,共14页
一已有400余年历史的闽剧是福建的重要剧种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闽剧滥觞于明末,至20世纪初叶臻于成熟。经历史风雨薪传不息,表演艺术自成一格,音乐唱腔丰富优美,愈益显示艺术光辉。
关键词 音乐唱腔 荔枝换绛桃 江湖班 平讲戏 炼印 紫玉钗 丹青魂 王茂生进酒 林务夏
原文传递
亦庄亦谐足风流——闽剧传统剧目漫谈
7
作者 王晓珊 《闽都文化》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闽剧的源流可远溯至明末福州西郊洪塘乡曹学佺之家班,清光绪至宣统年间,闽剧三大源流合并,且又吸收了乱弹诸腔如徽、京等其他剧种的养分,形成一个诸腔汇聚...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闽剧的源流可远溯至明末福州西郊洪塘乡曹学佺之家班,清光绪至宣统年间,闽剧三大源流合并,且又吸收了乱弹诸腔如徽、京等其他剧种的养分,形成一个诸腔汇聚、具有完整戏曲艺术形态的剧种。闽剧剧目构成丰富多样,现保存有传统剧目1300多个,可分为市民戏、儒林戏、江湖戏及徽京剧目、时装戏、夫人戏、连台本戏等不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塘乡 时装戏 核心唱腔 家班 戏曲创作 至明 林务夏 梅玉配 可远
原文传递
闽剧宽慰着我们的乡愁
8
作者 乔梅 《闽都文化》 2016年第2期55-58,共4页
2015年9月,一台由福建省文化厅和省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名为"守护传统,返本开新"的闽剧晚会,在福州隆重上演了。令戏迷们备感兴奋的是:移居美国20多年的闽剧名家林聪中(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李少华(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 2015年9月,一台由福建省文化厅和省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名为"守护传统,返本开新"的闽剧晚会,在福州隆重上演了。令戏迷们备感兴奋的是:移居美国20多年的闽剧名家林聪中(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李少华(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艺术总监)回来了,移居香港24年的闽剧名艺人陈楠回来了,他们都出现在了闽剧舞台上!36年前,他们曾同台主演过闽剧名剧《梅玉配》,36年后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玉配 返本开新 文化交流 林聪 艺术总监 经典剧目 李少华 李铭玉 梦尘
原文传递
哦,他们三人……
9
作者 乔梅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31-33,共3页
他们三人,同是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们三人,又同是在偶然的机会被闽剧界名家“拾”来的。林瑛——三十年前前后后我和她相识、分手与重聚,竟都是因为她的“戏”。这位39岁的女演员早已成名了。优秀青年演员奖、优秀演员一等... 他们三人,同是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们三人,又同是在偶然的机会被闽剧界名家“拾”来的。林瑛——三十年前前后后我和她相识、分手与重聚,竟都是因为她的“戏”。这位39岁的女演员早已成名了。优秀青年演员奖、优秀演员一等奖、金牌奖、总分第一名……这些奖加起来有一大溜;全国第五届妇代会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五、六届青联委员、福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这些头衔加起来有一长串。可我每回见到她白净的俏脸和雍容的风姿,总会闪现出30年前一个机灵“鬼丫头”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家协会 林瑛 李铭玉 政协委员 青联委员 “三八”红旗手 地方戏曲 梅玉配 金牌奖
原文传递
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闽剧泰斗——郑奕奏
10
作者 黄永东 《福建史志》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闽剧 生平 毛泽东 表演艺术
下载PDF
文明戏与闽剧时装戏
11
作者 王晓珊 《戏曲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358-373,共16页
闽剧时装戏也称便衣戏,是与古装戏相对、表现时人时事的新戏。而在中国话剧史上,早期话剧指的是"文明新戏"或"新剧"。一般认为文明戏的起点是春柳社1907年在东京的演出,1917年之后至1924年文明戏或新剧在剧场的演... 闽剧时装戏也称便衣戏,是与古装戏相对、表现时人时事的新戏。而在中国话剧史上,早期话剧指的是"文明新戏"或"新剧"。一般认为文明戏的起点是春柳社1907年在东京的演出,1917年之后至1924年文明戏或新剧在剧场的演出逐渐消失。不可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装戏 阎瑞生 春柳社 早期话剧 中国话剧史 民鸣社 新民社 春阳社 平讲戏
原文传递
未写完的闽剧传奇——忆恩师胡奇明
12
作者 林颖 《闽都文化》 2015年第2期58-61,共4页
不觉,亲爱的胡校长去世已两年有余。她的闽剧传奇还未写完,就匆匆结束,只留下一组省略号在这世间,留在爱她的学生和观众们心里……胡奇明,我的恩师,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前福州市闽剧班校长,学生们都称"胡校长"。一代闽剧名伶... 不觉,亲爱的胡校长去世已两年有余。她的闽剧传奇还未写完,就匆匆结束,只留下一组省略号在这世间,留在爱她的学生和观众们心里……胡奇明,我的恩师,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前福州市闽剧班校长,学生们都称"胡校长"。一代闽剧名伶,享有"闽剧皇后"的盛誉。她的一生,是如此灿烂多姿、丰富生动。1957年,14岁的她凭借朴实自然的歌唱和富有情感的表演,考进了福州市闽剧训练班。次年训练班更名为福州艺术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校 春轩 化妆笔 胡老师 孟丽君 久演不衰 感情生活 萧梦 启蒙老师
原文传递
梅兰芳与地方戏演员
13
作者 张垣 《戏剧之家》 2004年第4期52-53,共2页
梅兰芳是国人皆晓的京剧艺术大师,英才盖世,名闻遐迩。然而如此功成名就的大家,却从不搭架子,不仪与京剧圈内的同行友好相处,取长补短,而且也与地方戏演员来往甚密,共同探讨艺术,在梨园传为佳话。
关键词 梅兰芳 地方戏 演员 京剧 表演艺术家 高秀英 严凤英 常香玉
下载PDF
留得芳名共到今 缅怀“闽剧梅兰芳”郑奕奏
14
作者 林光耀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5,共3页
1956年2月,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时,毛主席亲切接见了郑奕奏。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沈雁冰向毛主席介绍郑奕奏的情况。毛主席说:“《炼印》就是你们福建的吧。”郑奕奏回答说:“是,是。”毛主席... 1956年2月,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时,毛主席亲切接见了郑奕奏。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沈雁冰向毛主席介绍郑奕奏的情况。毛主席说:“《炼印》就是你们福建的吧。”郑奕奏回答说:“是,是。”毛主席笑着说:“不错,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 梅兰芳 表演艺术家 毛主席 全国政协 著名作家 文化部
原文传递
闽剧泰斗郑奕奏
15
作者 满金 《政协天地》 2020年第9期58-59,共2页
郑奕奏(1903-1993),艺名传坤,长乐人,杰出的闽剧表演艺术家,享有“北梅(兰芳)南郑(奕奏)”之美誉,名扬海内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及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主席、顾问等。
关键词 中国戏剧家协会 闽剧 表演艺术家 全国政协委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