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翘散加减在温病证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学艺 庞欣欣 +3 位作者 朱清 李新宝 王慧丽 韩佳瑞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39-642,650,共5页
热邪内蕴、气机不畅、热因气阻的郁热证为温热类温病病机的中心环节,贯穿卫气营血各个阶段,是温热类温病病机的共性,治以开火郁、畅气机,方使热透散。银翘散一方蕴辛开苦降、滋清透散、清热解毒为一体,方中主以辛凉,宣畅气机,少佐辛温,... 热邪内蕴、气机不畅、热因气阻的郁热证为温热类温病病机的中心环节,贯穿卫气营血各个阶段,是温热类温病病机的共性,治以开火郁、畅气机,方使热透散。银翘散一方蕴辛开苦降、滋清透散、清热解毒为一体,方中主以辛凉,宣畅气机,少佐辛温,火郁发之,为温病郁热证正治,方中药物归经广泛,涉及五脏、气血。在《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加减应用涉及卫气营血,其现代应用亦涉及多个分科,以银翘散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各阶段病证,可执简驭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类温病 郁热 银翘散加减 卫气营血辨 透热转气
下载PDF
升阳散火汤用于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方 钟兴美 +2 位作者 王玎 王伟 张安国 《四川中医》 2010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升阳散火汤原为治疗脾胃内伤病证的经典名方,临床应用范围却十分广泛,笔者通过观察,将其用于长期低热证、口鼻眼烧灼证、咽部疼痛等病症,均效佳,笔者认为凡辨证为阳气闭郁之"郁火"证,皆可宗异病同治之旨,应用此方随症依法加... 升阳散火汤原为治疗脾胃内伤病证的经典名方,临床应用范围却十分广泛,笔者通过观察,将其用于长期低热证、口鼻眼烧灼证、咽部疼痛等病症,均效佳,笔者认为凡辨证为阳气闭郁之"郁火"证,皆可宗异病同治之旨,应用此方随症依法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阳散火汤 郁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证候相关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南杰 王传池 +8 位作者 佟旭 杨燕 吴朦 汪锦城 吴珊 周聪慧 江丽杰 许伟明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47-1451,1457,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证候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课题组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集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856例患者,其中96例患者于第1次访视后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组,其余276...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证候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课题组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集的冠心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856例患者,其中96例患者于第1次访视后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组,其余2760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饮食习惯、症状信息与中医证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其证候相关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3.3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饮食习惯是否规律、偏嗜辛辣、肌肤甲错、四肢末端紫绀、脉涩、入睡困难、头晕、头重如裹、两颧发红、眼周青紫或黯黑、烦躁易怒、异常舌苔、沉脉、阴虚证、郁热证等17个因素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4,95%CI为1.03~2.62,P=0.04)、异常舌苔(OR=1.91,95%CI为1.12~3.25,P=0.02)、烦躁易怒(OR=1.88,95%CI为1.22~2.88,P<0.01)、沉脉(OR=2.41,95%CI为1.5~3.96,P<0.01)、两颧发红(OR=2.46,95%CI为1.49~3.91,P<0.01)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而偏嗜辛辣是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OR=0.33,95%CI为0.13~0.85,P=0.02)。结论:除了西医常见预测因素外,证候相关因素对提示冠心病稳定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也具有一定价值,应给予更多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期 心血管事件 预测因素 中医 症状信息 饮食习惯 阴虚 郁热
下载PDF
升降散治疗郁热证验案三则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42-243,共2页
升降散为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所创,为杨栗山治温病十五方之代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全方苦辛并用,升降同施,攻可调畅气机,升清降浊,宣散郁火,活血通络。该篇讨论临床运用升降散治疗三焦火盛,毒邪上攻头面之雷头风;湿热郁滞... 升降散为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所创,为杨栗山治温病十五方之代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全方苦辛并用,升降同施,攻可调畅气机,升清降浊,宣散郁火,活血通络。该篇讨论临床运用升降散治疗三焦火盛,毒邪上攻头面之雷头风;湿热郁滞,邪伏膜原之无名发热;冲脉上逆,肝火内郁之经前头痛验案三则,因其病机均为火热内盛,气机逆乱,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原则,运用升降散宣郁散火,升清降浊,用之皆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郁热 雷头风 无名发热 经前头痛
下载PDF
双黄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凤霞 金妙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8-48,F003,共2页
针对消化性溃疡郁热证的病机特点,用清热和胃、理气止痛法研制的双黄冲剂治疗并用溃得散胶囊为对照治疗各120例。治疗组临床痊愈显效率为79.19%;总有效率为91.69%,对照组分别为40%、70%。胃镜疗效治疗组痊愈显... 针对消化性溃疡郁热证的病机特点,用清热和胃、理气止痛法研制的双黄冲剂治疗并用溃得散胶囊为对照治疗各120例。治疗组临床痊愈显效率为79.19%;总有效率为91.69%,对照组分别为40%、70%。胃镜疗效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34.78%、67.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郁热 双黄冲剂 疗效
下载PDF
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聚林 苏娟萍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口服肝胃舒胶囊,每次3粒,3次/日;对照组102例,口服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2次/日,平均治疗2w,2w后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 目的:观察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口服肝胃舒胶囊,每次3粒,3次/日;对照组102例,口服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2次/日,平均治疗2w,2w后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治疗组总有效率92.1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郁热证效果显著,并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舒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 郁热 舒肝和胃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中医分型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宏超 周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观察萎缩性胃炎中医分型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应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技术,观察统计135例萎缩性胃炎与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的虚寒证、郁热证、瘀血证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诊断轻度萎缩性胃炎与虚寒证符合率为79.07%,X线诊断中度... 目的:观察萎缩性胃炎中医分型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应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技术,观察统计135例萎缩性胃炎与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的虚寒证、郁热证、瘀血证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诊断轻度萎缩性胃炎与虚寒证符合率为79.07%,X线诊断中度萎缩性胃炎与郁热证符合率为87.09%,X线诊断重度萎缩性胃炎因例数少未统计符合率。结论:萎缩性胃炎X线表现不能完全与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的虚寒证、郁热证、瘀血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影像学 虚寒 郁热 瘀血
下载PDF
糖尿病郁热证浅议 被引量:1
8
作者 智日进 《黑龙江中医药》 2003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郁热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读《伤寒温疫条辨》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淑霄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4年第4期2-4,共3页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 读《伤寒温疫条辨》田淑霄,李士懋(050091)_《伤寒温疫条辨》为清·杨栗山所者。该书在继承《温疫论》学术思想基础上,详辨温疫与伤寒之不同。当然,详细区分温疫与伤寒,因为该书之贡献,然其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温疫本质为郁热,并从病因病机、脉证方药等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伤寒温疫条辨》 病因病机 升降散 杨氏 郁热 温病 学术思想 内伤杂病 诊断治疗
下载PDF
漫谈经行便血及其证治
10
作者 哈孝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8年第1期14-15,共2页
女性每逢月经来潮前或值经期,即出现大便下血,月经过后便血也逐渐停止,每月如此,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就称为“经行便血”。也称“差经”或“错经”。这种症状可见于西医所说的“内膜异位症”。如果素有痔疾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经期也可能... 女性每逢月经来潮前或值经期,即出现大便下血,月经过后便血也逐渐停止,每月如此,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就称为“经行便血”。也称“差经”或“错经”。这种症状可见于西医所说的“内膜异位症”。如果素有痔疾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经期也可能偶有便血情况,但非每月必见,不具有周期性,因而不属于本病范畴。 经行便血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是“胃肠郁热”证。形成胃肠郁热的原因,多与平日嗜食辛辣热物,或恣意饮酒,以致热邪久积有关。所以《叶氏竹林女科》说:“差经因食热物过多,积久而成。”从经络学说分析,胃与大肠都属于“阳明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行便血 凉血止血 经络学说 溃疡性 郁热 阳明经 内膜异位症 月经来潮 阴虚血热 胃肠
下载PDF
升降散与温热病的郁热证
11
作者 薜淑菊 《汾煤科技》 1994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升降散 温热病 郁热 治疗原则
下载PDF
清热理气方治疗肠抑胃肽郁热证Hp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罗琦 欧阳宏 冯春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2期37-39,共3页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及Warren首次从胃粘膜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从微生物学角度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胃肠病学界的一个主体方向.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致病...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及Warren首次从胃粘膜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从微生物学角度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胃肠病学界的一个主体方向.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胃痛发病的高危因素[1,3].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临床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这一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可以治疗慢性浅来表性胃炎,能够加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减少溃疡的复发,同时部分病例报道还可以治疗胃粘膜组织相关性淋巴瘤[4,6].因此,有效地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就成为临床治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胃十二指肠疾病 HP阳性胃炎 清热理气 郁热 发病 临床研究 胃肠病学 首次 胃痛
下载PDF
2518例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仝小林 毕桂芝 +10 位作者 甄仲 常柏 刘霞 翟翌 陈良 董柳 李红皎 于波 王佳 周立波 张燕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症状分布、证型特征。方法:采集门诊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主要证型。结果:2518例肥胖T2DM患者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52.9%;胃肠实热证368例,占14.6%;气滞痰阻证171例,占6.8%;脾虚痰湿证219例,占8...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症状分布、证型特征。方法:采集门诊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主要证型。结果:2518例肥胖T2DM患者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52.9%;胃肠实热证368例,占14.6%;气滞痰阻证171例,占6.8%;脾虚痰湿证219例,占8.7%;其他证型428例,占17%。2518例肥胖T2DM患者属中满内热者1871例,占74.3%,其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71.2%;非中满内热者647例,占25.7%。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实证所占比率逐渐下降,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所占比率则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中医 中满内热 肝胃郁热
下载PDF
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治疗中的辨识 被引量:36
14
作者 柳红芳 仝小林 朴信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5-67,共3页
消渴病除传统的三消辨证外 ,还存在着肝胃郁热证。消渴病中肝胃郁热证有其产主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在消渴病的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辨识肝胃郁热证 ,恰当地运用清泻肝胃郁热法 ,可达到控制消渴病患者病情 。
关键词 消渴病 肝胃郁热 清泻肝胃郁热
下载PDF
疏肝清解汤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5
作者 柴丽宏 《北京中医》 2006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汤剂疏肝清解汤;对照组以口服达英-35(Diane-35)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停药后第3个月、6个...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汤剂疏肝清解汤;对照组以口服达英-35(Diane-35)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停药后第3个月、6个月患者体内相关的激素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停药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停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卵巢体积、月经情况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停药后6个月对照组又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治疗组的激素水平、卵巢体积、月经仍保持较好状态。结论中医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更稳定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肝经郁热 疏肝清热解毒法
下载PDF
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王健 林柳兵 +4 位作者 沈莹 叶悟 孙永顺 汤健 李毅平 《陕西中医》 2020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8周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8周为1个疗程,随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及食管黏膜修复作用,及其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影响,评价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2%;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1%,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对改善嘈杂易饥、神疲乏力、抑郁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肝胃郁热症状效果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能更好促进食管黏膜修复作用,达到良好效果。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可以降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水平。结论:疏肝和中汤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和中汤 雷贝拉唑 肝胃郁热 食管黏膜 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17
下载PDF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以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朱淑云 瞿兵 谭远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1剂/d,分2次内服。两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胃肠激素。评价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DQ指标和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VIP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胃食管反酸症状和中医证候,安全性良好,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栀逍遥散 左金丸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 胃肠激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73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宋元明 王国英 +2 位作者 张宝军 王晓莉 杨华艳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分析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常见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型构成比:气阴两... 目的:分析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常见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型构成比:气阴两虚证为32.0%,阴虚火旺证为28.9%,脾虚胃热证为14.4%,胃肠实热证为9.6%,肺胃郁热证为9.3%;2在主症合并有兼夹证中,瘀血证占45.4%,痰饮证占19.2%,湿浊证占15.7%;3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与年龄的关系:青年(〈45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火旺证;中年(45~59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老年(≥60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结论: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不同证型的分布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 阴虚火旺 脾虚胃热 胃肠实热 肺胃郁热 瘀血 痰饮 湿浊
下载PDF
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前期肝胃郁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9
作者 施进宝 黄宝英 +1 位作者 刘芳 陈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3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服用大柴胡汤治疗的为治疗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糖尿病的发生率、糖...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肝胃郁热证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服用大柴胡汤治疗的为治疗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前期的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糖尿病前期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后2 h血浆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有效,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前期优于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肝胃郁热 大柴胡汤 二甲双胍 血糖 消渴
下载PDF
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春阳 王莒生 刘志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42-1845,共4页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4例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中药内服+针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针刺放血方法。两组均...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对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4例带状疱疹急性期肝经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中药内服+针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针刺放血方法。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疼痛完全消失后停止治疗,规定治疗时间为7~28天。观察两组患者皮损愈合情况及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30天后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为3.85%(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对照组综合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6.54%,治疗组为92.3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疗法能够促进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减轻疼痛,升高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刺血疗法 肝经郁热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